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筆下的「卡門「丨正是歌劇才使人們真正認識到梅裡美小說的價值!

2021-02-19 每晚一張音樂CD

比才《卡門序曲》

紀念作曲家比才誕辰

一百七十八周年

Georges Bizet 

1838.10.25 – 1875.6.3



比才筆下的卡門

導讀:比才的歌劇《卡門》是法國歌劇中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偉大作品,比才所塑造的卡門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審美特徵而深入人心。本文從卡門的人物形象塑造、悲劇性格以及音樂特點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比才具有鮮明特色的歌劇創作風格。 

比才《卡門》(艾蓮娜·奧布拉茨索娃、多明戈演唱、卡洛斯·克萊伯指揮)

  

 歌劇《卡門》是一部悲劇題材的法國喜歌劇,是由法國作曲家比才根據梅裡美的同名小說創作的。在19世紀70年代,富有浪漫而傳奇色彩的歌劇《卡門》超越了追求大場面的浮華的歷史大歌劇以及追求輕鬆的輕歌劇和娛樂性的喜歌劇的傳統,在歌劇這一藝術領域中開闢出了現實主義的新風格,標誌著法國現實主義歌劇的產生,並把19世紀的法國歌劇推向了高峰。 

 歌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門類,而在歌劇眾多的構成要素中,成功地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音樂的表現手段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是極其重要的。這些是歌劇成敗的關鍵。在《卡門》中,比才筆下卡門這一人物的「美」,正是作曲家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插上音樂的翅膀,通過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刻畫以及對人物性格特徵的逐步揭示而展現的。下面我們就綜合這幾個方面的因素來梳理和總結比才對卡門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 

一、卡門的人物形象 

 文學和舞臺藝術中,表現人物形象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故事情節,它是人物性格得以逐步展現的載體,不但承載著戲劇衝突,也承載著人物性格符合邏輯的發展。愛情產生到毀滅的主題,貫穿於《卡門》的情節發展當中,劇情發展迅速而深入,不僅尖銳多變的戲劇衝突震撼著我們,劇中也從方方面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吉普賽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畫卷,為成功地塑造卡門美麗、狡黯、熱情、潑辣、勇敢等多方面的人物形象提供了背景和平臺,使卡門的人物形象成為吉普賽女性形象的典範。 



中芭《卡門》第一幕:煙廠女工(2011年8月26日)

 第一幕,卡門上場,對身邊士兵不卑不亢,顯得極具魅力和十分自信。「我愛上你,你可要當心!」在她犀利的言語中透露出她熱情、放蕩的張揚個性。隨著情節的展開,卡門的人物形象從不同的側面逐步顯現出來。初見唐豪賽,卡門就大獻殷勤,直率、真誠、勇敢地丟給唐豪賽那朵愛情之花,這一情節展示了她對愛情的態度。在與人打架而被抓進監獄的時候,卡門對審訊她的人傲慢無理,甚至用她的美麗與妖嬈來誘惑看守她的唐豪賽助其逃脫,這裡不僅表現了她潑辣和放蕩不羈的一面,同時也表現出她狡黠的一面。唐豪塞為救卡門而坐牢,當他獲釋以後,心存感激的卡門,為他熱情地載歌載舞,並且為他寧可放棄自己從事的走私活動而願意與他廝守。這樣的故事情節展現了卡門是個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人物,同時也表現了她追求自由與愛情的情感傾向。此時此刻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嫵媚、溫柔、多情的動人形象,而不僅僅是那樣一個自由不羈、桀驁不馴的吉卜賽女郎。 

