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偉大的一部電影,卻是個關於陰暗下水道的故事

2021-02-18 劇角映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虹膜(ID:IrisMagazine)-

如果做一個調查,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我相信《公民凱恩》《迷魂記》《教父》《亂世佳人》《卡薩布蘭卡》《雨中曲》《日出》都是名列前茅的答案。


《公民凱恩》(1941)

但如果問,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是什麼?

你會怎麼回答呢?

來自英國電影行業各個崗位上超過1000名工作人員,他們評選出的最偉大英國電影第一名是:

《第三個人》The Third Man1949

這部電影在豆瓣得到了 8.2 的評分,還可以,但也不算特別高。


不過我的好友更喜歡它,十多人看過,給出了平均 9.7 的高分,幾乎都是五星。

我能理解這之間的小小落差,畢竟對多數影迷來說,這部 1949 年的黑白電影,看起來太老了一點。


我看過好幾遍這部電影,非常喜歡,即使不加英國這個限定,它也絕對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傑出的電影之一。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這部《第三個人》。


這是部謎一樣的電影,它是個不折不扣的怪胎。在四十年代末的任何國家都很難找出一部堪與之比擬的電影來。

單純將《第三個人》視為某一類型的電影,總是很難確切地描述其本質,它汲取了英國約翰·格裡爾遜/保羅·羅沙的紀錄電影傳統,並偷師於三十年代希區柯克為英國留下的一系列驚悚片,又注意到戰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動向,譬如羅西裡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是各種風格傾向的一次匯流


影片的三個主創當時都處於生涯中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命運讓他們剛好聚到一起。

第一個是導演卡洛爾·裡德(Carol Reed),他為了拍這部電影,仔細地研究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這個曾經輝煌的城市如同新現實主義者眼中的羅馬一樣,二戰後出現急劇的經濟崩潰與社會墮落。


卡洛爾·裡德(右)

第二個是編劇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這位傑出的作家身體力行,對奧地利首都進行了上天入地的田野考察。

但是,第三個人,也就是奧遜·威爾斯扮演的哈裡·萊姆——他也是電影片名所說的第三個人——才對影片施加了決定性的影響,他的出場時間不算多,然而其存在恍如幽靈,給影片的每一格畫面都打下了自己的烙印。


還有一個隱藏boss不可遺忘,他是英國首席製片人亞歷山大·柯爾達(Alexander Korda)。自從二戰結束以來,他一直想拍一部影片,放在被炮彈炸成廢墟的維也納,直覺告訴他這一定會是部偉大的電影。

於是在某天吃飯的時候,柯爾達就和格雷厄姆·格林提了下這個創意。他們當時正在合作一部叫《墜落的偶像》(The Fallen Idol)的電影,此片正要殺青,所有人對它都感到樂觀。


《墜落的偶像》(1948)

而編劇格林在寫一個故事,他把第一段的文字記在一隻舊信封的背面:一個星期前我向哈裡作了最後的道別,他的棺材沉入二月冰凍的地下……

柯爾達單純是覺得這個開頭挺有格調,他要求格林把故事放到戰後美、俄、英、法四股勢力瓜分的維也納——他的這個設想還有層用意,為了順理成章地請好萊塢明星來飾演男主角。甚至柯爾達一開始覺得這應該是一部驚悚喜劇片。


1948年2月,格林帶著他滿腦子的哈裡去了維也納,住在柯爾達為他安排好的專供盟軍軍官下榻的豪華酒店裡。除了哈裡的假葬禮,整個故事的走向此時還一片空白。

格林在維也納四處轉悠,對這個城市陰暗的一面了解越來越多。他造訪了巨大的中央公墓,地面堅硬如鐵,掘墓人只有用電鑽才能挖下去。


他還去了昏暗的小酒吧和破敗的劇場,以及當地最大的公園,那是在俄軍佔領區,遍地野草,人跡罕至,只剩下1897年為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慶典而興建的摩天輪在緩緩轉動。

