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木偶戲煥彩新生!《九色鹿》首試螢光皮影

2021-01-18 看看新聞Knews

經過為期一年半的修繕改建,位於上海南京西路仙樂斯廣場五樓的上海木偶劇團,將於本月下旬恢復開放。屆時,劇場空間將擴容至四千平方米,以全新的展覽、煥然一新的劇場設施,打造海派木偶的新天地。

步入升級一新的木偶展示廳,兩百多件珍貴展品,講述了中外木偶藝術綿延兩千多年的歷史。展廳內特別增設了十組海派木偶經典之作,展現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上海木偶劇團開創的各類木偶表演形態。杖頭木偶《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增加了很多腿部、腕部動作,使得木偶可以進行全身表演;摺紙木偶《東郭與狼》首次採用摺紙方式,讓木偶形態以立體造型出現在舞臺上。而首演於上世紀80年代的杖頭木偶《紅寶石》,每個人物都有特技木偶的特點。

與此同時,木偶劇場也全面升級改造,海派木偶發展開啟新篇章。本月下旬,這裡將首演大型多媒體皮影戲《九色鹿》,作為改建後的開幕演出。

上海木偶劇團團長何筱瓊介紹,此次「九色鹿」做成了「螢光皮影」,這是這次木偶劇團做的突破點。「九色鹿」從皮影畫布後,跑到了皮影畫布前,通過燈光技術和製作技術上的突破,給大家營造的是一頭九色鹿從影布上躍然到觀眾面前。