第二幕:在裡拉.帕斯蒂亞酒館 

 第二幕,卡門在小酒館等待為救自己而被抓後獲釋的唐豪塞。楚尼卡中尉也和人們一起在這裡飲酒作樂,他企圖得到卡門的青睞,但是卡門只是心不在焉地敷衍著他,而且卡門也拒絕了勝利的鬥牛士艾司卡米約的求愛。這些情節都反襯出卡門對唐豪塞的痴情以及對愛情的認真態度,看似玩世不恭的卡門卻有著自己的真愛。而艾司卡米約卻說:「我要等待。」這使故事變得更加曲折起伏。唐豪塞來到以後,卡門用美酒和歌舞熱情迎接他,唐豪塞向卡門表示為了她,革職、坐牢都不在乎。正在二人暢談正酣之際,軍營點名號聲響了,比才把催促唐豪塞回軍營的號聲與卡門為唐豪塞跳舞的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號聲與舞蹈音樂的旋律分別代表了卡門與唐豪塞不同的心情。而同時卡門與唐豪塞的矛盾衝突也逐步顯現了出來,讓觀眾心中產生一種不安的情緒,預示著後面會有什麼不祥的事發生,為卡門悲慘結局蒙上了悲劇的色彩。這一幕凸顯了卡門直率勇敢、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的人物形象。 

第三幕:房間內

 第三幕,由於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理解上存在極大差異以及對生活的態度不同,唐豪塞與卡門的感情產生了很大的波動。為了從更高的高度塑造卡門的形象,襯託卡門性格中不受束縛、追求自由的愛情價值觀,從而將唐豪塞這個人物因生活態度的不同、是非標準的不同放在了卡門對立面。當卡門問唐豪塞為什麼沉默不語,唐豪塞說:「為了你我白白放棄了軍人生活,竟然與走私者為伍,我想家,想念我的母親。」長笛與單簧管再現了第一幕中唐豪塞未婚妻米開拉唱段的美妙旋律,展現了唐豪塞內心情感的波動。而此時的卡門已經對唐豪塞不感興趣,讓其離開,二人此時的矛盾較第二幕更為激化。面對被激怒的唐豪塞,卡門絲毫不懼。此時,作者安排了卡門與別人佔卜的情節,當別人佔卜的結果都是「吉」的時候,卡門的幾次佔卜得到的都是「兇」。此時,長笛奏出宿命的主題音調,接著是弦樂的合奏,以最強的下行的半音階,展示人物內心的不平靜,預示卡門的悲慘結局,這裡更多地從心理的變化來進一步挖掘出卡門性格中的悲劇性因素。 


第四幕:穀倉 

 第四幕,在塞維亞鬥牛競技場前面的廣場上,劇中主要人物分別登場,戲劇衝突隨著情節的發展達到了高潮,人物的形象也被塑造得更為豐滿。卡門另愛上了鬥牛士艾司卡米約,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在男女主人公的二重唱中,卡門的音調比較暗淡,而語氣卻顯得很堅定;唐豪塞的歌唱旋律從熱烈到祈求再到絕望。二者對比尖銳、扣人心弦。當唐豪塞的短劍逼向卡門,管弦樂像是預示卡門的死期已近,頻頻奏出宿命的主題。卡門追求自由、追求愛情的勇氣以及永不妥協、不懼死亡的個性特點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震撼人心的悲劇發生在鬥牛場之外,在背景音樂的襯託下,場內人們對艾司卡米約勝利的歡呼和慷慨激昂的鬥牛士之歌與場外卡門的悲慘命運交相映襯,從而使悲劇的意味發揮到了極致,強烈震撼著觀眾的心靈,催人淚下。 

二、卡門的悲劇性格 

 悲劇不僅是戲劇的形態,更是美的形態。悲劇所喚起的是人們以悲為主要特點的審美感受,從主人公悲慘命運甚至死亡的結局中感受到崇高和美。19世紀浪漫主義歌劇中有大量的悲劇作品,《茶花女》《弄臣》《遊吟詩人》《圖蘭朵》《藝術家的生涯》《蝴蝶夫人》,等等,而《卡門》也正是這一題材的傑作。 ——延伸閱讀:普契尼歌劇《圖蘭朵》丨愛的大團圓是對普契尼最大的誤讀丨真正的主角是誰?丨既不是圖蘭朵,也不是卡拉夫,而是柳兒!

