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清算在即,小鮮肉人人喊打,國產劇的春天來了嗎?

2020-10-20 魯舒天



在熱播綜藝《演員請就位》第二季裡,所有爭議都與流量明星有關。

評論區一眼望去,廣大觀眾對濫竽充數者已經失去耐心,市場對這股歪風邪氣的清算也已經進入倒計,無論是郭敬明這樣把表彰演技的S卡授予根本不會演戲的唱跳藝人,還是像大鵬這樣混淆標準、和稀泥、夾帶私貨地拉偏架,都遭遇了主流聲調的口誅筆伐。


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郭敬明授予不會演戲的何昶希S卡


對於演藝圈「流量至上」的風氣,人民群眾已經苦秦久矣,現在終於到了真理標準大討論的時刻!在此,我們先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我家愛豆以前是搞唱跳的,演戲不專業,現在想轉型,能不能給他機會?

不能,機會只能留給有準備的人,你過去不專業,想從現在開始準備,對不起,現在已經有人準備好了,你應該先給他們騰位置。

第二、老說應該尊重觀眾的選擇權,粉絲難道不是觀眾嗎?


鹿晗有6000萬微博粉絲,但《上海堡壘》票房僅1.2億


不是,粉絲從來不等於觀眾,觀眾也從來不包含粉絲,如果粉絲是觀眾,《上海堡壘》的票房就不會撲街,哪怕鹿晗有一半的粉絲買票進場,這部爛片都能在商業上挽回一點顏面。



可話說回來,演員並不是一部作品成敗的關鍵,打倒流量明星很容易,讓文藝創作脫胎換骨很難,後者是一件牽涉眾多的系統工程。大眾之所以會將「清算小鮮肉」與「迎回高質量」直接劃等號,在於有人簡化了內容生產的主要矛盾。

在近年對國產劇的理論研究上,著述最豐、體系最全、露面最多、影響最大的汪海林、毛尖等人,都屬「新左派」,專業範疇有一以貫之的素養,但立場先行的痕跡太重。看他們的內容,就像在「十七年電影」裡看正面抗戰,依據革命史觀給曾國藩立傳,要求觀者只能理性與批判精神兼具。


著名編劇汪海林


換言之,汪海林們既是聲嘶力竭地批評小鮮肉、呼籲老戲骨的那幫人,同時又是轉嫁矛盾,對桎梏避而不談的那幫人。大多數人喜歡他們的點評,更多也是受用於那些段子:

如汪海林說,2010年之後,很多平臺對創作者的要求是這樣的:

「有個導演跟我說,給某臺拍電視劇,是個小鮮肉組合演的,臺裡就一個要求:拍得NC一點。『可是拍得NC我不會。』『那你就儘量拍得NC一點。』」

如他又說,由於購片主任多是女性,探班規則也為之一變。原先流行女演員陪領導吃飯,後來「天上人間」改「白馬會所」,輪到真拍戲的劇組,情況反而麻煩。好劇組的男演員都是實力派,為了討好女領導,只能讓服裝、化妝部門的小夥子捯飭一下假裝演員。


《圓桌派》,竇文濤、汪海林、馬未都對談


這種東西看多了,自然容易得出一個小鮮肉毀一部劇的印象,可如果你看過另一編劇宋方金關於「影視圈的五個人」的發言,便會明白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第一個是會計,人人都知道買假點擊、假收視、假票房和真水軍,如何瞞天過海,弄假成真;

第二個是包工頭(製片人),靠慣性抄襲完成原始積累,靠圈錢能力完成汙點洗白,不勞而獲且安然無恙;

第三個是產品經理(導演),他們生產的不是「影視作品」,而是「理財產品」,典型代表就是《x時代》;

第四個是騙子,聚集在漫咖啡,談的全是5個億以上的項目,5個億以下在上島咖啡。《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楚喬傳》則是公開的騙子——在中國網民7個億、活躍網民3個億的時段,前者日點擊15億,後者累積點擊400多億,這些數據對應的是30到40億的觀眾,足以震驚人口普查部門;