相關焦點

  • 仙樂斯木偶劇場正式運營倒計時,《花木蘭》後還有《九色鹿》可以期待
    1月2日、3日皮影戲《花木蘭》的上演,修葺一新的仙樂斯木偶劇場迎來了一波又一波雀躍的孩子與家長。從開票時的一票難求,到開演後的回味無窮,時隔500多天後的再相逢,許多觀眾激動地拿起手機,記錄展示廳裡造型各異、種類豐富的木偶們。孩子們也都忍不住趴在展櫃玻璃前,仔細地近距離觀賞一個個木偶展品。
  • 這裡有上海木偶劇團經典之作展示
    木偶劇團全新仙樂斯展廳新增許多國內外優秀的木偶展品,以及上海木偶劇團經典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最後一頭戰象》中1:1還原製作的戰象嘎羧。新展廳融入了更多互動元素和現代設計,並結合科技手段復原珍貴的木偶藏品,幫助觀眾全面了解展品內容。拍照、合影,走進升級後的仙樂斯木偶展示廳,觀眾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造型各異、種類豐富的木偶們。孩子們也都忍不住趴在展櫃玻璃前,仔細地近距離觀賞一個個木偶展品。
  • 新年伊始,掌聲與歡笑聲再次響徹仙樂斯木偶劇場
    拍照、合影,走進升級一新的仙樂斯木偶展示廳,觀眾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造型各異、種類豐富的木偶們。孩子們也都忍不住趴在展櫃玻璃前,仔細地近距離觀賞一個個木偶展品。    大型多媒體皮影戲《花木蘭》是上海木偶劇團海派皮影系列的首部作品,作為劇團的品牌劇目,每每演出都座無虛席。試運營演出開票後就收到觀眾熱情秒殺,加場演出門票也在一小時內就告售罄。
  • 閉門500多天修繕升級,上海木偶劇團仙樂斯劇場元旦開門,迎接首批小...
    摘要:不到一小時,加場票售罄下月2日、3日,上海木偶劇團元旦試運營期間演出將推出大型多媒體皮影戲《花木蘭》,應廣大觀眾要求,劇場特加開一場,演出票已告罄。這是仙樂斯木偶劇場時隔500多天後首次演出。《花木蘭》受到歡迎,團長何筱瓊表示既驚喜又在情理之中,「基於上海木偶劇團劇目常年積累的好口碑,基於廣大觀眾和市場對優秀精品劇目的需求,劇場時隔一年多首次開票,全新的劇場環境和升級的舞臺音效一定會給觀眾最佳觀劇體驗。」在升級修繕過程中,仙樂斯木偶劇場在舞臺機械和聲學系統都做了全面升級,並依據在實際操作中累積的諸多經驗完善多處硬體設施,全面提升劇目觀演效果。
  • 一隻「九色鹿」要靠三人來演?
    經過為期一年半的修繕改建,位於上海南京西路仙樂斯廣場五樓的上海木偶劇團,將於本月下旬恢復開放。屆時,劇場空間將擴容至四千平方米,以全新的展覽、煥然一新的劇場設施,打造海派木偶的新天地。步入升級一新的木偶展示廳,兩百多件珍貴展品,講述了中外木偶藝術綿延兩千多年的歷史。
  • 丁言昭 | 與木偶皮影的不解之緣
    我進劇團後,一方面熟悉木偶劇的特點、藝術風格,一方面了解木偶戲的來龍去脈。誰知在翻閱有關資料時,只看到孫楷第、任二北、王國維、許地山、馮乃超、鄭伯奇、陶晶孫、李家瑞、常任俠、陳鶴琴、虞哲光等前輩一些論述木偶皮影藝術的文章或史料,與其他姐妹藝術的論著比起來,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這些前輩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孫楷第先生(1898-1986)是現代古典文學研究家、戲曲理論家、目錄學家。
  • 實驗影偶劇《水漫金山》| 關於皮影、木偶、動畫和互動裝置的新奇秀場
    很快,我便看到朋友紛紛留言,有朋友嘲笑我的傷感,有朋友分享他童年生活中的剪紙藝術,還有朋友說起自己小時候老家辦紅白喜事時聽到的嗩吶.一條條回復留言時,我眼睛一亮看到一個在墨爾本留學的朋友說自己在烏鎮遊玩時看了一場皮影戲,講的是
  • 人偶童話劇《木偶總動員》在閩南神韻歡樂開演啦!木偶奇遇記等你來!
    經典與時尚的融合;木偶絕活  寓言教育趣味偶劇  精彩互動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閩南神韻藝術團為小夥伴們隆重準備了一場文化盛宴——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總動員》。《木偶總動員》匯集了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枝木偶及螢光皮影戲。
  • 【贈票】國家話劇院--實驗影偶劇《水漫金山》,皮影、木偶、動畫和互動裝置的新奇光影秀場
    實驗影偶劇《水漫金山》中的舞臺布景、影偶、木偶、互動裝置等舞美道具均由韓非子劇社的皮影匠人純手工設計定製,影偶姿態婀娜嫵媚,小沙彌木偶造型憨態可愛,再加上造作演員專業嫻熟的控制技巧更賦予了影偶與木偶鮮活的靈氣,由80餘塊原皮手工堆砌製作的皮影大山主背景宏偉震撼
  • 侯建川:孝義皮影傳人的苦樂年華