 比才以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和超凡的審美能力,立足於表現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命運,通過卡門的悲劇性與愛情與命運的闡釋,給觀眾以悲劇的審美與心靈的震撼。雖然卡門以自己不屈的性格倒在了唐豪塞的劍下,但在她身上所透射出的自由觀、愛情觀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心靈的震撼,也有深深的思索。比才對卡門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使卡門成為人們追求自由愛情的化身,更使她的人生達到崇高的境界。在歌劇主要面向上流社會的當時的背景下,卡門這樣一個底層的小人物,她的熱烈奔放,對愛情與自由的追求,不受牽制的愛情觀,反而激起了人們的共鳴。 

古典吉他演奏《哈巴涅拉舞曲》

 卡門的人生悲劇有著一定的必然性,其根源是她自身的性格。作為一個沒有故鄉的民族,吉普賽人千百年來四處流浪,居無定所,分散在世界各個地方,常以賣藝算命為生。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下形成了吉普賽民族特有的習俗和觀念。卡門的性格有著吉普賽人共有的特點,那就是熱情奔放、放蕩不羈。卡門沒有什麼道德法律觀念,喜怒哀樂溢於言表,遇事不計後果,想做就做;卡門知恩圖報,不願意欠別人的人情;她雖然相信命運,但是卻從來不向命運低頭;她反對被支配,追求獨立,無拘無束,她只屬於她自己。她生活態度樂觀,勇敢面對一切,卻不能擺脫死亡的結局。在卡門身上體現著強烈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意識,完全站在了社會的對立面,站在當時資產階級奉行的社會制度的對立面,站在了現行的法律的對立面,與之格格不入,不可調和。對於卡門來說,追求自己所嚮往的自由與愛情高過一切,她追求的「自由」是自己理想化的,甚至是想像中的「自由」,她願意為這個自由而不顧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卡門的這種性格,使她更具人格魅力,也使她的結局更具悲劇色彩。 

 「性格決定命運」,當然也包括愛情。《卡門》以唐豪賽與卡門的情感發展為線索,逐一表現出卡門多重性的個性特點,但更多地從卡門嚮往自由愛情、勇於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的個性特點進行了重點塑造,留給欣賞者最深刻的印象與感受的,也正是卡門的執著與勇敢。卡門無法擺脫自己悲劇的命運,唯有以死抗衡,最終走向了人生價值的毀滅。從審美的價值來看,卡門走向自由也就走向了死亡,她為愛情不惜犧牲生命的寧死不屈的精神震撼著觀眾的心靈,凸顯了人物的悲劇美感。 

三、卡門的音樂之翼

 從本質上講,歌劇是音樂藝術的一種題材,音樂對於人物的塑造在歌劇中是不可替代的。盧那查爾斯基評價比才的歌劇《卡門》:「創造了音樂戲劇的最高典範。」雖然歌劇《卡門》取材於梅裡美的小說《卡門》,但是應該說是正是有了歌劇才使人們真正認識到這部小說的價值。比才以鮮明生動的音樂語言、豐富巧妙的和聲配器,並且大量運用具有濃鬱吉普賽民族色彩的音調和西班牙風格的民族音調,結合歐洲古典音樂的傳統表現手法,把歌劇的主題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把卡門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結實豐滿。比才善於使用管弦樂來渲染歌劇的氣氛,刻畫人物的心理,即使是在充滿悲劇性的時刻,也保留著他精巧的和聲運用和音樂的優雅氣質。歌劇《卡門》中,比才以生動的音樂語言描述了卡門熱情奔放的吉普賽姑娘性格。這部作品中,比才巧妙地採用別具一格的舞曲形式,旋律非常富於生命力,細膩而現實,充滿色彩與激情,在曲中強烈的打擊樂節奏與弦樂的輕巧演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人物性格。 