第五個是罪人,只顧向海外成熟IP靠攏,放棄了講「中國故事」,以前對日韓版權再創作,現在連東南亞和非洲都不放過,見風使舵,文化他信。


李成儒與郭敬明從第一季槓到現在


你看,這五個人裡可沒有小鮮肉,小鮮肉頂多算是爛片爛劇的「從犯」。



實際上,亂象持續到近年,隨著影視格局的重新配置和業內資源的重新流動,網劇層面已經打響了撥亂反正的第一槍。

16年的《餘罪》(愛奇藝),17年的《白夜追兇》(優酷)、《無證之罪》(愛奇藝),18年的《北京女子圖鑑》(優酷),19年的《長安十二時辰》(優酷)以及今年的《隱秘的角落》(愛奇藝)和《沉默的真相》(愛奇藝),觀眾已經能感受到國劇觸底反彈的進步。


國產劇的荒誕臺詞


然而,這套市場自我調節之下的進步,卻未必是汪海林們最期待的,他們懷念的是90年代的「國家隊」模式,電視劇從拍到放,都是國營製片廠在把關,絕大多數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好作品,都是那個舊體制的產物。


不過我想說的是,這套缺乏工業體系的創作機制,靠的是強人通吃,類似甲A之前的足球體工隊。沒體系的壞處是什麼,不妨舉幾個例子。

第一,權力尋租空間大。汪海林講,最早演員是按集結錢,中戲畢業一集能拿2000塊。有次一個當演員的同學拿著劇本找他,說這集怎麼沒我?汪海林就說,必須有你,馬上加兩場戲,然後他這個同學就又掙了2000塊。汪海林還屬於有追求的編劇,給熟人加戲不至於把戲加壞,萬一碰上沒追求的呢?


Netflix《馬可波羅》第一季劇照


第二,技術傳承風險高。一個真實案例是:袁和平有位錘鍊多年的弟子鞠坤,曾擔任《一代宗師》《太極俠》的動作指導,Netflix拍《馬可波羅》之初請的就是他,然後鞠坤不幸乘坐了馬航MH370……

第三,人才隊伍規模小。就像相聲和傳統武術,師父帶徒弟的模式,不光風險高,也適應不了十幾億人的市場需求。流行文化經常變化,細分領域層出不窮,縱然少數精英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滿足所有觀眾。一個行業想往前走,就不能停留在小作坊裡。

第四,選制度還是選人,不是方法論的不同,而是世界觀的高下。指望90年代的專業主義延續至今,本質上期待的是一種「賢君政治」,規矩寫在牆上還不保險呢,更何況你的尚方寶劍只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幾番話?


耐人尋味


不信你去看CCTV、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和B站的98版《水滸傳》,第36集阮小七唱漁歌戲弄官差,最後一句「烏龜王八罩裡邊」,只有前兩個選擇了顯示。

如同中國足球發展得不好,不是因為選擇了職業化,恰是因為職業化不夠,老想著回到舊體工隊,最終結果就是邯鄲學步。正因為你永遠在懷念過去,所以你不能把握現在;正因為你不能把握現在,所以你永遠沒有未來。

