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人,是從不做討好型人格開始

2021-02-19 心靈成長札記

                                   💘點擊藍色字體關注我哦

       一個人真正的開始做自己是從不趨炎附勢,不阿諛奉承,巧言令色做起,不論對待常人也好,有權勢的人也好,都是一視同仁,謙和有禮,進退有度,不卑不亢。

   人能夠真實的做自己,其實也是一種純粹的幸福,人生路上,做真實的自己更能收穫簡單平凡的快樂,在某些時候,會覺察到自己在與人交往時過於小心翼翼,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所以有時候會討好迎合他人,委曲求全,拿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前幾天家裡來了一些親戚,往常這些親戚來,我都是不論輩分大小依次端茶倒水,詢問他們吃什麼,玩什麼,以前我以為這是好客,後來我意識到這是討好迎合。自己走親戚回來正好碰見他們在吃飯,以一句你們稀客,新年好回應整桌客人,吃完飯沒一會,我厚著臉皮跟那些沒和我說話的親戚搭話,然而別人開始回應一句,後來則像沒聽見似的,而自己還在那裡有一搭沒一搭的找無聊的話題,就像在和空氣說話。

     最怕空氣突然的安靜,霎時覺得氣氛變得的好尷尬,那種感覺也許別人沒有,但是自己明顯感覺不自然,這才意識到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也許身邊熟悉的人會覺得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相處沒有壓力,可是這種類型的人在有一些人眼中就是傻,不懂拒絕,沒有太大的主見,或者會被別人任意擺布利用,甚至可以若有若無。

    討好型人格的特徵有:一、內心十分敏感,說話猶豫吞吞吐吐,害怕得罪別人。二、不敢表現出來自己的情緒,不敢當著眾人面前發洩自己的不滿,更不敢當眾職責對方。三、不懂得拒絕別人,對自己有過一次恩惠的人,恨不得十倍奉還給對方;如果對方有求於自己,那自己會立馬去幫對方完成。四、說話沒有底氣,畏畏縮縮,沒有自信。五、內心孤僻自卑,這樣看來自己也佔了其中幾樣。

                                    

                                    2

      電視劇《最親愛的你》講述了五個性格、理想以及戀愛風格都大不相同的女大學生,在同一所屋簷下一起生活時所發生的故事。劇中的林小純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剛進宿舍時,林小純主動和室友說話時唯唯諾諾,小心翼翼,而室友對她都比較冷淡,室友對她用電沒拔電源表示不滿,她也是一忍再忍,剛伸手準備給水果室友吃時發現室友已經消失在她面前了,果醬被全宿舍的人吃了,也只弱弱的問一句是誰吃了她的果醬,她媽媽給她做的,自己一口都沒吃,而且還被全宿舍室友背後嘲笑說壞話,而自己還像沒事人一樣。

    然而最後最終忍不住爆發了,她利用所學的心理學的知識,戰勝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克服了這種人格障礙。幫室友在圖書館佔位受到批評,在回家的路上打溼了全身,她終於忍不住發飆了,把室友的包丟外面了,她表露出自己不滿的情緒,對室友說能不能對她友好點。

    到了晚上她感冒了,室友主動照顧她,給藥她吃並且幫她降溫,第二天全體打掃衛生,看她生病給她分配最簡單的任務,醒來時還給她煲粥了,而且每個人的態度都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要她以後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裡不舒服。

                                    3

    著名作家蔣方舟曾在《奇葩說》裡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她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例子,在談戀愛的時候,男朋友給她打電話,在通電話過程中責罵她,然後她一直道歉,道歉了2個小時,但對方認為這個道歉很敷衍,掛了電話後便一直打。她看著密密麻麻的來電顯示,嚇得渾身發抖,但她不敢跟對方說「你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再這樣下去我會生氣」這樣的話。

    過了一段時間,她再回想起這段經歷,她覺得很恐怖,因為即使在如此親密的兩性關係中,她好像都不會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不會跟對方爭吵,害怕起衝突,害怕讓別人覺得不高興。所以這種人格真的有時候會讓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如果你發現自己是這種人格,要學著慢慢的改變。討好型人格需要克服的心理特點:一、骨子裡是自卑的,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價值,希望通過討好與他人建立一種連接,內心是空虛的,所以不能建立起內在的自信。二、害怕犯錯,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中,骨子裡缺乏安全感,所以通過減少犯錯來建立自我安全空間。三、 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四、害怕說不,拒絕就會破壞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五、認為滿足別人的需要,取悅他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喜歡。六、常常把別人的情緒的變化,歸結於自己的身上。

