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一個故事?旁觀者:一樁美國兇殺案的現代啟示 | 全媒書薦

2021-02-10 全媒派

「如果有一天,讓我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有像她一樣的人需要幫助,那我一定要做些什麼,深陷危機的人不該就這樣被拋棄。」

 

1964年,13歲的薩倫伯格暗暗許下一個這樣的承諾。45年後,他將失去動力、重達400噸的一架寬體客機成功迫降,拯救了155條生命,創造了著名的「哈迪遜河上的奇蹟」。他的故事不止於此,更被改編成巨製電影《薩利機長》,搬到了全世界的大熒幕上。

 

而那個深深影響了薩利機長的「她」——基蒂•吉諾維斯,卻是一個死於非命的不幸女孩,背後更是一樁令人驚駭與痛惜的慘案。

 

這樁影響了數代美國人的著名兇案在被無數次改編成駭人的影視、音樂,乃至詭譎的童謠後,最終被美國著名撰稿人、作家凱文•庫克寫成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他重訪了基蒂•吉諾維斯案的諸種細節,試圖還原該案件中的真與假、黑與白。今日,全媒派(ID:quanmeipai)帶來書薦《旁觀者:一樁美國兇殺案的現代啟示》,一同跟隨凱文•庫克回訪歷史的步伐,復原這個令人痛心又值得深思的故事。

 

一樁震驚全美的兇殺案,一則人情冷漠的寓言

 

1964年3月一個凌晨,在紐約市皇后區冰冷漆黑的街道上,一名28歲的年輕女子,暱稱「基蒂」的凱薩琳•吉諾維斯在回家路上被人用刀子刺死。犯罪過程持續33分鐘,死者身上共有13處被刺穿。然而,這起兇殺案在案發後的兩個星期內卻沒有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直到《紐約時報》刊出了相關報導,才掀起軒然大波。除了令人驚駭的犯罪行為,《紐約時報》指出的一個細節更讓人咂舌——有38人親眼目睹了行兇現場,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制止,甚至無人報警。

 

而促成《紐約時報》對此案進行報導的是一位責編羅森塔爾。他在與警官的閒聊中敏銳捕捉到「38個旁觀者」這一細節。凱文•庫克在書中寫道:「羅森塔爾想要戳中整個紐約城的痛點。」這則已經發生了兩個星期的「舊聞」在羅森塔爾的重塑下,甚至具備了所有黑色小說的誘人元素:嚴酷但真實的城市背景,怯懦膽小的旁觀者們,一個毫無防備的年輕女子……「皇后區邱園有38位可敬的守法市民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圍觀了一起兇手尾隨並三次用刀攻擊一名女性致其死亡的案件。」記者在羅森塔爾授意下,從文章一開頭就用頗為戲劇化的開場白牢牢抓住讀者的眼球,一時間,英國、俄羅斯、日本和中東的報紙紛紛轉載了這篇報導。

 

在那之後,羅森塔爾又出版了一本名叫《38個證人:基蒂•吉諾維斯案》的暢銷書。他在書中極力渲染自己對基蒂•吉諾維斯案的理解——基蒂孤零零地死去,有38個鄰居見死不救,更是將這則冷漠城市的寓言演繹得淋漓盡致。

 

而在「38個旁觀者」這一案件細節被反覆加以渲染和著墨後,複雜的基蒂•吉諾維斯事件也被人們濃縮為一個簡單的問題:那些人怎麼可以對發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暴行視而不見、袖手旁觀?

 

於是,這樣一樁兇殺案同「冷漠的旁觀者」牢牢地綁定在一起,50年來一直叩問著人們的良心、不斷喚醒人們的憤怒。

 

而《旁觀者——一樁美國兇殺案的現代啟示》更像是一場重訪舊案、再建真相的艱難旅行,凱文•庫克要做的是回到1964年的那個夜晚,解構50年來人們對「38個旁觀者」的誤解。


凱文•庫克的努力:一場抽絲剝繭之旅

 

「本書不打算複述1964年那晚在基蒂•吉諾維斯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而是嘗試闡述完整的真相。我想要講的是一個從未有人講述的故事。我想要解釋這起發生在皇后區邱園一個寒冷夜晚的事件為什麼被人誤解了50年。」在本書的開篇,凱文•庫克這樣寫道。全書前半部分以受害者基蒂的生命歷程和兇手莫斯利的家庭生活為線索,交替敘述,兩條線索在兇案發生當天合二為一。後半部分則揭秘了《紐約時報》如何一手策劃本案的報導。對旁觀者這一群體的探訪以及對《紐約時報》報導的反思構成了全書兩大核心。

 

「旁觀者」困境

 

