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12月21日,2020年「蘇教名家」培養工程啟動儀式及培養方案論證會在南京舉行,「蘇教名家」培養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培養對象專家指導組38位指導專家和首批50名培養對象等參加活動。與會領導、專家圍繞新時代江蘇教育名家培養,激蕩智慧,共探新路。
2009年起,江蘇啟動了「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工程實施11年來,全省湧現出了一批有教育情懷、有教學思想、有實踐範式的在全國有影響的專家。為持續加強教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今年省教育廳研究決定,接續「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啟動實施「蘇教名家「培養工程。該工程培養周期為三年,從2020年起,用10年時間,每年從全省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職在崗教師、校長,以及教科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等單位的正高級教師或特級教師中,遴選不同年齡層次的培養對象50人。省教育廳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培養對象的指導、考核等重大事項。
啟動儀式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指出,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倡導「教育家辦學」,既是時代命題,也是教師和校長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規律與要求。「在面向2035、探索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中,江蘇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啟動「蘇教名家」培養工程,既是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也是教育自身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要求」。
面向新時代,「蘇教名家」培養應側重哪些方面?通過工程實施,培養對象應具備怎樣的江蘇特質?對此,任友群認為,要成為教育家型教師,必須從立德樹人、博學修身、實幹興教三方面紮實努力,要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潛心修身治學,把個人實踐融入到黨和國家發展的洪流中去,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同向同行,這樣才能成就事業,實現自我價值。
教育部原副部長王湛則認為,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是衡量一個好老師的標準,也是成為「蘇教名家」的必備條件。同時,「蘇教名家」還應追求5種卓越的特質,要志存高遠、卓有追求;要品德高尚、卓有情操;要業務精湛、卓有造詣;要秀外慧中、卓有智慧;要堅毅執著,卓有定力。「要說江蘇的當代名家還有什麼要進一步提升的,我認為應是『霸氣』。在保持靈氣、秀氣的同時要增加些霸氣,要多一些沉澱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增強創新精神和突破能力。」王湛表示, 「蘇教名家」還要更加堅定地貫徹協同發展的理念,更好地發揚團隊精神,互學互促,共同進步。
據了解,根據培養對象特點和研究方向,省教育廳成立了學校管理組、中學文科組、中學理科組、小幼教育組、職教特教組等五個研修組,並遴選著名專家學者組成了專家指導團,負責診斷和修訂培養對象的發展規劃和研究方向、指導課題研究、提供諮詢等。在工程實施期間,省教育廳還將圍繞一個項目、一本專著、一場報告、一支隊伍、一例經驗、一份成果的「六個一」目標責任,通過專家引領和自主研修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相結合、國內培訓與國外培訓相結合等方式,有計劃有組織的促進培養對象成長。
「培養對象要主動發展加快成長為教育家型教師。」省教育廳副廳長潘漫說, 入選「蘇教名家」培養工程,既是崇高的榮譽,同時也承擔了重要使命。各位培養對象既要做信念堅守者,始終堅定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堅定理想和不懈追求,立德樹人、為人師表,做新時代優秀師德師風的踐行者和示範者,學習先行者和思想創新者。(記者袁濤 通訊員李大林 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