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由長白經濟開發區辦公室的李春汕為隊長、開發區安監局的韓旭明和經貿局的尤新濤三人組成的扶貧工作隊進駐長白縣八道溝鎮馬鞍山村,開展定點脫貧攻堅工作。幾年來,工作隊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一樁樁、一件件,村民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用村黨支部書記張樹兵的話說,工作隊真的幫在關鍵處,扶到根本上,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真駐真做真心,村民當他們是親人
2016年初,馬鞍山村有貧困戶28戶、貧困人口43人,貧困人口中低保戶有39人。2017年扶貧開發精準識別「回頭看」以來,全村重新認定貧困戶27戶、39人,到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
自扶貧駐村工作隊成立以來,工作隊員長期駐紮在馬鞍山村。全委10名班子成員、23名黨員,與27戶、39人結成幫扶對子。工作隊每月駐村超過25天以上。通過踏查與調研,開發區駐馬鞍山村扶貧工作隊同村委一道確定家禽養殖作為脫貧項目,開發區先後累計投入50萬元用於養殖產業項目扶持。
在駐村工作中,有時候,工作隊員們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到在村裡租住的房屋門口時,經常看到有村裡的大爺大娘等在門口,為他們送來熱乎飯菜。工作隊員總是一邊拒絕一邊從兜裡掏出錢來:「我們來扶貧,不能白吃群眾的飯菜……」經過幾番這樣的「較量」,大爺大娘們改變了「打法」,把飯菜裝進乾淨的方便袋裡掛在門把手上。鄉親們是真心把工作隊員視為親人。
筆者多次詢問工作隊員韓旭明(村民親切的稱呼他「明明」)為馬鞍山村貧困戶做過哪些好人好事,每次他都是憨厚地回答:「哪做過什麼好事。」架不住筆者多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逼問」,他才一一道來:自費為貧困戶老單、老李購買過300多元的手工膏藥,為貧困戶小劉辦理殘疾證,幫助年老行動不便的貧困戶老李辦理房籍註銷,幫助貧困戶搬家,自費幫助他們購買日用品,還主動掏錢為回遷戶買菜招待鄉親,甚至還自費購買了一批二手電視、二手家具,免費送給幾個貧困戶家……「明明局長」羞赧地笑著說:「這真算不得什麼。」工作隊員都是這樣把鄉親們當做自己家人一樣真心相待。
從「輸血」到「造血」,扶貧扶志真幫扶
開發區曾為幫扶過的十九道溝村3年投入超過23萬元,建設基礎設施,一輪扶貧過後,村裡的經濟沒有什麼明顯的起色。汲取了上次扶貧經驗和不足,在幫扶馬鞍山村過程中,他們不只為馬鞍山村貧困戶建造水泥庭院,為村裡修建村水泥路面。還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在村裡推行土地流轉,為每戶貧困戶增加收入2300元。精心謀劃建設有機肥加工廠項目,發展13畝高寒藍莓,培植10畝北五味子藥材基地,發展野生軟棗子(野生獼猴桃)實驗項目。種植地瓜30畝,並投入設備建設地瓜幹加工廠;並開展了光伏扶貧項目。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貧困戶年收入達到6000元,真正實現扶貧有產業、項目有特色、群眾有收入。
今年,他們根據去年養豬有虧損也有盈利的不確定現狀,確立今年主打項目為家禽孵化。孵化雞雛兩萬隻,到現在一批二批已經銷售了1.2萬隻雞雛,毛收入12萬元。第三批正在孵化預定銷售中。養殖土雞、飛鴨、大鵝共1.06萬隻,預計純收入達14.4萬元。還因地制宜為馬鞍山村引進特色種植項目——黃煙、青豆、地瓜、沙棘果等61畝,預計當年收入5.3萬元。
工作隊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引導貧困戶發展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改變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激勵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環境,營造自立自強的脫貧氛圍,實現扶貧幫扶從傳統「輸血」向持續「造血」的積極轉變。
線上線下齊動作,打響扶貧項目品牌戰
「2020年第一批1萬隻小雞孵化成功,有需要的聯繫我們……」「馬鞍山村雞雛開賣了!數量多可以免費送貨。」「又一批扶貧小雞長白走起,第二批孵化的雞雛基本銷售完畢,第三批馬上開始銷售,現在開始預訂,需要的抓緊聯繫……」連日來,馬鞍山村孵化養殖基地的雞雛被搬上了手機微信朋友圈交易。
伴隨著電商銷售的普及,長白開發區駐馬鞍山村扶貧工作隊從網紅的「直播賣貨」中汲取靈感,將幫扶村孵化的雞雛搬到自己的朋友圈,從孵化到育雛實時更新,激發親朋好友的購買慾望,幫助貧困村免費銷售雞雛。馬鹿溝鎮十九道溝村通過微信朋友圈訂購了1000隻雞雛,駐村扶貧工作隊送貨上門;十三道溝村民訂購了500隻雞雛……現在馬鞍山村雞雛已通過朋友圈賣到白山市區,馬鞍山土雞已成為白山市有名的品牌。馬鞍山大鵝、馬鞍山飛鴨、馬鞍山土雞、馬鞍山地瓜幹這些農產品經過線上線下的包賺銷售都成為白山市叫得響的土產。
在助農扶貧過程中,開發區扶貧駐村工作隊創新方法、追求長效,不僅是「授人以魚」,更是「授人以漁」。既要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更要幫助馬鞍山村建立品牌效應,讓馬鞍山村特色農產品成為白山市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貨。
只有幫助馬鞍山村提升農產品品質的扶貧,才是真扶貧;只有贏得良好市場口碑的助農,才是真助農。為此,開發區通過品種溯源、加強中間環節管理、線上線下銷售等方式,有效解決農產品產銷兩難問題。今後,開發區不僅要推廣馬鞍山村土特產的品質特點,還將圍繞品牌定位,對馬鞍山村的自然環境、人文風情進行傳播,助力農產品銷售。
(來源:長白山日報)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