 作為歌劇藝術中最為常見的聲樂體裁,詠嘆調擔負著刻畫人物、揭示衝突、抒發情感、抒發情感,最終實現人角色塑造的重要使命。卡門的著名詠嘆調《哈巴涅拉舞曲》就是劇中最著名的一首卡門的詠嘆調。它是比才在西班牙一個民間小調的基礎上先後進行了十三次修改才最後完成的。這首舞曲2/4拍,d小調,近似小行板速度的小快板,是一首帶再現的二部曲式的作品,A段的曲調富有個性,節奏鮮明,獨具匠心的三連音和變化半音表現出卡門任性、風流、迷人、溫情、飄忽不定、富有挑逗性的性格特徵,講述了她對愛情的見解。B轉入同名大調,內容上雖是第一段的繼續,但熱情而開朗的音樂與第一段形成強烈的性格上的對比,講述了她不受約束、追求自由的愛情觀。比才用他生動的音樂語言,把一個美麗熱情、任性潑辣的吉普賽女郎刻畫得光彩照人。它的旋律溫情而迷人,連續向下滑行,旋律不斷反覆,始終在八度內的中低音區徘徊,熱情而稍有野性。同名大小調之間調性的遊移,大量三連音的運用使整個曲調的線條生硬而富有個性,表現了卡門的放蕩不羈。正如卡門所唱的一樣:愛情猶如自由的小鳥,誰都無法將它馴服!這首詠嘆調為劇情的進一步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還有《卡門》中吉普賽民族音樂素材的使用,不僅生動地表現了吉普賽人方方面面的生活,使全劇具有了西班牙風格的音樂特色,也使卡門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生動。如第二幕開始,在樂曲聲中吉普賽姑娘正在歡快地跳舞。這時,卡門在等待著她的情人唐豪塞。樂隊長笛奏出三度的音程,而伴奏的旋律背景是大提琴和中提琴奏出的撥弦音,輕鬆而愉快的旋律在下行二度的模進當中進行,中間的轉調令人振奮,發出叮噹聲音的鐘和發出啪啪聲響的響板表現出了吉普賽舞蹈節奏性很強的特色,也經常使用巴斯克鼓,增添了濃鬱的吉普賽風情。這首歌曲的後半部分由卡門和其他人邊唱邊跳完成的,這些正是比才在塑造人物時的獨具匠心之處,把卡門熱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吉普賽女郎的性格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使卡門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燦若群星的歐洲歌劇作品中,比才的《卡門》作為十大經典歌劇之一,其藝術價值與思想價值值得我們去不斷地探究。劇中所塑造的卡門的人物形象真實、貼切、靈活而深刻,表現了作者現實主義歌劇創作的風格與理念。卡門帶給人們多方面的思索與心靈的震撼,使欣賞者為卡門的精神境界和魅力所傾倒。比才的最大成功之處,就是為世界留下了卡門這一角色,而卡門這一角色也使得歌劇《卡門》成為世界歌劇史上的一支奇葩。 

本文作者程志奎,原載《名作欣賞》2012年11期。往期美聲與歌劇內容:莫扎特歌劇與啟蒙運動丨《費加羅的婚禮》所彰顯的啟蒙精神;2、如何演唱《今夜無人入睡》丨從帕瓦羅蒂與多明戈的演唱看美聲男高音的共性與個性;3、莫扎特歌劇《魔笛》;4、紀念華格納誕辰丨歌劇太長看不完,聽聽序曲解解饞丨華格納的音樂所要表現的是永恆、無限和理想丨所要傾訴的是激情、愛欲和鬱悶本身 ;5、秘魯男高音佛瑞茲的《義大利民歌》;6、荷蘭女高音阿美玲丨談歌唱家與伴奏家關係丨談藝術歌曲與歌劇關係丨她「從不過度渲染情感,只是用清新的方式賦予每首歌曲新生。」 7、如何演唱《今夜無人入睡》丨從帕瓦羅蒂與多明戈的演唱看美聲男高音的共性與個性;8、「淚為之收,血為之沸,頭為之昂,臂為之健」的《威廉·退爾》是如何從席勒戲劇、羅西尼歌劇影響到中國革命的;9、卡拉絲:「為藝術、為愛情」(選自歌劇《託斯卡》);10、瑪麗亞•卡拉斯,「她已經飛回天上去了」丨歌唱的詩人(下);11、世界第一男高音弗蘭克·科萊裡:「多麼冰涼的小手」(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歡迎關注古典音樂公眾號

