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搖滾遇上歌劇丨丨歌劇也能peace and love!

2021-02-08 珠海大劇院
上期在最後我們提到奧斯卡大熱獲獎片的《寄生蟲》裡面有什麼歌劇元素?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部好的電影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流動盛宴。

《寄生蟲》全片由著名音樂人鄭在日操刀,風格大多都傾向於輝煌壯麗的巴洛克音樂,推動力、感染力極強的配樂帶著觀眾們沉浸在「寄生蟲」的世界一路狂奔。

奧斯卡四項大獎的韓國電影《寄生蟲》裡,導演奉俊昊不但讓觀眾與輝煌壯麗的巴洛克音樂撞個滿懷,更讓自巴洛克音樂大師亨德爾歌劇《羅德琳達》的兩段詠嘆調,呼應著全片兩處關鍵轉折的情節唱響,特別引人注意。

第一段詠嘆調〈無情的我向你發誓〉(Spietati io vi giurai),出現在金家父親金基澤當上樸家司機,以及兩個孩子弄走了舊管家、好讓媽媽也能進樸家工作後。

影片最後高潮的生日場景也有用大提琴演奏的《羅德琳達》第二段詠嘆調〈我最親愛的〉(Mio caro bene)。歡快的音樂中展現的悠閒自在也與後來情節的急轉直下形成鮮明的對比。

《羅德琳達》講述了米蘭之王被陷害至廢黜流亡,王后羅德琳達及他們的幼子被留了下來。米蘭之王最後從逼迫他離開的人手裡營救妻兒。它和《寄生蟲》一樣都講述了所有人在受到侵害之後,都去尋找自己原來的位置和階級的故事。兩個故事的最後,所有人也都回到了原位。然而《羅德琳達》的結局皆大歡喜,《寄生蟲》卻落得了一個悲劇結尾。配樂的反諷意義越發明顯,問題重重的世界不會給所有人他想要的一切。回到我們這期的分享,除了電影,很多我們所了解到的搖滾樂隊,他們也借鑑歌劇的元素甚至直接選用歌劇的形式。來,讓帥氣逼人的司機我(左)為超凡脫俗的你(右)戴上耳機

貓王Elvis Presley -《今夜正適合愛》

「貓王之前,世界一無所有。」這是英國披頭四主唱約翰·列儂對他的偶像由衷而發的讚美。

上世紀五十年代,節奏布魯斯、搖滾樂和鄉村音樂迅速興起,貓王Elvis Presley代表著搖滾樂流行的開端,影響力不容小覷。他將節奏布魯斯與鄉村音樂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白人的搖滾樂。誇張的胯部扭動是他的招牌動作,直接反映了「搖滾」這一特徵。

1956年,他就被戲稱為「骨盆埃爾維斯」(Elvis the Pelvis)

1960年,埃爾維斯退伍,開始拍攝電影《大兵的煩惱》。其電影原聲帶迅速攀登至音樂流行榜冠軍,更停留榜中達111周之久。在片中,貓王飾演的美國大兵演唱的歌曲《今夜正適合愛》的曲調來自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其中的《船歌》選段。

《霍夫曼的故事》是輕歌劇大師雅克·奧芬巴赫晚年創作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為著名的歌劇作品之一。這部歌劇由插敘的手法用三段美麗、詭異、悲情的愛情故事構成故事主體,使主人公的過去與當下在舞臺上互為因果,戲劇結構非常有趣。

該劇最流行的歌曲是茱莉艾塔的船歌(風格如威尼斯船歌)《美麗的夜晚》。

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 -《我是海象 I am the Walrus》

有人說,「 MichaelJordan是上帝派來教人打球的」,那The Beatles無疑是教人類如何打開搖滾之門的重要使者。民謠之父Bob Dylan曾說,「The Beatles樂隊做了沒有人做的事情」。 

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在華語地區亦稱為「甲殼蟲樂隊」、「披頭四樂團」、「披頭四樂隊」等。他們被廣泛承認為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樂隊。披頭四探索了各種音樂類型,從流行謠曲到迷幻搖滾,經常創新地運用經典元素。

