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京的老北京人,也沒有這麼吃的呀。為什麼這麼想呢?怎麼那麼重口味呢?我在這想跟大家聲明一點。北京人沒有這麼重口味,吃東西沒有這麼狼虎。那都是沒有到過北京的人臆想中的形象。
我也明白,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對北京的小吃嗤之以鼻,尤其是看著滷煮和炒肝兒,還有麻醬麵的時候,都會皺著眉頭說,太膩了,你們怎麼吃得下。呵呵,是很膩,我們也知道。所以,我們也不是天天吃呀。說到這裡的時候,有很多朋友是不是有一個誤解。就是我們北京人天天都吃這些動物內臟。
其實是不對的。我們也是偶爾去吃一下。我們年輕人就吃得更少了。至於說到豆汁兒,如果不是老城區的北京人,人家也不喝。豆汁兒的受眾,一個是上歲數的老北京人,一個是城區的老住戶。所以,這個品種的小吃將來就會隨著老人的老去而消失。因為越是正宗的豆汁兒越是賣的便宜,利潤也低。新一代的傳承人也懶得去經營。所以,豆汁兒這個小吃,不是您詬病不詬病的問題。是將來您想品嘗也不見得有的問題。
說到口味重的問題,很多人還說,北京人吃的包子都是豬肉大蔥餡兒的。還必須要吃蒜。是的,您聽到的是沒錯的。可是,您知道嗎?那豬肉大蔥的小包子是天津的風味,狗不理的吃法。我們北京人只不過是覺得這天津的包子很好,就尋常了一下而已。您怎麼不說浙江的小籠包呢,在北京,一般也是豬肉大蔥餡兒的呀。恰恰我們北京的家裡包的包子都是素的。我們愛吃韭菜雞蛋的,愛吃豬肉豆角的,還愛吃豬肉茴香的。
再說臭豆腐。我們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和南方那種炸著吃的臭豆腐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吃臭豆腐是怎麼吃呢?一般是吃窩頭的時候,對,是窩頭。就是現在生活好了,也是偶爾要吃一次窩頭。吃窩頭的時候,抹著臭豆腐吃。還要就著我們北京特有的一種鹹菜,黃豆炒雪裡蕻。那味道,只有吃過的才知道。
說了半天,就是想告訴您,我們北京人不是純粹的重口味。而是偶爾會喜歡這種重口味的菜品。我們的飲食結構很豐富。什麼季節吃什麼應季的食品。
所以,老北京人也不會吃著爆肚就著臭豆腐還喝豆汁兒。
老舍筆下的龍鬚溝,原來是北京的這兒
想吃正宗老北京小吃,還得來牛街!
蔚秀園:北大裡的桃花源
笑談北京那年「老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