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 | 李世偉 · 開關東大地篆刻新風
李世偉是遼瀋地區領風氣之先的老一輩書法篆刻家的重要代表。他在文學、戲曲、美術、雕刻、版本目錄學等各個領域均有不俗建樹。特別是篆刻藝術,熔古鑄今、博大端雅、敦厚清新,其藝術實踐與探索,對遼瀋大地的篆刻藝術有拓荒之功。
-
非遺技藝|漳州木偶頭雕刻——巧木造化意萬千
漳州木偶頭雕刻,是福建省漳州市的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屬於木偶戲道具製作中的一門特殊技藝。漳州木偶的整體造型包括頭、四肢、服裝、冠盔等,木偶頭雕刻僅指頭部造型。如泉州早年著名的木偶頭雕刻藝術家,有一群后街的神像鋪兼木偶雕刻的佚名工藝師們;塗門街的黃良司、黃才司及後來的黃嘉祥和北門花園街的木偶造型大師江加走。他們的木偶造型,偶頭雕刻精炒,面部豐腴,具有唐代人物造像特點;粉彩細緻,線條明快,形成了福建南派木偶造型。
-
布袋戲木偶的雕刻過程
布袋戲木偶的偶頭製作大可分兩個過程:1、偶頭雕刻
-
【校友風採】李世偉:心態改變命運
李世偉2006年從蘭州理工大學化工專業畢業後,進入上海石化參加工作,10年來一直處於生產一線,從事生產、工藝技術管理工作,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化工生產裝置第一線實際工作經驗。李世偉經歷了2009年上海石化芳烴部60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項目和2012年1600萬噸/年煉油改造項目及第二聯合新裝置的開車籌建工作。
-
雕刻藝術家林國平的——真善美
林國平林國平,1974年出生於福州,拜觀音畫藝術家米丁為師,雕塑師承陳國光、葉子賢、劉愛珠諸大師
-
帶著夢想闖高原——大學生李世偉與夥伴們的創業故事
回想創業之初,李世偉覺得要是沒有學院的支持,創業的夢想就會「夭折」,「當時的我們只有一腔激情,根本沒有考慮到資金、場地等這些實際困難,真的特別感謝學院的大力支持,才讓我們堅定了最初的夢想。」 群策群力一起打磨產品 「最難的是課程研發。」作為智慧星的負責人,李世偉考慮的事情更多。
-
小小一個木偶,竟然賣出了8萬美金!
新中國成立後,漳州布袋木偶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融入了更多元的元素,增加了更多視覺效果。 就在漳州,有一個木偶雕刻世家——徐家。 從清朝嘉慶年間,徐家的先祖徐梓清開始雕刻木偶頭。風風雨雨傳承了兩百多年,到現在的徐竹初,已是第六代傳人。
-
《巡猴》雕塑致敬木偶大師黃奕缺!許潤明講述師徒少為人知的往事
1928年12月出生於南安市,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名譽會長、泉州木偶劇團名譽團長。中國一級演員。黃奕缺是一位提線木偶表演和木偶頭雕刻藝術大師。據了解,該雕塑取材於泉州木偶藝術家黃奕缺先生1988年創作的《馴猴》節目,該劇目曾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至今仍廣受國內外觀眾歡迎。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認識偶一下|隔壁王大爺家的木偶們
不久前朋友新開的民宿想辦個展,提議我把它們從箱子裡請出來,跟街坊鄰居見個面,遂成行。只是論質論量,跟臺灣的偶友藏家相比,還隔著一灣海峽的距離,不敢輕易叫展,只好命名為【隔壁王大爺家的木偶們】。這些可是隔壁王大爺珍藏了一輩子!壓箱底!的寶貝們。現在展覽閉幕了,就在這兒線上繼續。這下,隨時隨地,您都能來「認識偶一下」。
-
李世偉 | 偶遇
偶遇作者|李世偉 責編|鴻鵠難得的又是星期六,讓我在工作中一直期盼著這一天……回到家裡,一進門看到了老二在我家裡坐著。他叫李世偉,是我的一個朋友,一直在北京工作,我們認識好多年了,世偉愛好寫作,剛好今天星期天,就順便帶世偉一起過來了,和大家認識一下。」「金哥」跟著把我向陳姐介紹了一下。「 歡迎,歡迎……」陳姐很熱情,隨後我們坐在了一起。在坐下來的談話中,我才知道陳姐是個畫家,而且出演過解放時期的電影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和《火燒圓明園》裡面的角色。
