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通:重慶宣示五年將成渝經濟圈打造成中國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2021-01-11 美就是哆來咪

民航通: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本月滿一周年,重慶官方宣示未來五年將成渝經濟圈打造成帶動全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受訪學者則擔憂成渝未來發展速度不均,提醒應加強統籌,確保兩地發展差異化並能互補。

中國官方去年12月初發布《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為重慶未來5至15年的經濟定下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及提升國際影響兩大發展方向。

對於成渝(四川省會成都及重慶)經濟圈建設,《建議》指出,到2025年,成渝經濟圈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將大幅提升,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展望2035年,成渝經濟圈屆時將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王賦在12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推動成渝經濟圈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雙循環」)的重大舉措,重慶將其作為「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

王賦並介紹,重慶未來五年將在五方面推動成渝經濟圈建設,包括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等。具體而言,重慶將加快出渝出川大通道建設,「米」字型高鐵網預計基本形成,同時規劃研究重慶新機場建設。重慶也將以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吸引創新人才,激發創新活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生態環境。

重慶理工大學MBA中心主任邱冬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提出打造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際,《建議》這回針對成渝經濟圈端出比之前更具體可視的藍圖。其定位也已從之前的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第四極,轉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及動力源。

邱冬陽解讀,這預示成渝將是發動中國下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也是內循環的重中之重。「源泉不是外來的,而是我們內部通過內循環自身產生的。」

成渝在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中,曾作為大後方提供中國戰略腹地,具備以國防工業為代表的產業鏈。邱冬陽說,成渝因此有一定工業基礎,生產設施相對齊全,具備成為內循環增長極的條件。他也說,成渝聯手打造中國西部科學城驅動創新,這一標誌性項目有望集聚全國各地人才,提升成渝發展的後勁和基礎。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蒲勇健受訪時則說,中國十四五期間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雙循環」,內循環取決於成渝經濟圈的構建,估計須經數年才能真正運轉起來。

蒲勇健預期,成渝未來至少五年重點任務將是承接東部原來生產出口的企業轉移,讓其國內生產成本下降。同時,主要通過成渝國有企業投資組建高科技公司生產國內所需的晶片、高端產品材料等,以提升產業結構層級。

「五年以後,內循環的機制就形成了。到那個時候,對中國的經濟,成渝這一塊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不再依賴國際經濟國際市場,而是自己的一個內生的推動……十四五如果把這個事情(成渝經濟圈的打造)做起來,以後的2035年遠景大的目標實現也就不是太難。」

蒲勇健也說,成渝經濟圈將不會重複過去東部沿海的模式,將在發展之初就對轉移當地的企業設立很高的生態環保門檻,比照發達經濟體,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儘管如此,邱冬陽也表達了對成渝兩地未來發展速度不均的擔憂。「從重慶的角度,我特別擔心變成兩極這個問題,長期發展會顯出一個不平衡,導致北京和天津那種模式……如果出現了這個模式,成渝經濟圈也沒有符合中央的發展定位。」

他建議成渝官方針對這個可能出現的問題統籌,保證成渝兩個極發展中有差異化及互補性,不相上下的增長。

據民航通了解,重慶與四川同時也已建立包括川渝中共黨政聯席會議等四級合作工作機制,協調推進成渝經濟圈建設。王賦形容四級機制一年來運行順暢,下一步還將不斷健全完善。川渝目前也共同編製成渝經濟圈建設項目庫,共推兩地重大項目建設。

