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美達調研
替格瑞洛作為一種新型抗血栓藥物,用於治療急性冠脈症候群、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原研廠家為阿斯利康,商品名倍林達,2012年11月在中國獲批上市,已進入2019年國家 醫保乙類目錄。
在第一批集採中,「抗血栓一哥」氯吡格雷銷售額已經受挫,現在,命運也來到了同為P2Y12 受體拮抗劑替格瑞洛頭上。
參考之前集採的規則,以及競爭對手可能採取的報價方案,即將到來的第三批集採,會給替格瑞洛市場帶來什麼變革?替格瑞洛如何考慮報價策略?
市場情況
目前國內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廠家有7個,信立泰為首仿,此外還有正大天晴、南京正大天晴、石藥歐意、南京優科、揚子江和上海匯倫。
作為心血管領域的重磅產品,替格瑞洛有著美麗的銷售數據:
原研藥倍林達2019年全球銷售額為109億,2020年H1同比增長17%,過去5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到29.7%;國內公立醫院替格瑞洛市場規模2019年超過15億,過去5年CAGR高達65.3%(數據來源:艾美達樣本公立醫院數據)。
在國內,替格瑞洛增長率顯著高於全球水平,預計未來3-5年,增長率可能達到30%;同時,國內佔全球的比例由2015年5.2%提高到2019年13.8%,根據阿斯利康中國發展策略,預計未來提高到20%左右(註:阿斯利康倍林達中國替格瑞洛市場份額接近100%)。
與很多原研藥類似,替格瑞洛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市場情況,2018年,原研廠家阿斯利康市場佔有率接近百分之百。
2019年信立泰逐步放量,但倍林達佔比仍高達97.78%。2020年第一季度,信立泰市場佔有率小有提高,石藥、正大天晴、上海匯倫正在進入市場。
在2019年,業內曾認為「1+3」格局將是未來的趨勢,即初入市場逐漸放量的信立泰以及相繼獲批的石藥歐意和正大天晴。但隨著未來更多廠家仿製藥獲批獲評,尤其是馬上到來的第三批帶量採購,將給市場格局帶來重大的結構性改變。
競爭品種淺析
在抗血栓形成藥片劑市場中,「抗血栓一哥」氯吡格雷受集採衝擊市場份額由18年的66.67%下滑至19年的53.1%,替格瑞洛由18年的7.53%上升至19年的11.96%。
二者都是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可用於預防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缺血性腦卒中等患者發生血栓形成事件,主要區別在於:
1.抗血小板功效
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強,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的發生率高於氯吡格雷組,而在卒中方面無差異。歐洲心臟病協會的兩個權威指南(2011年ESC NSTE-ACS 指南和2012年的STEMI指南)中指出,在不能接受替格瑞洛治療的患者中才能使用氯吡格雷。
2.藥物不良反應
臨床數據表明,長期使用替格瑞洛引起的出血風險稍微高於氯吡格雷,短期使用替格瑞洛引發的呼吸困難、痛風、鼻出血等不良反應高於氯吡格雷,此外,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應優先選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3.替格瑞洛起效時間快,氯吡格雷消失時間長
替格瑞洛服用後起效時間在0.5-4小時左右,作用消失的時間在3-5天左右;氯吡格雷起效時間在2-8小時,作用消失時間長達7-10天。
4.服用次數
替格瑞洛半衰期為7.2小時,需每日服用2次;氯吡格雷半衰期為6小時,需每日服用1次。
因此,身為同類型的抗血栓形成藥,「一哥」氯吡格雷和即將接受洗禮的替格瑞洛在功能上各有利弊,不存在能完全替代對方的情況。
原料藥情況分析
在替格瑞洛領域,原料藥內供廠家競爭力更強。過評廠家產能產量除了揚子江外,基本都能滿足約定採購量的需求。
據CDE信息顯示,替格瑞洛原料藥廠家超過20家,預計不會存在原料藥壟斷的情況,原料藥市場競爭充分。
替格瑞洛帶量採購分析
替格瑞洛首年約定採購量計算基數15925萬片,根據現有市場份額,若取阿斯利康倍林達90mg掛網價8.45元/片為標準計算,集採總金額達到13.46億元。
根據此前帶量採購醫療機構執行情況來看,約定採購量並非公立醫院的實際報量。在東南沿海地區,醫院採購藥品陽光採購佔比超過90%,而在西南西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陽光採購佔比在50%-70%,綜合估計約定採購量為實際使用量的80%。再考慮上民營機構,零售藥店,線上平臺等不同渠道(約20%),現有替格瑞洛市場規模約為20億元。
目前在價格上,阿斯利康倍林達價格比其他仿製藥高41%~48%(不包含南京優科),仿製藥價格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哪怕沒有帶量採購也可能引起價格戰。
而根據前兩次帶量採購中標降價及本次中標原則來看,猜想替格瑞洛仿製藥平均中標價格會在最高有效申報價的50%左右,即4.2元/片。
由於信立泰、石藥、正大天晴、上海匯倫等廠家替格瑞洛目前市場份額非常小,肯定磨刀霍霍殺向帶量採購,如果中標就能一躍起飛,哪怕不中標,也有機會進攻餘量市場。例如,四川匯宇在第一批4+7裡中標的培美曲塞注射液,市場份額由2018年的148.5萬暴增到2.8億,翻了187倍。4+7試點集採『定向爆破』,爆對人了嗎?
相信有人對阿卡波糖的殺價還心有餘悸。不過,原研打出「跳水價」或許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我錢得賺夠了,我才這麼幹。阿卡波糖已經在國內銷售25年,有保守估計,從1994年進入中國開始至今,總銷售額在300億元以上。
替格瑞洛2012年進入中國,市場處於快速上升期,增長率超過30%,目前國內總銷售額累計約38億,還未獲得足夠的市場利潤。而且,倍林達已經進入市場8年,有著讓很多患者著迷的「原研藥」金匾,市場培育較充分,有忠實的患者群體,即使不中標也有較大銷量,如果打出過低的價格中標也不利於餘量市場。
如果降價超過20%,即便佔約定採購量的16%(擬5家中標),標內銷售額僅為1.72億(8.45元*80%*1.59億片*80%*20%),對於外企營銷團隊來說,高昂的人力成本似乎不足以支持低價銷售。
綜合上述情況推測,原研藥倍林達沒必要玩命,有可能採取棄標或降價20%的策略,儘管可能性較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原研打地板價的情況(替格瑞洛化合物專利已到期),一定要謹慎的給自己留條活路。
當然,各藥企對帶量採購的應對策略各有千秋,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拜糖平低價中標和立普妥直接棄標。替格瑞洛集採最難的報價問題是是否有企業會以超低價中標觸發「1.8倍熔斷」準則。
帶量採購是市場重新劃分的機遇,在為患者提供安全經濟有效的產品外,公司也要考慮自身運營情況,成本分析是帶量採購的重點,除了上述提到的原料藥,還包括生產和銷售,集採擠壓銷售成本水分後,就看誰能在生產環節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企業在考慮投標策略的時候,一定要細緻的琢磨集採規則,尤其是1.8倍熔斷以及差比價,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方案,萬不可過分迷信超高的「中標率」。
除了市場環境外,競爭對手的報價直接決定己方的報價策略。想更準確的預測競爭對手報價情況,就需要分析他們的資源配置,像是銷售團隊、營銷方案、推廣手段、執行情況等等。摸清對方的情況,有助於了解對方會投入多少資源在這個產品上,從而決定對方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