最近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就是何冰、王鷗、劉蓓主演的新片《芝麻胡同》了。
提到這部劇,大家提出的關鍵詞大多數是「京味京韻」、「原汁原味」,這也成了《芝麻胡同》廣受關注的原因之一。
但這次柚子君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說這部劇,那就是導演的影像風格,和對於現實主義創作的探索。
《芝麻胡同》的導演是劉家成,提到他,所有人想到的就是「京味劇代言人」。
從《傻春》《正陽門下》到《情滿四合院》,再到《正陽門下小女人》,劉家成不但高產,而且還在京味劇的這個領域下不斷耕耘。所以很多人覺得《芝麻胡同》京味兒地道,就是因為主創在這方面是非常有經驗的。
首先就是真實的再現,以及與之搭配的視聽語言設計:
舉一個例子,第一集的一個段落,北京沁芳居醬菜鋪老闆嚴振聲去找自己的哥哥一同去豐潤買大豆。在路上遇到了老天橋的各種賣藝人和手藝人:有撂跤的、耍中幡的、唱雙簧、抖空竹、硬氣功……
必須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段落中出現的群眾演員,都是真正來自老北京民間的藝人,各種絕活的傳人……所以這些細節一下子就看出來真實了,因為普通的演員沒有三年五年的工夫,根本練不出來。
而且仔細注意的話,可以發現導演採用了手持鏡頭,長鏡頭跟隨的拍攝手法,導演不但讓攝影機真正的融入市井,還讓攝影機成為了劇中人物,這一方面提升的是臨場感,讓觀眾真正覺得自己是在北京城逛街看玩意兒。
gif上傳有大小限制,這個長鏡頭切成了四段還有很多沒有表現出來
另外一方面是營造一種客觀還原的氛圍。按照道理說,這場戲和故事主線沒有關係,但是為什麼要用一分多鐘的篇幅描寫這些賣藝人呢?
其實把這場戲放在第一集,就是要讓觀眾看到老北京的風貌,感受那個年代的真實氛圍,只有環境到位了,人物才能被觀眾接受。
要不然劇中這段故事,放在哪裡都成立,也就失去了特色。但因為這部戲說的是沁芳居,是老北京的醬菜園子,所以在環境層面,必須要立得住。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怎麼拍醬菜的製作。
從劇作的角度來說,劇中主人公老闆嚴振聲開的是醬菜園子的生意,而劇中人物的人生又何嘗不像醬菜一樣五味雜陳呢?不過咱們這次不聊劇作,還是聊視聽。
最大的特點就是儀式感。
首先做醬菜這個事情,在《芝麻胡同》的語境中,就是一個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事情。這個一定要比現實的邏輯要拔高一點。
因為醬菜園子不但承載了劇中人愛恨情仇,還是像嚴老闆這種人的生活命脈,也是他們為之奮鬥的使命。
作為一個老北京生意人,嚴振聲看待名聲高於一切,所以即便是世道不太平,他依然要堅持自己的進貨渠道,結果哥哥為幫自己去河北買大豆路遇兵匪搶劫而死。
所以仔細看,就不難發現,導演動用了豐富的視聽手段,來呈現醬菜製作的工序。就比如說踩黃子。
咱們先看光線,導演特別選擇了夕陽和逆光,這種光線最大的特點就是浪漫色彩,而且視覺上充滿了美感。而且「踩黃子」踩的是黃豆,黃豆放在夕陽之下,這不就變成金子了嗎?
