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鼎重2014公斤有何寓意

2021-03-01 央廣網

點擊標題下方「央廣網」即可訂閱微信號


昨天是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公祭儀式上「國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記事,今之鑄鼎銘史。這尊銅鼎將永久設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

國家公祭鼎的規模與形制如何?由誰設計製造?鼎上銘文是何內容?設置國家公祭鼎的意義是什麼?

數字寓意

2014公斤和1213公斤

象徵2014年12月13日

國家公祭鼎採用「三足兩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壽縣出土的東周時期用來祭祀的禮器、最大的圓鼎「楚大鼎」(又稱「鑄客大鼎」)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鑄造,既保存古代青銅器的古樸之美,宏偉壯觀,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現有紀念碑、和平大鐘、災難牆等其他紀念物相協調,又與祝賀、慶典用的「」「大盂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區別。

據設計者介紹,國家公祭鼎的設計亦有數字寓意,銅質的鼎身和銅質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質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徵2014年12月13日舉行首次國家公祭。

設計元素

兩足在前一足在後

象徵中華民族覺醒

該鼎的設計還充分凸顯了「南京元素」,設計團隊包括中國金陵古藝術青銅研究所、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東南大學建築工業學院等。據設計者之一、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鄔烈炎介紹,鼎上頸部和兩耳側面紋飾以南京市常見綠色植物的枝葉為圖案元素,象徵著綠色和平、生命重生;銅質底座部分鑄有南京標誌建築城牆圖案,象徵首次國家公祭舉辦地;鼎頸部紋飾為傳統雷紋,鼎足上端採用犀角紋,足下端為象腿足形,兩足在前,一足在後,圓睛張目,粗獷有力,象徵中華民族在歷史記憶中覺醒,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鑄字內容

160字銘文287字記事

昭昭前事 惕惕後人

在國家公祭鼎正面,用駢文體寫成的銘文共160個字,魏碑簡體字,內容對仗押韻,立意內涵深刻、行文氣勢磅礴,與鼎渾然一體。描述了南京大屠殺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對遇難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殺激發全民抗戰,中國人民最終取得勝利的歷程。

鼎的後側左右兩邊則鑄有記事,共287個漢字,楷體簡體字。詳細記載了立法設立「國家公祭日」和舉辦首次國家公祭的事實。

銘文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積弱積貧。九原板蕩,百載陸沉。

  侵華日寇,毀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蒼生。

  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澹,寰宇震驚。

  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同胞何辜,國難正殷。

  哀兵奮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軀灑血,浩氣幹雲。盡掃狼煙,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國維新。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

  永矢弗諼,祈願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

註:

①洎(jì)及近代:意指到了近代。洎:到。

②金戈鼉(tuó)鼓:意指金色的戈鼉皮的鼓。鼉:揚子鱷。

③永矢弗諼(xuān):語出《詩經·衛風·考盤》,意指永不忘記。矢:發誓。諼:忘記。

鼎高:1.65米

鼎上外口徑:1.266米

鼎耳高:0.498米

鼎足高:0.915米

底座:高0.45米、長寬各2米的黑金沙石

設鼎目的

  

公祭鼎有三重意義

銘史強化歷史記憶

首個國家公祭日儀式上為何需要設置國家公祭鼎?意義是什麼?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意義有三。

1、國家重器體現國家禮儀。鼎在中國傳統中是國家重器,是的象徵,也是祭祀時重要的祭器和禮器。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設立「國家公祭日」,並首次以國之名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最高規格的祭祀儀式,以鼎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有助於突出祭祀主題,體現國家禮儀,營造莊重氛圍。

2、鑄鼎記事紀念國家公祭。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會事件,有鑄鼎記事的傳統。設置國家公祭鼎紀念設立國家公祭日和舉行首次國家公祭活動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符合傳統禮制,更能表達公祭活動銘記歷史、警示未來的現實意義。

