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都討不到好

2021-02-09 三聯生活周刊

017 周五晚上十點半接到閨蜜的微信:「你快去看看這個節目!我覺得蔣方舟和你有一點像呢。」

017 愣了一會兒,盯著對方發來的截圖,只覺得閨蜜眼神不怎麼樣。大作家穿著優雅、眉清目秀,沒有什麼和自己相像的地方。017 遂回復微信弱弱地抗議了一句。

閨蜜說:「誰說你們長得像了,我是說她說自己有『討好型人格』,你不也有嗎。」

017 迅速回覆:「哈哈好的,我去看。」配上波浪線和一個不失幽默的愛心表情。

十一點半,017 打開閨蜜發來的連結,看了兩分鐘又關掉了——她覺得作家不算是真的「討好型人格」。當蔡康永問到願不願意讓孩子經歷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時,作家說了願意。

只有 017 知道真正的討好型人格有多麼不快活。如果她可以選,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橫衝直撞又有禮有節的小牛犢,而不是像自己一樣窩囊:不懂拒絕,不知強勢,不會為自己主持公道。

十一點四十三分,正當 017 還沉浸在自怨自艾中,一位朋友撥來語音電話控訴自己的男友多麼不在乎自己。017 一邊聽一邊困得直點頭,卻怎麼也沒法告訴朋友自己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

一點二十五分,朋友終於說累了,悠悠感嘆道:「真羨慕你們這些單身的人。我有時覺得你這樣沒人愛挺慘的,現在才發現愛也是個負擔——要不咱們換吧。」

017 本想悄悄翻個白眼,眼皮卻重得抬不起來。

在夢裡她回顧了剛剛過去的一天:

早上本該走二環的快車司機繞路上了三環,自己不但遲到,打車帳單還多出十七塊。可是自己做了許久心理建設也沒能給他打低分,更別說投訴了。

中午同事夾走了她盤子裡的紅燒肉。其實同事也有禮貌地問了她可不可以吃,但她不好意思說不行,也不想顯得不情不願,便熱情地說自己正好有點膩,不太想吃肉。話音剛落,同事們的筷子便伸過來,瞬間瓜分了格外寶貴的肉菜。

下班前她接了個工作電話,對方滔滔不絕兩個小時,雲裡霧裡侃天侃地,就是不談合作。017 中途嘗試插話幾次未果,又怕不合適的反應傷了和氣,只好自認倒黴。

天已黑,同事早都溜回家了,鎖門的樓管來巡視了四次,017 總算隔著手機聽筒等來一句「不好意思,沒想到一說就說了這麼久」。

「哪裡哪裡,沒關係!」017 立刻條件反射一般熱情地答道。

018 暗自討厭所有虛偽的老好人,並對這一群人命中注定的失敗與落魄毫不同情。

在她看來,有原則和勇氣,方能在天地間成就一番事業。哪怕是成不了大事,也要真真切切敢愛敢恨利落瀟灑走一回,何須顧忌那麼多有的沒的?人得活得爽、活得敞亮、活口局氣。

018 學生時代的宿敵就是一個挺假正經的寶釵式女孩。此人是她的中學班長,從不講任何人的壞話、從不對任何人生氣——每天面上笑笑呵呵,心裡卻野心勃勃。018 時常覺得她活得既累又軟趴趴的沒有氣場,總想著能有朝一日能摘掉她的假面。

高二期中競選班長的時候,018 以三十二票之差惜敗,從此便愈看「寶釵」愈不順眼。這是怎樣可怕和縝密的心機,才能在這麼小的年紀做到永不停息地迎合所有人——只為了人緣,只為了班長的職位和優幹的加分。

如今 018 評斷人只有一個標準:是否敢愛敢恨。她自己是新時代的北京趙敏,便只想跟趙敏們做朋友;至於周芷若式的人物,通通敬而遠之。

好在 018 聽說寶釵班長在畢業後活得庸庸碌碌,似乎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作為。