醬菜=金子,在沁芳居老闆和夥計的眼裡,沒毛病。
其實這樣的光線,在攝影的維度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就是「魔幻時刻」,Magic Hour。特指黃昏的那一段時間。
影史上最有名的電影就是泰倫斯·馬利克的《天堂之日》,那部電影把魔幻時刻用到了極致。
另外就是構圖和調度。首先夥計們一字排開,準備把腳消毒,然後隨著勞動號子一般的口號一起工作。
仔細想想,這其實就是把勞動場面拍成了舞蹈和體操,這種整齊劃一的形式美感,也是一種藝術的加工,提升了主題的高度。
如果說這兩個例子都是比較大的,那麼柚子君再舉一個小的例子:
第三集嚴掌柜知道了兒子寬子加入共產黨,在一次日本人的圍剿中壯烈犧牲了。嚴振聲悲痛欲絕,讓觀眾感同身受。
不得不說何冰的表演火候把握的恰到好處,他又不敢告訴妻子,怕愛人接受不了,選擇自己承擔,這種隱忍背後的痛苦,更加感染觀眾。
而且光這些還不夠,柚子君注意到這個戲的最後一個鏡頭。導演從後面拍何冰的背影,而且攝影機距離人物是越來越遠的。
因為這時候人物的感情已經到頭了,再讓演員表演悲痛欲絕其實是很容易演過的,而用拍背影的手法,給觀眾想像和感受的空間,就顯得更高級了。
而且這個鏡頭最厲害的是,隨時攝影機越來越遠,一把鐵壺逐漸入畫,冒著熱氣,還噴著水花……我們看不到嚴掌柜的臉,但是可以感受到他焦灼的內心。這完全就是電影的拍法。
再說一個比較近的例子,第23集嚴振聲用計反殺吳友仁。
從這一段可以看得出來,《芝麻胡同》對於人物的塑造也是有深度的,比如嚴振聲就是一個非常能隱忍的人,按北京人自己的話說就是比較惜命,遇到事兒時他不會輕易去拼命。
但是當他被逼到極致的時候,就會突然爆發。
比如準備決戰的時候,嚴振聲嘴上說冤有頭債有主,要自己親自出馬,但可以明顯看得出來他內心是很害怕的,不但喝酒壯膽,眼神也有猶疑。
這其實在類型化的故事中,強化現實主義的思想。
我們看看這個段落是用了幾個遞進的節拍,讓情節越來越緊張的。
首先是要進入霞觀院,福子先把吳友仁的司機打暈後,嚴振聲和小黑子一起上了樓。這部分的空間在室外,整體還是比較空曠的。
然後是幾個人潛入霞觀院,這時候沒有什麼對話,但是用影子、腳步來展現緊張感。本來行動都在計劃之中,但是這時候吳友仁的姨太太起夜回來,看見有人要殺人,馬上喊了出來。
這一下人物關係就變得複雜起來,本來是潛入作戰,馬上就變成了遭遇戰。這裡大量的特寫和對切。
然後吳友仁求饒,但還是聽出了嚴振聲的聲音。
接下來本來嚴振聲可以很快報仇雪恨,但沒想到這時候情節又有了變化。
吳友仁希望死個痛快,撕開自己的衣服,但這時候小黑子看見吳友仁身上有同款的貔貅玉墜,隨後他拿出自己身上的貔貅玉墜。吳友仁說吳家三個孩子每個都有同款的玉墜,他就是吳家第三個孩子。
這對於小黑子來說,衝擊是巨大的。自己的掌柜要殺死自己的親哥哥,這時候他的表情和嚴振聲的反應非常準確。
這時吳友仁搶走小黑子手上的槍,打算反殺,但此時嚴振聲見狀大喊一聲,打死了吳友仁。
這個段落中,故事的緊張刺激,人物的多面性,甚至後面可能出現的伏筆,都有所展現,敘事效率是非常高的。
柚子君覺得,《芝麻胡同》對於現實主義題材的表現,是有自己的思考和突破的。那就是:
客觀描寫、真實再現、藝術表達
所謂客觀描寫,就是把人物關係、故事背景做深入的理解,然後用客觀準確的鏡頭語言來表現出來。這部分可以說導演的製作功力已經非常純熟了,而且演員的表演與導演的創作思路也非常吻合,相得益彰。這部分可以給8分。
真實再現,則是把年代感,真實感進行準確的還原,這就需要各個製作部門的匠心精神和敬業態度。
《芝麻胡同》在這方面的表現有目共睹,早在一開篇就奠定了基礎,聚集著雜耍藝人的天橋、各式商鋪一字排開的商貿街、大大小小的胡同等場景讓人瞬間入戲,老北京的煙火氣正是在這樣的場景裡才越發得有味道,值得品。這一點給導演打9.5分。
藝術表達,就是要用高級的視聽語言,給觀眾更全面的觀看感受,同時兼具藝術性和獨創性。這方面柚子君已經說了很多了,劉家成導演很多鏡頭設計都是精雕細琢,既要讓觀眾看懂,也要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中,柚子君給8.5分,希望導演給我們更多驚喜。
雖然《芝麻胡同》情感主線是嚴振聲三人的感情糾葛,但因為故事的現實主義基底,讓人物的感情在時代和社會中有了依據。
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特殊的家庭原因,在立足於現實的基礎上,故事的走向和情感都變得真摯感人。這段情感也沒有徹底脫離正常軌道,走向狗血。特別是解放之後的故事,面對時代變化的大潮,這些人物的小情小愛,最終發展為相依相伴的親情。這也是現實主義的力量,也是《芝麻胡同》堅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