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2020年7月24日下午,由中歐國際貿易(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798橋藝術空間主辦,ArtDepot藝術倉庫當代藝術中心協辦,北京全屏本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力共同舉辦,由ArtDepot藝術倉庫創始人Serena Zhao和國際獨立策展人迪利亞拉·卡梅諾娃(Dilyara Kamenova)策劃的「薩爾瓦多·達利:超現實主義的記憶」正式開幕。展覽展出了西班牙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的三個作品系列的代表性的93餘件作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太空大象》裝置及動畫
藝術倉庫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及中方策展人Serena Zhao,瑞士聯邦駐華特命全權大使羅志誼博士閣下共同為現場嘉賓及媒體帶來一場超現實主義的藝術盛宴,在本次的展覽開幕上預祝藝術大展開幕取得圓滿成功。
中方策展人Serena Zhao與瑞士駐華大使羅志誼
德國聯邦經濟部國際合作局駐華代表Cinderella Baronin von Dungern女爵閣下,中方策展人Serena Zhao女士,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Martin Raiser先生,挪威王國皇家大使館環境參贊Christoffer Groenstad先生
ArtDepot藝術倉庫創始人趙倩穎與藝術家展望
ArtDepot藝術倉庫創始人,本次中方策展人Serena Zhao與藝術家馬樹青
ArtDepot藝術倉庫創始人,本次中方策展人Serena-Zhao與-798文創產業創始人王彥伶及友人
藝術家蔡錦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What is Surrealism?
什麼是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明確強調受理性控制和受邏輯支配的現實是不真實的,只有夢幻與現實結合才是絕對真實、絕對客觀。」
弗洛依德以《夢的解析》開創了精神分析的新時代,受其影響,1922年前後,在達達學派內部,產生了超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畫家強調夢幻與現實的統一才是絕對真實,因此,力圖把生與死,夢境與現實統一起來,具有神秘、恐怖、怪誕等都是其特點。
展覽現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無論勝敗雙方,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不忍睹視的傷痕。歐洲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苦,整個社會瀰漫著強烈的厭世、悲觀的情緒。此種形勢之下,藝術家們開始否定一切,開始逃避現實,追求不存在的夢幻,以脫離現實的悲哀與殘酷。於是超現實主義佔據了當時歐洲藝術發展的主導地位。
展覽現場
超現實主義的產生,有其特有的根源,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處在兵荒馬亂動蕩不安的社會局勢下的人們,開始對舊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失去興趣並最終與之決裂。不少藝術家將自己的關注點轉向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他們把毫不相干的東西湊在一起,熱衷於沒有任何邏輯聯繫和理性約束的表達,以求脫離現實的殘酷與悲哀。
展覽現場
Memories of Surrealism
達利:超現實主義的記憶作品集
1971年,紐約的兩家藝術出版商聯合委託達利根據他對超現實主義運動的記憶,創作了這一組版畫作品集。他還特意為此創作了一張自畫像,名為「被蝴蝶包圍的達利超現實主義肖像」。在這幅自畫像作品中,達利身著某種女性服裝,令人不由得浮想聯翩;作品集當中的「超現實主義時間之眼」同樣也是達利畫作的典型代表,匯聚一起的線條使相距遙遠的事物也相連通,畫面的前景是兩個人型和三隻蝴蝶,而在一隻巨大的墨藍色眼睛虹膜中,包含著一個顯示九點三十二分的時鐘。
歷史的時間在推進,超現實主義與達利的創作旅程一直保持著步調的一致,使其作品不斷成功。在達利的整個創作生涯中,他時刻都沉浸在超現實主義的思想和靈感中。他說:「超現實主義是破壞性的,但它只會去破壞限制我們視線的那些束縛。」
展覽現場
After 50 Years of Surrealism
達利致敬超現實主義五十周年作品集
1974年,達利受紐約出版商亞歷克斯·羅森伯格委託創作了一版畫系列,以紀念超現實主義藝術誕生50周年。這套版畫作品集是原始的彩版蝕刻。該系列的許多作品都包含了達利設計的有趣標題,這可能反映了他對超現實主義的切身體驗。其中一個標題是這樣說的:「像菸蒂一樣被大人物們扔掉。」這裡很可能說的是達利在1934年曾被法國超現實主義團體驅逐一事。
達利在1926年第一次參觀了畢卡索的工作室,在半個世紀後,達利在「畢卡索:榮耀的入場券」這幅作品中,向畢卡索做出致敬。人們對這種敬意感到驚訝,作品中的圖像非常怪異:一隻公雞的腿上出現了一個碩大的人腦袋,腦袋伸出了舌頭吮吸著另外一個人。實際上,這即是超現實主義的定義:「不合理,很奇妙,不協調的各種圖像碰撞在一起。」至於這幅致敬畢卡索的作品有著什麼深層含義呢?它的解釋權屬於觀者。
展覽現場
Goya’s「Los Caprichos」
達利致敬戈雅的作品集
達利的「戈雅的隨想」系列,便是他向這位藝術前輩致敬的一個例子。1977年,他出版了這套共計80張版畫的作品集,這些作品是基於18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藝術家戈雅於1799年創作出版的蝕刻版畫「狂想曲」系列的再次創作。
達利試圖重新詮釋戈雅的作品,不僅是圖像,而且重新賦予了新的標題。戈雅嘲笑著當時歐洲各社會階層普遍流行的迷信和愚昧,這套作品處處透露出了戈雅對他祖國的未來的迷茫和對他自身健康的憂慮。在創作並賦予戈雅全新生命的過程中,達利在戈雅原創作品中添加了諸多的色彩和全新的圖像。
展覽現場
藝術衍生品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