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卡門

2021-02-07 知樂古典音樂

▽ 

 

《卡門》(注釋:這裡「卡」讀一聲、「門」讀輕聲,千萬別讀成卡車的「卡」,門框的「門」)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劇本是由亨利•梅哈克和魯道希•哈勒維兩人合力創作的,此劇完成於1874年秋。


劇情大致是:軍士長唐•何塞(Don José)愛上了色藝雙絕的吉普賽煙廠女工卡門(Carmen),為了卡門他不僅拋棄了自己溫柔善良的女友米卡拉(Micaëla),還犯了瀆職罪鋃鐺入獄,出獄之後他被迫加入了卡門從事的走私勾當。


而此時卡門卻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洛,在人們為鬥牛士的勝利歡呼時候,卡門卻死在了唐•何塞的匕首之下。


《卡門》首演就遭致失敗,因為當時的法國觀眾並不接受這樣的劇情安排,他們不能忍受社會底層人物成為歌劇主角,更有犀利的評論說這是一部「紅酒燒洋蔥」的作品。如此不公的評價令創作者比才倍受打擊,不久便鬱鬱而終。


比才死後,《歌劇》逐漸成了最成功的歌劇(這裡可以說沒有之一)。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為這部歌劇創出了世界名頭。



今天,如果一生只聽一部歌劇的話,你選擇《卡門》準沒錯。因為「全世界的男人都愛卡門;就如同全世界的女人都恨她一樣!」她就有這樣的魅力。也正因此,全世界傑出的女歌手都為這個角色著魔,都為能在舞臺上扮演她前僕後繼的努力著……


她為什麼明知唐•何塞殺心已起還要赴約呢?這個只能是觀眾自己去找答案。總之,她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為了心中最想要的從來都不妥協。


唐•何塞這個角色也是多重性格,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塑造。有些男高音把他刻畫成本性純良的青年,本來會與他青梅竹馬的女友米卡拉廝守終身,只是一個鄉下少年難免會被城市的「燈紅酒綠」衝昏頭。如今舞臺上的唐•何塞大都是個暴脾氣的鳳凰男形象,為了卡門他放棄太多,根本無法容忍她棄自己而去。有的版本甚至把他描繪成一個具有殺人傾向的危險人物,他的一起瘋狂舉動無非就是想儘早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對別人的生命也充滿著蔑視。


對立的愛情觀是本部歌劇的主線:對卡門來說,「愛情」就是她開始時候唱的那樣是一隻「小小鳥」,年輕易變,只應有歡樂,不該受拘束;對唐•何賽來說,愛情是信念、是奉獻(和回報)、是彼此忠貞與相守……這就註定了此劇悲慘的結局。


當初把《卡門》搬上舞臺還有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比才所寫的《卡門》屬於喜歌劇,就是它用口語對白搭配樂段。但當時巴黎歌劇院只允許正統歌劇上演——對白必須是宣敘調。院方聘請作曲家埃內斯特•傑哈德來完成宣敘調配樂。於是歌劇《卡門》其實有兩個版本,在二十世紀,傑哈德的版本上演的較多,不過比才的原版本也持續使用。很顯然,比才的原版更有戲劇性,全曲配樂版的音樂更讓我們聽得過癮。


比才的《卡門》,讓作家梅裡美筆下的這個小說形象不僅出現在歌劇舞臺上,我們還陸陸續續看到芭蕾舞劇、電影、話劇、甚至默劇版。毫不誇張的說,只要有舞臺的地方,你就會邂逅到「卡門」的倩影。