凱文•庫克嘗試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旁觀者」的角色。對於旁觀者,是否用一般的道德審判,諸如自私冷漠,就可以解釋?還是說,旁觀者在輿論漩渦的跌宕中已經演變為一個「被片面理解」的群體?他援引了美國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試圖對這一問題作出解答。

 

書中提到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旁觀者效應」。美國各大大學、研究機構針對「旁觀者效應」進行的數場實驗都表明,當旁觀者人數較少時,人們反而有較高可能性向呼救者伸出援手;當旁觀人數眾多時,則會出現旁觀者面對作惡,無所作為的情況。心理學家又將其稱為「責任分散理論」

在基蒂•吉諾維斯一案中,「山姆•科什金想去打電話,但他妻子瑪喬麗阻止了他:『這會兒大概已經有30個報警電話了。』」 凱文•庫克在書中描繪的這一場景可以說是對「責任分散」作了一個形象的註解。伴隨所謂「責任的分散」,隨之而來的愧疚感也會分散,假如只有一個人遇到了麻煩,「他會因為不作為而承擔所有的愧疚。但假如還有其他人在場,那麼責任就分散到所有人頭上,而事後的指責也無法直接針對其中的任何一個人」。凱文•庫克鮮明地指出,在基蒂•吉諾維斯案中,比起探討旁觀者和被害者之間的關係,更有意義的是思考旁觀者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作者的探討也並未止步於此。旁觀者應在何程度上承擔責任?他們面臨的群己困境又該如何權衡?人們基於基蒂•吉諾維斯案的反思某種程度上解答了這些問題,更助推了美國的社會進步,比如直接促使911報警系統、社區互助組、好撒瑪利亞人法案等的建立,並激勵一些美國人為避免吉諾維斯案悲劇的重演,在危難面前主動挺身而出,本文開頭所提及的薩利機長,正是深受這一事件的影響。

凱文•庫克認為,這些措施的提出無疑為「旁觀者」的困境提供了一定的解決途徑:就像《好撒瑪利亞人法》試圖保護的——沒有人理應將自己置於險境;但法律也至少需要強制市民撥打911。

 

被錯誤報導的真相

 

凱文•庫克通過多番追索和走訪調查,想要還原事實的細枝末節。而他要力圖挑戰的對象正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權威媒體——《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在該事件的報導和影響力的發酵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羅森塔爾自然是對這篇報導產生的效果感到十分滿意,然而卻選擇對一些報導細節視而不見,比如文章標題寫到「37人目擊兇殺但均未報警」,但報導當中提到的人數卻是「38人」。此外,除了報導信息的錯亂,對「38個旁觀者」的審判也有失偏頗。

 

時任《紐約時報》責編的羅森塔爾

作者回訪了案件中在場的諸位「旁觀者」,反覆敲打其中的每一個細節。他發現事實上,在案發現場,除了少數真正膽怯和冷漠的旁觀者,也有人報案,也有人衝出自己的居所保護垂死的基蒂。「索菲以為她正在跑向一樁進行中的兇殺案。她只知道有人正在襲擊基蒂•吉諾維斯。管他是誰,管他是不是也會對自己下手。索菲原本可以等著警察過來。至少可以等她的丈夫一起去。但她只是跑,朝著樓下跑。」書中這樣一段對基蒂的鄰居索菲的描寫顯然反擊了《紐約時報》對38個旁觀者無人挺身而出的論斷。

 

對「38個旁觀者」的解構並不是推翻原本的故事,它更像穿越時間的迷霧抵達的一種反思——單純地對所謂旁觀者進行攻擊、指責是有失公允的。一方面存在《紐約時報》記者刻意渲染報導細節的嫌疑,一方面背後的旁觀者效應也反映了旁觀者是否採取行動,受他們所處的具體情境影響。真正有作為的社會糾偏,不是一味地對「旁觀者」進行道德譴責,而是通過建立保護舉措,創造良好的條件,促成助人的情境。凱文•庫克通過回訪真相,展現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無疑為思考「旁觀者」問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她不僅是個名字」

 

基蒂•吉諾維斯案像是一面鏡子,它碰巧照進了人們內心最幽微的一部分,也激發了人們對道德的叩問。凱文•庫克在書中寫道:「她不僅是個名字。」而他努力去做正是寫好這樣一個故事,努力復原那個命運悲慘的女孩的形象;解構人們對「38個旁觀者」長期以來片面且偏執的審判,讓這樁慘案中有價值的「反思」真正抵達那些良善的內心。

 

對於《旁觀者》這本書,著名歷史學家許紀霖教授閱後曾寫道:「在突然其來的陌生人的苦難面前,人類的道德是否容得了旁觀?每個人或許都應該自問:假如身臨其境,我會怎麼做?這裡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只有人性中光明與幽暗互相糾纏。神性與魔性,是心靈深處永恆的戰爭。

