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與成都|成渝經濟圈雙核房價僅與三線城市相當,正常嗎

2021-01-20 騰訊網

公元2020年10月16日,是重慶和成都人民值得紀念的日子。就是這天,最高層會議審議了關係重慶未來長遠發展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它將直接關係重慶和成都這兩個核心城市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長遠規劃和發展。會議強調:

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注重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重慶,是全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成都,新一線中的領銜城市。在全國房價在住房商品化的20年中均價已突破萬元的時候,兩個城市的平均房價也僅僅站在全國平均線上,甚至僅與東部沿海省份三線相當,與城市地位極不匹配,這正常嗎?

為準確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選取了全國部分城市作為樣本城市,與重慶、成都放在一起進行對照分析。

PART 1 重慶、成都房價背離了城市地位

考慮同作為新一線城市的重慶直轄市和成都省會身份,我們選取的樣本城市中包含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西安、青島、杭州三個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中山、三線城市揚州共9個城市。我們首先一起看包括重慶成都在內的11個城市當前最新新房平均價格:

由上圖可見,重慶與成都現在新房平均價格(下稱房價)只有1.21萬和1.39萬元/平。就房價而言,重慶作為直轄市,無法與京滬相提並論;成都作為省會城市難與西安、廣州和杭州齊肩;在新一線城市中兩城房價仍然墊底,沒有更低。

能夠與重慶、成都在一個層次的,只有二線城市中山和三線城市揚州了。如果繼續比下去,山東還有四線城市聊城,房價也在萬元之上。

可見,重慶和成都的房價確實嚴重背離了其城市地位。既脫離了新一線城市以經濟為主體的層次,也不符合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身份。通常來說,一省首府都是本省的最大城市併兼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醫療中心、交通中心,直轄市又是更勝一籌。但集聚了如此眾多資源的城市,房價卻與二三線城市為伍,確實差強人意。

PART 2 重慶、成都房價較低的根源在於經濟與居民收入

上節談到,成渝雙城在極高城市地位的情勢下,房價卻堪比二三線城市。我們只能從經濟發展的維度、從居民購買力的維度去探尋原因。

觀察兩城經濟總量,無疑是非常突出的。但很明顯,經濟總量並沒有多少比較價值,畢竟總量指標與城市人口總量的關聯度太大,甚至可以依賴人口堆砌出一個龐大的總量數據。因此,城市之間的發展必須比較人均GDP才具有可比性。

據各地方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度GDP總量和常住人口數據(2020數據尚未發布,無特別說明均指2019年度數據),我們計算了重慶和成都及其他9城的人均GDP指標:

從上圖11城人均GDP的對比中我們看到,重慶人均產值僅有7.6萬元,是11城最低的城市;成都也僅僅10.3萬元,稍高於中山、西安和重慶,位列第8位。

如果我們將上圖與房價圖表疊加,可以更加清晰地進行對比:

可見,11城的房價與人均GDP的關聯度是極高的,甚至可以說是直接相關。如果說人均GDP一株果樹,那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從種植中收穫的果實。它關聯了人均GDP和住宅價格兩個要素。那麼,11城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怎樣的呢?看下圖:

據《中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

可見,重慶市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尚未及全國平均收入水平,僅達到3.8萬元;成都該項指標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在11城中也僅高於揚州、西安和重慶,與人均GDP位次相同,列第8位。可見,經濟的落後和人均收入水平較低,是兩城房價較低的根源所在

只有經濟發展了,人民收入提高了,重慶和成都的城市地位優勢才能開始顯現價值。畢竟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能考慮更高層次的需要。

PART 3 重慶、成都在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內需動力源

既然,經濟相對的落後是重慶成都房價不振的根源,那麼藉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政策東風,在未來十四五期間的發展則至關重要。目前的國內外形勢下,高層果斷確定了以內需經濟為主體、雙循環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內需,是依靠消費拉動的;消費的前提,則是老百姓手中有錢。

現在,國人的家庭資產中,住宅資產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居民的可用於消費的資金,必須以供房還貸之後的收入來考量。

