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我們心中,一個人心中有佛,佛自然是無處不在。正所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以說,福報要用心來耕,而不是寄託於佛菩薩賜福。
有一個人去寺廟拜觀音菩薩,當跪在菩薩像前,他發現身邊一人也在參拜,而且這個人的模樣和觀音菩薩一模一樣,此人輕聲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那人答:「對啊,我就是觀音。」是觀音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此人忽然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心中無佛,磕再多頭,燒再多香,宛如水中撈月,終究是徒勞無功。佛家有言:「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福田心耕,佛菩薩只會保佑相信因果,種下善因的人。世上有4種人,哪怕沒有信仰,無需拜佛,也會得到佛光普照,諸佛菩薩也會護佑,看看包括你嗎?
第一種:孝順父母的人。
佛教《敬業三福》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很多人對佛教文化一知半解,有自己片面的觀點,這也難怪,現在形勢主義染汙太多,確實多數人難以接觸到佛學文化,只是表面的念念阿彌陀佛,讀經也不懂什麼意思,雖然這樣,但還是功德無量,只是很多人本來佛緣就淺,看到這個現象,又不是很懂,就會產生排斥心理。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佛教講,孝養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這種人去寺廟就算不拜佛,也會得到諸佛菩薩的保佑加持。
第二種:知足的人。
歲月飄逸,我佛無處不在。懂得知足的人,與佛有緣,所見皆佛。知足,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成熟。不懂知足的人,總是想填滿自己的欲望,而欲望是個無底洞,所以一生都會活得很累。
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房屋千間,夜眠只需六尺。幸福在於知足,何必活得那麼累。人活著需要的並不多,每個人的生存空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該低頭時稍微低一下頭,學會知足,減少欲望,福報不請自來。
第三種:慈悲善良的人。
人在做,天在看,不信你就試試看,你若善良,必得天佑。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孕育萬物,你若對萬物有慈悲的愛心,就會得到上天的眷顧。說到大慈大悲,我們都會想到觀世音菩薩,所以說有慈悲心的人,你就是活菩薩。
福報不是燒香拜佛求來的,是自己行善積攢的。當然以真誠心求佛,也會得到加持,但果報還需自己種,佛菩薩只能是作為助緣,幫助你快速達成心願,如果自己沒有種善因,善果也不會出現。
第四種:依教奉行的人。
諸惡莫作,就能歲歲平安,眾善奉行,方能年年如意。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樣的人超越了世俗的凡夫,就算不拜佛,也會得到家宅平安,眷屬歡樂的果報。
以上這4種人,你是哪種呢。無論閣下有無信仰,祝願你,在今後生活中,好事連連,吉祥安康,諸事吉祥,佛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