 

「我一定要做些什麼。」年幼的薩利機長曾這樣說道。而這,或許正是基蒂•吉諾維斯案以及《旁觀者》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腦洞故事 六年前的一樁詭異兇殺案3:火雲邪神
    六年前的一樁詭異兇殺案3:火雲邪神文  澤帆【傳送門: 六年前的一樁詭異兇殺案
  •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馬爾克斯花了30年,寫了一個真實故事
    我才明白,馬爾克斯採用了一種現代小說的重要結構形式——環形結構,把聖地牙哥從前門走出家,到中途遇害,再到從後門進入家這完整的一路,包裹在一個嚴實而封閉的圓圈裡,仿佛在地上畫了一條聖地牙哥命中注定要走完的死亡之途。那閱讀過程可叫一個揪心啊!我跟著這個圓圈走著走著,最終讓我猛然止步的是聖地牙哥一肚子乾淨的藍色腸子,他在倒地之前,甚至還把沾在腸子上的灰塵抖落乾淨!!!
  • 迷失在翻譯中:在一種語言裡新生的故事 | 薦書
    迷失在翻譯中:在一種語言裡新生的故事 | 薦書 2020-07-02 0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嚴歌苓:這就是我寫《芳華》的原因 | 薦書
    寫《芳華》的起因,其實太自然了。我從12歲到25歲都在軍隊裡度過,從小跳舞,後來成了部隊的創作員。《芳華》裡的故事,是我的一段青春經歷,裡面的人物有我從小到大接觸的戰友們的影子。大概在四年前,馮小剛導演跟我說:我們倆拍一個文工團的電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團的,我現在特別懷念那段生活。我說好啊。
  • 一樁「處女膜」引發的兇殺案
    從中國農村最當做頭等大事的一樁「婚禮」開始,呈現了一樁有關「處女膜的兇殺案」。紅杏毀了一樁好婚事,又使家族蒙羞,被村民非議,家裡人自然氣到發瘋,什麼髒話都罵盡了。是誰奪走了紅杏的處子之身?紅杏面對哥哥連打帶罵的逼問一言不發。
  • 校長薦書丨杭州市娃哈哈小學校長胡君:既寫給兒童,也寫給大人的童話
    /中國閱讀 享受悅讀好時光/中國閱讀 CHINA·READS每一次人類重大事件的發生總會帶給我們很多啟示經歷這次疫情人們對自然、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審視和思考而讀書是認識自我、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中國閱讀、杭州文廣集團、FM89杭州之聲誠意推出"疫去春來的閱讀"全媒體薦書活動在春和景明的開學季首推「我們的書單」 杭州大中小學校長及教育名師聯名薦書!
  • 旁觀者:現代管理學之父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回憶錄
    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分享一本書——《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作者彼得·德魯克:現代管理大師,對世人貢獻卓越,影響深遠,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之父」。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宣布彼得·德魯克成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勳章」的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 薦書 不再約會
    (今天的bjm是薦書作者的心路歷程,建議配合服用)Happy Chinese new year~!今天來薦書的是貝妮姊妹,嗯……對主編寶寶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回憶的人名,想起她就想起充滿陽光感的古銅色皮膚,不顧一切的開朗大笑,充滿嫌棄但卻內含著愛心的聊天吐槽,以及伴隨著披肩長發的(偶爾)溫柔回眸。
  • 圖書館"學長薦書--運動篇」成功舉辦
    以書為媒,一見如故。近日,由圖書館主辦的「學長薦書」圖書分享活動在創新港圖書資料中心成功舉辦。本期活動圍繞不同的體育運動展開,吸引了很多熱愛運動喜愛讀書的同學參與,分享運動之道,共同感受運動的無限魅力。機械工程學院先進位造研究所碩9005班的張道康、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的周鑫棟、國際教育學院的Ahmad M.
  • 旁觀者效應:凱蒂·吉諾維斯命案 38人目擊命案卻無人施救
    不過,穆斯禮隨後披露的口供,卻顯示出他似乎沒有人們以為的那樣膽大包天;而這件兇殺案的後續效應,更使紐約居民陷入了更大的不安之中。加害者去而復返,全因無人伸出援手?溫斯頓·穆斯禮是土生土長的紐約皇后區居民,已婚並育有三名子女,沒有犯罪前科。
