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波蘭大話:三天滅亡德國,當年的波蘭有這個實力嗎

2020-12-20 阿鬥不傻

一戰後的歐洲,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真空期。

在這段真空期中,新生的蘇聯在默默療傷,而被清算的德國,則困頓無比。

由此,才有了兩個國家相對緩和的關係,和一個條約的籤訂。

1922年4月16日,蘇德《拉巴洛條約》籤訂,在這份條約中,兩國互相承認國家地位,恢復外交關係,隨後還在軍事上進行了深度合作。

這無疑是兩個一戰受害國,被迫進行的抱團取暖之舉。

當時的蘇聯,為德國秘密武器提供了試驗場,德國則提供軍事教官支援蘇聯,幫助提高軍隊戰鬥力,兩國關係進入段蜜月期!

(二戰前的歐洲)

可這個條約的籤署,卻讓一個國家分外的生氣,那就是波蘭!

當時波蘭甚至撂下狠話:三天滅亡德國。為何波蘭如此生氣,進而威脅德國咧?

其實回到那個歷史時期就懂了。

當時波蘭之所以能重獲獨立,就是因為英法需要東方戰略緩衝帶,和一個足夠強大的盟友牽制德國和蘇聯。作為棋子的波蘭,如果實力不夠,當然不行。由此才有了相對強大的波蘭出現!

那時波蘭無論軍事、經濟實力都算強大,即便和蘇聯對壘都不怕,更何況是德國。這是基於實力考量。

(波德戰爭)

其次則有當時外交關係的影響。

1921年3月18日,蘇聯和波蘭也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籤署了《裡加條約》,結束了持續兩年的蘇波戰爭。

為了搶奪一戰德國投降後的東歐土地。

1919年初開始,蘇聯和德國就大打出手,戰鬥持續兩年多,最後雙方都覺得自己吃虧了,關係本就在緊張狀態,恢復和平還沒多久,就聽聞德國和蘇聯外交關係正常化,波蘭當然生氣,生氣之餘估計也有點害怕。

原因嗎也很簡單,這兩個國家都是當年滅亡波蘭的元兇,他們的合作,無疑將波蘭當做潛在目標。

可是英法不開口支持,波蘭一個人對付德國和蘇聯,實力又不夠!

無奈的波蘭只能選擇捏軟柿子。

做了戰略方向選擇之後,波蘭務實的恢復了和蘇聯的正常外交關係,在威脅國德國之後不過一年,就與1922年6月主動和蘇聯籤訂了《波蘇友好條約》,籤署條約之後,波蘭終於可以致力於欺負德國了。

(波蘭騎兵)

隨後就是德國和波蘭,矛盾不斷升級的時代,雖然矛盾不斷,但一直沒打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波蘭作為英法的戰略緩衝地帶,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看英法的態度,而當時的英法兩國,在美國慫恿和調解之下,對德國的態度也是朝三暮四,從未有明確懲罰出現,不僅不懲罰,還弄了不少援助。

道威斯計劃,還有楊格計劃的不斷出臺,都是這援助的明確信號,至於英美的目的,則是以德制蘇。

在他們看來,波蘭也好,德國也好,都是面對蘇聯的緩衝地帶,戰略縱深。

當然這是後話,那麼威脅德國的1922年波蘭軍隊實力如何我們繼續看。

當年的波蘭擁有正規軍76萬之多,藉助英法的支持,武器裝備上也和同時代的蘇聯德國比並不處於下風。

而當時德國的軍事實力卻非常可憐。

受困於《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陸軍正規軍不能超過十萬,不僅如此,還不讓擁有進攻性武器,如坦克和火炮,海軍也僅僅保留了6艘輕巡、12艘驅逐艦、12艘魚雷艇,潛艇都不能裝備,至於空軍?條約說了不能有!

空軍沒有,海軍幫不上忙,一隻純防禦武器組成的十萬陸軍,面對波蘭全副武裝的76萬軍隊,高達七倍的軍力差,這仗結果不言自明。

當時的波蘭不僅佔據了軍事力量的絕對優勢,而且外交上助力也更多,對英國美國致力於恢復德國非常不滿的法國,強烈支持波蘭的提議,只要能削弱死敵的戰爭潛力,法國絕對全力支持。

這一切,才是波蘭元帥雷茲·斯米格維所言:

如果波蘭德國開戰,波蘭三天佔領德國的底氣。

可惜的是,這底氣僅僅維持了八年左右。

隨著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的持續施行,還有藉助於經濟危機,上臺的納粹黨。

德國實力不斷恢復,進而在狂熱的氛圍鼓譟下,開始了重新武裝。

經濟高速發展,軍事科技井噴,德國恢復了原有的實力和地位,進而有了滅亡波蘭的實力。

(重新武裝的德國)

面對德國持續不斷的軍事威脅,波蘭慌神了。

他們居然背棄了最堅定的盟友法國,反而和德國在1934年籤訂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外強中乾的波蘭,那一刻的首鼠兩端,讓法國徹底的震驚了。

法國的憤恨可想而知,被扶持起來對付蘇聯和德國的波蘭,左邊和蘇聯恢復關係,右邊和德國籤署條約,你吧金主爸爸放眼裡嗎?