    討好型人格的人也許在某一時間或者是某一件事情上是招人喜歡和贊同的,甚至有的時候還可能會引起某些共鳴,但是長此下去是很不討人喜歡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不論是在做事還是其它方面缺乏自己的主見,會過度的關注別人的看法,很容易對別人形成依賴感,這很容易給別人造成壓力和不滿;做事缺乏原則和底線,這也是很不招人喜歡的一個原因;沒有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在與人相處上其實是很重要的,別人的感受和看法也是需要共情才可以去發現,共情能力可以增加與對方的感情,對於距離好的保持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生活中,不要主動去討好別人,因為這樣陷入尷尬的是自己,還會讓人看不起,取悅別人,還不如好好愛自己,把生活的重心轉向自己,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不至於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還要經常關照自己內心的感受,每天告訴自己:「我現在生活的很好,我的精神層面很富足,我應該感謝上天的賜予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既然知道自己的弱點,就要學著擺脫討好型人格,學著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人!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你討好不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不想聊天不想講話,但是卻又按耐不住的想去刻意的迎合別人,這或許就是討好型人格,其實真的蠻累的。討好型人格特徵:不懂拒絕,又不敢請求別人幫助。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會貶低自己,別人生氣,又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個缺少自信心,缺少人生界限的人。想取悅他人,卻又得不到他人的認可。不想去得罪任何人,往往自己人際關係混的最差。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有怎樣的錯誤心理邏輯?
    和人來往基本靠郵件,用的是最老款的諾基亞,不和花邊新聞沾邊,不發布新歌的時候根本聽不到他的消息。這樣復古的生活狀態,沒有一點明星做派,卻引來無數人對他的羨慕和讚揚。從來沒想過要討好娛樂圈和粉絲,做自己喜歡的音樂,過自己不被理解的生活,43歲的樸樹內心是富足的。這種堅持做自己的狀態,哪怕是普通人都很難實現,更何況是一個曾經紅透半邊天的歌手?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其實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總是去一味的討好別人,讓自己的內心去獲得滿足,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會去一味的討好其他人,只想要去滿足自己內心無法滿足的需求,想讓自己不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斥,希望自己不再孤單寂寞,就因為這些心理的存在,使得人成為了討好型人格。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電視上,我們經常看見這樣的人格出現。大家對於這種人格的討論也非常多,「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怎樣緩解改變這種人格」、「為什麼有人願意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等等。想要認識它,或許要從了解它為何形成開始,今天西西君就來與大家,聊一聊討好型人格的成因。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全民熱議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小沛(化名)是蔣佑傑和婧婧的共同朋友,她說,婧婧確實特別顧忌別人的感受,對誰都很好,剛開始與她接觸會覺得非常舒服,但相處久了其實會覺得過於面具化,感受不到婧婧的真實情緒。市民熱議:你身邊有討好型人格嗎?
  • 《不完美的她》穆蓮生太懂事,卻陷入「討好型人格」的旋渦
    心理學家HarrietBraiker在《討好是一種病》中提到,很多人覺得討好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畢竟被當作好人總是不錯的,但實際上,很多討好者已經不在是簡單地取悅他人,而是無法控制討好他人,下意識去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讚賞和認可上癮。需要討好的愛不是真愛,孩子從小為了得到愛和認可,形成的討好型人格,將影響一生的成長和生活。
  • 《以家人之名》: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多讓人心疼
    看到這裡,我不由想起一個問題,被收養的孩子大多數都屬於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不會拒絕,能自己做事堅決都不麻煩別人;無論做什麼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人討厭;不敢表露負面情緒,擔心會影響到他人······在心理學上,那種「忽略自己感受,把他人需求放第一位,總是通過取悅他人來獲得關注和愛」的人格,我們稱之為「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都討不到好
    閨蜜說:「誰說你們長得像了,我是說她說自己有『討好型人格』,你不也有嗎。」017 迅速回覆:「哈哈好的,我去看。」配上波浪線和一個不失幽默的愛心表情。十一點半,017 打開閨蜜發來的連結,看了兩分鐘又關掉了——她覺得作家不算是真的「討好型人格」。當蔡康永問到願不願意讓孩子經歷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時,作家說了願意。
  • 「討好型人格」讓我病入膏肓…有救嗎?
