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加速 呈現「五縱三橫」新特徵

2020-11-28 騰訊網

在2020年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發表了「加快數位化創新,共築可持續未來」的主旨發言,他提及:

力爭提前完成年內30萬個5G基站建設目標,確保地級以上城市城區全面良好覆蓋;

加快「3+3+X」數據中心建設,年內實現全國數據中心投產能力超百萬架,高效支撐各行各業智能化應用算力需要;

加快形成「N+31+X」雲網一體基礎設施布局,推進網絡雲化、業務雲化、能力雲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網絡基礎。

楊傑演講要點如下: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GSMA萬物生暉大會。這次會議以線上方式召開,雖然遺憾不能與大家面對面交流,但這種形式也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價值所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對經濟社會帶來巨大影響。當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經濟下行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的雙重周期疊加,這使得疫情的不利影響被進一步放大。但是,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從歷史發展規律看,疫情也會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催化劑和加速器。

結合當前形勢看,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進程正在加速,並呈現出「五縱三橫」的新特徵。

「五縱」是當前信息技術向經濟社會加速滲透的五個典型場景。

一是基礎設施數位化,信息技術向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滲透賦能,使基礎設施更加智能、高效。

二是社會治理數位化,基於社會化大數據的應用創新和精細化管理決策貫穿於社會治理各環節,加速治理模式由人治向數治、智治轉變。

三是生產方式數位化,通過優化重組生產和運營全流程數據,推動產業由局部、剛性的自動化生產運營向全局、柔性的智能化生產運營轉型升級。

四是工作方式數位化,遠程辦公應用加速普及,線下集中的傳統辦公模式將向遠程協同常態化的新辦公模式不斷演進。

五是生活方式數位化,數字生活應用沿生活鏈條不斷延展,從滿足規模化、基礎性的生活需求向滿足個性化、高品質的生活體驗升級。

「三橫」是當前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三大共性需求。

隨著疫情下經濟社會數位化進程加速,線上化、智能化、雲化平臺逐步成為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級、社會級平臺,並呈現出橫向擴張延展的新特徵。

一是線上化,永續在線打破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的邊界,拉動連接規模持續增長;

二是智能化,全量數據挖掘重塑資源配置和生產運營邏輯,成為關鍵生產要素;

三是雲化,雲基礎設施由「中心」向「中心+邊緣」結合的立體布局轉變,成為產品服務交付的基本載體。

整體來看,「五縱三橫」體現了信息技術正由局部相關領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深入擴散,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創新水平的整體躍升和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也將開啟信息通信業發展的新階段。

預計到2025年,在「五縱」的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而「三橫」將帶來國內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規模達到13萬億元。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移動積極應對,第一時間組織專業力量,全力以赴、多措並舉投入到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的各項工作中。

在抗擊疫情方面,1月25日,中國移動僅用36小時率先在武漢開通了雷神山和火神山5G基站,實現對兩處醫院建設的5G高清直播,累計觀看超5億人次;

5G遠程醫療系統服務了全國超5500家醫療機構,支撐開展了4.7萬餘次遠程會診,並提供醫療服務機器人、疫情防控系統、雲醫院等34項服務;

積極支撐「國家遠程中心會診平臺」建設,承擔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國家級遠程會診任務,為戰疫一線保駕護航。

在復工復產方面,中國移動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提供「雲視訊」遠程辦公、城市超腦大數據、5G+超高清直播等服務,助力政府和企業高效運轉;

5G遠程教育助力校園復教,實現學生「停課不停學」;

5G智慧工業作業區域實現無人化、少人化,助力工業企業加快復產;5G智慧鄉村助力疫情防控保平安,健康復工促生產。

對中國移動而言,2020年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20年前的4月20日,中國移動正式成立。經過20年高速發展,中國移動已成為服務超10億客戶、員工數量近50萬的電信運營商。

面向新的歷史方位,公司明確創世界一流「力量大廈」發展戰略,以創世界一流企業,做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主力軍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圍繞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兩個著力點,打造基於規模的「融合、融通、融智」價值經營體系,構建高效協同的「能力、合力、活力」組織運營體系,全面實施「5G+」計劃,做大連接規模、做強連接應用、做優連接服務,統籌推進CHBN「四輪驅動」融合發展,並按照建築學中「頂、梁、柱、臺、基、枋」的典型結構,將企業戰略行動進行有機組合。

這一藍圖的總體方向可以進一步概括為「三個轉變」。

一是業務發展從通信服務向空間更廣闊的信息服務拓展延伸。中國移動將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契機,加快轉變業務模式,以5G、雲和數據中心為關鍵抓手,著力構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底座,實現從傳統通信服務向空間更廣闊、價值更高的信息服務延伸,拓展十萬億級信息服務藍海空間。