▲「披頭四樂隊」最經典的海報之一

《Yesterday》為史上被翻唱之最,至今已有2,200多位歌手翻唱過此曲。也是20世紀被改編、演奏、播放最多的歌曲,在1995年《滾石》雜誌選出的100首經典歌曲中名列首位。歌劇參照了「美聲唱法」時期的歌劇唱法,特別注重平滑性,或者是歌唱音域中的連奏。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你不會看到歌唱者在高低音之間跳躍過程中不斷變調;此外,另一種追求的境界則是不費周折地炫耀各種技巧——各種煙火式的噴發、顫音和其他花樣——以修飾歌唱旋律。

我是海象 I am the Walrus

披頭四樂隊 The Beatles

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Hey,JUDE》、《Yesterday》嚴格意義上說,I am the Walrus這首歌后現代主義風格的歌詞和莎士比亞並沒有太大的關聯,但結尾旋律減弱的時候,歌曲中出現了一段人物對話,出自《李爾王》第四幕第六場。這一段對白的出現,據說是因為披頭四做BBC電臺節目時偶然聽到,於是約翰·列儂把它加到了歌曲當中。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之一,是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故事大約發生在 8 世紀,是使用自然意象最多的莎士比亞作品,充滿了看似不可違的天命與個體掙扎的矛盾。