十天過去了,頭緒全無,格林深感失望。


按照原計劃,他必須啟程去義大利拜訪一個朋友,然後在那裡把故事大綱拿出來,可這座冰雪覆蓋的城市沒有為他提供絲毫靈感。

這時一個朋友安排的飯局打破了一籌莫展的局面。格林在飯桌上結識了一個英國情報官員,得知原來維也納存在一個警察部門叫做地下警察,乍聽之下,還以為是秘密警察呢,在戰後的複雜形勢下這也不足為奇。


但格林聽了解釋,才知道地下警察的任務是真的在地下工作——巡邏維也納縱橫發達的城市下水道,因為地面上無所容身的黑道分子正在無人管轄的地底下猖獗活動。

這極大地引起了格林的興趣,他託人帶他下地一看,真的開了眼界!


維也納下水道的主管道竟然有泰晤士河的一半寬,而且並不是想像中臭不可聞的汙水溝,相反,氣味清新,可供行人自如來往。

地下警察還告訴格林有關盤尼西林黑市的故事。原來,當時這種藥物緊缺,只有軍事醫院裡才有,黑幫分子買通內部人員,取得藥物,再兌水、摻沙,到黑市上高價出售。

格林掌握了這許多猛料,他知道故事該怎麼編下去了。他如約前往義大利,寫下這個名為《第三個人》的故事,回到倫敦交給了柯爾達和裡德。


後來有評論指出,格林的故事並非完全原創,至少在某些程度上借鑑了他喜歡的美國電影《騎粉紅馬》(Ride the Pink Horse),兩者都是關於追蹤殺死朋友的兇手,並引向一個意想不到的悲劇結局。

裡德看了劇本,最後決定邀請正在歐洲的奧遜·威爾斯來主演。兩人一起進餐,在飯桌上他向威爾斯透露:

我這兒有個還沒寫完的劇本,裡面有個角色非常適合你,我保證你看了一定會喜歡。

威爾斯答應讀讀,裡德補充道:

你絕對想演這部戲,而且這個角色到中間才出場。

一般的明星聽到這句話恐怕要翻臉拂袖而去,但威爾斯可是威爾斯,他不動聲色地答道:

最好讓我過了三分之二再出場。


那時威爾斯正在為自己導演和主演的莎劇電影《奧賽羅》焦頭爛額,因為資金問題,劇組已經中途停擺,他無事可幹,正好接部新戲可以賺點錢回去補貼《奧賽羅》,他沒理由拒絕。

投資方給他兩個選擇,片酬10萬美元,或是20%的票房提成,威爾斯選了10萬美元,但他為這個選擇後悔了一輩子。


因為《第三人》後來在歐洲極為賣座,威爾斯多年後將之比作《音樂之聲》,要是拿了提成,我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卡洛爾·裡德和攝影師羅伯特·克拉斯克(Robert Krasker)在片中大量運用傾斜鏡頭,也就是不把攝影機水平放置,拍下來的畫面歪歪扭扭的。後來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打趣地說:

讓我送你一支水平儀吧,下次拍戲的時候,一定記得把它放在攝影機上。


有人說,《第三個人》突出的表現主義風格大量來自威爾斯,這很難具體來考證,不過根據威爾斯對影評人、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的回憶,他並沒有就拍攝手法上對導演施加影響。

而如果我們聯想裡德之前兩部傑作《諜網亡魂》與《墜落的偶像》,就不會對他顯得過於表現主義而感到意外了。


《諜網亡魂》(1947)

卡洛爾·裡德對實景拍攝的堅持,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第三個人》,在那個年代,棚內搭景仍是電影拍攝的主流方法,走出攝影棚只是少數離經叛道導演的做法。但裡德把攝製組帶到了奧地利,然後他將工作人員分成白天和黑夜兩組連軸轉,自己幾乎不睡覺。

最有名的摩天輪高潮段落,威爾斯從裡德手裡奪過了導演權。


因為實地拍攝無法架設攝影機,所以他們在摩天輪上拍了一些背景,主要的戲都是在倫敦攝影棚內拍的,後期再進行合成。

這場重頭戲威爾斯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華,那段著名的臺詞就是他的手筆:

