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可能覺得沒有原始資金,沒有背景,不能拼爹是窮人最大的發展障礙。我並不反對這是障礙,但它們還算不上是最大的障礙。
對窮人來說,最大的障礙在於沒有見識。窮人之所以是窮人,從本質上講,就是窮在認知上。
一位記者在山上看見一個放牛娃。於是就問那個放牛的小孩:「你那麼辛苦的放牛是為了什麼呀?」
「我放牛是為了牛長大了能賣錢」,放牛童笑嘻嘻的說。
「那你掙錢是為了什麼呀?」
「為了娶媳婦唄。」
「娶完媳婦呢?」
「生娃」
「然後呢?」
「嘻嘻.... 讓娃放牛呀」
記者一驚,連忙問道:「為什麼啊?」
「我爸就是這麼做的」……
也許你看完這個故事,會說「真沒出息!」
他的人生經歷、教育經歷和周圍環境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認知受限了,他還怎麼突破自己的生活方式?
思維決定行為,認知決定財富。人是永遠不可能獲得認知以外的財富的。
所以,有句話說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其實不準確。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見識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所以,要想變富,首先不要問自己有多少資本,而是要問自己有多少關於「變富」的見識。
02
有句老話說得好,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邏輯的,一個普通人如果努力得當,終究還是會一步步的走向富有。那麼,從窮到富總共分幾步?
富人生活節儉,花的比賺的少。他們不會把賺來的錢花光,他們過簡單的生活。
簡單的幾個問題:
你的父母生活節儉嗎?
你的生活節儉嗎?
你的配偶生活節儉嗎?
看出規律來了沒有?富人的一家都是節儉的,仿佛祖傳的一樣。當然,只是節儉是不會讓你變有錢的。
富人愛學習。
他們花很多時間閱讀、向別人學習,並且提升自己的技能。富人平均每月花8.4小時打理自己的資產和投資,普通人每月只花4.6小時,甚至沒花過一分鐘去理財。
富人把至少15%的收入用來投資。他們花錢的時候更注重消費給他們帶來的價值。他們知道他們的錢花在哪裡,並且會做記錄。比如買車,富人明白買了新車後,最開始的三年,車的價值會貶值。
簡單的幾個問題:
你會花很多之間為未來的經濟狀況做計劃?
你有足夠的時間來管理自己的投資?
當你分配時間做事的時候,管理資產總是優於其它活動?
富人大多數覺得上面三句話很好的描述了自己,而普通人一般不這麼覺得。
第三步 注重經濟上的自由
大部分富人不會把錢存到銀行,而是把錢拿去投資和讓財富倍增,這令他們更加富有。當他們賺到錢的時候,他們不是把錢拿去花在奢侈品上,而是再投資,積累更多的財富。
而且這些富人們熱愛他們的生活。他們愛自己的工作和生意。很多富人都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而普通人則是靠工作來支持自己的消費習慣,這些普通人可能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們把這些錢用來維持自己富有的表象——他們買奢侈品,買豪車,戴名表,住豪宅。你身邊有沒有這種「富有」的人?
那麼,你是想有錢,還是想看起來有錢?
富二代們過著所有人都羨慕的奢侈生活,然而,他們的孩子很難在金錢上獨立,反而會在金錢上依賴父母, 並且把父母的財富當做自己的財富——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多,自己積攢的就越少;成年後從父母那裡獲得的越少,自己積攢的就越多。
你可以指望天上掉餡餅來賺一百萬,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賺一百萬,你更希望哪一種情況?富人更加希望第二種。靠自己努力致富,並且經歷創造財富的過程,這樣才能讓他們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並且用心去理財。
真正的富人會培養他們的孩子成為經濟獨立的人,他們不會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他們會從小教育孩子節儉。
富人總是在不停的尋找機會——做生意的機會,投資的機會等等。他們投資的時候會話時間與經歷來研究,從而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向,持續的增長自己的財富。
你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思維?
富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職業的選擇可能是最重要的人生選擇——普通人從一個發薪日活到下一個發薪日,富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熱愛自己的工作。
錢來自人的內心,是一種思想狀態。一切財富的根源都來自人的潛意識,心態決定了人窮與人富。(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