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很國際化的《小馬菲莉》,其實想做的是中國文化.

2021-02-11 念童少兒觀察

愛奇藝最近獨家上線一部新作,名叫《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作為一部女孩向的作品,最高熱度將近2900,在這種題材裡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

 

筆者本以為這是一部不錯的國外作品,因為無論從《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這個名字,還是從作品的畫面,都有很強的國際化風格。但細查一下才發現,該動畫的主要出品方是國內的兩家公司,兆隆文化和仲川文化,製作方也完全都是國內公司。

 

於是我們帶著「 你們如何打造一部純國際風格的動畫 」的問題,聯繫了兆隆文化總經理鍾亮先生,但鍾總的第一句話把我們驚著了,「小馬菲莉的目標是要把中國傳統文化帶給全球觀眾」。有趣的問題就來了,這部至少目前看上去非常國際化的作品,怎麼和中國文化有了關係呢?對於投入巨資在這部動畫上的兆隆文化,《小馬菲莉》系列作品的背後,又有著他們怎樣的IP發展規劃呢?下面,我們來一步步探討這個的話題。

 

中國文化的動畫走向海外, 也可以有其他路徑。

 

先不談《小馬菲莉》系列作品的作品本身,我們簡單說下中國文化的動畫近幾年在海外的發展情況。毫無疑問,在今年《哪吒》和《白蛇》這類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動畫獲得了極大成功,並且在國外受到了很多好評。但對於國內動漫行業而言,並不是每一家公司(尤其是從事動畫連續劇的公司),都能有實力去做《哪吒》和《白蛇》這種大製作,也不能所有公司都去選擇一個國人耳熟能詳的傳統文化人物做改編。對於要出海的國產動畫而言,尤其在當下中國文化在在全球文化中的位置處於上升階段,但還沒有強大到成為主流文化的時候,中國觀眾和海外觀眾的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向海外出口文化產品在商業上必須考慮到的因素。即便成功如《哪吒》,它整體50億出頭的票房也基本是中國這個單一市場下完成的。所以對大部分國內公司來講,一個作品的傳統文化性,商業性,海外文化差異,這幾點是要通盤考慮的。中國動畫要想走出「華人圈」,不僅要靠作品的品質,也要靠成體系的發展思路,而兆隆文化正是要通過《小馬菲莉》系列作品實踐一條新的國漫發展路線。

先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再逐步去滲透中國文化。

 

縱觀國際上的成功案例如迪士尼和好萊塢,他們很關鍵的一點是作品無論從故事上和畫面上,都是全球大多數的少年兒童都能接受和喜歡的。所以,回到《小馬菲莉》這個系列作品上,從表面上來說,這是一部很有國際化風格的作品,而本質上說,「國際化風格」的同義詞是:最廣泛的作品受眾。鍾亮先生說道:「中國的觀眾覺得它比較好看,國外的觀眾也覺得比較好看,先讓大家能喜歡上這個IP,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就是《小馬菲莉》系列作品所實踐的國漫新路線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的基礎,接下來就可以在後面的新季內容裡,逐漸的滲入中國文化的元素。鍾亮先生舉了個例子,比方說在馬的形象上面,一些中華文化的馬,像「京劇馬」,「民族馬」都可以登場,然後慢慢的融入到故事裡的魔法世界當中。而有了角色的融入,逐漸就可加入中國文化的道具,中國文化的場景,最後中國的故事就可以慢慢滲入進去了。而這裡面的關鍵詞是「逐漸的滲透」,鍾亮先生對此闡釋到:「兆隆文化後面會把中國文化加進來,但不是說一下子把後幾季作品改頭換面,完全變成一群中國馬的故事,而是有節奏的把中國文化慢慢滲入到作品中去。」

 

小馬這個形象,既能國際化,又可以中國化。

 

IP發展的理念思路明確了,那又用什麼動畫形象來去實現這個理念呢,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小馬」呢?首先,既然要做有國際受眾的動畫,就要選一個國際受眾能接受的形象。而馬這種動物,在歐美的神話體系中就有獨角獸,天馬,飛馬,對於西方受眾來講,馬作為一種神話動物是能被普遍接受的,所以動畫形象的馬就自然的具有魔法屬性,在加上小馬本身有可愛的元素,使得其更加適合動漫化。而另外一方面,中國文化中的馬也有豐富的內涵,馬常被用來比作人才,如「千裡馬,伯樂相馬,馬中赤兔,老馬識途」,也被用來形容人有活力,如「萬馬奔騰,龍馬精神」等等。並且這些文化表述和西方馬的神話涵義並不衝突。相反,馬恰恰是一個將中西方文化都能很好融合的形象載體。

所以,馬這個形象的優點就是, 在東西方都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感,是一個非常好的動漫形象基礎。「到最後我們可能整體的目標是做一個世界大同的魔法學院,裡面有歐美的馬,中國的馬,非洲的馬,美洲的馬,各種各樣不同的馬,帶來世界不同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合和衝突,這都能在這個魔法學院裡體現」,鍾亮先生對我們講。

