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可謂是中國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那時候群星璀璨:許冠傑、徐小鳳、關正杰、羅文、林子祥、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光芒四射的他們讓整個香港樂壇發光發亮。
那時,哪怕在不諳粵語的地區,依然到處都播放著當時的粵語流行歌曲,很多人甚至跟著唱。其中,被稱為「三王一後」的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更是人人皆知,他們幾乎壟斷了當時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
1977年出道的張國榮則號稱「歌仙」,在1983年以《風繼續吹》成名後,在影視歌壇多棲發展。1986年在《英雄本色》中演唱的《當年情》,更是讓整個亞洲都認識了他。
陳百強1979年以專輯《First Love》在香港出道,1983年,陳百強憑《傾訴》、《陳百強》這兩張大熱唱片,躍上「天皇巨星」的位置。擅長音樂創作的他能歌善舞,加上俊朗的外形被稱為「香港第一代偶像巨星」。梅豔芳號稱「哥俠」,有「香港的女兒」之稱。1982年踏入歌壇後,在連續五年(1985-1989年)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1985年-1986年跨年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連開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
80年代中後期(1986-1989年),則出現了被稱為「譚張爭霸」的局面。198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18首入圍歌曲中,譚詠麟佔了四首,張國榮佔了六首。最終結果是,譚詠麟的《無言感激》與《朋友》入選,拿下「最受歡迎男歌手」;而張國榮的《當年情》與《有誰共鳴》入選,並獲得「金曲金獎」。然而,當時兩人的粉絲卻都認為自己的偶像應該囊括金曲金獎和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並且兩派歌迷之間經常出現衝突。因此,譚詠麟和張國榮常常被人們作為對立面來解讀。
實際上,兩人雖然算不上很好的朋友,但一直以來都是相互尊重、相互欣賞,臺上臺下從未有過不和跡象。雖然在香港極少同臺演出,但在1987年他們雙雙出席日本東京音樂節時,不僅合唱了同一首歌,還撞衫了。張國榮還說道:「我們代表香港隊,所以穿一樣的隊服!」
1988年,譚詠麟在第十屆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宣布,從此退出一切有競爭性質的頒獎活動;1989年,張國榮在紅館連開33場演唱會後,宣布告別歌壇。而「譚張爭霸」便就此落下帷幕。
1999年,譚詠麟發行了一張精選集。在這張專輯中,譚詠麟與張國榮兩大巨星首次在錄音室合唱了歌曲《幻影+霧之戀》,這個經典時刻令人感慨萬千,而一切都盡在歌聲中。
許多人還在緬懷張國榮,與此同時,我們懷念的,還有當時繁榮的香港八十年代樂壇,而那時候留下來的大量經典歌曲,卻從未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