    在大家的普遍認知中,討好型人格的人過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這裡的三個關鍵詞是:過度、評價、認同。過於依賴於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深層原因是內心的恐懼和不自信。這種無謂的討好和附和,是一種「自我認知危機」 ,不相信真實的自己,可以贏得喜愛和肯定,於是只能去討好別人,依賴別人的肯定和安慰。
  • 「討好型人格」在英文中怎麼說?
    日前,劇集《聽見她說》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登上微博熱搜。該劇由趙薇執導,呈現了游離於公眾視野之外的女性境況。在最終集播出時,「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該劇總結了幾個討好型人格的常見表現,看看你佔幾條?❶ Being the first one to apologize.
  • 佟麗婭錯過爆款劇《三十而已》,討好型人格正在一步步拖垮你
    熱播劇《三十而已》,霸佔了快一個月的各大熱搜,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劇中的每個角色,都能引起極高的話題度。其中,自始至終備受關注的,是劇中三位女主之一,顧佳。她以不卑不亢的性格,成熟高知的魅力,完美兼顧家庭和事業的能力,被觀眾們視為現代女性的榜樣。
  • 五大表現判斷自己是否是討好型人格
    大部分的談話內容已經記不得了,到現在只記得六神磊磊說的一段,他說發現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比方說座計程車喜歡和司機聊天誇車內整潔,車技好,網上買東西習慣喜歡給好評等等,當時就電到了我,看完之後我就開始反思是否我也是討好型人格。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你的討好型人格,只能帶給你一個悲劇
    在我看來,松子從小就有一個討好型人格,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格讓她在人生之路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走偏,她從不為自己著想、並且所有的事情總是先考慮他人的感受、她渴望別人的關愛卻只是一味地求索,最終換取了她不被重視並且處處受欺負,於是在一個本來就充滿黑暗的社會裡若不明白如何保全自己,那麼後果將十分可怕。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 討好型人格:PUA式教育害了多少的孩子
    最近大火的《以家人之名》我想很多人都看過來吧,今天賀子秋討好型人格登上微博熱搜,在劇中賀子秋的原生家庭可謂是爹不疼,媽不愛。寄養在李海潮家,二姨還天天讓賀子秋在養父家要懂事,多幫忙,什麼事都要讓著李尖尖。導致賀子秋小小年紀就懂事的讓人心疼,半夜起來洗衣服,那麼小就幫麵館的忙。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蔣方舟後來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徵。這樣一個高學歷才女尚且如此,那普通的平凡人是否更難逃離討好別人的魔咒呢,討好型人格到底從何而來?電影《芳華》裡的劉峰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別人眼中的「活雷鋒」,絕對的好人。對所有人都有求必應,戰友要結婚說沙發不好買,他不睡覺連夜趕做了兩個送給人家。討好型人格的人,其實是用長期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別人的需求。
  • 甩掉討好型人格,取悅自己,給自己真正的快樂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隨叫隨到,讓她做什麼事,她從來不會拒絕,儘管她做了很多,卻並不是很討人喜歡。她總是滿足著所有人的要求和期望,認為這樣別人才會喜歡自己,哪怕心裡不願意,哪怕受了委屈,也默默承受。這樣的性格就被稱作「討好型人格」,這樣的人總是習慣從別人的認可中找存在感,一旦自己所做沒有滿足對方的要求,就會內疚不安。對她們來說,別人的需求永遠高於自己的感受,總是不斷壓抑自己,避免別人的憤怒,極力尋求他人的認可,卻讓自己受盡了委屈。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這3種原生家庭,也許一生都難擺脫
    有一種性格往往讓人感到悲哀和心疼,這就是「討好型人格」,是指人為了討好別人而一味委屈自己,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訴求,即使受了委屈和欺負也不懂得反抗。日本影片《被嫌棄的松子》中的女主角松子身上體現的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在原生家庭中父親關注的似乎永遠只有長期臥病在床的妹妹,而松子則是那個躲在角落裡被忽視的孩子。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姑娘:不一樣的童年生活
    曉雪,我的一個同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身材、臉蛋都還不錯,待人非常熱情,性格特別好。在公司裡上班,從來不會跟人起爭執,別人犯的錯,她依然是很平和的處理問題,不管對誰的態度都是那麼好,後來慢慢接觸下來,發現她就是討好型人格,跟我分享了她曾經的生活,讓我感覺到真的很心疼!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看看自己中了幾槍!
    後來接觸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的時候,蔣方舟找到了自己的癥結所在,她覺得非常可怕,可怕之處在於兩點:第一點是,在做什麼事之前,我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以及我做這件事情是不是在迎合他人的一種期待,我有沒有符合他人的期待。
  • 討好型人格解析:愛到塵埃的人終將變成施暴者
    在《奇葩說》第一季,馬薇薇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愛一個人就是低到塵埃裡,別說緝毒犬了,草履蟲我都願意做。" 但是,愛一個人真的是無止境地降低自己為對方付出嗎? 當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