雖然在博爾吉亞家族統治下的三十年中,義大利遍地是戰爭、恐怖、謀殺和流血,但誕生了米開朗基羅、達文西,乃至偉大的文藝復興。而反觀充滿兄弟般友愛與五百年民主和平的瑞士,卻只造出了布穀鳥鐘。

這一段戲後來被很多電影模仿和致敬,比如《白日焰火》裡,廖凡和桂綸鎂就在摩天輪上有一段很激情的戲。


《白日焰火》(2014)

1949年9月2日,《第三個人》在倫敦首映,緊接著,又在法國參與了當年的坎城電影節。在這屆電影節上,不僅有美國女星麗塔·海華絲與著名的花花公子、印度穆斯林領袖阿迦·汗三世之子阿里·汗結婚的盛大活動——沒錯,麗塔·海華絲剛剛同威爾斯離婚。

而威爾斯同樣不寂寞,他在坎城享受到了最大的歡呼。


這屆電影節還將義大利年輕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納入了觀察視野,再加上法國文化界名人薩特、谷克多賞光蒞臨,也進一步提升了電影節的品位和影響力。

坎城電影節將最高獎頒給了《第三個人》。


給導演裡德頒獎的是法國外交部長、後來的歐洲之父羅伯特·舒曼

10月,影片在英國全面發行,大獲成功,次年2月在美國上映同樣取得豐收。當時的安德烈·巴贊對影片導演的讚譽毫無保留,他說:

卡洛爾·裡德……無疑證明了他現在是最優秀的英國導演,並且居於世界前列。

不僅專業雜誌如是說,而且大報小報一致地叫好,像《每日鏡報》用了讓人傾倒這個詞,《劍橋每日新聞》則認為卡洛爾·裡德的最大品質是雅俗共賞


只有《紐約時報》影評人波斯利·克洛瑟(Bosley Crowther)認為這只是部普通的情節劇,導演在無病呻吟,對於歐洲現實問題的批評無關要害。但《第三個人》的票房數字卻一天天向上飛竄,特別是歐洲的觀眾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把《第三個人》放到英國電影史的背景下,能讓我們對它的地位看得更加清晰。


從二戰結束時到五十年代初,那是英國電影最輝煌的一段時期,在國際上的聲望也與日俱隆。《亨利五世》《相見恨晚》《平步青雲》《遠大前程》《布賴頓硬糖》《紅菱豔》《哈姆雷特》《仁心與冠冕》……

英國最偉大的一批電影人勞倫斯·奧利弗、麥可·鮑威爾、大衛·裡恩,加上卡洛爾·裡德,在同一時間爆發出最熱烈的創作才情,那段時光,真是英國電影歷史上最美好的一段黃金歲月。

最後介紹《第三個人》的結局,也是影史上最經典的結局之一。這個結尾我看過二十幾遍。

霍利(約瑟夫·科頓)揭穿了好友哈裡(奧遜·威爾斯)的罪行,這次哈裡真的死了。葬禮之後,哈裡的女友安娜(阿麗達·瓦利)和霍利在街上相遇,一言不發錯身而過。

文章來源丨虹膜(ID: IrisMagazine)

