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ap【阿姆卡普】:為何說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認知?從貧到富需要哪些步驟?

2021-02-08 Amcap阿姆卡普新資訊

01

很多人可能覺得沒有原始資金,沒有背景,不能拼爹是窮人最大的發展障礙。我並不反對這是障礙,但它們還算不上是最大的障礙。

對窮人來說,最大的障礙在於沒有見識。窮人之所以是窮人,從本質上講,就是窮在認知上。

一位記者在山上看見一個放牛娃。於是就問那個放牛的小孩:「你那麼辛苦的放牛是為了什麼呀?」

「我放牛是為了牛長大了能賣錢」,放牛童笑嘻嘻的說。

「那你掙錢是為了什麼呀?」

「為了娶媳婦唄。」

「娶完媳婦呢?」

「生娃」

「然後呢?」

「嘻嘻.... 讓娃放牛呀」

記者一驚,連忙問道:「為什麼啊?」

「我爸就是這麼做的」……

也許你看完這個故事,會說「真沒出息!」

他的人生經歷、教育經歷和周圍環境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認知受限了,他還怎麼突破自己的生活方式?

思維決定行為,認知決定財富。人是永遠不可能獲得認知以外的財富的。

所以,有句話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其實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見識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所以,要想變富,首先不要問自己有多少資本,而是要問自己有多少關於「變富」的見識。

02

有句老話說得好,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邏輯的,一個普通人如果努力得當,終究還是會一步步的走向富有。那麼,從窮到富總共分幾步?

富人生活節儉,花的比賺的少。他們不會把賺來的錢花光,他們過簡單的生活。

簡單的幾個問題:

你的父母生活節儉嗎?

你的生活節儉嗎?

你的配偶生活節儉嗎?

看出規律來了沒有?富人的一家都是節儉的,仿佛祖傳的一樣。當然,只是節儉是不會讓你變有錢的。

富人愛學習。

他們花很多時間閱讀、向別人學習,並且提升自己的技能。富人平均每月花8.4小時打理自己的資產和投資,普通人每月只花4.6小時,甚至沒花過一分鐘去理財。

富人把至少15%的收入用來投資。他們花錢的時候更注重消費給他們帶來的價值。他們知道他們的錢花在哪裡,並且會做記錄。比如買車,富人明白買了新車後,最開始的三年,車的價值會貶值。

簡單的幾個問題:

你會花很多之間為未來的經濟狀況做計劃?

你有足夠的時間來管理自己的投資?

當你分配時間做事的時候,管理資產總是優於其它活動?

富人大多數覺得上面三句話很好的描述了自己,而普通人一般不這麼覺得。

第三步 注重經濟上的自由

大部分富人不會把錢存到銀行,而是把錢拿去投資和讓財富倍增,這令他們更加富有。當他們賺到錢的時候,他們不是把錢拿去花在奢侈品上,而是再投資,積累更多的財富。

而且這些富人們熱愛他們的生活。他們愛自己的工作和生意。很多富人都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而普通人則是靠工作來支持自己的消費習慣,這些普通人可能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們把這些錢用來維持自己富有的表象——他們買奢侈品,買豪車,戴名表,住豪宅。你身邊有沒有這種「富有」的人?

那麼,你是想有錢,還是想看起來有錢?

富二代們過著所有人都羨慕的奢侈生活,然而,他們的孩子很難在金錢上獨立,反而會在金錢上依賴父母, 並且把父母的財富當做自己的財富——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多,自己積攢的就越少;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少,自己積攢的就越多。

你可以指望天上掉餡餅來賺一百萬,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賺一百萬,你更希望哪一種情況?富人更加希望第二種。靠自己努力致富,並且經歷創造財富的過程,這樣才能讓他們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並且用心去理財。

真正的富人會培養他們的孩子成為經濟獨立的人,他們不會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會從小教育孩子節儉。

富人總是在不停的尋找機會——做生意的機會,投資的機會等等。他們投資的時候會話時間與經歷來研究,從而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持續的增長自己的財富。

你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思維?