《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上線以來,播放成績不錯。

 

《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 在愛奇藝獨家播出後,最高熱度達到2884。這個成績放在整個動畫市場雖然不算頂尖,但是作為一個新IP,把這個成績和同樣題材的優秀國外作品相比,就能看出《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的潛力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拿《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和愛奇藝暑期上線的《彩虹輕騎隊》做個比較。之所以選擇《彩虹輕騎隊》,是因為《彩虹輕騎隊》和《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有不少相似點:觀眾都是5歲+的女孩,題材都有魔法元素,都是新IP,都是國際化風格作品,都是愛奇藝獨播,都獲Banner位推薦,所以《彩虹輕騎隊》是個非常好的參考對象。

  

可以看到,從兩部作品在上線的前幾天的表現來看,《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的表現要稍微弱於《彩虹輕騎隊》,但是考慮到《彩虹輕騎隊》是暑期播出,而《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的播出時間已經臨近小學生的期末了,所以可以說兩部作品在國內實際受歡迎程度是差不多的。如果國內數據能說明《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和《彩虹輕騎隊》在國內的表現是持平的,那很可能意味著《小馬菲莉之繽紛仙境》將來在國外有很大潛力能取得好的成績。

 

兆隆文化科技公司簡介

 

這次少兒內容觀察(ID: kids_content)專訪的是兆隆文化總經理鍾亮先生。兆隆文化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是《小馬菲莉》系列作品的主要投資方。兆隆文化以動漫作品投資及創作、品牌策劃及管理、衍生品研發及銷售於一體的動漫文化企業。致力於打造國際品牌的國產動漫作品,並以全產業鏈進行品牌運營,為全球用戶提供豐富的動漫服務,是兆隆文化的長遠目標。《小馬菲莉》系列正是兆隆文化整合歐洲童話元素而投入巨資打造的高品質3D作品。

