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四寶」!看似常見,很多人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怎麼用

2020-12-24 蘇茶網

飲用工夫茶的組合茶具,亦稱「烹茶四寶」,由罐、壺、杯、爐四件組成。質地或陶,或瓷,古樸雅致,其形各異。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評價道 :「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

工夫茶初時茶具眾多,《清代述異》曰:「工夫茶器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經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可受半升許。盤杯則花磁居多,內外寫出山水人物,極工致……杯小盤大如月,此外尚有瓦鐳、棕墊、紙扇、竹夾,制者樸雅。」

在飲茶進程中,功夫茶具由十餘件簡化到實用的四件,即孟臣壺、若琛杯、玉書茶碨、汕頭風爐。因茶具精美貴重,故云「四寶」。

01.

孟臣壺

又稱「孟公壺」、「孟臣罐」。紫砂飲具,用於衝泡烏龍茶。

宜興惠孟臣制,多為赭石色,壺小如香櫞,容水50毫升,器底刻有「孟臣」鈐記。

清代施明保《閩雜記》:「漳泉各屬,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壺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壺。」其標準是「小、淺、齊、老」。

「小」指的是容量少;「淺」指的是壺小水淺能釀味,能翻香,不蓄水,會翻泡;齊指的是壺嘴、口、把三點都平成一線,製作精細;「老」指的是器物古者為貴,使用時間越長越好,「鏽」厚時香重。

02.

若琛杯

又稱「若琛甌」。白瓷質飲具,盛放工夫茶茶湯用。

相傳為清代江西景德鎮燒瓷名匠若琛所作。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紋,杯身有山水字畫,杯底書「若琛珍藏」。

清代張心泰《粵遊小識》:「若琛所制茶杯,高寸餘,約三四器,勻斟之。」1832年的《廈門志》記載:「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壺必孟臣壺,杯必若琛杯。」茶諺云:「茶三酒四玩二。」品飲以三人為宜,三杯如「品」字。

因清代景德鎮仍有仿定窯製作,故若琛杯有「純白定甌」之稱。現時多用景德鎮和廣東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

03.

玉書茶碨

又稱「玉書碨」。煮水器具,赤色,扁形,薄瓷質,容水200毫升。

閩南、粵東和臺灣省人稱瓷質水壺為「碨」,產於廣東潮安者最著名,能耐冷熱急變,保溫,便於觀察煮水的變化過程。

「玉書」的解釋有二:一說水壺設計製造者的名字;二說壺出水時宛如玉液輸出,故稱「玉輸」,因「輸」字不吉利,取其諧音為「玉書」。

使用時,置於潮汕風爐上急火燒之,水開時,碨蓋一開闔,卜卜有聲,此時即可衝泡茶葉。

04.

汕頭風爐

又稱「潮汕烘爐」。煮茶燃具,黏土燒制的紅泥小火爐,高溫下遇水爐體不裂。

外形如鼎,通紅古樸,長形,高約20釐米,置炭的爐心既深又小,有蓋有門,通風性好。

汕頭風爐是玉書茶碨的配套器具,由風爐改進而來,其爐口大小與碨底相稱,燃料用白炭,更考究者用橄欖核炭,富香,可形成急火。

「烹茶四寶」演變至今,使得茶藝泡茶多彩紛呈,茶具的使用也增加了許多技法,泡茶成為了一項外行人覺得有趣、內行人覺得能提高修養的茶藝生活。

一壺好茶一弧月,愛物寓情,戀茶及物,一爐一炭也能消磨浮生,歡喜自知。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杜耒)