富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職業的選擇可能是最重要的人生選擇——普通人從一個發薪日活到下一個發薪日,富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熱愛自己的工作。

錢來自人的內心,是一種思想狀態。一切財富的根源都來自人的潛意識,心態決定了人窮與人富。(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Amcap阿姆卡普ecap:人生四大帳戶你擁有幾個?
    為什麼現在家庭帳戶多了,有儲蓄的人更希望通過投資理財跑贏通貨膨脹,那作為普通百姓需要擁有哪4個帳戶才能跑贏通貨膨脹呢。小編跟大家詳細探討一下。為何會出現0利率或者負利率?是因為實行這種措施的國家希望手上的資金不要存放到銀行進行儲蓄,而是拿去投資。當然,中國未來幾年不會實行0利率或者負利率,但是卻避免不了市場整體環境帶來的利率下調。經濟下行,利率下調,將錢放在銀行或者餘額寶,不再跑贏通過膨脹,錢應該放在哪裡呢?
  •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問孔子,人雖貧窮而不諂媚的求得,人雖富有,而不驕傲,如何?孔子回答,好是好,但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是兩種境界的人,雖處貧窮或者富貴,都不會被境界所困,反而會用這種境界約束自己,不失去志向。但和一個志在道上追求的人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鄭康成認為,志於道的人,不會以貧為其擔憂的地方,意思就是道的追求已經超過生活的五欲六塵的追求,而且對道的追求所得到的快樂已經超過五欲六塵的追求所得到的快樂不知道多了多少。
  • 「小貧」和「小富」有什麼區別?
    即使不是這樣,他也是典型的「小富」第二代,很多人一生中可能永遠也達不到這一點!事實上他確實回家繼承了家族財產。不是因為混料不好,而是因為疫情過後,二阿姨(他的母親)覺得外面的世界不安全,所以她應該呆在家裡,把加工廠做大做強!好吧,我承認,我有點酸!
  • 恆大售樓處爆紅背後的啟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認知
    馬雲說:「人們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範圍之內的錢」,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人、任何行業、任何時期,包括當下的國慶節假期
  •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 論語熙解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孔子說:「貧窮而能夠沒有怨言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孔子說貧而無怨難,而孔子也說過他的話基本都是有依據的,那麼應該是身邊出現了「貧而有怨」的案例了。會是誰呢?孔子幾乎從不直接揭人短,後人如果好奇,只能從貧窮的幾個弟子裡去分析尋找了。富而無驕易呢?
  •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
    樂則心廣體胖而忘其貧,好禮則安處善,樂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貢貨殖,蓋先貧後富,而嘗用力於自守者,故以此為問。而夫子答之如此,蓋許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磋,七多反。與,平聲。詩衛風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貢自以無諂無驕為至矣,聞夫子之言,又知義理之無窮,雖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詩以明之。往者,其所已言者。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
    我們可以把認知漏鬥做個解析,大概分為九個層級:1、最底端,只知好惡這是嬰兒時態的人類 ——餓了就吃,不分場合;撐了就拉,不分地點。這也是極端情緒化的一族。認知不足的困擾,讓他們總是陷入到窘態,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 雲隊友丨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
    對於很多人來說,35歲左右失業想再找個稍微不錯點的工作,真的是「難如上青天」,除非你的職業需要有沉澱的經驗——當我把那幾位35歲左右的朋友推薦給熟識的人時,翻看完簡歷的他們往往面露難色地說:「如果是你,你會考慮嗎?」 一句話問得我啞口無言。
  • 由「富」體「貧」心想到的
    如今的生活,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不愁吃,不愁穿,犯愁的是吃啥、穿啥?生活的富裕,讓很多人身體享受著「花天酒地」,過著皇帝般的日子;可內心卻「饑寒交迫」,空虛無聊,判若乞丐。對物質生活的一味追逐,對精神生活的極度放棄,是這類人富了身體,貧了心的癥結所在。物質生活再豐富,只能帶來肉體的享受和滿足,這種快樂是暫時的、膚淺的;精神的空虛會將人內心浸泡在孤獨和寂寞的汪洋裡,無法脫身。如果你不打算改變自己,你今生將難逃苦海。
  •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在於認知的不同
    或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經理生氣了,才不理我。A呢,依然心平氣和的上班,工作,而B呢,則惴惴不安,戰戰兢兢,生怕經理背後給他穿小鞋。俗話說:「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問題的看法都是局限在自己的認知裡的。
