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奧芬巴赫--輕歌劇之王

2021-02-17 啟赫藝術

雅克·奧芬巴赫
    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年6月20日-1880年10月5日),德籍法國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劇《霍夫曼的故事》、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美麗的海倫》。
    奧芬巴赫是法國輕歌劇的奠基人和傑出的代表。他面向大眾,把舞臺劇的傳統、喜歌劇的形式、巴黎林蔭路的活報演出與城市民謠相結合。

人物經歷


雅克·奧芬巴赫,於1819年6月20日生於德國科隆,1880年10月5日卒於巴黎。父親埃貝斯特是一名缺乏才能的樂師兼猶太教堂的歌手。奧芬巴赫6歲時學習拉小提琴,8歲時開始為一些短小歌曲譜曲,並在私下學習拉大提琴。11歲時就經常同他的兩個兄長在星期天和節假日的"娛樂音樂晚會"上演奏音樂,有時甚至一天演奏兩次。他14歲時,父親帶著他和他的兩個哥哥前往巴黎,凱魯比尼聽到了雅克的大提琴演奏以後,就一反常規錄取他進入巴黎音樂學院( 巴黎國家音樂學院的前身 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égion de paris),但他僅在那裡待了一年。1835-1837年間,他在喜歌劇院擔任樂隊隊員。此時,奧芬巴赫結識了阿萊維,開始向他學習作曲課程。他所創作的圓舞曲使他在這個領域裡取得了首批成果。
奧芬巴赫作為大提琴演奏家在上流社會沙龍中的精湛演奏取得了極大成功。1844年,奧芬巴赫以大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赴倫敦,在該市的貴族圈子裡演奏,甚至在宮廷裡表演。1848年革命前夕,奧芬巴赫前往科隆避難,在該處舉辦音樂會,組織了一次演出,而且為波及到了德國的革命運動譜寫歌曲。1850年,奧芬巴赫成為法蘭西喜劇院的話劇插樂樂隊的指揮。早在1839年,奧芬巴赫的一部獨幕歌劇就曾被上演過,1847年上演了第二部,而在1853年才上演第三部。1855年夏,奧芬巴赫終於開辦一座自己的小劇院--"巴黎人喜劇院"。自此以後,他與作曲家阿萊維的侄子呂多維克·阿萊維 (1834-1908年)和其他文學界的合作者一起演出了許多啞劇、詼諧劇和獨幕歌劇。同年冬,"巴黎人喜劇院"遷入一座較大的劇場,立即成為巴黎最有名的劇院之一,梅耶貝爾、羅西尼、撒克裡、列·託爾斯泰等人都曾是劇院的座上客。


主要劇作


地獄中的奧菲
希臘神話裡極為膾炙人口的奧菲歐與尤麗迪茜的故事,較早時已經有蒙特威爾第和格魯克把它寫成歌劇,接著奧芬巴赫又為這個充滿機智與織入社會諷刺的劇本,附加了極為輕巧快活的音樂。但最為有趣的是,此劇中還借用了格魯克歌劇《奧菲歐》等作品中的旋律,做出各種玩笑般的"歪改",通常在上演此劇時,都習慣植入諷刺時代的對白。這部輕歌劇是奧芬巴赫所寫最早的兩幕作品,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但某種版本則改成四幕的結構。
1849年,奧芬巴赫在巴黎擔任法國歌劇院領導者,1855年擁有自己的小劇院Bouffes -Parisiens,於是得以在那兒接連上演他最喜歡的輕歌劇。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這部《地獄中的奧菲歐》,該劇於1858年寫作,同年10月21曰在這個巴黎Bouffes Parisiens劇院首演的。
美麗的海倫
這部3幕輕歌劇《美麗的海倫》,由梅爾哈(Meilhac)與阿萊維(Halevy)撰腳本,奧芬巴赫作於1864年,該年12月17日在巴黎首演。故事發生在希臘神話時代,斯巴達。
霍夫曼的故事
概述:
三幕嚴肅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是奧芬巴哈唯一未完成的歌劇,後來由他的知己吉羅( 1837一1892)把未完部分補筆後演出,而且大獲成功的作品,現在依舊在各地歌劇院上演不衰。
奧芬巴哈在一生中,寫下大約90部輕歌劇等舞臺作品,晚年儘管傾注全力譜寫這部巨作《霍夫曼的故事》,但因勞累過度,不幸病倒,在世時未能親睹此劇的成功。
這部歌劇最富趣味的是,各幕的故事內容都很怪誕、荒唐,結構也很特別,前所未見。它的形態是附有序幕、尾幕的三個奇妙戀愛故事。
但是在史坦版的總譜上,卻編成四幕五場,而短小的尾奏則當作第四幕第二場。由於此劇在寫作當初,是以《喜歌劇》作曲的,所以是加入說白的編號歌劇,情況跟比才的《卡門》一樣。可是後來吉羅卻把這些部分都改成宣敘調,現在大家熟悉的是改寫後的樣式。
此劇的題材,選自1851年在巴黎奧德翁劇院首演的戲劇《霍夫曼的幻想故事》(五幕),這是由巴爾比葉(l822一1901)和卡雷(1819-1872)根據德國浪漫派作家E.T. A.霍夫曼(1776-1822)的幾部小說,尋找自由的題材改寫而成。奧芬巴哈為了把這部戲劇寫成歌劇,鞭策已經有病的身體埋首於作曲中。變更若干的原劇情節後,改寫成歌劇用劇本
奧芬巴哈的音樂,除保存原作的怪誕,充分流露出作曲家的輕巧作風,而且多少具有幻想的氣氛。劇中洋溢著豐富的旋律,尤其是膾炙人口的"船歌",更經常脫離原歌劇,到處被人演唱,或是以各種編曲演奏。
小說的原作者E.T.A.霍夫曼,自幼即顯示音樂與繪畫的非凡才能,自己也寫過不少音樂,還涉獵過歌劇。霍夫曼由於喜歡寫作夢幻的、怪異的文藝作品,生前被看成是魔鬼或妖怪,或是被指為魔鬼化身。
正如這部歌劇被納入《幻想歌劇》那樣,劇情是把三段奇妙的故事串連起來的。由於音樂很美,事實上已變成相當愉快的通俗歌劇。
演奏時間:序幕:25分 第一幕:38分 第二幕:27分 第三幕:40分 尾幕:14分
時間:19世紀
地點:在紐倫堡、慕尼黑、威尼斯。