二是業務市場從聚焦移動市場向個人、家庭、政企、新興「四輪」市場全向發力。順應數位化應用向更廣領域延展趨勢,以個人、家庭、政企、新興CHBN四輪市場的數位化產品和品牌構建為核心,加快轉變業務範疇,優化收入結構,拓展企業新的增長點,不斷滿足經濟社會轉型需求和人們數位化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發展方式從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面對需求多樣的信息服務市場,創新驅動成為企業唯一選擇,通過構建基於規模的「融合、融通、融智」價值經營體系,實現資源優勢向競爭優勢的高效轉化,通過打造高效協同的「能力、合力、活力」型組織運營體系,推動組織、機制和戰略的有效協同,實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長期動態匹配。

結合在抗擊疫情中的實際運用成效來看,信息技術在助力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已日益凸顯。中國移動將面向全球客戶推進「四個數位化創新」,持續深化落實創世界一流「力量大廈」,努力為疫情後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一是數位化網絡創新。順應「三橫」趨勢,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力爭提前完成年內30萬個5G基站建設目標,確保地級以上城市城區全面良好覆蓋;加快「3+3+X」數據中心建設,年內實現全國數據中心投產能力超百萬架,高效支撐各行各業智能化應用算力需要;加快形成「N+31+X」雲網一體基礎設施布局,推進網絡雲化、業務雲化、能力雲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網絡基礎。

二是數位化產品創新。把握「五縱」機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加快內容、權益、5G消息、移動認證等產品建設,推動智能組網、家庭安防等智家產品布局,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平臺,大力發展雲視訊、遠程教育等數位化產品,加快15個行業100個5G示範應用項目落地推廣,不斷創造更智能、更便捷、更豐富的數位化服務體驗,全面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數位化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積極布局5G+AICDE、區塊鏈、定位、大視頻等融合創新能力體系構建,加快推動5G SA端到端技術完善和產業成熟,加強網絡智能化技術攻關,構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的智慧中臺體系,提供泛在的智能雲服務能力,夯實網、雲、邊、智融合的技術基礎,為社會和企業自身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四是數位化生態創新。大力推進5G共建共享,推動多模多頻多形態5G終端發展成熟,聯合垂直行業合作夥伴,加快推動5G技術、產業和商業模式迭代成熟,持續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和「雙百億」生態引入與合作分享計劃落地,構建「併購+參股+創投」投資平臺,打造資源共享、融通發展的創新生態。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為了推動信息技術在全球發展中發揮更大效能,中國移動提出以下3點倡議。

一是共同致力於提供「泛在連接」,加快5G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標準統一、互聯互通、資源統籌、合理分配,共同夯實全球數位化創新的硬體基礎和軟體環境。

二是共同致力於促進「深度融合」,共同探索信息技術賦能經濟社會轉型的發展路徑,共創數位化應用產業生態,培育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共建行業標準、共研創新技術、共推應用示範,助力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生產生活各環節。

三是共同致力於凝聚「集體智慧」,面向長遠,共同攜手推進下一代信息通信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創新突破,構建萬物互聯、空天一體、人機互動的數字社會網絡空間,充分匯聚提煉社會全量數據的集體智慧,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今年4月30日,中國移動在珠穆朗瑪峰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開通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成功實現5G信號對珠峰峰頂的覆蓋,使全球每個人都可以足不出戶探索世界第三極的極致之美,這也是信息技術賦能全人類的一個縮影。中國移動願與全球同行一起,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數位化創新發展,攜手繪就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來源:人民郵電報

一網通辦

核心支撐系統

數字政府2.0作業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作業系統」(GDBOS), 是基於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託"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並最終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系統套裝,即時落地