相關焦點

  • 可曾聽聞烹茶四寶,工夫茶中缺一不可的存在!
    聽說過文房四寶,沒聽說過「烹茶四寶」吧,烹茶四寶也叫茶房四寶。所謂的「茶室四寶」即潮汕爐、玉書碨[wèi]、孟臣罐、若琛甌[ōu],對於茶藝愛好者來說缺一不可。烏龍茶在閩南及廣東的潮州、汕頭帶非常流行。
  • 紅茶中有一類「工夫紅茶」,為什麼叫工夫,有什麼含義?
    有雲南的滇紅,四川的川紅,安徽祁門的祁紅、福建的閩紅、湖北的宜紅、江西的寧紅……相比綠茶各種花裡胡哨的名字,烏龍茶超級複雜的品種香型大雜燴,要簡單好記多了!不知道你注意沒,紅茶名字中還經常出現一個詞——「工夫」。
  • 「功夫茶和工夫茶」,你知道是個啥?
    你知道「功夫茶」嗎?那麼「工夫茶」呢?
  • 工夫!工匠!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
  • 潮汕人的工夫茶
    潮汕人愛喝茶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基本上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是有茶具的,或者大或者小,形狀方圓不一,又是因為在喝茶的時候是用小杯所以得到很多業界人士的高度讚譽,因而得到工夫茶,也就是說需要時間慢慢喝了。
  • 在潮汕要是沒有工夫茶,天就要塌了!
    工夫茶,外地人一直以為是功夫茶,讓人想到喝這個茶需要像功夫熊貓那樣飛來飛去,甚至有時候把一些在外面住久了的潮汕人都搞混了。其實用潮汕話一說就知道,是工夫,不是功夫,這兩個字在潮汕發音念出來,一個是GONG,一個是GANG,差了許多。 工夫那就是花時間費精力慢慢磨慢慢泡。
  • 常見的四種草,被稱為女性養生「四寶」,溫陽、和胃、降火、調經
    常見的四種草,被稱為女性養生「四寶」,溫陽、和胃、降火、調經。我們都知道,中草藥直接來源於生活,主要以植物和動物類為主。甚至我們日常吃到的很多食物,也具有一定的調理藥用。這一點,「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足以說明。
  • 過了這麼多年才知道,工夫茶居然不是源自潮汕?
    講究的人,還要有羽毛扇、橄欖核燒制的炭、銅筷子、納茶紙、存放茶葉的錫罐等,這些器具和固定下來的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衝泡流程,共同構成了正兒八經的潮汕工夫茶。不過絕大多數茶友都不知道,讓潮汕人引以為傲的工夫茶並非源於潮汕,至於它的來歷和起源,可能連很多潮汕人也沒有仔細想過。
  • 倍絲特私享茶課 | 華人工夫茶王介宏老師【傳統清式閩臺工夫茶】
    學茶導師:王介宏滌煩茶寮主人臺灣「中華工夫茶協會」創會發起人傳統茶文化實踐,專項:「宋式點茶」、「清式閩臺工夫茶」、滌煩茶事主理人,茶,品真味,品味當下,是其品茗的精神追求。為了鬥茶,漳州人遠赴丹霞碧水的武夷山,尋訪冠絕天下的武夷工夫茶,且鬥的是除茶品優劣外,水品精微及茶器茶藝的精巧。小壺小杯泡飲,濃醇回味,沁入心脾,這一口滋味令閩南仕紳回味數百年,即便往生,也要把這一味連同孟臣若深帶入九泉,常相與共。韓江六篷舟船內,佳麗與官人的工夫茶飲之奢華,展現了清代閩、潮仕紳在茶事氛圍裡的人文講究。
  • 什麼是工夫茶之靈,潮汕茶道之瑰寶?
    據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工夫茶之「靈」,不在茶,而在其鬼斧神工的茶具,及其閒情逸緻之烹製法。」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一套,稱「十二寶」。張華雲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云:薄鍋沸清泉,泥爐熾欖核。罐推孟臣小, 杯取若深潔。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魏自照——消費者心中不想要的工夫茶?魏自照先生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從消費者不想要什麼樣的工夫茶入手,來反觀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把工夫茶當作互動的媒介,遊戲、烹飪、繪畫等等,都用來可以結合進茶文化。第二,消費者不想要強迫式的文化,文化很精準、深度、嚴肅,但也容易嚇跑不了解的人。消費者更需要被階段性的塑造,在推廣過程中,我們既要保留工夫茶的深度,也要讓人感受到被接納、吸引和包裹,而不是被壓迫。第三,消費者難以持續性地參與到一個活動當中,如何讓茶成為一個習慣也是人們要考慮的。