本文由作者魯舒天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繼歐豪之後,劉昊然又躍身百億影人,國產小鮮肉的春天來了?
    2020的十一,喜迎雙節,如此特殊假日,國產電影市場自然免不了一波小"井噴"。從9月30日開始,各路導演手中早已捏了多時的大製作便開始跟大家見面。照著這趨勢,難道,國產小鮮肉的春天真的要來了?
  • 娛樂圈現狀:"小鮮肉"人人喊打!謝霆鋒吐槽"小鮮肉"助理多
    近日,謝霆鋒在參加某訪談類節目時,吐槽小鮮肉架子大,出門帶五六個助力,&34;引發爭議。明星由於自身業務繁忙,很多事情都會由助力完成,大到工作的規劃和排期,小到打掃衛生洗衣服,娛樂新連線此前也報導過明星的助力同人不同命的問題;而明星的保鏢更是近期熱議的話題,前有吳亦凡安保推人,後有李佳琦道歉,還有于謙阻止安保趕人等,頻頻登上熱搜。由此可見,&34;是一個明星的基本&34;。
  • 「小鮮肉是鴨、女購片是色情狂」:流量原罪,害慘了易烊千璽
    每次一提起流量明星,那必須是人人喊打, 一提起小鮮肉,那必須是沒實力、沒腦子、沒作品的代名詞。 對不起,今天就想跟這些言論唱個反調兒。 曾經看見楊天真談及「流量」: 「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好演員,就憑演技和作品說話,你們報導他們了嗎?你們捧他們當明星了嗎?」
  • 這部劇裡有流量明星,小鮮肉,但這次並不是抗日神劇,你看過嗎?
    之前我發過一篇關於《獵手》的文章,下邊大部分是說一看就是一部神劇,說有小鮮肉的不看等等。而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部有小鮮肉吳磊,流量明星王凱的短劇,大家這次可以看看是否是神劇。所以可以放心這一定不是神劇!!!
  • 流量明星真的不能演好角色嗎?鹿晗告訴你並非如此
    這不是電競題材的劇嗎?居然還有懸疑劇的成分,有點味道呀。三十而立,他也做好了準備我想大家最初對鹿晗的印象,停留在綜藝節目還有那部評論一邊倒的《上海堡壘》。一時之間很多人都對他充滿了質疑。人們都說鹿晗已經定型了,只能耍耍帥裝裝酷,還有人說「等他年紀大了看他拿什麼賺錢」?
  • 白玉蘭獎落幕,小鮮肉集體啞火,評委:流量明星沒入圍,怪他們
    最年輕的演員就是32歲的張若昀,這讓很多小鮮肉的愛豆表示接受不了,為什麼自己的偶像沒有入圍?就此事兒,有媒體就採訪到了白玉蘭獎的評委之一沈嚴老師。這次沈嚴老師就白玉蘭獎沒有流量明星入圍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沈嚴老師說道:「這不是我們的錯,不是我們戴有色眼鏡,是他們沒有做到。」
  • 說是小項但爆款頻出,國產遊戲劇的春天又來了?
    夏天到了,遊戲劇又來了。從昔日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到前年的《陪你到世界之巔》,再到去年的《全職高手》《親愛的,熱愛的》,與遊戲相關的影視作品似乎總能掀起不小熱度。這一次,輪到了《穿越火線》。開播前或許沒人會想到,《穿越火線》能收穫如此多的好評。「IP」與「流量」的布局,往往熱度頗高、口碑難具。但《穿越火線》的表現略有不同。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大平臺的投入,國產優質好劇的曙光時刻似乎來了,真的是這樣嗎?為了降低風險、提高盈利,深諳網際網路流量思維的視頻平臺們選擇了自帶流量的流量明星或者與 IP 合作,批量推出劇集作品,而龐大的粉絲群體也樂得為偶像付費。大平臺 + 大 IP + 流量明星,共同組成了國產劇的「渠道為王」模式。
  •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陳情令》是去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時隔一年再次登上熱播網劇第一,這也更加證明了這部電視劇的成功。《陳情令》是名副其實的黑馬,當時泰國都有「博君一」的橫幅,真正的火到國外。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要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此前和它同屬迷霧劇場的《隱秘的角落》同樣引起了全網討論,劇中的臺詞也變延伸為一個又一個梗——「一起爬山嗎」。接連多部口碑好劇的出現,幫助迷霧劇場立住了口碑,而優酷也有類似的懸疑劇場模式。大平臺的投入,國產優質好劇的曙光時刻似乎來了,真的是這樣嗎?
  • 流量明星都沒演技?從唐國強到鹿晗,揭露國產奶油小生的進化史!
