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經濟智庫院長朱克力:從「三破三立」到「五新驅動」新經濟

2020-12-28 騰訊網

文丨朱克力博士,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新經濟智庫(新經濟研究院)院長

從「三破三立」到「五新多輪驅動」解讀新經濟

「新基建」和「新消費」這兩個議題雖有著不同的經濟學含義,但在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的連接下,一座架在「新基建」與「新消費」之間的橋梁正在歷史性地形成之中,新基建和新消費的協調發展和同頻共振也成為了可能。

2016年,筆者提出了「三破三立」新經濟法則,即重塑邊界先「破界」、重構介質先「破介」、重建規則先「破誡」,戰略創新需「立志」、戰術創新需「立智」、制度創新需「立制」,後來又以「三破三立」新經濟法則為底層邏輯進一步提出了「新基礎設施、新生產要素、新市場主體、新協作方式、新治理體系,共同構成新經濟發展五大動力來源」的新論斷。

想要更好理解新基礎設施、新生產要素、新市場主體、新協作方式、新治理體系這「五新」的多輪驅動,可以從新經濟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出發。其中,新基礎設施是新經濟發展的運行基礎,新生產要素是新經濟發展的內在源泉,新市場主體是新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新協作方式是新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新治理體系則是新經濟發展的長效支撐。綜合貫穿新經濟全生命周期的這五大動力來源,對數字時代的公共政策及其效能可以有更新的分析框架和更寬的評價視域。

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新基建提供高品質的基礎設施,新基建對中國經濟開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當前,總需求中出口和製造業投資都在萎縮,房地產依然在調控中,只剩下消費和基建投資可以發力,其中消費正在恢復,基建可以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發力,且它短期是需求、長期是供給。短期看,消費和基建是平行的需求端,二者可產生共振,暫時還不構成閉環。但中長期看,新型基礎設施建完後產生供給能力,「新基建」和「新消費」就能夠協調發展形成閉環。「新基建」當中服務生產者的工業網際網路等與終端消費者並不直接相關,而5G、人工智慧、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消費市場則是服務終端消費者的廣闊天地。

數據是技術群中最寶貴的資產和持續進化的源泉

推動新基建與新消費協調發展的要點有三方面:一是穩住經濟基本盤,二是在供給側發展以「新基建」為基礎的智慧經濟(穩定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以實現中國製造的「產業躍遷」),三是在需求側繼續大力促進信息產品消費(拉動內需,以實現國內消費升級)。上述策略可以從引導新基建、聚合新要素、厚植新生態、培育新消費、助力新主體、協同新治理等多個維度,促使多輪驅動下的新基建與新消費「同頻共振」成為可能。

其中,就聚合新要素而言,具體是指有效聚合網際網路技術以及平臺驅動的「三駕馬車」即數據、算法、算力等新要素,通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引領基於技術與市場的創新演化,促進消費回暖和經濟復甦。

以對人群精準畫像為例,基於平臺新要素的精準識別特性,可以為公共政策的精準施策提供科學依據。藉助必要的算法保障和算力支持,「讓數據說話」成為發揮政策真實效用的要義。在大數據、雲計算、AI和區塊鏈技術群中,數據是最寶貴的資產和持續進化的源泉,算法是有效分析和挖掘數據的方法和法則,算力則決定著數據和算法發揮的潛力。數據、算法、算力三者正在「協奏」出新經濟舞臺下一個樂章最澎湃的新要素進行曲。

今後應當更加重視平臺經濟和產業網際網路給我國經濟轉型、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帶來的機遇。以平臺經濟和產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正在推動產業升級,以開放、共享、協作為特徵的平臺機制正在重塑產業體系,數據驅動的平臺經濟成為產業融合競爭的制高點,作為數字經濟2.0的產業網際網路則成為科創企業競逐的新賽場。

平臺經濟和產業網際網路正在助力中小企業提升數位化經營能力、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步伐,也為社會發展與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幫助各地政府構建現代治理體系的數位化助手。為促進平臺經濟和產業網際網路良性發展,政府應將重點放在維護運行規則上,包括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強化法治保障、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

