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卡門 燃燒比才」之《卡門》的全曲錄音

2021-01-09 知樂古典音樂

《卡門》的出色不只是音樂的色彩、力量以及管弦樂法,更重要的是它將傳統喜歌劇拓展到能夠擁抱熱情以及悲劇結局的境界,並且將之拉回到街頭人群的苦難世界裡。作曲家採取超然觀點,嚴格用藝術操盤,絕不淪落到聆聽者感情粗野攻擊的地步。

《卡門》的全曲錄音,經常被討論的如下:

歌唱家型

安赫萊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託馬斯·比徹姆指揮,EMI CDC749240-2。安赫萊斯在錄唱片之前,從未在舞臺上唱過這個角色,她的演唱最為純正迷人,是真正女性化的卡門 。

卡拉斯 普列特指揮,EMICDS747313-2。卡拉斯一生中從未在舞臺上飾演過卡門,所以這套唱片是她對卡門詮釋觀點的唯一記錄。她的厲害之處在於只要她一登場,戲劇張力立刻呈現,不過也有人認為她唱的個性太過強有力,不夠細膩。卡拉斯的崇拜者當然不會錯過這張唱片。

貝爾岡扎(Teresa Berganza)阿巴多指揮,DG419636-2。貝爾岡扎在解說冊上親自闡述她對這個角色的思考,演出了最誘惑、最有感官美感的卡門。

諾曼(Jessye Norman)小澤徵爾指揮,Philips 422366-2。巨砲坦克車飾唱卡門,自然轟動武林、萬眾敬仰。她唱的非常壯麗,細節控制悠遊如絲,是裡程碑的詮釋。不過搭配卻似乎不太理想,被企鵝指南戲稱為「神劇卡門」。

指揮掛帥型錄音

伯恩斯坦霍恩(Marilyn Horne)飾唱卡門,DG427440-2。這版因為其LP版突然被美國權威發燒雜事TAS選入「超級唱片龍虎榜」而鹹魚翻身。伯恩斯坦的極端速度(無論快慢)是可以預見的,企鵝指南讚賞整體的劇場氣氛,也有樂評對這版唱功的不平衡持保守態度。

索爾蒂特洛雅諾絲(Tatiana Troyanos)飾唱卡門,Decca 414489-2。索爾蒂將1875年首演的曲譜與1964年才出版的新發現更早手稿「排列組合」,形成非常獨特的版本。他還親自在解說冊上宣示如此整編的詳細理由。部分樂評相當推崇他的做法,認為解決了分歧的《卡門》版本問題。特洛雅諾絲的詮釋極富魅力,錄音當然是Decca金字招牌的發燒水平——錄音師動用了四員大將,由大師Kenneth wilkinson領軍。

卡拉揚有兩個版本

版本一普萊斯(Leontyne Price)飾唱卡門,維也納愛樂 RCA6199-2-RG,1963年11月錄音。這是RCA與Decca合作時期的產物,製作人是Decca的一代宗師卡爾蕭(John Culshaw),錄音師自然是Decca班底。當時卡爾蕭正在經營驚天動地的索爾蒂版華格納《尼伯龍根指環》全集。卡拉揚與眾不同之處在卡爾蕭的回憶錄《記錄公正》(Pu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中說的很清楚。他表示像第三幕《紙牌三重唱》一般指揮都會草草帶過伴奏部分,卡拉揚卻苦心經營,讓弦樂奏出陰暗色調,對整體戲劇構架極具貢獻,由此可見卡拉揚的厲害功夫,普萊斯的詮釋則被部分樂評形容為「音質冒煙」。

版本二安娜斯·巴爾莎(Agnes Baltsa)飾唱卡門,柏林愛樂,DG410088-2,1983年出版。這是卡拉揚與樂團「身劍合一」的美學極致。高張力、高精煉的火花演出令人動容,陣容也是前所未有的勢均力敵——卡雷拉斯飾演何塞、何塞·凡·丹姆(Josevan Dam)飾演鬥牛士、裡恰蕾莉(Katia Ricciarelli)飾演米蓋拉嗓音都是最佳狀態。各自分別投射出獨特個性,卻又能與全劇統合成一體。

不論是否認同卡拉揚,對他掌控歌劇的能耐與完美主義的真誠態度,我們都要尊稱一聲「大師」!兩個版本都由衷推薦。

落幕比才在1866年10月寫給Edmond Galabert 的信中說:作為一個音樂家,我告訴你如果壓抑通姦、狂信、犯罪、邪惡和超自然的題材,那就不會再有寫作任何音樂的媒介了。1867年8月3日,他還說:啊!音樂,多麼美麗的藝術!卻又是多麼可憐的職業!