木心評《李爾王》,把悲哀寫成永恆。蕭伯納說,不會有比《李爾王》更好的悲劇了。

「愛、自由、反戰」是The Beatles永恆的創作主題

相關焦點

  • 艾薇塔北京站二輪開票丨《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起源與歌劇也有關?
    後來音樂劇的發展越來越偏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相比於歌劇需要的那種「不用麥也能傳達到劇場每個角落的特殊美聲唱法」,音樂劇對演唱的要求就更「隨意」了些,漸漸地,宣敘調和詠嘆調就在現代音樂劇中「銷聲匿跡」了(不加以歌劇那樣強調區分了
  • 解放網丨喜歌劇《唐·帕斯誇萊》音樂會版上演
    每一年的羅西尼音樂節,周邊城市都會舉辦喜歌劇音樂節,大賽評委會從眾多演出中評選出最佳喜歌劇。B組扮演帕斯誇萊的餘楊說,在國內喜歌劇演得少還有一個原因。喜歌劇作品創作年代更為久遠,而19世紀威爾第、普契尼的正歌劇離我們比較近,所以更為主流。「但是在表演正歌劇的同時,有喜歌劇的穿插會更加豐富多彩。」
  • 【直播回放】讓經典不再遙遠丨貝多芬唯一傳世歌劇《費德裡奧...
    【直播回放】讓經典不再遙遠丨貝多芬唯一傳世歌劇《費德裡奧》昨夜冰城首演 2020-12-20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配飯視頻丨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序曲
    配飯視頻丨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序曲作品信息 《唐懷瑟》(德文:Tannhäuser,又譯唐豪塞),全名為:《唐懷瑟與瓦特堡歌唱大賽》,是德國作曲家理查·華格納的一部歌劇歌劇有兩個版本:德勒斯登版和巴黎版。1841年冬,身在巴黎的華格納打算回到德國發展。同時他也讀到了唐豪瑟與維納斯的故事,便將手上的一部五幕劇本《薩拉孫女子》(Die Sarazenin)拋開,因為他認為唐豪瑟的故事更有潛力。1842年,他帶著妻子米娜和母親前往臺貝里斯度假。
  • 卡拉斯的歌劇表演有什麼特點?
    ——1、瑪麗亞•卡拉斯,「她已經飛回天上去了」丨歌唱的詩人(下);2、「瑪麗亞•卡拉斯,她就是歌劇」丨歌唱的詩人(上);3、卡拉絲:「為藝術、為愛情」(選自歌劇《託斯卡》)1、卡拉斯的藝術成就 卡拉斯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最富爭議的藝術家。
  • 比才筆下的「卡門「丨正是歌劇才使人們真正認識到梅裡美小說的價值!
    在19世紀70年代,富有浪漫而傳奇色彩的歌劇《卡門》超越了追求大場面的浮華的歷史大歌劇以及追求輕鬆的輕歌劇和娛樂性的喜歌劇的傳統,在歌劇這一藝術領域中開闢出了現實主義的新風格,標誌著法國現實主義歌劇的產生,並把19世紀的法國歌劇推向了高峰。
  • 莫扎特歌劇《唐璜》簡介與導賞
    當然,這部作品演出的成功還得益於上一部《費加羅的婚姻》的影響,當時布格拉的觀眾早就對於創作歌劇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十分敬仰和期待。    這部歌劇充分展現了莫扎特用音樂刻畫人物性格的高超技巧和戲劇深度。(賈抒冰撰文,轉自庫客音樂公眾號)【每晚一張音樂CD往期】往期莫扎特:1、莫扎特歌劇與啟蒙運動丨《費加羅的婚禮》所彰顯的啟蒙精神;2、奧地利女鋼琴家海布勒丨專為莫扎特而生;3、聽陳奕迅演唱莫扎特詠嘆調《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丨選自《費加羅的婚禮》;4、音樂父親節丨看莫扎特的父親是如何規劃莫扎特的音樂教育的;5、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靈魂
  • 中文字幕茶花女歌劇賞析
    歌劇作者威爾第則因為相似的感情經歷與文學作品《茶花女》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創作出了長演不衰的歌劇經典《茶花女》。歌劇《茶花女》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描寫,著重突出了茶花女人性善良的一面。 ——推薦:1、聽李斯特改編威爾第歌劇詠嘆調丨鋼琴改編曲《弄臣》的演奏分析;2、帶你了解威爾第與普契尼的不同音樂特點;3、威爾第:音樂世界的莎士比亞;4、威爾第對義大利美聲貢獻有多大?
  • 歌劇|年度個人錄音推薦
    梅公主Lemeshev開口跪系列,你永遠無法想像只剩一個肺的54歲老革命竟能有如此聲音。無需多說,唯有聆聽才能體會其絲絨的音色。>歌劇|神級唐卡洛現場歌劇|法派大炮——略談法派戲劇男高音歌劇|跑龍套之境界
  • 歌劇女神卡拉斯丨完美主義者的悽美人生
