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國新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人社部在「十四五」期間,把技工教育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緩解目前存在的結構性就業矛盾。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圖片來源/國新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在技能人才供需兩方面都要加強。一方面,加快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人才供給特別是技能人才供給上要做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實施「十四五」的職業培訓工作,把技工教育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緩解目前存在的結構性就業矛盾。結構性就業矛盾就是一方面有人無事幹、另一方面有事無人幹。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中,技術工人的供給要加強,塑造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優勢。
另一方面要為擴大內需提供支撐。要強化技能的激勵導向作用,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推動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包括技術工人的待遇,激發人才活力,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動力。要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這樣在擴大內需上就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也是為促進消費所做的一個積極貢獻。
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已經超過2億,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但從整個就業和經濟發展需求看,我國技能人才總量仍然不足,特別是結構不優、素質不高問題比較突出。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口總量僅為26%,高技能人才僅佔技能人才總量的28%,這個數據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要通過各種舉措,加大人才供給,激勵更多的勞動者特別是青年技能人才學習技能、投身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上遊新聞記者 李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