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京/攝
文 | 趙鵬
1月4日,國家大劇院復排歌劇《風流寡婦》再度上演。《風流寡婦》是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第40部西洋經典歌劇,這是國家大劇院繼義大利語歌劇、德語歌劇、法語歌劇、俄語歌劇製作過之後,繼而推出的第一部輕歌劇作品,旨在滿足國內古典愛好者審美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元化。相比傳統較嚴肅的歌劇題材,《風流寡婦》輕快、活潑,最後也是以皆大歡喜的熱鬧場面落幕。劇中的《風流寡婦圓舞曲》《康康舞》等音樂段落經常作為新年音樂會的曲目單獨搬上舞臺,這部劇的上演也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被稱為「天才導演」的烏戈·德·安納,應該算是國家大劇院排演自製歌劇最鍾愛的導演了,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歌劇《假面舞會》《參孫與達麗拉》《遊吟詩人》以及將要上演的歌劇《泰伊斯》的舞臺呈現均出自烏戈·德·安納之手。他一手包攬了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三大核心創作角色,不僅省去了很多中間的環節,在藝術呈現的效果上也是極其統一的。此劇由奧地利指揮家託馬斯·勒斯納執棒,由於是國家大劇院復排歌劇,就樂團來說比去年首演時更加成熟,風格把握也更加準確,為觀眾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圓舞曲風格。劇中的合唱大都表現熱鬧的宴會場景,合唱團的演繹非常出色,他們的唱、跳和表演都很出彩,可謂刷新了人們對以往合唱團的認識。輕歌劇不但要唱得好,表演也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無論是外國歌劇還是中國原創歌劇,他們都有豐富的表演經驗。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是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地呈現在了舞臺上。
雷哈爾的音樂之所以著名,在於他知道如何用音樂打動觀眾的心,他的配器華麗,具有典型的後浪漫主義風格,並且擅於運用打擊樂,來表現劇中熱鬧的場面。他的弦樂極賦歌唱性,音樂線條細膩而豐滿,沒有巴洛克式的炫技手法,也不像古典音樂那麼規整,而是很通俗,很接地氣,尤其是劇中加入中文的「包袱」,大大拉近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舞臺上著名的地標性建築艾菲爾鐵塔、馬克西姆餐廳、水晶吊燈、優雅的巴黎女郎、性感的舞者以及為了漢娜五個億的財產而大獻殷勤的中年男子,再夾雜著插科打諢的中文對白,讓人不禁恍惚自己到底是在看一部音樂劇還是歌劇,這也是這部劇受眾面廣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輕歌劇其實並不「輕」,此劇在樂隊的編制上甚至比莫扎特和羅西尼的某些作品還要大一些,因此需要演員有足夠好的聲音技術才能穿透龐大的樂隊。劇中女一號漢娜的扮演者宋元明有出色表現,一出場的詠嘆調「你們竟這麼熱情歡迎我」,把漢娜的高貴、優雅和聰明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二幕中「維利亞之歌」的表現也堪稱完美,在觀眾最期待的「默默傾聽」二重唱當中,和德國歌唱家託馬斯·萊斯克的配合也非常默契。除了劇中經典的唱段,劇中的舞蹈段落更是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華爾茲、瑪祖卡、康康舞等風靡歐洲的傳統民間舞蹈更是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