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為什麼在1900年左右,也就是在李春盛、成兆才、仙動心、佛動心、康永盛、夏春陽、金菊花、楊柳青、石榴花等蓮花落藝人青少年時代,冀東參加蓮花落行列的農民那麼多呢?我們如果仔細看一看近代史和探聽一下這些藝人的身世,就會發現他們的出身都是農民中的貧農,甚至是赤貧戶。這是由於那個時期農村破產,農民為了求生存,才利用自己喜愛的藝術形式一蓮花落,四處串鄉打地攤賣唱繃口。又因為這些可尊敬的前輩生長在有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的冀東地區,這些古老的民間藝術哺育了他們,再加上他們為適應觀眾的要求,運用了自己的藝術天才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不斷地一點一滴地改造、改進和發展了自己的藝術。還有一點要特別提起讀者注意的是冀東的開平煤礦和灤州煤礦,和冀東工業中心城市唐山。
這些地方集中了大量的勞動者一工人,工人就成了蓮花落的主要支持者一親密的朋友和熱情的觀眾。在從前,人們一提起蓮花落或蹦蹦戲,就必然聯想到唐山和門頭溝的煤礦工人,這不是沒有理由的。評劇的發源地灤縣、樂亭、昌黎、遷安、豐潤、玉田等縣,形成了對唐山市的一個包圍圈。蓮花落藝人從鄉村到集鎮,從集鎮又向城市擴大自己的陣地。我說工人、尤其唐山工人,是蓮花落親密的朋友和熱情的支持者,這是有根據的,請看下面的事實。老藝人們告訴我,蓮花落由鄉村到集鎮上活動了一個時期,站住了腳,又發展到工業城市唐山。這個時間是在民國初年,1912年左右,那時候,唐山有個喜愛熱鬧的人,名叫王永富。他有個兒子叫王鳳亭。這兩個人對唐山落子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
王永富喜歡蓮花落,常招人演唱,看的人都很喜歡。有人勸王永富,叫他蓋個茶園專門唱蓮花落,他說沒有錢,大夥說幫助他。於是,他就召集附近的工人蓋茶園,光管飯,也說給錢,十塊二十塊的應下了,實際上沒有錢,他就說蓋好茶園請看戲。大家因為想看戲,也就不在乎有沒有工錢了。唐山機器南廠的工人們偷了些木材供給他們,幫助蓋茶園,言明蓋好了請看戲。就這樣,東說西說,「用唾沫把個園子蓋起來了」 。從那以後多少年裡,南廠工人看「落子」不打票,在門口一說南廠的,就象主人一樣地走進園子。因為掌柜的叫王永富,所以就將茶園叫做「永盛茶園」。這是評劇的第一個劇場。成兆才帶著月明珠、石榴花在永盛茶園唱蓮花落,後來觀眾為了簡便,便叫他們是唱落子的。
因為他們在唐山唱的很紅,外人就知道唐山落子好,所以又有了「唐山落子」的名字。這個名字是觀眾給取的,其實他們自己有個名字,成兆才領導的戲班由王鳳亭當東家,班名叫做「永盛合班」。這是評劇最初的一個有名的班社,從這個班社開始,就不唱「對口」,專唱「拆出」戲了,而且還有自已新編的戲。這是因為這個班有一位天才的評劇作家一成兆才。並且有他的學生,天才的演員月明珠。他們在永盛茶園唱了一陣,很受歡迎。
民國六年,也就是1917年,成兆才帶著永盛合班到天津演出。他們到天津後,中國地方政府當局禁止他們唱,只得到租界馬鬼子樓去唱。劇目是成兆才新編的《馬寡婦開店》和他改編的《杜十娘》、《安安送米》 、《後娘打孩子》等。月明珠唱大軸,石榴花有時也唱大軸,唱了兩三個月,天津發大水,又回到唐山去。他們從天津回到唐山,另一蓮花落演員董春祥正在永盛茶園唱《大劈棺》,他們是借的魏莊子的戲箱到唐山來演唱的。因為蓮花落藝人誰也買不起戲箱。
永盛合班在唐山演得不錯,觀眾很歡迎,引起了山海關一個名叫曹起的人的注意,他到唐山來約月明珠到山海關去唱。月明珠到了山海關,大受歡迎,真是弄得「山崩地裂」。他們在山海關南門外快活林唱,在演唱成兆才編的《黃氏女遊陰》時,由於觀眾太多,樓上除坐滿了之外,還站滿了,把樓壓得格格直響。掌柜的馬上拿木柱子頂住樓板,擔心樓塌下來傷人。月明珠的唐山落子,不但一般觀眾歡迎,就是舉監生員也很欣賞。有個名叫奎旭東的滿族老人,曾做過河南三任知府。他兒子在山海關車站當站長,他就告老還鄉,常帶著小孫子去看月明珠的落子。
那時候著名評劇演員金開芳、金開亮、張潤時都是十多歲的小孩,和奎旭東的孫子慢慢就混熟了,並領他到後臺去玩。奎旭東老人也就到了後臺,他問演員們:「你們叫什麼名字? 」演員們說叫「永盛合班」。奎旭東老人搖搖頭:「不好, 什麼班呀班的,窯子才叫班,你們有這麼好的藝術,另取一個好名字吧。」演員們說:「您幫我們取一個吧!」奎旭東老人大概地問了一下情況,又看他們演的戲,多是勸人行好的,他認為頗有教育意義,又知道永盛合班是從唐山發起的,就命名為一「唐山首創瞥世戲社」。當時有所謂「詩社」之類,所以這個名字又嚴肅又文雅。
這是民國七年,1918年的事。這個戲社仍由王鳳亭當東家,王鳳亭是個熱心人,他是藝人的朋友,又是一個對戲劇事業有遠大理想的人。他曾有志要成立四大落子班社,這就算是警世戲社頭班。後來他果然又成立了警世戲社二班和三班。可惜第四班沒有辦起來。這個班社繼續了好幾十年,培養了大批的評劇演員,後來的著名評劇演員,多半是這個班社的師父教出來的。警世戲社二班最後由芙蓉花支持,直到1949年解放前才報散。打從1912年的頭班算起,到1949年春結束,共存在了三十七年。芙蓉花解放後才逝世。二班的老演員李義廷、花小仙,後來仍在中國評劇院工作、演戲和教學生。
參考資料《中國評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