「 關注劇角 」

搜索  劇角映畫 或 magilm_forever

關於電影,你總想知道更多

「 聯繫劇角 」

品牌/項目合作請加微信: canai777

內容合作請加微信: raoyi0702

相關焦點

  • 日本又一部重口味「下水道」小電影!為了救弟弟姐姐主動被碎屍
    似乎有一段時間沒有講重口味電影了,今天君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恐怖驚悚片——《繼續活下去的5個故事》
  • 英國電影史上一對最佳拍檔的故事(10)(大結局)
    前文回顧:英國電影史上一對最佳拍檔的故事(1)英國電影史上一對最佳拍檔的故事(2)
  • 美國賭城無家可歸者棲身陰暗潮溼下水道(組圖)
    在這座賭城,很多無家可歸者生活在陰暗潮溼並且十分危險的下水道。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賭城拉斯維加斯是美國房屋止贖率最高的城市,無家可歸者比例位居全美第四。在這座賭城,很多無家可歸者生活在陰暗潮溼並且十分危險的下水道,一旦因大雨引發洪水,這些地下居民的一切家當將化為烏有,就連自己也可能被洪水衝走。美國其他地兒的無家可歸者:野外露宿>>
  • 英國最偉大的100電影,哪裡比美國差?
    本文首發於虹膜公眾號(IrisMagazine)等了好久,想找個機會來介紹偉大的英國電影,但好像大家平時不太關注英國電影
  • 20世紀英國最佳電影《第三人》
    《第三人》被評為電影史上傑出的100部電影之一,獲得了1949年第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2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金獎,並被評選為英國電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在黑色電影領域,卡羅爾·裡德絕對屬於大師級人物,他執導的《第三人》更是經典黑色影片。影片以二戰後維也納為背景,以一個神秘人物的撲朔迷離的故事展開。
  • BFI薦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上)
    BFI(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英國電影協會])是皇家特許(Royal Charter)而創立的非盈利組織,旨在鼓勵整個英國的電視電影藝術的發展,促進它在記錄時代生活方面的作用,普及關於電視電影的教育並提升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儘可能地讓人們最大範圍地接觸和欣賞到英國及全世界的電影,
  • 一部關於狗的喜劇電影,溫馨的英倫喜劇,典型英國小製作電影
    最近先是看了一部貓的電影,又看了一部狗的電影,相對於前一陣子上映的《流浪貓鮑勃》,在紀實風格方面,《我的冤家是條狗》娛樂性更強一些,笑點也很多,看完讓人感嘆生活,但還是很美好的典型英國小製作電影。一個有點廢柴的女生和一隻有些調皮的八哥犬,調味出一出溫馨的英倫喜劇。
  • 90年代最偉大、最神秘的一部電影
    在BAM工作的那些非常明智且一貫正確的潮流創造者稱J·霍伯曼為「他是他那代人中最偉大的電影評論家之一」,他們開始為霍伯曼在《村聲》長達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致敬活動
  • 一位偉大的導演、聞名世界的電影藝術大師
    他是影史最重要的存在之一,常年霸佔各種「史上最偉大導演」中前三的位置;他是各國影迷的最愛,電影節只要放映他的電影,總能分秒間售罄;他是後世無數電影人膜拜的宗師,更是無數電影汲取養分的寶庫,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當代名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 他是最偉大的喜劇大師,這是他最偉大的一部電影
    ,貢獻了最令人捧腹的笑料,也留下了一個令人抱憾的結局。這是一部個人色彩強烈的作品,折射了卓別林整個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從早期的舞臺表演到電影作品,甚至還預示了他最後一部偉大的電影《舞臺春秋》的到來——那是二十四年後的事了。他甚至憑藉《馬戲團》收穫了奧斯卡大獎。但眾所周知的是,卓別林在1964年的回憶錄《我的自傳》中卻幾乎沒有提及這部影片。
  • 世界禁片系列:下水道的美人魚
    該片屬《豚鼠系列》中較有思想性的一部,但由於場景過於血腥以及對美人魚這種在西方人眼中象徵著美好浪漫的生物的形象過度醜化,致使該片被美國電影協會列為14部世界級禁片之一,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出「史上最噁心的五部電影」,本片位列其中。《下水道美人魚》影評看完了下水道的美人魚,雖然感覺上沒有昨晚那些人所說的那麼恐怖,但還是值得一看。
  • 盤點18部關於老鼠的電影,每一部都是滿滿的童年記憶!
    之前,我做了一起關於貓咪的電影盤點,列舉了15個紅極一時的喵星人!本期,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哪些同樣聞名於世的老鼠明星們!由於關於老鼠的影視作品很多,本期盤點,主要側重與於動漫作品!「老鼠嫁女」這個有趣族民間故事,雖不見於古籍記載,但在民間卻廣泛流傳。2、舒塔和貝克出處:國產動畫片和電影【舒塔和貝克】舒克和貝塔是童話大王鄭淵潔筆下最著名的童話形象,舒克和貝塔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後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成了動畫片。