3、鑄鼎銘史強化歷史記憶。南京大屠殺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巨大創傷,是中國人永遠無法忘記的歷史之痛。古之以鼎記事,今之鑄鼎銘史,設置國家公祭鼎並永久陳列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無論對歷史記事,還是凝固社會記憶,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國家公祭日|李自健美術館《南京大屠殺》巨畫前公祭遇難同胞
    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上午9點30分,李自健美術館全體員工在巨幅歷史油畫《南京大屠殺》前舉行了莊嚴肅穆的公祭儀式,深切緬懷、哀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公祭儀式上,李自健美術館副館長李博文誦讀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銘文》,慷慨激昂,激發了現場所有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全館員工與現場觀眾肅立於巨畫之下,集體默哀,向「大屠殺遇難同胞」三鞠躬,致以沉痛哀悼。△ 全館上下集體默哀,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行三鞠躬著名旅美畫家、李自健美術館館長李自健與副館長劉永凡代表全館上前整理花圈綬帶。
  • 掌上公祭、徒步尋訪——國家公祭日前群眾線上線下祭同胞
    新華社南京12月12日電 題:掌上公祭、徒步尋訪、接力閱讀——國家公祭日前群眾線上線下祭同胞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掌上公祭、徒步尋訪遺址、「和平許願牆」籤名、12小時接力閱讀
  • 各地舉行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今天(12月13日),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銘記歷史、祈願和平。在遼寧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了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的悼念活動,學生和各界群眾將手中的蠟燭敬獻在寓意民族英烈浩氣長存的臥碑前。
  • 視頻| 各地舉行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12月13日),各地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在遼寧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了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的悼念活動,學生和各界群眾將手中的蠟燭敬獻在寓意民族英烈浩氣長存的臥碑前。  今天,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湖南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都舉行了公祭日悼念活動,祭奠死難同胞和先烈。  江蘇各地也紛紛舉行悼念活動。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被遺忘的屠殺---二次凌辱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慘遭殺戮的中國同胞,牢記歷史,維護和平,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4年2月27日通過決定,將每年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國家公祭日感賦
    陳宏元依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不忘當年國破聲,今宵才起警鐘鳴。有心將士除倭寇,無力亡魂嘆古城。記得虎狼魔掌惡,森嚴壁壘有和平!陳剛依韻奉和劉經平《國家公祭日感賦》悲風掃過秣陵城,含淚追懷弔古情。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以國之名 追憶逝者 今天,是我國第7個南京大屠殺 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以國家的名義 祭奠30萬死難同胞
  • 時刻知道丨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紅網時刻記者 廖浩宇 整理報導今天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但你了解國家公祭日的由來和祭奠對象嗎?你知道今年國家公祭日將有哪些活動嗎?一起來看看吧!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 今天,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攝影:白光迪 冷金明)(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 杏花村同題丨12·13 國家公祭日
    公祭日感懷然也長恨金陵碎鐵蹄,同胞罹難怨魂悲。屠刀揮起滿城血,暴虐過後遍地屍。公祭毋忘遭恥辱,中興必定立雄奇。叢林法則今猶盛,弱國何堪強國欺。不忘國恥荊棘百合佇步江邊聞水驚,只因百姓冤魂生。遙銘烽火炮聲響,可曉狼煙血染成。刀劍戮屠中華地,鐵蹄賤踏石頭城。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舉行下半旗儀式
    葛勇 攝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13日晨,集會廣場中央,「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白色大字,在黑色「災難之牆」的映襯下格外醒目。下半旗致哀。 葛勇 攝晨曦之中,衣裝齊整的儀仗隊精神抖擻,踏著正步走到集會廣場中央。
  •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 2020-12-1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公祭日 |高校學生共同悼念30多萬遇難同胞
    為紀念這些無辜逝去的生命,2014年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昭昭前事,惕惕後人,在國家公祭日前後,各中小學、高校舉辦了宣傳教育活動,為遇難同胞哀悼,並警醒後輩,應當自立自強!
  • 連續三次受邀參加國家公祭日製作花圈,棗莊女子郭海俠奉獻大愛
    郭海俠正在參與製作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用的花圈12月12日,棗莊市花藝師郭海俠女士第三次受邀赴南京,參加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花圈的製作,並參加了12月13日舉行的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 國家公祭日|勿忘,不忘
    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無辜死難之生命,告慰血與淚浸染之土地。這一天,舉國上下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矢志復興的堅強意志。
  • 中國國家公祭日,也是世界需要記住的一個重要日子
    文 | 海上客 今天(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至今來說,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已有七年了。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這是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當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這是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
  • 12.13國家公祭日!
    12.13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南京市國家公祭全文公布 精日分子什麼意思會受到什麼處罰?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說,南京大屠殺是不能忘卻的慘痛歷史,人民群眾應當用恰當的方式、端正的態度去對待國家公祭。國家公祭儀式鳴放警報時 默哀一分鐘從2014年開始,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公祭儀式上,南京上空警報長鳴一分鐘。
  • 國家公祭日|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3年前的今天 侵華日軍製造了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