相關焦點

  • 【今日輕歌劇大師】雅克·奧芬巴赫
  • 關於「輕歌劇」
    ,後者著重描繪了金蘋果之爭以及帕裡斯與海倫的戀情,結局改為海倫的丈夫——斯巴達王成全二人,放棄特羅伊戰爭的皆大歡喜場面。「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Strauss, 1825~1899)寫作了約16部輕歌劇,多為三幕,最成功的為《蝙蝠》(1874)和《吉卜賽男爵》(1885),在他的輕歌劇中,有著鮮明的圓舞曲和波爾卡節奏和旋律因素。
  • 經典天籟 | 雅克·奧芬巴赫《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Overture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是德籍法國作曲家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 當搖滾遇上歌劇丨丨歌劇也能peace and love!
    《羅德琳達》講述了米蘭之王被陷害至廢黜流亡,王后羅德琳達及他們的幼子被留了下來。米蘭之王最後從逼迫他離開的人手裡營救妻兒。它和《寄生蟲》一樣都講述了所有人在受到侵害之後,都去尋找自己原來的位置和階級的故事。
  • 古典音樂界的diss王
    是雅克·奧芬巴赫所作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的序曲,也稱《康康舞曲》。朋友,奧芬巴赫你知道伐啦?不是那個寫《馬太受難曲》的巴赫奧,是這個巴赫啦。雅克·奧芬巴赫  Jacques Offenbach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年6月20日—1880年10月5日),德籍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是法國輕歌劇的奠基人和傑出的代表。
  • 【音樂百科】輕歌劇(operetta)簡介
    輕歌劇這一名稱源自義大利文「operetta」,其原詞意為「小型歌劇」,它是歌劇的縮小形式,因此,「operetta」又可譯做「小歌劇」。在一般意義的「輕歌劇」,是指法國的輕歌劇和維也納的輕歌劇,也把滑稽歌劇為輕歌劇。
  • 在線一刻 | 十九世紀的歌劇Vol.20 備受歡迎的音樂劇前身,你知道是什麼嗎?
    這部作品是馬斯涅風格的結晶,同時也是抒情歌劇代表劇目。聖-桑著名歌劇代表作《參孫與達利拉》,講述的是主人公參孫受到美女誘惑,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故事。這也是一部抒情歌劇代表劇作。左:聖-桑右:《參孫與達利拉》,Gustave Dore約1860年創作德利布的《拉克美》同樣也是抒情歌劇代表作,講述的是英國軍官傑拉爾德與印度婆羅門祭司尼拉坎塔之女拉克美相愛。尼拉坎塔憎恨英國人,趁兩人見面之際,拔劍刺傷傑拉爾德。幸得拉克美挽救,傑拉爾德才得以脫險,兩人得以相聚。
  • 輕歌劇究竟「輕」在哪兒? | 藝堂課
    內容概覽輕歌劇究竟「輕」在哪兒?《風流寡婦》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茲·雷哈爾是何人?這部歌劇究竟有哪些創新之處?operetta(即輕歌劇)這個詞源自義大利語。原意指的是「小型歌劇」、或者說「小歌劇」的意思。打個比方,輕歌劇好像脫脂牛奶,就把原來歌劇的很多「脂肪」,比如厚重的題材、嚴謹的戲劇結構等等,統統都給它降低含量。
  • 輕歌劇,漂洋過海來看你 | 第五屆深圳灣草地音樂會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蝙蝠》弗朗茲·萊哈爾的《風流寡婦》卡爾曼的《吉普賽公主》一定會打破你固有的印象!輕歌劇這一名稱源自義大利文「operetta」, 其原詞意為「小型歌劇」,一般意義上是指法國的輕歌劇和維也納的輕歌劇。輕歌劇是一種生活氣息與娛樂性較強的歌劇,也指歌曲比較通俗、題材輕鬆、內容抒情的作品。
  • 莎賓.黛薇爾《木偶之歌》選自奧芬巴赫 《霍夫曼的故事》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首難度極高的花腔女高音詠嘆調—《木偶之歌》,《木偶之歌》(又名《林中小鳥》),是法國著名作曲家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 賞析 | 輕歌劇更需「重」功夫