選擇在深秋才綻放的花必定是短命的天才,但《卡門》中的《哈巴涅拉》、《賽圭迪亞舞曲》(Seguidilla)《鬥牛士之歌》《花之歌》,誰又能將悲劇、無奈、激情的人生表現地比比才更鮮活?或許人類精緻的文明,就是因為不斷湧現猶如流星般的天才熾烈燃燒,才能維持的如此高貴吧……

相關焦點

  • 比才:卡門
    ▽  《卡門》(注釋:這裡「卡」讀一聲、「門」讀輕聲,千萬別讀成卡車的「卡」,門框的「門」)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劇本是由亨利•梅哈克和魯道希•哈勒維兩人合力創作的,此劇完成於1874年秋。劇情大致是:軍士長唐•何塞(Don José)愛上了色藝雙絕的吉普賽煙廠女工卡門(Carmen),為了卡門他不僅拋棄了自己溫柔善良的女友米卡拉(Micaëla),還犯了瀆職罪鋃鐺入獄,出獄之後他被迫加入了卡門從事的走私勾當。而此時卡門卻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洛,在人們為鬥牛士的勝利歡呼時候,卡門卻死在了唐•何塞的匕首之下。
  • 【今日歌劇】比才《卡門》
    第一幕與第二幕之間的間奏曲也十分有名,選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詠嘆調《阿爾卡拉龍騎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脫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第二幕中還有一段吉普賽風格的音樂, 表現的是兩個吉普賽女郎在酒店跳舞時縱情歡樂的場面,跳躍性的節奏和隱約的人聲烘託出酒店裡喧鬧的氣氛。第二幕中著名的 《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裡奧為感謝歡迎和崇拜他的民眾而唱的一首歌曲。
  • 比才《卡門--鬥牛士之歌》合唱
    視頻為「2007年和平之聲」音樂會馬德裡交響樂團演出現場,恩裡克·加西亞·阿森西奧指揮。喬治·比才(法語:Georges Bizet,1838年10月25日-1875年6月3日),法國作曲家,生於巴黎,是世界上演出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是古典音樂浪漫主義中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後到羅馬進修三年。
  • 比才《卡門》
    四幕歌劇 《卡門》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卡門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捨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 —— 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後來唐·豪塞因為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又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卡門後來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裡奧,在卡門為埃斯卡米裡奧鬥牛勝利而歡呼時,她卻死在了唐·豪塞的劍下。
  • 淺析比才歌劇《卡門》的藝術特色
    摘  要:比才在歌劇《卡門》中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衝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於一爐,創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在他的戲劇配樂《阿萊城姑娘》(都德編劇,後配樂被改編為兩套管弦樂組曲)和《卡門》等九部歌劇作品。歌劇《卡門》完成於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四幕歌劇《卡門》體現了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社會底層的平民小人物成為作品的主角。
  • 紀念喬治·比才誕辰180周年,重新審視他的不朽傑作《卡門》
    在不到37載的人生歷程中,他創作了多部歌劇以及戲劇配樂、交響曲、鋼琴曲、歌曲和教堂音樂等作品,而其中的歌劇《卡門》和戲劇配樂《阿萊城姑娘》,不僅使得比才有充分資格躋身於19世紀法蘭西民族文學藝術殿堂那些彪炳青史的大師行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卡門》足跡遍布之廣,甚至讓比才這一名字的響亮度超過很多偉大的作家和藝術家。1.
  • 比才《卡門》序曲,安德烈·裡約 733
    歌劇《卡門》,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它是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然而歌劇是在比才去世後才被認可。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擴大了這部歌劇的影響。 歌劇講述的是: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使軍士唐霍塞墮入情網,並拋棄了他在農村的未婚妻——溫柔而善良的米凱拉。
  • 比才歌劇《卡門》中的《哈巴涅拉》是偷來的麼?
    1875年,正在創作《卡門》的比才在拼命為他歌劇的女主角尋找一個開場詠嘆調。35歲的塞萊斯廷·加利·瑪麗(Célestine Galli-Marié)拒絕了他的十二首作品,她強調,「要有吉普賽味道」。這個要求翻譯過來,大約就是要有西班牙風情。
  • 出殯那天,他的《卡門》開始變得舉世聞名 | 喬治·比才誕辰180周年
    人們對於《卡門》的興趣與日俱增,在短短幾年內風靡各大洲,並成為上演率最高的歌劇作品,《卡門序曲》《鬥牛士之歌》《哈巴涅拉》的曲調人盡皆知。然而這時的比才,已經和莫裡哀、拉封丹、蕭邦、巴爾扎克一起,長眠於巴黎二十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之中。
  • 激情、衝突、永不滿足、聽天由命——略談比才的歌劇《卡門》