  • 我們曝光的Amcap限制提現,寧鑫國際老闆落網!下一個是誰?
    > ↑ 防踩坑踩雷,各種套路,見以上專輯 ↑ 之前曝光的Amcap阿姆卡普項目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見識與格局
    到底是什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呢?真正決定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的,其實是我們對事物的見識與內心的格局。見識的深淺決定人生的深淺,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人生之路是寬是窄。意思是說,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都變小了。所以,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也就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著名投資人傅盛曾提出一種說法,人有四種認知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95%的人都處在第一層。
  • 認知水平,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
    當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很低的時候,他腦海中的構念就會趨向單一,缺乏彈性,因而做出來的決策就很狹窄。當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很高的時候,腦海中的構念就會更多元,因此決策會更靈活。簡而言之:一個人的行為,受其自身認知能力的影響。相信大家都看過這個故事。說兩個南方人去北方賣傘。但到了北方之後,都發現北方少雨,鮮少有人需要雨傘。因此,兩個人都陷入窘境。其中一個眼看自己在街上叫賣了幾天無人搭理,就打道回府了。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認知,關於區塊鏈比特幣的最佳科普文章
    可以說,沒有比特幣的神話,就沒有今天區塊鏈的繁榮。一波接一波的造富神話的出現,讓全世界都記住了三個字——區塊鏈。而當所有的公司張口閉口談論布局區塊鏈之時,也需要注意避免進入誤區。01、比特幣是什麼?說起區塊鏈技術,現在都離不了比特幣,那比特幣是什麼呢?
  • 貧而無諂和貧而樂,富而無驕和富而好禮,哪個境界高?
    【智】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 【學】子貢說:貧窮卻不巴結奉承,富貴卻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了,但還是不如雖貧窮卻樂在其中,雖富貴卻謙恭好禮。【習】子貢是誰?是個富二代,是孔子的弟子中最有錢的一個,也是儒商的鼻祖,所以子貢問這個問題和他的身份很對口。 子貢問人處貧窮時不諂媚,富貴時不驕傲,這種境界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了,但還是不如安貧樂道、富而好禮。
  • 心理學:認知能力,正悄悄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但是,有「好事者」網友製作了《新版烏鴉喝水》,雖說有點毀童年記憶,但卻讓人感覺真實,喚醒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思考。應該說,《新版烏鴉喝水》裡,這隻烏鴉的形成了思維定勢——叼石頭投水瓶就能喝到水,以至於它的目標是叼石頭,即便遇到了小河,但是它是看不見小河的,因為它的眼裡只有石頭,其他的都視而不見,被大腦的潛意識屏蔽了,結果一輩子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 農村常說的「家貧養羊不養豬,家富宜養『臉長物』」,是啥意思?
    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到了這麼一種說法:「家貧養羊不養豬,家富宜養『臉長物』」。當我聽到這種說法後,雖然思索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這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貧養羊不養豬羊是一種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的一種動物,也是人類經常飼養的家畜之一。羊在我國的飼養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原始居民,就已開始養羊。
  • 女生睡前卸妝、洗臉需要哪些步驟?需要哪些美容工具和護膚產品?
    很多女生每天睡前都要忙前忙後,為的就是為了保養自己的這張寶貴臉蛋,很多人都生怕自己對自己的這張臉護理的不全面,給自己以後落下遺憾。那麼晚上睡前卸妝,洗臉需要哪些步驟,哪些美容工具跟護膚品對自己又能有所幫助呢?今天小凡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風水小說——朝貧暮富之地
    那是中年人沒開幾天的一家早餐店,賣混沌同一些其它小吃,峰叔試過他的小吃,做的還是很好吃的,但是生意不是很旺,收入圖個溫飽而已。峰叔知道中年人老闆能做到圖個溫飽己很不錯了,從面相來論人家還是現行的比較旺的大運,也算是有福之人。
  • 為何古人愛講天命?它最大意義就在於讓人認知到自身的有限性
    古人愛講天命,雖然今天的人大多數都不信這一套了,但我們也要知道,古人的天命觀其實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讓人認知到人類自身的有限性,提醒人們要尊重、敬畏天道,就是要尊重自然、社會運行的規律、法則,不能強逞智力,肆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