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看到的悲劇又發生了。
安徽郎溪13歲的男孩殺害了一個10歲的女孩,並拋屍。
4月14日下午,女孩的父親報警女兒走失,經過兩天的調查,走訪,最終在4月17日將重大嫌疑人——一個07年出生的男孩抓獲。
經過審訊,他供認把女孩致死的過程,並指認拋屍地點。
家裡有孩子的實在看不得這樣的新聞。
我們憐惜受害者和她的家庭。同時這個男孩和他的家庭同樣也萬劫不復,與安穩平和從此絕緣了。
為什麼近年類似的案件越來越多了?
去年就有一個轟動全國的14歲的少年殺害了鄰居8歲的女孩。
這樣的悲劇就在我們身邊上演著。
我們痛心的同時該警醒的是這些犯罪者的年齡越來越小了。
他們怎麼會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呢?
1、遊戲中的暴力和對生命的漠視。
我覺得有些遊戲帶給孩子的害處太多了:玩暴力遊戲的未成年人比其他未成年人更具有暴力傾向。
網路遊戲大多以「攻擊、戰鬥、競爭」為主要成分,網路遊戲中充滿了血淋淋的打鬥場面。
未成年人長期玩AK車、砍殺、爆破、槍戰等遊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容易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遊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
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產生欺詐、偷盜甚至對他人施暴等行為。
目前,因為玩網路遊戲而引發的道德失範、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
對生命也沒有了敬畏感,殊不知生活不是遊戲,沒有N條命供你揮霍,生活也不可以重啟再來。
2、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
現在的孩子成熟得早,我們不應該避諱對孩子的性教育。
在性教育上,柴靜有句話說得好:「我們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羞於談性,不敢談性,不許談性,是典型的中國家長的思想。
中國的傳統思想裡,「性」是骯髒的,不能拿上檯面來講,怎麼能從小教孩子這些呢?
其實小小年紀是需要懂這些的。
不敢談性是怕孩子知道這些事情,容易「性早熟」,過早的發生性行為。
不許談性,覺得談性就是丟人的行為,傷風敗俗。
那麼孩子從哪裡獲取這些本該懂得的知識呢?沒有人教就無知。
孩子因為無知而好奇,對自身身體發育好奇,對男女身體差異不同好奇,沒有正確的引導渠道,孩子自己選擇從不健康的途徑尋找答案,最終走向了歧路。
3、各種影視劇露骨的畫面對孩子的衝擊
孩子的心理還不成熟,對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的判斷。
尤其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心理髮育,容易產生青春萌動現象,部分孩子對青春期知識了解不多,自控能力較差。
分不清友誼和愛情的區別,盲目性的模仿,情感交往過密。
這個時候如果看了影視劇裡的露骨鏡頭,生理衝動,會想去模仿,特別容易犯錯誤。
4、讓孩子正確對待青春期的各種變化,平穩過渡。
我們經常告誡女孩子:要保護好自己,要潔身自好。
可是我覺得對於男孩子的家長來說更要教育好孩子:遠離暴力,尊重女孩,有健康積極的興趣愛好,來度過青春衝動的時期。
這其中性教育尤其關鍵。
一、正確的認識生理變化:
對12歲以前的孩子談性教育大多只是停留在認識層面,像聽故事一般,因為孩子的身體此時沒有什麼變化,所以他很難有什麼切身感受。
但是對青春期的孩子講性教育生理變化則不同,他們的身體正在發生變化,並且他們也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他們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點:
1.性器官發育開始加速:
生殖器官在青春發育期之前發育非常緩慢,一旦進入青春發育期之後,速度會迅速上升;
2.第二性徵開始出現:
女孩表現為乳房隆起、體毛出現、骨盆變寬和臀部變大等;
男孩表現為出現鬍鬚、喉結突出,體毛明顯。
3.性功能成熟:
女孩開始月經;男孩開始排精。
學習了,了解了,孩子們才不會恐慌,也不會好奇。
二、如何保護自己不被傷害;
我們知道正處於發育期的生殖器官比較稚嫩,稍不注意,就會受傷。
嚴重的傷勢甚至會影響今後的生殖功能。在運動或打鬧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生殖器官。
最好不適於穿過緊的牛仔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
此外,更重要的是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
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表示,性侵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換言之,一起性侵害兒童新聞曝光,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
而在這些性侵案中,熟人做案高達7成。
在一份2014年曝光的503起性侵兒童案中,熟人犯罪442起,佔比87.7%。在2015年曝光的340起案件中,熟人犯罪240起,佔比70%。2019年上半年,僅深圳一地就已經發生了8起培訓機構教師性侵未成年人案件。
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這背後是多少孩子的眼淚。
所以,做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遠離害傷源,讓孩子知道身體的底線,保護自己。有侵犯自己身體的事情,一定要跟家長及時反映,杜絕侵害的隱蔽性、長期性。
三、積極接納身體的變化,心理健康成長
在青春期發育初,青春期心理的少年男性對性的差別特別敏感,由於第二性徵的心理變化,這時青春期少年男性的心理產生了自身所發生的巨變感到迷茫、害羞。
這是青春期對異性的心理疏遠期。
過了這個階段,他們就迎來了青春期心理是對異性狂熱期:隨著性發育漸趨成熟,在青春男性激素的心理,會有性行為的衝動。
最顯著的心理變化是最初表現為對異性排斥,後來轉化為對異性的吸引及愛慕,這時,青春少年對自己年齡相差不遠的女性產生了濃厚的愛好,青春少年男性的心理頓時出現積極地接近異性的傾向。
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髮育帶來的心理變化。
正確學習,正確認識,正確引導,使青春期的孩子了解自己的變化,積極接納這種變化,平穩過渡這個時期
多看健康向上的書籍,與朋友多交流,與老師家長多溝通,陽光開朗的走過青春時光。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笑著走過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我是@與玥寶共成長,一位願意與你探討孩子的寶媽,謝謝閱讀,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