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西部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2020-11-24 央視網

  新華社重慶11月6日電 題:中國在西部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新華社記者李勇、惠小勇、趙宇飛

  每天凌晨時分,就會有一列滿載電子信息產品、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重慶團結村車站站臺。它將橫跨亞歐大陸,抵達一萬餘公裡外的歐洲。

  幾乎同一時間,300餘公裡外的四川成都國際陸港,一列滿載電子信息產品、服裝鞋帽等貨物的中歐班列,也迎著朝陽,向著遙遠的歐洲駛去。

↑3月27日,成渝地區第10000列中歐班列發車前,鐵路工作人員在確認信號。 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鐵路貨運量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地處中國西南地區的重慶、成都,中歐班列開行量均超過1500列,同比增長30.7%和55.9%,物流線路已覆蓋杜伊斯堡、莫斯科等數十個歐洲城市。

  作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正在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7月28日拍攝的成都科學城(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形成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三大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源。如今,中國正在西部地區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今年初,中國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並強調成渝地區要「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重慶夜色。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國家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目的是要將地處西部的成渝地區打造成為繼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之後的第四增長極。」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姚樹潔說。

  當前,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數據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圈用2.8%的土地聚集了約18%的人口,貢獻了約38%的經濟總量。而西部地區面積約佔全國三分之二,經濟總量僅佔全國的20%左右。

  「西部地區是中國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只有激活這個4億人的內需市場,推動西部崛起,才能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說。

  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等。

↑3月12日,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的施工現場,工人正在按尺寸切割鋼管。 劉應華 攝

  成渝地區有能力承擔起這個重要使命。它以重慶、成都兩大國家級中心城市為核心,擁有1.2億人口和近7萬億經濟總量,經濟總量佔西部比重高達33.25%。今年前三季度,雖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慶、四川經濟增速分別為2.6%和2.4%,位居全國前列。

  在產業基礎、基礎設施、科研教育等方面,成渝地區均在西部保持領先地位。成渝地區已形成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能約佔全球三分之一。另外,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數量、外國領事機構數量等各項指標均在西部保持領先。

  新發展格局並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依託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成渝地區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地位日益凸顯。

  從地圖上看,多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區形成聯結點——向東,長江黃金水道直接聯通大海;向西,中歐班列可直達歐洲各國;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可經廣西、雲南抵達東南亞國家;向北,重慶、成都均已開通直達俄羅斯的國際班列。

  「成渝地區已將中亞、南亞、東南亞、歐洲及中國西部、長江沿線等國內外市場緊密聯繫起來。」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說。

  獨特的區位優勢,助推成渝地區進出口總值逆勢上揚。受疫情衝擊,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7%,而重慶、四川則分別同比增長11.4%和22.7%,遠超全國增幅。

↑7月23日,市民在重慶市江北區北濱路漫行步道的自行車道上騎行。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今年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出以來,重慶、四川正全面展開互動合作。

  截至目前,重慶、四川已籤署框架合作協議200餘份,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部分領域。雙方在完成工作機制、工作方案等制度設計的基礎上,在產業協作、交通基礎設施、對外開放等多方面的一體化正加快推進。

  資源要素正在向成渝地區聚集。如,地處重慶、成都中間地帶的重慶榮昌區,正在從招商困難地區崛起為投資熱土。

  今年以來,榮昌區每個季度都有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幾乎每個月都有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工業企業集中投產。其中,大部分企業是為搶抓成渝地區市場機遇而來。

  今年6月,四川綠然集團投資150億元的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在榮昌建成投產。「重慶、成都都是5G智能終端、汽車電子的重要生產基地,產業園主要生產兩地急缺的高端HDI電路板等產品,將填補兩地電子信息產業鏈的空白。」總經理劉尚佺說。

  「成渝地區腹地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要素成本比較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不僅將為中國拓展發展新空間,也將在中國與歐洲、中亞、東南亞等區域深度合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李敬說,這對於中國和世界都是新的機遇。(完)