  • 小布希寫了 1 部情書,刷新了全美國人的總統觀
    現在小布希的 Facebook 上全是新書的信息,連頭像都是他和老布希的親密合照。2. 書名叫做《 41 》是因為:老布希是第 41 屆美國總統。出版社表示:「這是一個做過總統的兒子才能寫出來的故事」。
  • 界面薦書|為小人物立傳
    而一個無法感知和理解情緒的男孩,卻他笨拙的努力和真誠,教會我們如何去愛。  04  這是一個個體逃離群體的驚險故事,一個無力改變但絕不沉淪的震撼故事。艾迪還只是個十幾歲的男孩,就要因為不符合大眾價值觀「不像個男孩」而飽受欺凌。獨自抵擋整個冰冷的原生環境。
  • 名人薦書似妖風 梁文道「被」掛名被「寫推薦語」
    從梁文道到蔡康永、從王石到張小嫻,從楊振寧到姚晨,薦書的名人們從文化圈到娛樂圈,甚至延伸到了地產圈。宣傳語也極盡浮誇之能事,可謂「天雷滾滾」,「這十年來國內最具影響力最神秘的作家年度壓軸大作」、「比2012更貼近人類現狀的世界末日預言」「唯一揭示瑪雅末日預言真相的小說!」「十年一遇的經典,沒有之一,絕對珍藏!、「最寬廣、最動人的心靈療愈小說」等等。  「無書不腰」的狀況也讓讀者不滿。
  • 封面新聞聯合噹噹薦書啦!書到用時方恨少,四月讀書不怕早
    2020年疫情襲來大多行業受到衝擊,經濟正在重啟這也正是我們重啟閱讀,提升自我的恰當時候噹噹書香節,「我是薦書官」活動啟動,封面新聞作為薦書官,從「尋識新經濟」、「探秘經濟象」、「智媒體之路」三個方向,給你準備了一份4月書單。買書上噹噹,想買書看封面新聞薦書單!
  • 一樁離奇的兇殺案:神探千辛萬苦找到真兇,沒想到竟然是他自己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小時候肯定都看過《名偵探柯南》這部動畫片,裡面的故事情節變幻莫測,扣人心弦,總是非常的離奇。我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大千世界中離奇的兇案也確實是五花八門,出人意料。在法國歷史上,就曾發生過這樣一樁奇異案件,當時的著名神探羅伯特·萊德魯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將一起兇殺案的真兇找到,但不成想兇手竟然就是他自己。羅伯特·萊德魯是一名法國警察,他曾參與過許多重大案件的偵破,刑偵經驗十分豐富,因此他被人們公認為是一位神探。
  • 王凱4年前的一部電視劇,從一樁兇殺案講起
    一個勤奮且認真的演員,搭上故事情節跌宕的劇本,再加一貫好口碑的製作公司,想不火也難。 《獵狐》中,王凱飾演的一個警察。事實上,這不是王凱第一次飾演警察,4年前,他就在《如果蝸牛有愛情》中演刑警季白。 這部劇最吸引我的地方不是主角強大的光環,也不是案情的抽絲剝繭、層層推進,而是一樁牽扯到豪門的兇殺案。 不管是現實中,還是在影視形象裡,豪門恩怨都是能引起全民狂歡的熱點,這背後隱藏的不僅僅是普通人的偷窺欲和好奇心,還有暗戳戳的羨慕嫉妒。
  • 如何寫好一個品牌的品牌故事
    Kimpton集團旗下的酒店都是由城市中具有歐洲風格、歷史悠久的建築改裝而成,房間的裝修非常注意細節,儘量讓消費者感到熟悉和放鬆。7.Startup Nation——讓自身的經歷講述故事Startup Nation是由企業管理專家Jeff和Rich兩兄弟創辦的全國性廣播節目。
  • 豆瓣8.1,《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一書,告訴你如何寫出好故事
    有超過20本書曾位居英美各大暢銷書榜單之首。除此之外,理察·科恩還以客座教授身份,在英國金斯頓大學教授了7年的創意寫作課。同時,他自己也為世界上多家主流媒體撰稿。在《像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一書中,理察·科恩用英式幽默結合硬核毒舌,揭露諸多作家的創作習慣和文壇八卦,帶著讀者潛入世界一流小說家的腦海,探索這些優秀作家們是如何成就一部好故事的。
  • 薦書|《紅磡1994》:收藏了那個年代的記憶
    更多薦書《百名攝影師聚焦COVID-19》:生動講述中國抗擊疫情故事速訂|《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集》重印限量面市薦書| 這是一本關於攝影的書——但攝影是關於人生的薦書|這是一本罕見的擁有「記憶」的亞洲之書薦書|30餘位攝影人的內心獨白:攝影究竟是什麼?
  • 年末薦書|資本主義的缺陷如何摧毀美國工人階級?
    深度解讀死亡率穩定下降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點。事實上自20世紀以來,各個國家的平均壽命幾乎都在提高,越是富有的國家越明顯。然而有學者卻發現,美國的平均壽命在近年內已經出現了連續下降,這在一個平均壽命即使與上一年持平都不算正常的標準下,格外令人詫異,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