文/茶茶斑竹、校對/Nancy、責編/倩兒


相關焦點

  • 【今日歌劇】比才《卡門》
    比才的最大優點,也是他最深刻的獨特性,就是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因素:民間因素、喜劇因素和悲劇因素,並成功地將三者融為一體,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點。然後,悲劇因素再漸漸主宰整部歌劇,最後併吞了其他兩個因素。從序曲開始,這個極富特色的主旋律就預告了卡門的命運。
  • 淺析比才歌劇《卡門》的藝術特色
    摘  要:比才在歌劇《卡門》中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衝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於一爐,創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  關鍵詞:比才;現實主義;歌劇  一、《卡門》的創作背景  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後到羅馬進修三年。
  • 比才歌劇《卡門》中的《哈巴涅拉》是偷來的麼?
    1875年,正在創作《卡門》的比才在拼命為他歌劇的女主角尋找一個開場詠嘆調。35歲的塞萊斯廷·加利·瑪麗(Célestine Galli-Marié)拒絕了他的十二首作品,她強調,「要有吉普賽味道」。這個要求翻譯過來,大約就是要有西班牙風情。
  • 比才《卡門》序曲,安德烈·裡約 733
    歌劇《卡門》,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它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然而歌劇是在比才去世後才被認可。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擴大了這部歌劇的影響。 歌劇講述的是: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使軍士唐霍塞墮入情網,並拋棄了他在農村的未婚妻——溫柔而善良的米凱拉。
  • 比才《卡門》
    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捨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裡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裡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
  • 比才《卡門--鬥牛士之歌》合唱
    喬治·比才(法語:Georges Bizet,1838年10月25日-1875年6月3日),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是世界上演出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是古典音樂浪漫主義中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後到羅馬進修三年。
  • 激情、衝突、永不滿足、聽天由命——略談比才的歌劇《卡門》
    核心提示: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劇院,比才的歌劇《卡門》首次與觀眾見面。演出結束後,丹第前來,向作曲家表示祝賀。比才這樣回答他:「這是我聽到的最早的讚美,我想這也將是我聽到的最後的讚美了」。《卡門》誕生之大背景:《卡門》誕生的時候,法國的歌劇界有三種重要的力量:大歌劇、抒情歌劇與輕歌劇。它們都影響了《卡門》,但比才的歌劇又不同於其中的任何一種,這是《卡門》之獨特性的基礎。彼時大歌劇已經走向衰落,但它的影響力實在太大,比才也不能倖免。作曲家在《卡門》中設計了一些開闊、熱烈的場景,以第四幕為主,第一幕也相似。
  • 出殯那天,他的《卡門》開始變得舉世聞名 | 喬治·比才誕辰180周年
    1875年,比才的猝死震驚了巴黎音樂界,一時間滿是關於他自殺的流言。他當時的精神狀態確實不好,既失望又憤怒,「整夜在全城漫無目的地蕩來蕩去」。(克裡斯託夫·施萬特語)1875年《卡門》首演並沒有得到評論界的認可,公眾的反應不冷不淡,連比才自己都認為,《卡門》失敗了。失意的作曲家因為公眾的不理解抑鬱而終,死後作品舉世聞名,人們似乎習慣了這樣天才隕落式的敘事。
  • 俄羅斯美女手風琴家Ksenija Sidorova演奏比才《卡門》
    歌劇《卡門》是喬治·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該劇在比才死後才獲得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該劇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她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捨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
  • 紀念喬治·比才誕辰180周年,重新審視他的不朽傑作《卡門》
    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和他的《卡門》,無疑屬於這方面的典型例證。喬治·比才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法蘭西歌劇的曠世之才,1838年10月25日在巴黎出生,1875年6月3日逝世於巴黎附近的布雷瓦爾。