鑑於此,我們統一以購買90平米剛需住房交納30%首付款,按揭貸款70%、期限30年、基準利率計息為會計假設,測算了新置業家庭的收入償債比供房還貸後的可支配資金情況。

首先看11城收入償債比:

我們欣喜地看到,重慶和成都在11城中收入償債比分別是41.4%和39.4%,分別列第7和第9位。這說明兩城老百姓的負債壓力相對來說並不高,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支撐子女教育、醫療養老和家庭日常支出。但收入償債比這個指標並不能直觀地告訴我們具體消費能力有多高,這就需要看「供房還貸後的家庭可支配資金」了,如下圖:

從上圖我們看到,上海、北京和深圳由於房價處在一個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層次,導致如果按揭70%住房價款的話,處在城市平均收入水平上的購房居民是無力供房的,上圖中其剩餘可支配資金已經成了負值;其他城市中,重慶與西安基本相當,稍高於廣州;成都則僅次於中山市和青島,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就是這部分資金,在千萬級別的城市中,將形成巨大的能量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重慶和成都相比,無疑成都更勝一籌。

【結語】

寥寥前言,不足以道明更多的內容。但通過上述的分析,重慶和成都兩城當前的房價水平是適當的,符合城市發展的現狀。

但同時我們也提到,在兩城經濟發展到一定層次,其國家經濟發展第四極、直轄市與一省首府的城市地位即將顯現,所以兩城的房產是具有較大的保增值潛力的。

關鍵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長。離開了這兩點,一切都是無根之浮萍,鏡中之花月。

政策有了,關鍵的是管理者的魄力、能力和執行力,以及人民群眾的上下同欲。

相關焦點

  • 因勢利導與倒彈琵琶:林毅夫建言成渝經濟圈啟動新「三線」建設
    日前,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團隊在《成都日報》撰寫萬字長文,建言成渝經濟圈啟動新「三線」建設、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2016年出臺的《成渝城市群規劃》提出,構建「一軸兩帶、雙核三區」的空間格局,發揮重慶和成都雙核帶動功能,重點建設成渝發展主軸、沿長江和成德綿樂城市帶,促進川南、南遂廣、達萬城鎮密集區加快發展,提高空間利用效率,構建「一軸兩帶、雙核三區」空間發展格局。
  • 成渝雙城經濟圈 怎樣從「啞鈴」到「橄欖」
    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質量發展。
  • 林毅夫支招四川和重慶:啟動「新三線建設」 ,建成中國經濟「第四極...
    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而言,雖然目前尚未明確劃定範圍,但根據2016年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裡所涵蓋的範圍來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包括重慶的27個區縣以及四川的15個市,總面積達18萬平方公裡,人口有9094萬人,是一個相當大的地區。
  • 老外在成渝|日本駐重慶總領事渡邊信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發展...
    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渡邊信之 供圖 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張雅舒):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自今年1月提出以來備受各界關注。外國駐成渝兩地的領事官員如何看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周年 金牛區以城市更新助力成都做強「極核」
    過去一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始終是高頻熱詞。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一年來,川渝兩地召開黨政聯席會,疏通行政壁壘,籤訂框架協議,構建一體交通,協同公共服務,共辦專項活動……成渝地區正一步一個腳印,唱響新的「雙城記」。
  • 佳爺房談成都:南漲北跌?房價冷熱不均是經濟差距拉大的具象
    畢竟投資了一套房子就意味著購房者看好這個城市的未來發展。我們邀請到幸福裡籤約專家團@佳爺房談成都,為大家分析新形勢下,哪些城市值得「上車」。經濟數據的背後是就業機會和資源,南方已經形成了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經濟圈等沿海、沿長江的大規模經濟發達區。這些區域機會多,市場經濟發達,成為了年輕人就業首選。比如杭州,已經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新高地,很多年輕人來到杭州工作,置業。類似的還有成都、南京、武漢、長沙等城市。
  • 民航通:重慶宣示五年將成渝經濟圈打造成中國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民航通: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本月滿一周年,重慶官方宣示未來五年將成渝經濟圈打造成帶動全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受訪學者則擔憂成渝未來發展速度不均,提醒應加強統籌,確保兩地發展差異化並能互補。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什麼?兩座特大城市終於名正言順抱在一起!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醞釀了多久我不知道,但它切切實實地開始加速構建。1、1月3日,中央首次提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3月17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舉行;3、3月18日央視《新聞聯播》更是予以了報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速。
  • 成都VS重慶,中國未來的「雙子星」!
    剛邁進2020年,燃爆朋友圈的第一出「雙城記」好戲,輪到成都和重慶登上舞臺。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這是中央首次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 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需克服「瑜亮情節」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陳碧紅) 「成渝之間要克服』瑜亮情結』,坦率承認和正確認識目前的競爭狀態,以良性競爭、分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規模效益,打造中國第四超級國際經濟區。」6月20日,在西博城舉行的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毫不迴避地指出這一問題。