相關焦點

  • 移動雲城市峰會|「雲」承杭州,共話數位化轉型新願景
    本次峰會以「智慧雲網,賦能萬象」為主題,圍繞「5G融入百業,移動雲領未來」,「智雲領航,引領時代」等專題開展,行業大咖就「移動雲助力民生保障,企業數位化轉型,行業雲網新發展」等諸多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厲敏在致辭中表示,雲計算作為典型的新型信息化基礎設施,發展前景廣闊。
  • 智享•雲上 致力於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中國電信總經理李正茂...
    覽潮網 11月7日訊(記者  吳曉芳)當前,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已邁入新階段,主要體現在:一是數位化基建迎來新需求。數位化轉型的進一步推進,對智能算力、網絡安全、數字治理以及專業人才提出新的需求,為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二是數位化平臺需要新實踐。
  • 2020高層論壇丨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高同慶:做好新基建的建設者、創新...
    他表示,我國正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5G為首的新基建成為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移動將深入推進「5G+計劃」,全面加強以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做好新基建的建設者、創新者和投資者。
  • 「四橫八縱」的美的工業網際網路2.0 做製造業數位化升級的引擎
    美的希望圍繞製造業的研、產、供、銷全鏈路,通過此次全新升級,為中國製造業提供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所需的製造知識、軟體、硬體三位一體的全價值鏈解決方案,成為製造業敏捷轉型的加速引擎。  這是因為,只有通過數位化轉型,將傳統低效、低利潤率、高成本的製造業升級,中國製造企業才能在人口紅利消失後繼續走在世界前列,中國才能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最終成為「智造強國」。  公開數據也顯示,工業網際網路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推動力:2019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規模達到4800億元,為國民經濟帶來近2萬億元的增長。
  • 張曉:把握數位化轉型機遇 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議》明確了數位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重要動力,數字經濟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陣地,需要加快數位化發展,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作用。(作者:張曉,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副主任 )數位化轉型面臨重要戰略機遇隨著數字科技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數位化在驅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
  • 數位化是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速了我國經濟社會數位化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在線購物和娛樂、遠程辦公、智能化生產、網格化治理已經成為數字中國的典型場景。有關部門以疫情防控為契機積極推進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助力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基礎設施數位化。
  • 加速政企數位化轉型 華為雲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峰會期間,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也成功舉行。來自四川及成都市的各級政府代表、企業高層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企業上雲和數位化轉型之路。會上,華為雲數位化轉型資深諮詢專家崔小鵬發表了《華為數位化轉型實踐》主題演講,從「為什麼、轉什麼、怎麼轉」三個維度全面分享了華為數位化轉型的實踐及經驗。
  • 聚焦經濟數位化轉型 2021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促經濟數位化轉型大會...
    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其向傳統經濟的滲透融合,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出現,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蓬勃發展,正成為支撐上海經濟復甦、構築高水平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2021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促經濟數位化轉型大會將於1月12日舉辦,旨在貫徹落實「工賦上海」工業網際網路新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全面落實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
  • 雨花區領導調研品質提升「五縱五橫」 項目建設
    12月16日下午,區委副書記、區長劉素月到長沙高鐵南站西廣場和花侯路沿線調研品質提升「五縱五橫」項目建設情況,相關區領導,區政府辦、區園林綠化中心相關負責人參加調研。要強化調度、加快施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爭取元旦前以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要落實「四精五有」工作要求,加強項目品質管理,實現城市品質大提升。
  • 新華三「五個加速」疾速推進,數位化生態平臺建設駛入「快車道」
    作為「五個加速」戰略中的重中之重,新華三數位化生態平臺建設蓬勃發展之勢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之潮,一條平坦飛馳的快車道已然展現於眼前,而最新升級的合作夥伴網站則是這條快車道的入口。近日,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合作夥伴網站(partner.h3c.com)全新改版上線。
  • 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 促進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發布《中國居民信息消費調查報告(2020)》稱,今年以來,我國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融合消費新場景湧現,更多居民養成信息消費習慣,這也促進融合消費與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實現良性互動。報告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增加了信息消費。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四:數位化轉型的五個發展階段
    數位化轉型共分為五個發展階段:初始級發展階段、單元級發展階段、流程級發展階段、網絡級發展階段、生態級發展階段。 數據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驅動要素,不同發展階段的組織在獲取、開發和利用數據方面,總體呈現出由局部到全局、由內到外、由淺到深、由封閉到開放的趨勢和特徵。
  • 「原創」黃劍輝:打造數位化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改革開放42年來,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銀行業持續轉型提升,盈利能力整體優異、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且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但是,隨著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金融領域的新問題與新挑戰不斷增多,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比較突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須進一步提升。
  • 中國新經濟智庫院長朱克力:從「三破三立」到「五新驅動」新經濟
    從「三破三立」到「五新多輪驅動」解讀新經濟 「新基建」和「新消費」這兩個議題雖有著不同的經濟學含義,但在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的連接下,一座架在
  • 上海發布城市數位化轉型意見(附全文)
    《意見》在總體要求部分明確,要把數位化轉型作為上海「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攻方向之一,從「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的全局出發,統籌推進城市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位化轉型——率先探索新經驗,用數位化方式創造性解決超大城市治理和發展難題;率先應用新技術,用數位化場景牽引技術創新和廣闊市場空間;率先轉換新動能,用數據要素配置連結全球資源、大力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潛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 專家:數位化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等共同探討科技、網際網路、數位技術如何助力中國經濟與社會更好發展。王一鳴指出,目前,數位技術在我國不同產業界的應用差異較大,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進程較快,而製造業的數位化程度較慢。
  • 數位化招聘|數位化時代人才招聘的轉型與發展
    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上指出:「研究表明,全球95%的工商業同網際網路密切相關,世界經濟正在向數位化轉型」。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數位化生產力為主要標誌的全新歷史階段,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
  •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苗建華:加速5G應用創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一場時代變革正在從技術領域拓展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導,成為重塑經濟模式、社會治理模式,甚至是重塑國際競爭格局的重要驅動力量,引領著世界進入數字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以及中國聯通充分發揮自身網絡、技術優勢,打造5G雲會議系統、5G天翼對講、5G無人機防疫、5G智能巡防機器人等新技術,助力全社會邁向數位化新階段。
  • 數位技術與經濟產業的融合,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
    數位技術與經濟產業的融合,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2020/9/21 13:15: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數位技術與經濟產業的融合,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