  • 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是今年最接近偉大的一部電影!
    從宣布立項那一天起,就註定會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劇情?拍攝技巧?去TM的,這幫人坐一起聊大天我都要十連刷! 這或許將是今年最接近偉大的一部電影,這樣的作品,才配叫神仙電影!
  • 最噁心的電影《下水道的美人魚》
    (3)影片有不少片段使用了美麗與醜陋相結合而增強對比諷刺效果的的手法,例如:1、小河是清澈怡人、生機勃勃的,影片中的小河卻因汙染變成了布滿死亡氣息的骯髒下水道,2、嬰兒與貓都是生氣靈動的東西,影片中嬰兒和貓卻是早已死去,而且默默地躺在骯髒的下水道裡;3、美人魚是象徵著美麗、夢幻、浪漫的傳說中生物,但在影片中卻因身上長滿膿皰而變得醜陋不堪;
  • BFI薦片 |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上)
    BFI(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英國電影協會])是皇家特許(Royal Charter)而創立的非盈利組織,旨在鼓勵整個英國的電視電影藝術的發展,促進它在記錄時代生活方面的作用,普及關於電視電影的教育並提升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儘可能地讓人們最大範圍地接觸和欣賞到英國及全世界的電影,建立、保護和發展反映英國電視電影歷史和傳統的藏品集
  • 視頻大賞IFC詳解:影史50個最偉大電影片頭
    完美的情況是,開場片段體現了影片最純粹、最直觀的水準,將整部電影的概念轉化為簡潔、詩意的影像。一部講述尋找失蹤少女的電影在開場就揭示一些秘密,讓人隱隱察覺出悲劇;一個當出租汽車司機的退役越戰老兵的故事,則以蒸汽瀰漫、燈光氤氳下變形的紐約開始,映射出主角反常的人格;我們目睹子彈從工廠到無辜者的腦袋裡的整個過程,一下子就了解世界軍火交易的殘酷的現實。
  • 一部動畫,獻給法國最偉大的女人們
    作為法國最偉大的的動畫片導演之一,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不曾令觀眾失望。今年,歐斯洛導演帶著他的新作,榮獲第44屆法國凱撒電影獎的最佳動畫片獎項的《迪麗麗的奇幻巴黎》再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將視野從童年生活過的非洲幾內亞放回到了故土法國巴黎,選擇了1920年去展現那個人才輩出的年代。
  • 一部《肖申克的救贖》,為啥他是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沒有之一
    每個人應該都有一部自己看了好多遍都還一直在看的電影吧。郭小迪這裡也有一部看了至少50遍的電影,開心時會看,傷心時會看,迷茫時也會看,這部電影就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為啥它是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
  • 一部經典的歷史戰爭電影,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潛艇作品,值得一看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經典的歷史戰爭巨著《從海底出擊》影片《從海底出擊》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是德國導演彼德森揚威國際影壇的作品。尤爾根普洛斯咯,克勞斯溫奈曼領銜主演,本片有三個版本分別為劇場版149分鐘導演,導演剪輯版209分鐘,藍光終極版293分鐘將近五個小時的電影,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潛艇作品。2010年《帝國》雜誌將該片評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部電影的第二十五名。可謂是一部公認的經典。在劇情上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受命前往北大西洋海域,負責阻攔擾亂英國船隻的運輸補給工作。
  • 最偉大的電影剪輯師:沃爾特·默奇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導演恐怕能舉出一打,但最偉大的電影剪輯師只有一個,那就是沃爾特 · 默奇(Walter Murch )。一部上佳的影片能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運之中的同時完全看不出剪輯的痕跡,這是剪輯師的至上功夫。而剪輯,正是電影區別於攝影、戲劇、表演、文學,最終宣告自己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的標誌。相信這篇文章會對你在創作過程中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