    國產影視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奶油小生這一詞,可能已變得逐漸陌生,取而代之的,是流量小鮮肉,是人氣偶像,雖說名稱不同,但意義卻相似,不過,經歷幾代人的蛻變,如今的"奶油小生",
  • 流量明星都沒演技?從唐國強到鹿晗,揭露國產奶油小生的進化史
    國產影視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奶油小生這一詞,可能已變得逐漸陌生,取而代之的,是流量小鮮肉,是人氣偶像,雖說名稱不同如今的小鮮肉,好像並不同於曾經的流量小生,後者是對年輕藝人或演員實力和顏值的認可,而前者,似乎成為一種&34;。
  • 流量鮮肉如何扮醜轉型?這8分國產有答案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今天是第1344天不斷更分享十一月最後一天,來聊聊月初大火的劇吧。李易峰、金晨主演的《隱秘而偉大》,無疑是這個月流量最大的熱搜國產劇。然而,要有熱搜很簡單,要保證質量和口碑,很難。《隱秘》從11月6號開播,到圓滿完結,豆瓣評分還在8分以上。所以,這部國產劇,不僅僅是噱頭,也確實有點東西。
  • 《小歡喜》第二部要來了,還是原班人馬,國產劇也有春天
    《小歡喜》早前播出獲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豆瓣評分還達到了8.4分,觀眾喜歡看,質量也受到專業肯定,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但其實最難得的是這部劇告訴我們國產劇也可以有春天。最近有消息傳出《小歡喜》也要拍第二部了,居然還是原班人馬,讓觀眾感覺太驚喜了。
  •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
    繼《陳情令》後,又一仙俠劇在泰國開播,國產劇的春天來了! 但《琉璃》是一匹黑馬,在剛開播的時候,這部仙俠劇就以一種非常強勢的勁頭霸屏多日,還曾佔據熱榜第一。不得不說,《琉璃》這部仙俠劇真的非常好看!
  • 批完「小鮮肉」,老戲骨的「春天」來了嗎?
    在《我看你有戲》中,張國立是「潤滑劑」。這檔節目的兩季內容,如果用嚴格的綜藝標準來判斷的話,其實也還算好。第一季的全明星「過家家」,只能算是交學費。第二季主打歷史事件重現,外加大批明星加持,在垂直領域裡算是清流。客戶砸了那麼多錢,品牌不立住就沒法交差。不過,張國立在裡面是真拼,千裡迢迢、爬山涉水、摸爬滾打,一樣不落。
  • 懸疑劇能讓流量明星打翻身仗嗎?
    流量明星正在努力用作品打翻身仗,不約而同選擇了懸疑劇。還有不少流量明星擔綱的懸疑劇在路上,趙麗穎主演的《誰是兇手》將很快播出,王一博和陳曉合作的懸疑劇《冰雨火》也於近日殺青。天下苦流量久矣,流量明星轉型,是不得已而為之——新的流量明星在不斷湧現,再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昔日的頂級流量明星自己也很快會被流量吞噬。
  • 瞄準懸疑劇能讓流量明星打翻身仗嗎?
    流量明星正在努力用作品打翻身仗,不約而同選擇了懸疑劇。還有不少流量明星擔綱的懸疑劇在路上,趙麗穎主演的《誰是兇手》將很快播出,王一博和陳曉合作的懸疑劇《冰雨火》也已於近日殺青。對於曾長期在古裝以及偶像劇中進行「複製粘貼式」表演的流量明星來說,選擇懸疑劇,的確需要勇氣。鹿晗和楊冪也嘗試過懸疑片《我是證人》,彼時的偶像光環沒有退卻,加之劇本本身存在硬傷,最終口碑不盡如人意。對於表演飽受詬病的流量明星來說,用懸疑劇來錘鍊演技,摘掉「流量」的帽子,是很務實的選擇。
  • 大器晚成的明星更優質、更長久;流量明星和小鮮肉更多是曇花一現
    所謂人各有所長,有才不等於你有傲視群雄、一覽眾山小的資格。你若如此&34;,我只能視之為無禮!你也許會認為我所寫的和題目裡的明星毫無關係,牛頭不對馬嘴,不用著急,大家花點時間,聽我慢慢道來。,我們活著,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掙錢,為了生活的好一點,這句話雖然沒什麼大毛病,但是如果用在現在那些偶然機遇一夜成名、一夜爆紅或從小成名的小鮮肉、流量明星、童星的身上,那麼問題就可能會發生了。
  • 《小美好》、《舊時光》讓人淪陷,國產校園劇迎來春天了嗎?
    許久不看校園劇的我,最近也淪陷在《你好,舊時光》和《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裡。這兩部片子上線沒幾天,播放量就雙雙破億,豆瓣評分一個8.3,一個7.7,看起來成績可喜。國產校園劇要迎來春天了嗎?經常看到公眾號說「國產校園劇應該這樣那樣拍」,那到底應該怎麼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