    歌劇女神卡拉斯丨完美主義者的悽美人生說起20世紀最偉大的歌劇女主角和頭牌女歌星,很多人首先都會想到瑪麗亞卡拉斯,這個被稱為「歌劇女神」的女人。但卡拉斯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卻是無人能比的,她將舞臺人物塑造的豐滿而又讓人記憶深刻。而這種強大的表現力當時的歐美歌劇舞臺無人能出其左右。「大多數歌唱家在《茶花女》的最後一幕能讓你流淚,而卡拉斯能讓人在第二幕就泣不成聲。」這個不完美的聲音總是擁有一種巨大的魔力,讓你欣賞到一場完美的表演。
  • 歌劇《魔笛》——神話中的王子與公主
    主要還是因為歌劇有嚴格的結構和形式限制,內容略單一,曲式高度格式化,我們也很難從中體會到觀看地趣味,所以大家一聽到歌劇兩個字就會覺得它離我們很遙遠。但從十八世紀中期起,以格魯克為代表的作曲家開始推出「革新歌劇」以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我們耳熟能詳的莫扎特,則是這一時代的重磅巨星。
  • 華格納15部未完成歌劇研究導論
    其三,華格納親自創作歌劇腳本,深邃的思想寓意融人大量未完成作品之中,有待我們去進一步挖掘。總之,華格納未完成作品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領域都具備極高的研究價值,希望更多學者關注這一話題,使華格納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往期華格納:1、西方音樂調性體系瓦解的標誌丨華格納歌劇《特裡斯與伊索爾德》「悲劇」性研究;2、如何理解華格納的「整體藝術」思想?什麼是他的「未來的藝術作品」?
  • 華格納的最後一部歌劇《帕西法爾》
    華格納導論丨十部歌劇創作歷程概述1857年耶穌受難節,華格納站在他的住宅前,瞭望著蘇黎世湖的早春景色,耶穌受難節的黎明和大自然的盎然生機,讓華格納感到仿佛是舞臺祭神節日的匯演有誰能在一生中以感官和胸懷透視這個通過謊言、欺詐和偽善使謀害和掠奪合法化的世界,而不會極其厭惡地躲避它呢?那麼這時他的目光該投向何處?當然是常常投向那深邃的死亡。而對另有使命的人、對因此被命運與世界隔開的人,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寫照則可能顯現為對其內在靈魂的提示,成為對他的拯救。他曾以充滿痛苦的誠實認識到這個世界是悲慘的,現在,忘卻這個欺詐的現實世界,視這個世界為夢幻,似乎便是對這種誠實的報答了。」
  • 嗨歌時刻丨Respect, Love & Peace
    王大痣:我們看似囂張目中無人but respect, love &peace
  • 他的離世讓歌劇界陷入一片悲傷,一生主演過150多部歌劇
    在《弄臣》歌劇電影中飾演裡戈萊託時,他用肢體與聲音,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可恨卻也可憐的角色,為觀眾留下這一經典版本。弄臣的詠嘆調《你們這些狗強盜》不僅在演唱上有出色的成就,他還以大師班教師的身份活躍在業界,同時也是一位歌劇導演。自1972年起,羅蘭多·帕內萊為諸多歌劇院導演過許多經典劇目。
  • 深度解讀丨維塔斯向湖南衛視發律師函 禁止迪瑪希再唱《歌劇2》你怎麼看?>>>
    湖南衛視做失策的點有①沒獲得授權,就讓迪瑪希唱,②唱完至少和VITAS公司打個招呼吧,寒暄幾句取得授權,憑藉關係本也不難解決,一言不合就播出,③播完大肆宣傳,在各種通稿和熱搜下,感覺VITAS已經廢了,現在大家都喜歡的是迪瑪希。觀眾網友也被輿論引導的說迪瑪希唱的比VISTA好太多等等等。④湖南臺也確實知道潮流風向,看迪瑪希和《歌劇2》受歡迎就再唱再播。
  • 甬臺兩地聯合製作的歌劇《卡門》在高雄文化中心隆重上演
    這是甬臺兩地首次合作《卡門》全本歌劇,也是寧波交響樂團建團以來首次到訪臺灣。琴瑟和諧的協奏,跌宕起伏的劇情,贏得了臺灣觀眾的熱評。除了10號、11號在高雄文化中心的演出之外,寧波交響樂團將於明年1月再次赴臺進行歌劇《卡門》的臺灣巡演。
  • 英文歌劇《紅樓夢》丨中國觀眾能看什麼?
    英文歌劇《紅樓夢》由被譽為「華人夢之隊」的(作曲家/編劇)盛宗亮、(導演)賴聲川、(編劇)黃哲倫、(舞美及服裝設計)葉錦添共同創作,經過2016年9月舊金山歌劇院世界首演
  • 蕾妮·弗萊明 | 通吃歌劇、爵士、搖滾的「聲音變色龍」
    她不僅能遊刃有餘地用英語、德語、義大利語、法語、捷克語、俄語進行演唱歌劇、藝術歌曲等,對於爵士、搖滾,她也照樣通吃。 08 熱愛獨立搖滾(indie - rock) 雖然弗萊明以演唱歌劇而聞名
  • 歌劇《白毛女》 四代傳承 感動70年
    經典重現促文藝繁榮  歌劇《白毛女》是歌劇藝術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作品。它吸收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精華,採用中國北方民歌的曲調,將中國的民族藝術與西方的歌劇藝術相結合,深刻揭示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的思想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