相關焦點

  • 中國在西部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今年前三季度,地處中國西南地區的重慶、成都,中歐班列開行量均超過1500列,同比增長30.7%和55.9%,物流線路已覆蓋杜伊斯堡、莫斯科等數十個歐洲城市。  作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正在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 光大銀行重慶分行:助力唱好「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和聲」
    成、渝兩地,自古以來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人緣相親。今年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消息重磅落地,這一積極信號,迅速在成渝大地掀起一股激情澎湃的發展熱潮。聚焦重大戰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升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定位,明確將成渝地區打造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 老外在成渝|日本駐重慶總領事渡邊信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發展...
    對成渝地區的發展又有什麼期待?近日,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渡邊信之在接受國際在線四川頻道採訪時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望成為繼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後的「第四極」。  渡邊信之於2019年4月到重慶任職,他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外交工作經歷,曾在駐華大使館和日本外務省負責中國事務的部門工作了20年,期間曾多次到中國考察訪問。
  • 成渝雙城經濟圈 怎樣從「啞鈴」到「橄欖」
    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今年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對此,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邀請到市政協委員、重慶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吳安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進行解讀。結構轉變 從「啞鈴式」到「橄欖形」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看中國移動助力成渝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位於重慶兩江國際雲計算產業園的中國移動(重慶)數據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成渝地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川渝兩地的交流交往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戰略定位與歷史使命。
  • 四川省委發布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的戰略決策,有利於增強成渝地區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在西部形成支撐和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是拓展對外開放空間的重大部署,有利於助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是形成強大戰略後方的長遠大計,有利於發揮成渝地區比較優勢,經略西部廣袤腹地、拓展戰略迴旋空間,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如何緊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重慶高新區給了四個關鍵詞
    3月24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了解到,緊抓這一重大機遇,該區將在互聯互通、產業結構、創新平臺、開放通道等方面加快布局,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目前,成渝兩地之間已有成渝高鐵,成遂渝鐵路、成渝鐵路三條鐵路線,而總裡程更短、時速更快的成渝中線高鐵於今年開建,將在重慶高新區設置科學城站。未來,成渝兩地高新區之間的交通時間將縮短至40分鐘以內,人員流動、資源聯動、產業互動將更加順暢便捷。藉以高鐵站點為依託,形成集地鐵、公交、輕軌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立體綜合交通客運樞紐。
  • 中國移動助力成渝地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成渝地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川渝兩地的交流交往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戰略定位與歷史使命。
  • 重慶與成都|成渝經濟圈雙核房價僅與三線城市相當,正常嗎
    公元2020年10月16日,是重慶和成都人民值得紀念的日子。就是這天,最高層會議審議了關係重慶未來長遠發展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它將直接關係重慶和成都這兩個核心城市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長遠規劃和發展。
  • 黃玉林: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 渝中強核提能級
    5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重慶代表團舉行首場雲記者會——代表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國人大代表、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表示,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渝中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聚焦6大服務業、打造10大集聚區"強核提能級",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全域建設重慶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唱好雙城記 建好經濟圈】如何唱好雙城記大合唱?聽與會代表說
    四川各地各部門將如何落實全會精神,凝心聚力唱響唱好雙城記大合唱,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來聽與會代表們談一談。  綿陽市委書記劉超: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城  「這次全會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一幹多支發展戰略進行了有機銜接,系統推進。」
  • 重慶永川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吸引自嗨鍋等項目落戶!
    為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確保「十四五」開好局,重慶永川區部分企業和單位在認真學習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後表示,將結合自身實際,通過高質量招商引資,推動永川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 【文旅頭條】中國在抗疫中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今年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中歐班列(重慶)在果園港始發,標誌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對接。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中國將以同處西南地區的重慶、成都兩大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為依託,以重慶直轄市和四川省為主要範圍,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 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需克服「瑜亮情節」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陳碧紅) 「成渝之間要克服』瑜亮情結』,坦率承認和正確認識目前的競爭狀態,以良性競爭、分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規模效益,打造中國第四超級國際經濟區。」6月20日,在西博城舉行的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毫不迴避地指出這一問題。
  • 五年後成渝什麼樣?三分鐘展望視頻混剪
    五年後成渝什麼樣?點開視頻看大咖展望!董煜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5年以後,成渝雙城經濟圈會形成區域協同發展的初步框架,搭建起基本的合作制度體系。兩個地方的交通網絡會比現在更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往來,也會上一個數量級。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矽谷」地帶 天府新區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在2020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最近受到關注的「天府新區」「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熱門關鍵詞被頻頻提及。
  • 因勢利導與倒彈琵琶:林毅夫建言成渝經濟圈啟動新「三線」建設
    日前,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團隊在《成都日報》撰寫萬字長文,建言成渝經濟圈啟動新「三線」建設、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該規劃對打造成渝發展主軸說得很精彩:依託成渝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積極推進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建設,加快推動核心城市功能沿軸帶疏解,輻射帶動資陽、遂寧、內江、永川、大足、榮昌、潼南、銅梁、璧山等沿線城市加快發展,打造支撐成渝城市群發展的「脊梁」。加快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沿線交通樞紐建設,構築發達的基礎設施複合廊道。加強沿線城市產業分工協作,引導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等。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孔令強)昨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在成都正式成立。據悉,藝術聯盟是為推動成渝地區的藝術教育、藝術創作和藝術產業發展而成立的合作性聯盟,成員高校有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四川音樂學院、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68所藝術類院校或院系。
  • 川渝68所高校藝術聯盟成立 將打造「成渝藝術走廊」
    封面新聞記者 邱天7月2日下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大會在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川渝兩地68所高校的領導和代表參加大會。會上正式宣布,四川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周思源,四川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立雲,四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龐茂琨任藝術聯盟主席。
  • 川渝68所高校成立藝術聯盟 將打造「成渝藝術走廊」
    賀劭清 攝中新網成都7月2日電 (記者 賀劭清)川渝68所高校2日下午在成都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根據規劃,聯盟將共同發展成渝藝術教育、打造「成渝藝術走廊」、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是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藝術類院校或院系自願組成,為推動成渝地區的藝術教育、藝術創作和藝術產業發展而成立的合作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