-
守藝中華•風物之旅 小木偶頭大眾生相
早些年的木偶戲班子裡有專門的匠人為不同戲目雕刻木偶頭,這些道具的日常保養也就成了他們的活計。鬥轉星移間,木偶戲漸漸沒落了,被一波波的時尚娛樂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戲班主為了節儉開支,便不得已削去了木偶頭工匠的位子,這在小的戲班裡最為常見。以前以雕刻木偶頭為生的工匠沒了戲班的鐵飯碗,自謀生路也是不得以,除了承攬一些戲班訂製木偶頭的活計外,從事與雕刻相關的其他行當也就見怪不怪了。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人組成,三名木偶演員坐在幕布後面,操作木偶。臺前敘述者在三弦琴樂手的伴奏下講述木偶的故事……中國也有近年來大熱的霹靂布袋戲,它脫胎於三百年前起源於福建泉州的布袋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利用光影效果,特效技巧等現代技藝講述故事的劇集。木偶戲是依託於木偶這一表演道具,衍生出來的表演藝術。可以說木偶是木偶戲的靈魂,對比國外的木偶,霹靂布袋戲對於表演的木偶有著一份自己獨特的匠心和木偶情。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舞臺上活靈活現的木偶,靈巧地做出開合扇子、斟酒、拿書、寫字等一系列動作,宛如擁有生命一般。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
-
川北大木偶 三百年來舞長綢
蘇聯戲劇家奧布拉茲佐夫多次欣賞大木偶演出,他在戲劇理論著作中認為,川北大木偶戲「是世界罕見的木偶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冠冕」。原本川北各地到處都有大木偶戲班子,大浪淘沙,只有「李家班」保留下來,成了今天的四川省大木偶劇院。世上木偶戲幾百種,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川北大木偶只有南充這一家,成為現存最大的大木偶,世界上唯一的大木偶院團。
-
就在明天 | 對談《時光機》電影主創,雲巡遊馬良的木偶工坊
紀錄電影《時光機》雕刻了真人比例大型奇幻裝置木偶劇《爸爸的時光機》製作背後的故事。馬良,以平面為主要創作媒介的藝術家,馬科,上海京劇院榮譽等身的導演。馬良是馬科的兒子。在馬科85歲高齡的那一年,馬良發現他生病了,他的大腦開始衰退,記不清許多事情。隨後,這名昔日雷霆的導演、莊嚴的父親,被確診了阿爾茲海默症。阿爾茲海默症被稱作最殘忍的疾病,它混沌的並不僅是患者一個人的世界。
-
晉江布袋木偶戲
南派布袋戲,指泉州地區掌中木偶戲,閩南俗稱為「掌中傀儡」、「手套式木偶」,其班社舊稱「掌中班」。1951年7月,晉江專員公署將南派布袋戲定名為掌中木偶戲(臺灣稱之為南管布袋戲),以泉腔演唱,保留「鼓笛為主,唱傀儡調」的古老傳統形式,有別於唱北調的漳州北派布袋戲(臺灣稱之為白字布袋戲),是我國木偶戲中的稀有劇種。
-
造提線木偶的「女媧娘娘」|成風化人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一隻泰順提線木偶。 到了木偶戲藝人的手裡,翻飛的提線便能牽動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仿佛瞬間獲得了生命。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頭雕刻代表性傳承人季天淵的得意之作,已經跟隨她前往瑞士、約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展覽和演出。
-
傳承技藝 百戲之首《泉州提線木偶》
木偶在大多數人心中往往是詭異的代名詞,雖說木偶表演一般是在「熱鬧」的時候,但在大人眼中這仿古木娃娃並不吉利,在濃厚的封建迷信氛圍下被傳統觀念束縛的大人們禁止小孩和孕婦觀看。在泉州木偶劇院觀看的時候,整場幾乎以小孩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