相關焦點

  • 吳亦凡的《Juice》,是有文化的國際化
    為了達到國際化的目的,很多人甚至想了許多巧招、大招,只為在某些國際音樂活動和獎項上亮個相,找點存在感。然後,就可以說自己國際化了。國際化,在很多音樂人眼裡,甚至只是一張名片、一種資本、一段履歷,最終的目的只是為了回國化緣。 其實真正的國際化,不是你把國際的東西拿來漢化,真正的國際化,就是你在國際潮流的中心,用音樂將人感化、甚至融化。
  • 用國際化視角展現中華文化之美,紀錄片《中國美》即將上線
    用國際化視角展現中華文化之美,紀錄片《中國美》即將上線2020-06-22 14:02:55 作者:張禎希傳播傳統文化之美
  • 中國影視的國際化之路
    全部由美國人包攬、改編自非英語文化的項目則不多見。多年來,西方影視製作業對中國這座文化寶藏的挖掘可謂積極。近年來,《功夫熊貓》三部曲,AMC拍攝、吳彥祖主演的基於《西遊記》故事的《深入惡土》,以及Netflix出品的《馬可·波羅》等,都算較有影響的中國題材作品。早年間BBC出品的《水滸傳》,亦算西方人翻拍中國故事的「典範」。
  • 中國製造的HIGHER BROTHERS也可以很國際化▼
    你可知道在中國最早開始帶動饒舌文化以大規模地去做 Trap Rap 的就是說唱會館,暫且是這一點來說,就已是中國內最為超前的理念。說唱會館中甚至囊括了不少中國市場最為頂尖的 Rapper,他們與 88 Rising 一樣注重於自身文化對國外的傳播,並且同樣會邀請世界各地的 Rapper 進行合作。
  • 日韓動漫國際化:中國動漫國際化如何借鑑
    我們鄰國位於朝鮮半島的韓國和日本都是動漫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國家,中國2019年人均GDP突破1萬人民幣動漫走向國際屬於起步階段,中國需要向動漫國際化經驗和程度更高的日韓兩國學習和借鑑。韓國經歷上世紀的漢江奇蹟接收了日本大量的動漫人才,促進韓國動漫產業的飛速發展也開啟了動漫國際化進程,截止到21世紀韓國人均GDP已突破3萬美元動漫國際化程度很高和時間已經很長。日本經歷上世紀的快速發展,動漫發展成為世界動漫最強國和動漫王國,其動漫國際化取得巨大成功。
  •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近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上映。講述家族與祖先、漢字的力量、國際化中國、中國製造、科技的藝術、飲食的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不但在國內引發熱議,在海外也受到了外國網友的一致好評。
  • B站神曲《寄明月》的「出走」之路,打開傳統文化「國際化」新思路
    傳統文化「國際化」是齊鼓文化的堅持:只做「根正苗紅」的中國女團其實,中文歌翻譯成英文輸出國外,《寄明月》英文版並不是首例。張學友的《吻別》就曾被Michael learns to rock改編成英文版《Take me to your heart》。此外,經典老歌《玫瑰玫瑰我愛你》、崔健的《一無所有》等,都曾被外國歌手改編。
  • 2015中國影企國際化,如何「橫衝直撞好萊塢」?
    有專家預測,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有可能在2017年超越美國。在大洋彼岸,作為長期雄踞文化輸出制高點的好萊塢電影巨頭和觀眾,也在密切留意著中國軍團的擴張動作。今年7月,隨著《鐵拳》、《碟中諜5》、《禮物》在北美上映,萬達影業、阿里影業和華誼兄弟的廠標接連亮相在北美影院的大銀幕上,引發了美國觀眾和業內人士的熱議。
  • 2020 我與東京有約·國際化篇:不同的文化讓東京更具活力
    本報在元旦到來之際,採訪到了6位來自東京各行各業的華人,他們從東京的生活環境、創業環境、教育醫療、文化、國際化、華人社區生活等6個方面,談到了自己與東京的故事,並說出了自己對2020年東京的展望。國際化程度是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東京都內生活著約55萬外國人,若論東京都市圈,這一數據還會更大。
  • 東方夢工廠,最國際化的中國動畫公司再出發
    在這個過程中,有獲得過非常好的成績,在成立四年後推出的《功夫熊貓3》成為首部中美合拍動畫電影,東方夢工廠在包括美術開發、模型、綁定、貼圖、特效、角色特效、數字繪景和剪輯等在內的不同動畫製作階段都做了很多貢獻,力爭將中國元素和中國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現給中國和世界觀眾,這部影片最終中國票房超過10億人民幣,是中國最賣座動畫電影之一,全球票房超過5
  • 社區國際化 城市更包容 杭州探索國際化社區建設新路子
    那時,他剛來杭州,與外界交流少,人生地不熟,有一堆的事情需要操心,比如他有國際駕照,想在杭州開車,可是聽說要重新考,也不知道怎麼辦;家裡買了保險,但碰到事情,保險公司卻說不能賠付;還有家裡找不到好的保姆,社區能不能在這方面提供些服務?  那時,德加社區就成立了西湖區首個社區境外人員管理服務站。
  • 「後TikTok時代」中國科技公司如何國際化
    簡單地說,TikToK就是字節跳動在美國做的「抖音」。它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美國的用戶已達到1億。這種成功體現了中國人的技術能力、商業智慧;體現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國際化能力。但在最近的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TikToK遭遇到了一系列障礙,面臨被禁,被強行收購的局面。
  • 中國音樂成為「全球範本」,下一步瞄準「國際化」
    中國音樂模式成為「全球範本」長期以來,受制於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中國此前是一個被「文化輸出」國家,音樂也不例外,我們聽英文歌、韓文歌……如今,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文化輸出也正在進行時。
  • 中國汽車改裝文化何時走出灰色地帶
    想一下為什麼改裝事業一直沒有很好的發展起來,很關鍵的就是沒有相關的法律去跟的上中國汽車文化的發展,如今已經有很多相關的從事人員為此想打造一個很好的環境出來,小的有技師、小作坊、改裝店,大的有相關註冊的公司企業,這些事業都是推動著汽車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只有汽車沒有文化?
  • 國際化、標準化、數位化,新常態下中國影視產業升級換代的三個關鍵詞
    每個階段都各有優劣,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在橫店峰會上坦言,第一個階段是他在國際化合作當中覺得幫助最大的階段,純粹地來自於創作本身,用我們的方法和你們(外國資本)一起講中國的故事、拍攝中國的電影,可以讓世界的市場來了解中國。現今,華誼兄弟在海外的投資和部署已經基本與國際接軌,但投資的20多部影片累計起來仍然不賺錢。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推出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在海內外引發熱議。  這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
  • 《葉問4》|這部電影拍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還未觀影的小夥伴請謹慎閱覽)雖然是動作為主的電影,但很明顯這一次主創人員們並未將這部電影局限在打鬥上。除了武術之外,《葉問4》在劇情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包括父子親情、種族歧視以及中華文化的探討。
  • 推動中國品牌國際化 雪花啤酒推出又一高端力作「花臉」
    花臉為雪花「臉譜」系列的新品,在包裝上繼續延承中國文化經典符號,採用了創造性的「細瓶頸」造型,選取柔香型薩茲酒花和精製麥芽,經慢焙緩萃製成,品質風味提升到新高度。花臉凝練國粹之美綻放酒花之味臉譜啤酒作為雪花一款高端的拉格型啤酒,以中國經典文化符號「臉譜」為名,向中國及世界啤酒愛好者們介紹來自中國的啤酒品牌。臉譜啤酒從名稱到形象到定位,意在傳遞出中國當代大環境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