  • 比才歌劇《卡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與庫客音樂「K+現場」
    2017年,與全球著名的音樂殿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引進頂級歌劇院演出直播節目,創辦「K+現場」,著力開展更多資源開放性合作。可以說,就像它的作者(作為歌劇作曲家的)比才一樣,這部傑作是典型的在後世不斷的思想進步和接受過程中,建立起卓越地位的。而究其成功的原因,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這部歌劇史無前例地塑造了歐洲音樂戲劇的一個「新女性」的形象——卡門。這位女主人公不同於之前歐洲歌劇中各類女性形象,她奔放性感、自信灑脫,更重要的是對於19世紀歐洲社會來說,蛇蠍美人卡門代表的是一種女性權力的釋放和女性英雄意識的覺醒。
  • 國家大劇院製作法國比才歌劇《卡門》
    》根據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裡美同名小說改編,這不僅是偉大音樂家比才短暫一生中最後一部作品,也是當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數百年來久演不衰。如今,在西班牙乃至全世界,「卡門」這個名字已成為愛情與自由最貼切的象徵。  在這個有著歡快背景的悲劇故事中,《卡門》為我們展示著男人和女人間永恆的對立,展示著生活的殘酷和美好,展示著愛情和死亡的永恆追隨。自誕生以來,以《卡門》為靈感素材的文學、音樂、舞蹈、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它早已不在是一部單純的歌劇,而是一部你必須了解的藝術寶典。
  • 比才筆下的「卡門「丨正是歌劇才使人們真正認識到梅裡美小說的價值!
    比才筆下的卡門導讀:比才的歌劇《卡門》是法國歌劇中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偉大作品,比才所塑造的卡門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審美特徵而深入人心。本文從卡門的人物形象塑造、悲劇性格以及音樂特點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比才具有鮮明特色的歌劇創作風格。 比才《卡門》(艾蓮娜·奧布拉茨索娃、多明戈演唱、卡洛斯·克萊伯指揮)   歌劇《卡門》是一部悲劇題材的法國喜歌劇,是由法國作曲家比才根據梅裡美的同名小說創作的。
  • 「燃燒卡門 燃燒比才」之《卡門》的全曲錄音
    《卡門》的全曲錄音,經常被討論的如下:歌唱家型安赫萊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託馬斯·比徹姆指揮,EMI CDC749240-2。安赫萊斯在錄唱片之前,從未在舞臺上唱過這個角色,她的演唱最為純正迷人,是真正女性化的卡門 。卡拉斯 普列特指揮,EMICDS747313-2。
  • 比才:生前身後名
    一八七二年,三十四歲時,又是卡瓦羅的邀約,比才創作了《阿萊城姑娘》。此劇使得比才 撥開雲霧見月明。兩年之後,比才完成了讓後世銘記自己的作品《卡門》。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卡門》給比才帶來的僅僅是身後名,而且自己過早的辭世也跟這部歌劇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 比才:《阿萊城姑娘》組曲
  • 朱偉談古典(10)—— 比才重要嗎?
    法國作曲家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       1875年3月3日,比才的歌劇《卡門》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
  • 長笛協奏曲《卡門幻想曲》
    《卡門幻想曲》這一首樂曲的正確名稱應該是《依歌劇卡門的主題而作的演奏會用幻想曲》(Fantaisie Brillante on Themes from George Bizet’s Opera Carmen),該曲是根據法國作曲家比才著名的歌劇《卡門》中的樂段,通過各種形式的變奏、自由發揮「幻想
  • 紅顏不是禍水 譚元元與梅裡美的《卡門》
    譚元元演繹了《吉賽爾》《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胡桃夾子》等許多經典作品,她對卡門的詮釋同樣令人嘆為觀止。這是卡門在引誘唐·豪塞時,唱出的一個著名的詠嘆調,是一首有著西班牙舞蹈節奏的曲子,譚元元的芭蕾舞姿熱情而又有幾分野氣, 進一步展示了卡門性格中的直率和潑辣。在歌劇史上,演出最多的一部就是《卡門》,即使不了解歌劇的人,也都接觸過很多《卡門》的音樂選段,比如《卡門序曲》、《鬥牛士之歌》等。
  • 乘風破浪的吉普賽女郎——「卡門姐姐」的音樂肖像
    談到音樂史上美豔動人、生性率真的女性角色,不得不提到浪漫主義時期法國作曲家比才筆下搖曳生姿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卡門。©視覺中國《卡門》(又名《嘉爾曼》)是梅裡美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845年。作者梅裡美通過卡門這個角色,塑造了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卡門就是女性思想獨立的標誌符號。 ©視覺中國法國作曲家比才創作的四幕歌劇《卡門》是法國歌劇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全世界上演最頻繁的歌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