相關焦點

  • 新經濟智庫如何做?朱克力:公益讓我知道事業最終通向哪裡
    而深藏其後的,是朱克力探索智庫新路徑的重點目標之一:推動智庫由「思想庫」轉變為「思想庫+行動庫」。起初,朱克力只是一名觀察者和記錄者;之後,他成了一名研究者和參與者;現在,他正在成為一名行動者和落地者。與許多經濟研究者不同,朱克力較早就接觸到了公益慈善。「資中筠老師的《財富的歸宿》(現更名為《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對我影響很大。」
  • 1年前, 中國新經濟智庫院長朱克力博士預見並深度剖析——新經濟與黑天鵝共舞!
    朱克力編者按:這是2020年2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張越熙對朱克力院長的訪談文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影響了短期內的經濟發展。這場疫情對新經濟發展的衝擊如何?2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對話朱克力院長。他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兩個十年交織之際突然飛出的黑天鵝,站在新經濟立場看,他認為這次疫情將會是繼傳統行業被網際網路代表的新經濟顛覆之後,新的「新經濟」對舊的「新經濟」的第二次顛覆,他認為可以用「重塑」二字形容疫後的新經濟發展。
  • 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原標題: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核心提示 ■ 中國需要在創新之路上走出自己的「S型曲線」 ■ 要想實現升級版的中高速增長,創新驅動是關鍵 ■ 下一步要利用政策工具促進新技術快速進入成長期
  • 【智庫思享】 從三方面打造中長期經濟增長新動力
    近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主辦的「十四五:重啟下的中國與世界」論壇在京召開。ACCEPT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曹靜、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綜合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馮煦明應邀出席。
  • 遠見2046,與未來對話——第二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啟動
    2017年1月7日,由阿里巴巴集團發起、阿里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將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本屆大會以「遠見2046」為主題,聚焦「在線經濟、未來科技」,來自海內外的120多家智庫機構、800位思想者將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30年的科技進步、商業變革和社會發展。
  • 成都提出新經濟這三年:頂層設計孵化出的「雙黃蛋」
    這一天,正在阿布達比舉辦的第10屆世界城市論壇分論壇,推出聯合國人居署發布的《科技創新驅動未來城市: 新經濟與共享城市繁榮》特刊,特別推介了成都和英國牛津郡推動新經濟、新治理的創新探索。成都宣言,無疑是打開新經濟新動能通道的第一聲「芝麻開門」。2020年5月2日,財新智庫和BBD聯合發布「中國新經濟指數」4月數據。當月,中國新經濟指數為32.1,相當於佔整個經濟投入的32.1%。就此現象,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讓新經濟成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張佔斌:以新發展格局引領中國經濟新發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S型曲線」理論 用新動能帶動「新經濟」
    因此,新舊技術的轉換更迭,共同推動形成技術不斷進步的高峰,從而帶動「新經濟」的發展。李克強總理4月15日來北京大學國發院考察,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向總理介紹了「新經濟指數」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指數顯示,我國在傳統經濟復甦之前,新經濟最近表現非常活躍。李總理提到管理學、經濟學中的「S型曲線」理論:當舊動能增長乏力的時候,新的動能異軍突起,就能夠支撐起新的發展。
  • 楊傑: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加速 呈現「五縱三橫」新特徵
    結合當前形勢看,經濟社會的數位化轉型進程正在加速,並呈現出「五縱三橫」的新特徵。 五是生活方式數位化,數字生活應用沿生活鏈條不斷延展,從滿足規模化、基礎性的生活需求向滿足個性化、高品質的生活體驗升級。 「三橫」是當前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三大共性需求。
  • 新經濟驅動「東陽製造」 網易未來大會新經濟論壇即將在東陽啟幕
    豪華陣容TOP嘉賓齊聚 在東陽預見新經濟未來 2020年是直播電商的崛起之年,直播電商成為引領消費的新風尚、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的新引擎。網紅經濟與直播電商作為數字新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代表著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 經濟總量將破百萬億!中國逆風破浪,迎來新跨越
    在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2021年,中國經濟將闊步邁入新發展階段。
  • 中國發展新開局 世界經濟新機遇
    中國發展新開局 世界經濟新機遇2020/12/23 11:36:23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 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將有這些新變化!
    來源:國是直通車新故事△國是論壇現場圖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藍圖浮現。明年中國經濟要怎麼幹?會有哪些新變化?今天中國新聞社在京舉辦國是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共同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析明年經濟工作重點。如何講好新的中國經濟故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2021年是中國「十四五」關鍵的開局之年。
  • 中國在西部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新華社重慶11月6日電 題:中國在西部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新華社記者李勇、惠小勇、趙宇飛  每天凌晨時分,就會有一列滿載電子信息產品、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重慶團結村車站站臺
  • 2020騰訊風雲演講年會在京舉辦 共啟中國經濟新徵程
    中國網財經12月19日訊(記者 段思琦)昨日,由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請回答2021——2020騰訊風雲演講年會」,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中國經濟新徵程」與「乘風破浪啟未來」為上下篇章,聚焦2021經濟趨勢,探討新消費與大健康等熱門話題。
  • 數新智遠2020計劃啟動,「十四五」數字經濟這麼幹!
    數新智遠2020計劃啟動,「十四五」數字經濟這麼幹!  (論壇現場)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姚建明發布《數字經濟規劃指南》)   此次論壇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指導,數字經濟創新聯合實驗室主辦,中經宏熙(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貴州京師城投智慧教育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十四五」中國產業經濟發展...
    記者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10月17日,中國工業經濟學會主辦,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承辦的「中國工業經濟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十四五』中國產業經濟發展展望研討會」在西安召開。相信與會專家精彩發言和充分研討,一定能夠為「十四五」規劃編制提供積極借鑑,為「十四五」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指導和支撐,為經濟學科人才培養和中國產業經濟健康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政府工作報告釋放這些經濟信號|大河財立方「雲」讀報告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賈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海峰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 朱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 朱克力中國社科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鵬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喬依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研究室首任主任 莊崚
  • 新常態下的湖北經濟新作為 咬定「競進」不放鬆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周芳  2014,一個關鍵詞打下歷史烙印:新常態。  一條堅挺向上的曲線,一份堅韌沉著的定力,一股競進作為的士氣,一種峰迴路轉的欣喜,在荊楚大地勾畫新風景。  今年是「深改元年」,明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承上啟下的關鍵時刻,面對中國經濟的新變化、新態勢,湖北砥柱立中流,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