這就是了,018 想,討好型人格終將討不到好。

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可以放低姿態、抹殺自我來獲得的。

019 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他更願意自稱「喜劇之王」。

有 019 在的地方,就不會有冷場。他是如此敏銳機靈地捕捉到每一個人的反應並細心周到地顧忌到他們的感受,甚至不惜採用自嘲的方式。段子說一個少一個,還有冒犯別人的危險,對他來說,唯有嘲笑自己最安全。

019 知道大家多麼喜歡自己——畢竟自己出現的每一場飯桌上,都有無窮無盡的歡聲笑語;絕沒有把頭埋進飯裡默不吭聲的尷尬瞬間。朋友們一遍又一遍地讚頌他的性格與才思:「019,」他們說,「怎麼會有你這麼有趣的人?」更有甚者前來詢問:「你這麼有趣的人怎麼會和無趣的我成為朋友。」

每每如此,019 總要加大火力再對自己開個刻薄的嘲諷,而後毫不在意地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只是日子長了,事情的發展卻不如 019 的預料:

當大家尷尬又急需化解尷尬時,自己卻成了最順手的目標。這樣一來,自己對自己的攻擊與嘲諷掉了個頭,進入了別人的嘴,氣勢更迅猛地回來刺中自己。

只是自己也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灑脫。許多話自己可以說說笑笑,由別人說來還是有一點疼。可是這又能怪誰呢?019 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錯,畢竟這些笑柄是自己一個個輪番遞到朋友們手裡的。

019 誰也不怪。

下回誰再嘲笑自己的身高與體型,努力運動、墊個增高墊就好了。

下回誰再嘲笑自己笨、知道的少,多讀點書就好了。

下回誰再嘲笑自己穿得土氣,多看點時裝博主的穿搭聖經就好了。

下回誰的嘲笑讓自己不高興,自己少在意一點就好——

其一,畢竟如果自己強大一點,優秀一點,這些嘲笑就站不住腳了。

其二,畢竟自己是喜劇之王,欲加之冕,何患沒有點犧牲呢?

020 只想讓朋友們還錢。

他知道內心深處自己其實勤於計較與計算,遠不是大大咧咧、揮金如土的平民土豪,偏偏就是開不了口。簡單來說有兩個原因:一,怕別人對自己印象變差,不想被貼上小氣鬼的標籤;二,怕尷尬,怕別人聽了不開心——指控朋友「欠錢不還」太嚴肅、太影響氣氛。

要是自己能忘掉也還好,偏偏自己記性好得不行;於是這些被別人佔了便宜的慘痛記憶總會突然地襲上心頭,讓 020 覺得分外委屈。

比如說,一次 020 和一個女生吃飯,飯好吃,吃得也開心。只不過到了結帳的時候,這位女生就低下頭來玩起手機,渾若不覺服務員的身軀在桌面上投下的陰影。

020 只好說,那我先付,你之後給我就好啦。

女生說,嗯嗯——就再沒了下文。

再比如說,一次他和一個男生吃飯,到了結帳的時候,對方咧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齒:我微信裡沒錢了,你替我付,我待會兒給你。

020 說,好啊,沒事,你有了再給我吧,不急。

男生說,或者我下次請你吃飯也成——就再沒了下文。

最驚人的一次還在十年前,那時還沒有微信、支付寶之類的快捷支付方式。020 在校外的便利店裡的口香糖貨架旁偶遇一位同學,兩人寒暄一番。

排隊結帳時,同學說:我沒帶錢欸,你替我墊一下,我回去後還你。

沒帶錢為什麼要逛便利店呢?這個天問困擾了 020 的前半生。

-  END  -

撰文 | 黑皮諾

版式 | 馥芮白

- 鳴謝 -

故事提供 (化名)| 

三立,陳月然,凍芝士蛋糕,掃一掃

圖片來源 | BoJack Horseman

場地提供 | 鍾讀

喜愛《三聯生活周刊》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如果你在嚴肅新聞報導與日常生活雜談之外還喜歡故事,還擁有豐沛的情愫和柔軟的內心——歡迎來[霞光裡9號]看看。(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

這裡沒有軟廣,只有你無處安放的情緒和牢騷,只有你的愛與理想,只有我們的平凡生活。

往期文章回顧:

第一晚:單身的人都是貓

第二晚:新年目標都是用來失敗的

第三晚:「女權主義者都是錯的」

相關焦點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每個人都希望讓己能夠成為他人生受歡迎的人,能夠和其他人成為好朋友,有好的人緣。相信這樣的心情,大多數人都是擁有的,都希望自己身邊有好多好朋友可以相處,而不是身邊總是獨自一個人,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孤單的感覺,不喜歡備受排斥。因此人們為了自己己能夠有朋友不會孤單寂寞,所以就會去一味的討好別人,希望別人和自己成為朋友,希望自己身邊,也是有朋友存在。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如果以上幾條你有「中招」,那你可能就是「討好型人格」,簡單來說就是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的感受。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電視上,我們經常看見這樣的人格出現。大家對於這種人格的討論也非常多,「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怎樣緩解改變這種人格」、「為什麼有人願意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等等。想要認識它,或許要從了解它為何形成開始,今天西西君就來與大家,聊一聊討好型人格的成因。
  • 討好型人格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不好
    -好的。-我打飯很急,給我插個隊吧。-好...的。-你這頭髮,建議再燙染一下,辦張卡唄。-內心os:不!我不想!這次一定要拒絕!-最後:嗯...嗯...好的,我了解一下...如果你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為他人的錯誤找臺階下,甚至把讓所有人都開心當做自己的責任,那這篇文章,就是你需要的。也許在很多人眼裡,你是個很nice的人;他們總是對體貼細心、樂於助人的你,給予最高的評價。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全民熱議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7日中午12點過,記者電話聯繫上了婧婧,對於蔣佑傑的舉的例子,婧婧都承認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但聽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後,婧婧語氣變得有些激動:「我不是,你莫聽他亂說,我只是很看重我的朋友……」隨後,婧婧就以要吃飯為由掛斷了電話。
  • 「討好型人格」在英文中怎麼說?
    日前,劇集《聽見她說》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登上微博熱搜。該劇由趙薇執導,呈現了游離於公眾視野之外的女性境況。在最終集播出時,「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該劇總結了幾個討好型人格的常見表現,看看你佔幾條?❶ Being the first one to apologize.
  • 五大表現判斷自己是否是討好型人格
    ,大部分的談話內容已經記不得了,到現在只記得六神磊磊說的一段,他說發現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比方說座計程車喜歡和司機聊天誇車內整潔,車技好,網上買東西習慣喜歡給好評等等,當時就電到了我,看完之後我就開始反思是否我也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你討好不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不想聊天不想講話,但是卻又按耐不住的想去刻意的迎合別人,這或許就是討好型人格,其實真的蠻累的。討好型人格特徵:不懂拒絕,又不敢請求別人幫助。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會貶低自己,別人生氣,又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個缺少自信心,缺少人生界限的人。想取悅他人,卻又得不到他人的認可。不想去得罪任何人,往往自己人際關係混的最差。
  • 「討好型人格」讓我病入膏肓…有救嗎?
    遠離喧囂,遠離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光未央,歲月靜好。很多觀眾都說,在凪的身上看到了真實的自己,以及生活最理想的樣子。這部劇有多打動人心?很多網友看了直接感慨 「主角就是我啊」。所以好好一個人,怎麼就要唯唯諾諾地試探空氣和人心,這種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 討好型人格是這樣的,你中招了嗎?
    生活中,你們遇到過討好型人格的人嗎?不斷迎合和取悅他人,把給別人帶來愉快當做自己最大的幸福,這很有可能是我們身邊一些人的真實心理現狀。電視劇中賀子秋就是討好型人格,甚是讓人心疼。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蔣方舟後來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徵。這樣一個高學歷才女尚且如此,那普通的平凡人是否更難逃離討好別人的魔咒呢,討好型人格到底從何而來?01討好的人格,擰巴的人生討好型人格往往是從小培養出來的,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模範生,最容易擁有這種人格。
  • 《以家人之名》討好型人格賀子秋:婚姻裡,越討好,越卑微