西方音樂評論


每晚古典音樂會


加入古典音樂交流群可聯繫微信:17098908309

音樂會門票轉讓群開放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公眾號推薦閱讀書單

相關焦點

  • 【今日歌劇】比才《卡門》
  • 比才:卡門
    ▽  《卡門》(注釋:這裡「卡」讀一聲、「門」讀輕聲,千萬別讀成卡車的「卡」,門框的「門」)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劇本是由亨利•梅哈克和魯道希•哈勒維兩人合力創作的,此劇完成於1874年秋。劇情大致是:軍士長唐•何塞(Don José)愛上了色藝雙絕的吉普賽煙廠女工卡門(Carmen),為了卡門他不僅拋棄了自己溫柔善良的女友米卡拉(Micaëla),還犯了瀆職罪鋃鐺入獄,出獄之後他被迫加入了卡門從事的走私勾當。而此時卡門卻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洛,在人們為鬥牛士的勝利歡呼時候,卡門卻死在了唐•何塞的匕首之下。
  • 紀念喬治·比才誕辰180周年,重新審視他的不朽傑作《卡門》
    如今《阿萊城姑娘》偶爾作為戲劇上演,反而更多的是出於人們想「還原」比才配樂原始「語境」的願望。而很多音樂愛好者們在聽《阿萊城姑娘》組曲尤其是其中經常作為音樂會加演曲《法蘭多爾舞曲》時,甚至並不知道所聽到的音樂與《最後一課》的作者都德、與《磨坊文札》有關係。3. 《卡門》而真正讓比才成為法蘭西音樂曠世之才的力作,是取材於普羅斯佩·梅裡美同名小說的歌劇《卡門》。
  • 國家大劇院製作法國比才歌劇《卡門》
    :  歌劇《卡門》根據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裡美同名小說改編,這不僅是偉大音樂家比才短暫一生中最後一部作品,也是當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數百年來久演不衰。即使你從來沒有走進過歌劇院,也一定聽到過那首大名鼎鼎的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即使你從沒有聽過歌劇,聽到《卡門》的序曲也會覺得格外熟悉——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在國家大劇院全新製作的歌劇《卡門》中,美國著名導演弗蘭切斯卡•澤貝羅將攜一隻具有國際水準的創作團隊進行創作,所有主演、主創均有在世界一流劇院創作或演出的經歷,都是當今國際歌劇界備受關注的人物。
  • 紅顏不是禍水 譚元元與梅裡美的《卡門》
    這是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唱出的一個著名的詠嘆調,是一首有著西班牙舞蹈節奏的曲子,譚元元的芭蕾舞姿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 進一步展示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在歌劇史上,演出最多的一部就是《卡門》,即使不了解歌劇的人,也都接觸過很多《卡門》的音樂選段,比如《卡門序曲》、《鬥牛士之歌》等。
  • 激情、衝突、永不滿足、聽天由命——略談比才的歌劇《卡門》
    這一切伴隨著迷人的合唱,使第四幕前半段的感官享受到達頂點,沒有任何廉價的成分,而是真正的輝煌,或聽或看,總不失去新鮮感。19世紀中後期正是輕歌劇的全盛時代,這種歌劇追求詼諧的方式有時讓人啞然,比才仍從中獲得了一些幫助。
  • 淺析比才歌劇《卡門》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比才;現實主義;歌劇  一、《卡門》的創作背景  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後到羅馬進修三年。特別是對卡門這一靈魂人物的刻畫上運用純粹的西班牙風格的音調來表現她熱情坦率、酷愛自由、敢作敢當的吉普賽女郎,包括專門為卡門設計的「哈巴涅拉」(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至今也是人們非常耳熟的曲目了。比才還將西班牙典型的「鬥牛士」及其相配的風格性的歌曲(Toreador song)貫穿在歌劇的重要環節中。
  • 比才歌劇《卡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與庫客音樂「K+現場」
    2017年,與全球著名的音樂殿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引進頂級歌劇院演出直播節目,創辦「K+現場」,著力開展更多資源開放性合作。賈抒冰撰文 1875年3月,一部充滿情色誘惑、狂熱血性和批判精神的歌劇作品《卡門》(Carmen)在巴黎的喜歌劇院上演。
  • 比才歌劇《卡門》中的《哈巴涅拉》是偷來的麼?
    可能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只是他是否是有意的。1875年,正在創作《卡門》的比才在拼命為他歌劇的女主角尋找一個開場詠嘆調。35歲的塞萊斯廷·加利·瑪麗(Célestine Galli-Marié)拒絕了他的十二首作品,她強調,「要有吉普賽味道」。這個要求翻譯過來,大約就是要有西班牙風情。
  • 出殯那天,他的《卡門》開始變得舉世聞名 | 喬治·比才誕辰180周年