    《風流寡婦》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第40部西洋經典歌劇,這是國家大劇院繼義大利語歌劇、德語歌劇、法語歌劇、俄語歌劇製作過之後,繼而推出的第一部輕歌劇作品,旨在滿足國內古典愛好者審美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元化。相比傳統較嚴肅的歌劇題材,《風流寡婦》輕快、活潑,最後也是以皆大歡喜的熱鬧場面落幕。
  • 「歌劇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首登中國歌劇舞臺
    「歌劇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首登中國歌劇舞臺   多年前,恐怕沒有人敢奢望「歌劇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會在中國劇院製作的歌劇中擔綱男主角,但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實。
  • 圓舞曲之王 | 小約翰·施特勞斯
    ▲ 《春之聲圓舞曲》(JANECKOVA)約翰·施特勞斯因與其父同名,故通常稱為約翰·施特勞斯二世或小約翰·施特勞斯,他以圓舞曲作品最為著名,如《藍色多瑙河》。約翰·施特勞斯的兩位弟弟約瑟夫·施特勞斯和愛德華·施特勞斯也是著名的音樂家。不過小約翰是整個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為19世紀維也納圓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今日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霍夫曼的故事》(The Tales of Hoffmann/Les Contes d`Hoffmann),法國歌劇,改編自德國後期浪漫主義文學家E·T·A·霍夫曼的3部短篇小說,雅克·奧芬巴赫作曲,歐內斯特·吉羅完成該劇的管弦樂編曲,朱爾斯·巴比耶創作劇本,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 輕歌劇《風流寡婦》再度登臺國家大劇院
    這部由著名導演烏戈·德·安納傾力打造的經典輕歌劇作品,將再度帶領觀眾回味維也納輕歌劇「黃金時代」,共同經歷一段發生在花都巴黎的愛情往事。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茲·雷哈爾創作的三幕輕歌劇輕歌劇《風流寡婦》中,劇情圍繞著年輕寡婦漢娜將得到的巨額遺產展開。
  • 「歌劇之王」多明戈再度加盟大劇院製作歌劇
    攝影肖一    由指揮大師鄭明勳執棒,歌劇之王多明戈領銜的國家大劇院製作威爾第歌劇《西蒙·波卡涅拉》將於8月20日至23日與廣大觀眾見面。    國家大劇院版《西蒙·波卡涅拉》由亞裔指揮大師鄭明勳執棒,著名歌劇導演伊利亞·莫申斯基執導,2009年通過該劇成功轉型為男中音的「歌劇之王」多明戈重磅加盟。與此同時,享譽國際舞臺的華人歌唱家和慧、田浩江將攜手維託利奧·維特利、周曉琳、謝爾蓋·阿爾塔莫諾夫等中外實力唱將,以強大陣容演繹這部飽含父女情深、和平嚮往的歌劇傑作。
  • 經典法國輕歌劇《地獄裡的奧菲歐》國內首次上演
    《地獄裡的奧菲歐》是奧芬巴赫最早的長篇輕歌劇, 也是作曲家借用希臘神話諷刺人世,以明朗愉快的音樂嚇破巴黎人膽子,而率先使奧芬巴赫被譽為「輕歌劇之王」的傑作。劇情的部分,亦因輕歌劇的製作方式常常被自由地更動,即興演出。
  • 華東師大學生版輕歌劇《蝙蝠》:原汁原味又具中國特色
    《蝙蝠》是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最為著名的一部輕歌劇作品,在歐洲家喻戶曉,該劇是除了莫扎特歌劇《魔笛》之外,在歐洲上演率最高的一部,它的演繹版本在世界各國也是不盡相同。今年恰逢華東師範大學歌劇實驗中心成立10周年,為此,他們精心排演了《蝙蝠》作為年度大戲。
  • 國家大劇院 輕歌劇《風流寡婦》特價票
    有別於歐洲傳統的正歌劇,輕歌劇節奏鮮麗明快、內容輕鬆詼諧,更突出娛樂性和喜劇性,演出過程中演員也常與觀眾互動。輕歌劇的音樂在結構上也如正歌劇一樣嚴謹,儘管它穿插了對白,而且經常要運用當時社會上流行的舞曲體裁如圓舞曲、波爾卡,以及在當時奧匈帝國範圍內各民族的民間舞曲,甚至經常作為當時輕歌劇音樂調料的吉普賽音樂,但是都要非常巧妙、細緻地將它們編織到一個比較完整的音樂、戲劇結構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