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畫派大師柯羅認為:「繪畫時頭兩件要研究的東西就是形體和明暗度,對我來說,這兩樣東西是藝術的不可缺少的基礎。色彩和運筆使作品迷人而已。」因此,他喜愛人物畫更甚過風景。(「持曼陀林戴無邊帽的少婦」)
法國巴比松大師柯羅善於吸引各家之所長。他接受的是古典主義教育,但又喜歡浪漫主義的風格,表現的是寫實主義的內容,技法上又是印象派的先驅。就像「查摩埃斯夫人(柯羅的侄女)」中,畫面結構是新古典主義的,風格是浪漫主義的,主題是寫實主義的,畫法是印象主義的,非常精彩。
法國巴比松大師柯羅,「河邊孩童」,均衡的構圖、和諧的色彩、理性的層次、簡練的細節,無不表現出古典主義特徵;而理想性的取景、人物形象的脫俗、色彩在明亮優美的灰色中的統一,又體現出浪漫主義情懷;畫作時空定位很模糊,跪坐著女孩的粉紅長裙,點亮了畫面,有一種幻想般的美,展現出優雅的意境。
巴比松大師柯羅,「坐著讀書的白衣修士」。光亮凸出的高額頭、大部頭厚書、專注的表情、挺拔的坐姿、簡樸的僧袍;統一的暖黃色調、不同的色彩明度;簡單的物質生活、充實的精神生活,畫作將一位睿智、勤奮的學者活生生地展現出來,讓觀者肅然起敬;如何選擇人生是每個人的自由,這是柯羅的抉擇。你呢?
巴比松畫派大師柯羅,「珍珠女郎」,畫作中女子戴著樹葉編的「花環」,一片葉子在前額投下了影子,看上去很象珍珠,因此得名。(我總感覺牽強)畫中模特的姿勢,創作時採用的暈染法,甚至包括畫作的尺寸,都與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極其相似,而柯羅賦予女郎的純真浪漫氣息則使它成為不朽之作。
法國巴比松大師柯羅,「麗貝卡」,1839年。畫中的她衣著簡樸,旁邊的水罐暗示著女僕的身份,暗黑色的上裝和深褐色的長裙,像苦行服般掩蓋住了青春的亮麗,只有頭上自製的花環代表著她對美的嚮往;她手託香腮,正沉醉在少女的情懷之中;背後是荒涼的沙丘及鬱蔥的大樹、悄然開放的小花,似乎預示著艱難中的希望。
法國巴比松大師柯羅,「井邊少婦」,1870年,荷蘭克羅勒穆勒美術館藏。他筆下的女性,沒有安格爾式的標準身材,沒有布格羅式的甜美動人,但都帶著法國村姑樸實無華的氣質,都是定格在生活中最能打動人的瞬間,這源於他對美的理解:真實即美,單純即美,自然而然更是美,而最美的是善,一種人類本源的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