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xy汪純 我還真的不知道
提到普羅斯佩·梅裡美(Prosper Mérimée),可能很多人覺得似曾相識,但如果提到他的代表作《卡門》,就家喻戶曉了。
比才改編的《卡門》讓這篇小說成為經典
梅裡美1803年9月出生,1870年9月去世。他的一生,經歷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復闢的波旁王朝、復闢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二次復闢的波旁王朝、奧爾良王朝(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在世的日子裡,法國光是國王就換了9人/11人次。他經歷了軍事強人的專政、君主派的專政、共和派的專政、還有數不清的革命、運動和鎮壓……
他生在一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卻活成了一個富貴閒人。
梅裡美像
梅裡美出生的時候,法蘭西是一個共和國;1812年梅裡美剛剛進中學的時候那所學校叫「拿破崙帝國中學」,等到他畢業的時候那所學校已經改名為「亨利四世中學」。波旁王朝復闢時期他沒有擔任公職,專職遊山玩水寫作交友。從1831年開始,他在七月王朝政府任職,1834年被任命為歷史文物總督察官,1844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1853年他當上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上議院議員,1870年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梅裡美也在那一年去世。
不要以為梅裡美是法國版的郭沫若,梅裡美從來沒有出賣自己的節操,為任何政權寫任何歌功頌德或洗地的文章。儘管他經歷的好幾任政府在掌權之後都試圖強化教權來鞏固統治,並用保守思想對平民進行精神控制,但梅裡美本人卻一直是一個公開反對教權的無神論者。
他無非是拿著政府的高薪,幹一份閒差。日常就和朋友一起遊山玩水,做學問,寫遊記,業餘搞搞文學創作,有空去參加一下皇宮裡舉辦的派對……如此而已。
梅裡美文學之外的成就,包括但不限於創立了法國中世紀博物館
為什麼偏偏他的命就這麼好呢?
首先梅裡美本來就家底殷實,而且他們全家也都性情溫和從不作死。梅裡美的父母都屬於資產階級自由派知識分子,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和傾向(屬於溫和的共和派,受啟蒙思想影響很深),但實際上始終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離,從未捲入任何一次纏鬥,這種家風也傳給了他們的獨子梅裡美。
梅裡美人很溫和,也沒有政治野心,廣交朋友,不管國內局勢怎麼變,他橫豎都是旅遊,考古,寫作、交友。即使去政府做官,也多半是地位高、薪水多又人畜無害的閒職。
梅裡美對保護文化也做了很多貢獻,這是他發現的中世紀掛毯,被列為法國重要的文化遺產
其次,梅裡美本人是學霸型的人物,而且是那種平時看他也都在玩,但是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能輕鬆應付。他一路都是讀的名校,而且成績優異。1819年他進入巴黎大學,主修的是法律,但他順便學了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俄語,希臘語與拉丁語。後來他翻譯了不少普希金、果戈理與屠格涅夫的小說,而他本人在24歲創作的作品《獨弦琴》也分別被歌德介紹給德國讀者,被普希金介紹給俄國讀者。
梅裡美交的朋友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1822年19歲的梅裡美和大他20歲的司湯達結成忘年知交;1826年,23歲的梅裡美又和畫出《自由引導人民》的德拉克洛瓦結伴去英國旅遊;雨果也常在他家蹭飯(因為他一向吃得特別講究也樂於招待朋友)……另外,他在四處旅遊的時候追求過一個西班牙的貴族女性,雖然被人家拒絕了,但仍跟她以及她後來的丈夫保持了終生的友誼,後來這位女士的女兒成了拿破崙三世的歐仁妮皇后。
歐仁妮皇后
梅裡美寫小說,常有閒筆,比如在故事情節和人物描繪之外,常會閒閒散散地描繪當地的風物人情。但他的作品中完全沒有冗長的內心獨白,也沒有旁白議論,也從不對人物進行道德批判。梅裡美從來不會把當時流行的道德和價值觀強行安放在自己筆下人物身上,也從來無意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宣揚什麼,而對於愚蠢的流行觀念又暗含嘲諷。
其實19世紀各國文學作品裡面對女性的描寫也是臉譜化得很,要麼就是純情的聖女(哪怕身份是妓女被賦予一顆聖母心),要麼就是妖豔賤貨壞女人。包括一些更出名的大作家也常有這個毛病。
而梅裡美卻塑造出一些超然於庸俗道德之外,野性而靈動的女性形象,而且他也從不會像同時代(以及其它各個時代)大多數作家那樣,用流行的價值觀來把她們庸俗化。
梅裡美創造的卡門和高龍芭,都是讓一般男人hold不住的女性
每個創作者都會無意中在自己作品裡投射出一幅自畫像。通過他(對作者來說屬於玩票性質)的小說,我們可以窺見作者本人的樣貌:一個不落流俗,靈動透徹的人。他不止是跟政治洪流保持距離,他跟當時流行的一切意識形態和庸俗道德都保持著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