    人們對於《卡門》的興趣與日俱增,在短短幾年內風靡各大洲,並成為上演率最高的歌劇作品,《卡門序曲》《鬥牛士之歌》《哈巴涅拉》的曲調人盡皆知。然而這時的比才,已經和莫裡哀、拉封丹、蕭邦、巴爾扎克一起,長眠於巴黎二十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之中。
  • 比才《卡門》序曲,安德烈·裡約 733
    歌劇《卡門》,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它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然而歌劇是在比才去世後才被認可。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擴大了這部歌劇的影響。 歌劇講述的是: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使軍士唐霍塞墮入情網,並拋棄了他在農村的未婚妻——溫柔而善良的米凱拉。
  • 乘風破浪的吉普賽女郎——「卡門姐姐」的音樂肖像
    談到音樂史上美豔動人、生性率真的女性角色,不得不提到浪漫主義時期法國作曲家比才筆下搖曳生姿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卡門。©視覺中國《卡門》(又名《嘉爾曼》)是梅裡美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845年。作者梅裡美通過卡門這個角色,塑造了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卡門就是女性思想獨立的標誌符號。 ©視覺中國法國作曲家比才創作的四幕歌劇《卡門》是法國歌劇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全世界上演最頻繁的歌劇之一。
  • 《卡門》的作者梅裡美,亂世中一個「命好」的逍遙派
    Nixy汪純 我還真的不知道 提到普羅斯佩·梅裡美(Prosper Mérimée),可能很多人覺得似曾相識,但如果提到他的代表作《卡門》,就家喻戶曉了。 比才改編的《卡門》讓這篇小說成為經典 梅裡美1803年9月出生,1870年9月去世。
  • 比才《卡門--鬥牛士之歌》合唱
    喬治·比才(法語:Georges Bizet,1838年10月25日-1875年6月3日),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是世界上演出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是古典音樂浪漫主義中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後到羅馬進修三年。
  • 比才《卡門》
    ❤素材源自網絡:)【阿巴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卡門》序曲】歌劇《卡門》完成於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捨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裡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裡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
  • 《卡門》,一生必看清單裡的首選歌劇
    1875年,當今全球上座率最高的歌劇《卡門》首演僅三個月後,音樂家比才因廣受差評抑鬱而終,年僅37歲。尼採對卡門毫不吝惜讚美之言:事實上每一個音符都恰如其分,增一個音符則嫌多,減一個音符則嫌少。然而因傷心而亡比才,卻不知道他的傑作永遠不會失敗。
  • CHAO 推薦丨張惠妹《卡門》,歌劇與流行的完美結合
    張惠妹作為華語樂壇的天后之一,有著無數人們耳熟能詳的曲目,其中她也演繹過比才著名的歌劇《卡門》中的唱段,並且在歌詞方面也保持了原作的一些元素
  • 朱偉談古典(10)—— 比才重要嗎?
    而第二年,1876年8月,他受邀到拜羅伊特見證華格納的四聯劇《尼伯龍根指環》首演,他弟弟記錄他的感受卻是,「其中當然有精彩處,但總的說來是無聊乏味得使人想死。」柴科夫斯基的趣味因此遭人詬病。《卡門》與《尼伯龍根指環》可能構成了浪漫主義歌劇的兩端,在華格納的崇拜者們看來,《卡門》太通俗了。       但不管怎麼說,《卡門》是演出概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 重讀經典《卡門》:愛情始於情慾,終結於佔有欲
    卡門風情萬種,姿態撩人,而唐·何塞只是一味低著頭,擺弄他的槍;直到卡門以極為挑逗的姿態向他拋出一朵花。而在法國作曲家比才創作的同名歌劇裡,美麗的吉普賽女郎卡門扭動著腰肢,唱起優美的曲調。中篇小說《卡門》於1845年問世,這部小說和隨後的幾部作品,給梅裡美帶來了和巴爾扎克、雨果齊名的文壇盛譽。而比才的同名四幕歌劇在30年後(1875年)首演時卻慘遭失敗,甚至導致了這位天才作曲家生命的結束。
  • 俄羅斯美女手風琴家Ksenija Sidorova演奏比才《卡門》
    法國作曲家 Georges Bizet(喬治·比才 1838---1875年)是古典音樂浪漫主義中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歌劇《卡門》是喬治·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該劇在比才死後才獲得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