  • ...如何緊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重慶高新區給了四個關鍵詞
    近日,川渝兩地視頻連線,舉行首次黨政聯席會,部署共同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工作。成都向東,重慶向西,川渝一家親,共下一盤棋。兩城相向而行,形成合力。3月24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了解到,緊抓這一重大機遇,該區將在互聯互通、產業結構、創新平臺、開放通道等方面加快布局,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 成渝「一盤棋」的壯麗和聲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前夕,成渝高鐵經技術改造後運營時速達到350公裡,成渝之間的時空距離再次被刷新。成渝雙核間、雙核與主要城市間、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達」的目標又近了一步。自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川渝齊心協力、相向而行,打破行政區劃壁壘,一體化發展理念不斷落地。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大會在城市音樂廳舉行
    今日下午2:30,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大會在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川渝兩地68所高校的領導和代表參加大會。據悉,藝術聯盟是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藝術類院校或院系自願組成,為推動成渝地區的藝術教育、藝術創作和藝術產業發展而成立的合作性聯盟。旨在共同發展成渝藝術教育、共同打造成渝藝術走廊、共同服務成渝經濟圈建設。
  • 四川省委發布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堅持以深化川渝合作為引領,強化「一盤棋」思維,增進「一家親」感情,加強兩地戰略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連結,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堅持以做強成都極核為帶動,增強「五中心一樞紐」功能,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打造全國經濟發展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堅持以擴大改革開放為動力,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優化開放環境
  •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在大格局中找準定位謀作為
    「遂寧是全省次級綜合交通樞紐,交通優勢明顯,這是省委將遂寧定位為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的重要原因之一。」唐統表示,當前,我市還規劃了兩條8車道的高速公路,重點打造高速公路出遂大通道。同時,構建公鐵水空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形成「313」交通網,實現市域交通30分鐘通行,成渝雙核及周邊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
  • 光大銀行重慶分行:助力唱好「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和聲」
    今年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消息重磅落地,這一積極信號,迅速在成渝大地掀起一股激情澎湃的發展熱潮。光大銀行重慶分行積極對接重慶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服務城市發展戰略和企業發展中借勢借力、創新改革,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全力以赴唱好「雙城記」的重慶「和聲」。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孔令強)昨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在成都正式成立。據悉,藝術聯盟是為推動成渝地區的藝術教育、藝術創作和藝術產業發展而成立的合作性聯盟,成員高校有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四川音樂學院、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68所藝術類院校或院系。
  • 黃玉林: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 渝中強核提能級
    5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重慶代表團舉行首場雲記者會——代表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國人大代表、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表示,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渝中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聚焦6大服務業、打造10大集聚區"強核提能級",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全域建設重慶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梁平:「詩歌」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特殊標識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為了體現全球抗疫過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性,擴大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同時展示「雙城記」「同城化」的美好願景
  • 近200位專家支招成渝經濟圈,還成立了智庫聯盟
    2020年開年至今,成都和重慶開啟全方位互動。成渝中線高鐵今年開建,川渝住房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成都天府新區牽手重慶兩江新區,兩個國家級新區攜手開展七個方面合作……多個事實都在說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了發條,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推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