  • 淨水泡茶一體機,喝工夫茶不一定要會功夫
    不過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能夠讓你輕鬆體驗工夫茶的新設備,LAICA萊卡淨水泡茶一體機,喝功夫茶不一定要會功夫~~收快遞,開箱健康飲水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近兩年各種淨水設備的大賣,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萊卡淨水壺就是在眾多淨水設備中比較實惠的牌子,筆者家裡就有一款很省也不貴。萊卡宣傳上是義大利的品牌,難道義大利人也喜歡喝中國的工夫茶?
  • 夏季養生莫忘「水中四寶」,你知道幾個?
    夏季養生莫忘「水中四寶」,你知道幾個?、苦瓜或綠豆,有一類食物常常被忽視,那就是生長在水裡的「四寶」——茭白、蓮藕、芡實、菱角,它們雖默默無聞藏在水裡,但是卓越的養生功效卻藏不住。
  • 功夫茶和工夫茶,區別到底在哪裡?
    功夫茶和工夫茶,在茶圈真是很容易讓人懵逼的兩個詞。《辭海》縮印本先說「工」與「功」兩字相通,但又說,工夫,指所費精力和時間;功夫,指技巧。這樣看來,功夫茶和工夫茶,兩者雖然讀音一樣,意思仍然差了幾條街。為了弄明白這倆詞,小貝特意查找了文獻資料,跟大家一塊捋捋「 gong fu cha 」。
  • 山國工夫茶品牌戰略發布會圓滿召開!
    發布會上,山國飲藝董事長林玉輝上臺作了「工夫不負愛茶人」的主題分享。林董首先對山國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對山國工夫茶新品牌形象和系列產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對山國工夫茶接下來的發展機遇和戰略布局進行了深度剖析。
  • 宜紅工夫茶的衝泡方法
    所以,衝泡宜紅工夫茶這樣品質出色的紅茶要如何衝泡呢?接下來華祥苑茗茶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宜紅工夫茶的衝泡方法。宜紅工夫茶衝泡方法1、備具蓋碗,品茗杯,茶荷,茶匙等各1個,宜紅工夫3-4g上下。2、溫杯,投茶將開水倒入茶壺中,加熱茶壺後繼續使用水杯,然後棄去水,將茶倒入茶壺中。3、衝泡用100℃的沸水衝泡1-3分鐘。
  • 花地|沙灘上,潮州人最高規格的待客工夫茶
    這時另一個人在桌上布好茶具,真像童年時候玩家家酒,那麼小的茶壺,那麼小的茶杯,布茶具的人說:「我們要喝工夫茶。」當他開始從籃子裡拿出各種茶配(配茶的小點心)時,我一個一個「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地問過去。
  • 品茗「川紅工夫」 解碼宜賓醇香茶文化
    不遠千裡,第一次非遺館參觀,也是第一次喝上川紅工夫茶的他,讚嘆道,「湯色紅亮,茶香馥鬱,回味悠長……一定要給家人和朋友帶點伴手禮回去。」▲ 遊客品茗川紅工夫茶宜賓的茶園土壤多為山地黃泥和紫色砂土,獨特的水土培育出具有特色茶韻的茶品。「川紅工夫」茶是清朝宣統年間產生的,當時叫「紅散茶」。
  • 潮汕工夫茶: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中新社汕頭9月13日電 題:潮汕工夫茶:千年傳承 茶香情濃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在僑鄉潮汕地區,品工夫茶是當地特有的傳統風俗之一。如今潮汕工夫茶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包含著濃濃的茶鄉情。 「對我來說,工夫茶就是家鄉的味道。
  • 熱烈慶祝山國工夫茶隆重上市,十大評茶師聯名推薦,懂茶人的選擇
    不是所有的茶都叫山國工夫茶,好茶重工夫,好禮重情義。  2020年8月1日上午,「2020山國工夫茶新品發布會」在廈門威斯汀酒店召開。山國飲藝茶業創始人、董事長林玉輝出席此次大會,並發布了年度重磅新品「山國工夫茶」。林董將這次的新品譽為「重情義,下工夫」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