    《卡門》誕生之大背景:《卡門》誕生的時候,法國的歌劇界有三種重要的力量:大歌劇、抒情歌劇與輕歌劇。它們都影響了《卡門》,但比才的歌劇又不同於其中的任何一種,這是《卡門》之獨特性的基礎。彼時大歌劇已經走向衰落,但它的影響力實在太大,比才也不能倖免。作曲家在《卡門》中設計了一些開闊、熱烈的場景,以第四幕為主,第一幕也相似。
  • 國家大劇院製作法國比才歌劇《卡門》
    》根據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裡美同名小說改編,這不僅是偉大音樂家比才短暫一生中最後一部作品,也是當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數百年來久演不衰。  劇情簡介:  四幕歌劇 《卡門》講述了美麗而倔強的吉普賽女郎——煙廠女工卡門的悲劇故事。風情萬種的卡門愛上了龍騎兵班長唐•何塞,使他捨棄了溫柔而善良的未婚妻米卡拉。而後,唐•何塞因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後被迫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但後來,卡門移情於鬥牛士埃斯卡米羅,對唐•何塞的勸告和懇求置若網聞。
  • 比才歌劇《卡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與庫客音樂「K+現場」
    2017年,與全球著名的音樂殿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引進頂級歌劇院演出直播節目,創辦「K+現場」,著力開展更多資源開放性合作。可以說,就像它的作者(作為歌劇作曲家的)比才一樣,這部傑作是典型的在後世不斷的思想進步和接受過程中,建立起卓越地位的。而究其成功的原因,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這部歌劇史無前例地塑造了歐洲音樂戲劇的一個「新女性」的形象——卡門。這位女主人公不同於之前歐洲歌劇中各類女性形象,她奔放性感、自信灑脫,更重要的是對於19世紀歐洲社會來說,蛇蠍美人卡門代表的是一種女性權力的釋放和女性英雄意識的覺醒。
  • 比才筆下的「卡門「丨正是歌劇才使人們真正認識到梅裡美小說的價值!
    三、卡門的音樂之翼 從本質上講,歌劇是音樂藝術的一種題材,音樂對於人物的塑造在歌劇中是不可替代的。盧那查爾斯基評價比才的歌劇《卡門》:「創造了音樂戲劇的最高典範。」比才善於使用管弦樂來渲染歌劇的氣氛,刻畫人物的心理,即使是在充滿悲劇性的時刻,也保留著他精巧的和聲運用和音樂的優雅氣質。歌劇《卡門》中,比才以生動的音樂語言描述了卡門熱情奔放的吉普賽姑娘性格。這部作品中,比才巧妙地採用別具一格的舞曲形式,旋律非常富於生命力,細膩而現實,充滿色彩與激情,在曲中強烈的打擊樂節奏與弦樂的輕巧演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人物性格。
  • 俄羅斯美女手風琴家Ksenija Sidorova演奏比才《卡門》
    歌劇《卡門》是喬治·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秋。該劇在比才死後才獲得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 該劇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而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煙廠女工卡門。她使軍人班長唐·豪塞墮入情網,並捨棄了他在農村時的情人——溫柔而善良的米卡愛拉。
  • 乘風破浪的吉普賽女郎——「卡門姐姐」的音樂肖像
    談到音樂史上美豔動人、生性率真的女性角色,不得不提到浪漫主義時期法國作曲家比才筆下搖曳生姿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卡門。©視覺中國《卡門》(又名《嘉爾曼》)是梅裡美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845年。作者梅裡美通過卡門這個角色,塑造了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的人物形象。可以說,卡門就是女性思想獨立的標誌符號。 ©視覺中國法國作曲家比才創作的四幕歌劇《卡門》是法國歌劇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全世界上演最頻繁的歌劇之一。
  • 長笛協奏曲《卡門幻想曲》
    《卡門幻想曲》這一首樂曲的正確名稱應該是《依歌劇卡門的主題而作的演奏會用幻想曲》(Fantaisie Brillante on Themes from George Bizet’s Opera Carmen),該曲是根據法國作曲家比才著名的歌劇《卡門》中的樂段,通過各種形式的變奏、自由發揮「幻想
  • 【音樂欣賞】《卡門》之街頭少年合唱
    《卡門》是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也是當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完成於1874年。
  • 《卡門》,一生必看清單裡的首選歌劇
    1875年,當今全球上座率最高的歌劇《卡門》首演僅三個月後,音樂家比才因廣受差評抑鬱而終,年僅37歲。尼採對卡門毫不吝惜讚美之言:事實上每一個音符都恰如其分,增一個音符則嫌多,減一個音符則嫌少。然而因傷心而亡比才,卻不知道他的傑作永遠不會失敗。
  • CHAO 推薦丨張惠妹《卡門》,歌劇與流行的完美結合
    張惠妹作為華語樂壇的天后之一,有著無數人們耳熟能詳的曲目,其中她也演繹過比才著名的歌劇《卡門》中的唱段,並且在歌詞方面也保持了原作的一些元素
  • 朱偉談古典(10)—— 比才重要嗎?
    比才在巴黎音樂學院當學生時,奧柏是院長,亞當是作曲系教授,他們的歌劇現在傳播面已經很窄,大家只熟知亞當的芭蕾《吉賽爾》,那是1840年的作品。       音樂史的過濾中,比才是以一部作品成名的作曲家。其實,他的歌劇,除了《卡門》,最起碼《採珠人》(1863)與《珀思麗姝》(1866)有錄音。我沒聽過《珀思麗姝》,但《採珠人》有迷人的抒情,那首浪漫曲《你的聲音仍在耳邊》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