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事賈府中最要強的姑娘,該說就說,該做就做,任何時候都絕不妥協。賈母有了錯誤,只有她敢站出來指正;王熙鳳做的不好,她也直接衝著發火;王夫人命人查抄大觀園,她也敢公然抗爭。
當姐姐迎春被房裡的下人欺負的時候,探春自然也要挺身而出。
第七十三回,賈母查賭,迎春的奶媽被查出來是大頭家。她的兒媳婦來找迎春,希望迎春能替婆婆說情。可迎春的丫頭繡橘卻說,這位奶媽曾經偷拿了迎春的累金鳳,換了錢去賭,要去回王熙鳳。王住兒媳婦便向繡橘說:「姑娘你別太仗勢了,你把合家算一算,誰的媽媽不仗著主子哥兒多得些便宜?偏咱們就這樣丁是丁,卯是卯?只許你們偷偷摸摸哄騙了去?自從邢姑娘來了,太太吩咐一個月省出一兩銀子與舅太太送去,這裡添了邢姑娘的使用,反少了一兩銀子……哪兒不是我們供給?誰又要去,不過大家將就些罷了,算到今日,少說些,也有三十兩了,我們這一項豈不是白填了?」
繡橘和王住兒媳婦在迎春房裡大吵大鬧,迎春根本管不了,還被扣上了用了奴才銀子的惡名,她沒辦法,乾脆自己拿起一本《太上感應篇》,只管自己看書,對下人們的大吆小喝,充耳不聞。
迎春準備忍忍就算了,探春卻不能忍,也不允許姐姐就這樣忍,於是,她給自己的丫頭侍書使了個眼色,侍書立刻就去找來了平兒,探春便說:「你奶奶可好些了,真是病糊塗了,事事都不放在心上,叫我們受這樣的委屈。」
探春叫來了平兒,王住兒媳婦也慌了手腳,再也不敢和迎春、繡橘吵鬧,也滿口答應,馬上就去把迎春的累金鳳贖出來。
懦弱的迎春受了委屈,本來準備忍下來,探春卻不答應,她挺身而出,幫迎春解決了這個難題。這自然與探春要強的性格有關。但是,如此要強的探春,在生母趙姨娘被丫頭們打罵的時候,卻勸趙姨娘忍一忍。
趙姨娘和丫頭們打罵,是因為一包茉莉粉。怡紅院的丫頭芳官,拿了一包茉莉粉當成薔薇硝去糊弄賈環,趙姨娘立刻罵賈環,讓他去找芳官算帳。賈環不肯去,趙姨娘便自己拿了茉莉粉,飛一樣跑到了怡紅院,朝著芳官的臉就摔了過去,罵道:「你是我銀子錢買來學戲的,我家下三等的奴才也比你高貴些,你就會看人下菜碟,寶玉要給東西,你攔在頭裡……都是一樣的主子,哪裡有你小看他的?」
芳官哪裡肯忍?對趙姨娘反唇相譏:「姨奶奶犯不著來罵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買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呢!』」兩人就吵了起來。藕官、蕊官、荳官、葵官聽說了這件事,立刻也跑到了怡紅院,幾個丫頭將趙姨娘圍在中間,手撕頭撞,亂作一團。
很快,探春也就知道了,立刻和尤氏、李紈趕了過來。看到自己的生母吃了虧,探春不僅沒有處罰芳官等人,反而勸趙姨娘:「……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體統,你瞧那周姨娘,怎麼不見人欺負她去?我勸姨娘回房去,別聽那些混帳人的挑唆,沒得惹人笑話……心裡便有二十分的氣,也忍耐這幾天,等太太回來,自然料理。」
迎春被自己房裡的下人欺負,探春挺身而出,幫姐姐解決了問題;趙姨娘被丫頭們打罵,探春卻勸她忍一忍,為什麼?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迎春被欺負,是這個下人找到了迎春房裡尋事;趙姨娘被打罵,是她自己惹起來的事。換句話說,迎春是被動的,趙姨娘是主動的,迎春被人欺負到了頭上,趙姨娘被欺負,她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探春勸趙姨娘忍一忍,其實是勸她別鬧事。
第二個原因,迎春和探春的身份一樣,是賈府的小姐,是主子;趙姨娘說到底,終究只是半奴半主的尷尬身份,不適合太張揚。尊卑觀念,其實早已深入了探春的骨子裡。不過這也不能怪她,她從小兒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到這樣的教育,所以,她認為趙姨娘還是低調一點好。
因此,在對待迎春和趙姨娘被下人們欺負這兩件事上,探春才會有不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