    侯建川,山西省一級民間藝術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孝義皮影第八代傳人,現任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在侯建川的帶領下,孝義皮影走出困境,走向新生,在市場化運作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在現如今已經上了年紀的老人們心裡,皮影成為他們那一代難忘的記憶。侯建川原本是孝義碗碗腔劇團的成員,接觸皮影戲源於1989年孝義皮影戲去英國的演出,那次演出讓侯建川愛上皮影。1991年從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研究班畢業後,侯建川開始接觸皮影戲,一招一式,從基礎開始,向梁全民、田新益等知名老藝人學習皮影操作和皮影唱腔。
  • 視聽盛宴《木偶大觀園》火爆開演!年卡專場福利,僅此一場,快預約!
    木偶表演都是靠演員的手進行操縱的。手舞飛揚,就是根據布袋木偶手的各種形態融合其它各種木偶表演的形態進行創作,它將為我們推開木偶世界神奇的大門。【看點】手是創造文明的開始,獨特的手指律動,配以動感音樂,激動舞動。
  • 山西皮影,幕布上的人生百態
    1956年成立孝義市木偶皮影藝術團,後被撤消。1978年恢復皮影戲演出,曾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演出,赴英國交流訪問演出。由孝義皮影木偶劇團所拍的120集《英雄出少年》的電視系列劇榮獲國際影視劇奧斯卡銅獎,名揚海外。孝義皮影戲的發展,讓更多人了解到了它的歷史。21世紀以來,文化自信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帶它走出大山,更帶它跨出國門,面向世界。
  • 揭西提線皮影(木偶)戲
    在揭陽,從清末時五經富庵背新村人呂德門創辦「黃竹頭木偶戲劇班」開始,提線木偶戲就活躍在揭西客家地區民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木偶戲是以漢劇唱腔為基礎演唱的中國地方戲曲,歷史上稱為漢腔、北調(外江戲),到了本地,部分劇目融入客家山歌演唱精華、客家方言說白,以至於「木偶戲」在揭西客家地區一枝獨秀,並有了「戲王」之稱。
  • 武永虎:木偶雕刻藝術家李世偉
    作者:武永虎 李世偉,男,1947年1月出生於介休市,舞美設計師,木偶皮影製作專家,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員。 李世偉自幼酷愛美術、藝術,從7歲起就開始學繪畫,16歲時拜師學藝,一頭扎進藝術這個殿堂裡。
  • 皮影醒獅手作活動等你來參加
    皮影醒獅手作活動等你來參加 2021-01-14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印尼史話 -- 十個世紀的堅守:哇揚皮影偶戲
    今天,印度尼西亞皮影不僅在爪哇、峇里島流傳,在周圍的一些島嶼,諸如龍目、馬都拉、蘇門答臘和南婆羅洲等島嶼,也同樣受到人們喜愛。這些地方的表演風格和音樂伴奏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地域特色。 很少有戲劇能夠像哇揚戲那樣,對其他藝術產生如此之大的反作用力:泗水的真人哇揚戲便是由真人演員模仿哇揚的動作來演出,而著名的傀儡舞也是因動作僵硬一如哇揚而得名。  在過去,皮影藝人被看作是文人雅士,他們通過藝術把哲學的、道德的和審美的價值觀傳給下一代。劇中的喜劇角色代表了生活中的「普通人」,通過他們的語言和行為對一些敏感的社會和政治問題進行評論。
  • 晉江掌中木偶上央視了!再一次全國出名!
    《番婆弄》雖然是一出時間不長的木偶戲,但是戲中那些技巧性的東西就足以讓觀眾瞠目結舌,在這裡我們也看出晉江人的執著、熱情,這也正是晉江布袋木偶戲的魅力所在。這是繼《金雞煥彩》參加2017年央視戲曲春節聯歡晚會、《澎湃海絲情》參加2019全國十三省市(自治區)大型戲曲元旦晚會,晉江掌中木偶又一次向全國觀眾展示精彩絕倫的傳統藝術。
  • 外國木偶長啥樣,晚上我們一起來去看看吧!
    其中,紐西蘭「汪汪小犬劇團」、巴西「廣場劇團」、德國「第五輪劇團」、塞爾維亞「巴卡梅拉木偶劇團」和印度尼西亞「哇揚誇塔曼劇團」等外國木偶劇團,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北唐山市皮影劇團、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四川省大木偶劇院、上海木偶劇團、泉州市木偶劇團、臺灣「諸羅山木偶劇團」等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的劇團將在晉江演出。
  • 敦煌,如何再造「九色鹿」?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我們驚喜地發現《九色鹿》原版動畫片的配音大師,出山參與全新版本的敦煌動畫劇配製,熟悉的聲音、精良的畫面,仿佛又回到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面的午後。時隔近40年,當年那隻九色鹿又回來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九色鹿》作為多少人的童年回憶在電視的熒幕上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