    ,就容易失去自我,養成討好型人格。賀子秋只是大多數討好型人格的縮影而已,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因為「太懂事」而活成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02.婚姻裡,越討好,越卑微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女主松子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看看自己中了幾槍!
    1有一期《奇葩大會》上,九歲出書、二十二歲當上副主編的「天才作家」蔣方舟自曝自己是個「討好型」人格的人,她提到:「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從來沒有把自己最真實、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給別人。」
  • 《以家人之名》: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多讓人心疼
    看到這裡,我不由想起一個問題,被收養的孩子大多數都屬於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不會拒絕,能自己做事堅決都不麻煩別人;無論做什麼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人討厭;不敢表露負面情緒,擔心會影響到他人······在心理學上,那種「忽略自己感受,把他人需求放第一位,總是通過取悅他人來獲得關注和愛」的人格,我們稱之為「討好型人格」。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屬於討好型人格嗎
    《以家人之名》最近迎來了劇情的轉折點,賀子秋知道了凌霄與李尖尖在一起,悲傷說出為什麼都不要他。但是這屬於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嗎,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得對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得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那麼,我們可以看出其實賀子秋並不完全屬於一種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賀子秋對待他人全心全意實際上也是為了去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可能因為原生家庭會存在一些性格上與感情上的認知偏差,但是卻不僅僅是為了討好身邊的人。
  • 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人,是從不做討好型人格開始
    前幾天家裡來了一些親戚,往常這些親戚來,我都是不論輩分大小依次端茶倒水,詢問他們吃什麼,玩什麼,以前我以為這是好客,後來我意識到這是討好迎合。自己走親戚回來正好碰見他們在吃飯,以一句你們稀客,新年好回應整桌客人,吃完飯沒一會,我厚著臉皮跟那些沒和我說話的親戚搭話,然而別人開始回應一句,後來則像沒聽見似的,而自己還在那裡有一搭沒一搭的找無聊的話題,就像在和空氣說話。
  • 「段子手」李雪琴:我是如何成為討好型人格的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自我價值低。為了不惹別人生氣總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內心充滿矛盾。」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情緒一直都在,她慢慢地變成了討好型人格。簡單地說,李雪琴希望能通過讓別人開心的方式,獲得別人的肯定,從而讓自己的自卑變弱一點 ……在心理學的定義中,討好型人格也叫「迎合型人格障礙」。
  • 「逼瘋」李佳琦的金靖:討好型人格「我希望每個人都喜歡我」
    、習慣性自卑的「討好型人格」。這時候,適度的「討好」讓我們變成一個細膩體貼、十分好相處的人,並使我們在社交關係中獲益良多。討好的本質來源於一個人的低自尊。而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歸咎於「原生家庭的愛和關注度缺失」。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在松子小的時候,父親總是把更多的關注和愛給了多病的妹妹。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有怎樣的錯誤心理邏輯?
    01如何辨別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和「驕傲做自己」相反,你肯定見到過,或者你自己也是這樣的人:不懂拒絕,總是去猜測對方的想法。當你開始放棄討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把目光聚焦回自己身上,其實一切都不需要那麼刻意和用力。
  • 《不完美的她》:「討好型人格」孩子,一生都活在原生家庭陰影中
    原生家庭的傷害容易讓孩子陷入"討好型人格"其實"救贖"主題近年來聽得太多,很多人都對此有些膩煩,當有個關鍵詞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所有人也都不會覺得厭煩的詞——"家暴"。在她幼小的世界裡,只有聽話懂事,拼命討好媽媽和她的男朋友,才能不被拋棄,才能被媽媽喜歡。原生家庭的陰影,讓蓮生變成了真正的"討好型人格"。《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的也是"討好型 人格"的故事。
  • 趙志勇《隱秘》撕開討好型人格的遮羞布
    顧耀東剛到二處時,只有他笑臉相迎;對媽媽而言,他是個好兒子;對領導而言,他一心回報,卻為什麼不但落得個下場悽涼,二處對他也不像對待顧耀東一樣當成自己人呢?有一個深層的心理原因,就是討好型人格在作怪。即使對方根本沒有那個意思,討好型人格也會在關係中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即使付出很多,也似乎永遠不合格,他人的示好就像皇上恩賜的黃馬褂,唯恐一不小心丟了、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