相關焦點

  • 民航通:重慶宣示五年將成渝經濟圈打造成中國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民航通: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本月滿一周年,重慶官方宣示未來五年將成渝經濟圈打造成帶動全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受訪學者則擔憂成渝未來發展速度不均,提醒應加強統籌,確保兩地發展差異化並能互補。
  • 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動力源
    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動力源 2020-12-22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奉賢開拓寵物經濟「新藍海」 打造美寵經濟核心區
    7月22日上午,奉賢區舉行東方美谷愛寵經濟發展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寵物行業協會、機構、院校、企業的專家、企業家集聚一堂,共話寵物經濟的「新藍海」。 現場,皇譽寵物食品等6個寵物產業項目進行集中簽約,奉賢區還發起成立東方美谷愛寵經濟發展聯盟倡議。
  • 蓉評丨打造「人才樞紐」 聚力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人力資源協同創新行動計劃》的12條「乾貨」劍指人力資源協同創新,助力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伴著這份行動計劃,一座創新之城的未來「能見度」已然打開。 2020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明確提出支持成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描繪了成渝地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宏偉藍圖。 自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條」實施以來,已累計吸引超過40萬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來蓉落戶。
  • 重慶成都:適應中國經濟環境時代背景下,誰會率先成為西部經濟一哥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城市間城市化進程日新月異。我國城市化進程協會專家把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結果劃分了等級:即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其中,一線城市四個,新一線城市15個。隨著「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西部節點城市群之後,在「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策劃的共謀發展下,直轄市重慶和副省級城市成都的建設發展更加耀眼,已經取得了潛伏型的重要成果,重慶成都構建的「成渝都市圈」顯得在我國經濟增長極及都市圈中更加重要了。
  • 聚焦高質量 暢通雙循環 第五屆中國西部財經論壇暨2020年高質量...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9日訊(記者 張麗萍 賴俊丞 實習生 陳鵬)12月18日,由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四川質量發展研究院主辦,西部產融中心、四川質量發展研究院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成都文化金融商務區管委會等承辦,成都金融服務業商會、四川中太經濟與管理研究院等協辦的第五屆中國西部財經論壇暨
  • 外交部:中日韓合作是東亞合作的動力源
    中國的紹興市和敦煌市、日本的北九州市、韓國的順天市共同當選。「東亞文化之都」是三國文化領域合作的重要項目。能否進一步介紹一下疫情期間包括文化在內的中日韓各領域合作情況?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日韓共同努力下,三國各領域務實合作持續推進,取得積極成果。
  • 【地評線】絲路話語:增速第一 「環西部火車遊」助力甘肅轉動旅遊...
    周宗淵8月2日21時36分,Y402/3次列車從蘭州站緩緩駛離,開啟了「環西部火車遊」旅遊專列的行程,標誌著甘肅聯合四川、重慶、陝西、寧夏、青海等5省區文旅部門共同打造的「環西部火車遊」「1+5」跨省旅遊合作新模式開啟。
  • 看中國移動助力成渝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位於重慶兩江國際雲計算產業園的中國移動(重慶)數據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成渝地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川渝兩地的交流交往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戰略定位與歷史使命。
  • 中國移動助力成渝地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成渝地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川渝兩地的交流交往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戰略定位與歷史使命。
  • 2020·定義成都關鍵詞①|能級:登高望遠、「暴力」拉升,從輻射西部...
    協調發展的動力源,最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經濟發展方式上的變革。2017年7月開始,成都在全市統籌布局產業功能區,以集中集約的形式提高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率。「產業功能區是傳統產業園區或經濟開發區的『升級版』。」
  • 中國多個西部小城打造「冰雪奇緣」
    新華社蘭州1月9日電(記者張文靜、龔哲)結合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中國越來越多的西部小城通過打造人工雪谷,為遊客體驗冰雪活動提供機會。渭河是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的最大支流,而渭河的源頭,就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
  • 重慶潼南將舉辦西部燈飾博覽會 助力打造「西部燈都」
    記者從2019中國(重慶·潼南)西部燈飾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重慶市商務委和潼南區政府指導、潼南區商務委等部門主辦的2019中國(重慶·潼南)西部燈飾博覽會,將於11月18日正式開幕。   活動擬邀請中國照明電器協會、「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市古鎮以及中山市等有關領導出席開幕式活動。
  • 讓城市成就於中優 讓經濟繁華在文商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站位國家全局、勇擔歷史使命,緊緊圍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系統回答了四川「怎麼看」「怎麼幹」等重大問題;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對建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作出全面部署,清晰闡明了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成都「怎麼看」「怎麼幹」等重大問題。
  • 《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9)》發布_中國貿易報
    1月10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國內展覽向高質量軌道轉型。在此大背景下,廣西會展規模穩步提升,聚焦貿易投資促進,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重磅打造,《新發展格局》即將出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重磅打造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以下簡稱《新發展格局》)一書,將於 2021 年 1 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上市。
  • 2020年中國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經濟PK:差距在哪?
    中商情報網訊: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是中國四大經濟區域,分別對應東部率先發展、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經濟政策。政策支持下,中國四大經濟區域發展水平如何?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不相上下,人口分別為37246.2萬人、38179.8萬人,佔全國比重分別為26.5%、27.2%。東北地區人口較少為10793.7萬人,佔全國比重為7.7%。東部地區人口規模是東北地區的5.02倍。
  • 成都提出新經濟這三年:頂層設計孵化出的「雙黃蛋」
    新經濟委·生產·動力源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對新經濟「場景理論」的一次淬鍊2020年2月10日,成都新經濟發展戰略走進世界聚光燈下。2017年11月,成都發布「新經濟宣言」,提出要成為新經濟的話語引領者、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態創新區,打造「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彼時,距離「新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剛剛過去一年,各地城市還少見「新經濟」提法,擁有阿里巴巴的杭州,打出的是「數字經濟」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