隨後法國發出了外交警告:波蘭政府的外交政策非常自私自利。

明確表達了不滿之後,法國眼看波蘭不受控,也務實的選擇和蘇聯恢復了外交關係。

甚至在1934年6月,通過內閣會議,通過了外長巴爾都的「東方洛迦諾」提案選擇和蘇聯結盟。

一輪穿花蝴蝶一樣的外交操作之後,波蘭成了裡外不是人的存在。

在當時的法國看來,德國才是死敵,扶持波蘭打擊德國是最終訴求,和蘇聯並沒有深仇大恨,因為顧及波蘭的關係,才和蘇聯反目。

法國為了盟友利益,可以放棄蘇聯外交,而波蘭居然將法國給賣了,單方面和德國締結條約。

這無疑是當法國的好心,如同驢肝肺。

不過法國雖然反制的事情做了,卻也沒做絕,在和蘇聯恢復外交關係之後,有為了緩和波蘭關係,提出了《東方協定》出來,再一次希望波蘭加入法國主導圍堵德國,遏制蘇聯的外交同盟體系中。

(波蘭不配合,法國很失望)

這一次他們滿懷希望,可惜的是,波蘭又一次讓法國失望了。

波蘭說:要加入可以,但是不能違背《德波互不侵犯協議》原則,言外之意就是,德國的事是你的事,我不想參合。順帶還說,如果立陶宛和捷克斯洛伐克參與,我就不參加了。

這算啥?不過婉拒而已。

在哪個時候的波蘭看來,法國就是別有用心操弄波蘭做擋箭牌。

法國一聽,隨後更惱火了,可是惱火歸惱火,卻又有無奈,波蘭不聽話,德國威脅太大,英國巴不得歐洲內鬥,自己一力促陳的同盟,別人都不待見。

你們都喜歡作死,那我就綏靖吧。

隨後的歲月,法國就此走上了綏靖的道路上,內部致力於在邊境線修馬其諾防線,外交上則步步退讓,以犧牲小國的利益,換取德國的諒解,最終目的也是禍水動引。

至於東引的方向,首當其衝就是波蘭,其次則是蘇聯,反正打誰都行別打我就可以。

而波蘭則用這十餘年不停的作死舉動,得罪了幾乎所有大國。

威脅德國和蘇聯交戰,同盟條約中排斥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匈牙利,不結盟讓法國憤怒。

(閃擊波蘭)

波蘭就此成了歐洲人見人嫌的角色,如此胡亂外交作為才有波蘭最後悲慘的結局。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波蘭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在閃擊戰下節節敗退。法國雖然對德國宣戰,可曾經的記憶,讓法國記憶猶新,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一個不值得拯救的國度,被德國吞併了更好!

打完波蘭,德國東向和蘇聯爭雄才符合法國利益。

實事求是的說,這就是二五仔國家最終的宿命。

波蘭確實擁有實力嗎,但是首鼠兩端的做派,讓所有人都不信任。

當真正需要犧牲品的時候,不被信任的人,成犧牲品不是正常的嗎?

如果波蘭堅定的站在法國這邊,不朝三暮四,也許二戰的結局,也就截然不同了。

差個真正心有堅持,還有戰略眼光的主政者,也許就是波蘭最大的問題吧?

相關焦點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蘭,人們就會不禁想到的是,德國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等等歷史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也是1939年的波蘭。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
  • 波蘭否定「俄羅斯」二戰貢獻,是出於什麼理由?
    作為先後用武力剷除波蘭,滅亡法國的德國,此時此刻要統一全世界的勢頭,已經非常明顯。假如德國成功拿下蘇聯,全世界將陷入暗無天日的法西斯統治。 因而說蘇德戰爭是二戰反法西斯戰場的主戰場,蘇聯是二戰的重要英雄之一,是很難說出爭議的。但是對於蘇聯在二戰中的功績,蘇聯的鄰國波蘭,目前有不少政客,提出了異議。
  • 二戰: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場景了嗎?
    ,一是突然性,二是武器裝備的優劣將對戰爭起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那麼「戰馬長矛戰坦克」正是將武器裝備優劣環境下的戰場形勢淋漓盡致的體現,那麼,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了如此殘酷的戰場嗎?波蘭與德國近在咫尺,兩者之間的武器裝備真的有如此的差距嗎?
  • 為什麼有些人對二戰波蘭的恨意甚至超過軸心國?
    這是因為波蘭在二戰時期和兩個陣營的國家都沒搞好關係,波蘭是一個天主教國家,雖然和蘇聯都是斯拉夫民族,但是兩個國家在宗教上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波蘭又和德國存在民族矛盾,兩頭都沒得好。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聯合成立一個國家,叫做波蘭立陶宛聯邦,這個國家在當時可是了不得,實力很強悍,在當時能夠拳打德意志,迫使德國人臣服;腳踢俄羅斯,佔領莫斯科,扶植俄國傀儡政權。是不是讓我們現在人很意外。不過這都是波蘭的「當年勇」,波蘭立陶宛聯邦在1795年被普魯士、沙俄和奧地利一起給打趴下,滅掉了。
  •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要進攻波蘭?因為波蘭是德國人的最佳目標
    他決定利用優勢繼續進攻,波蘭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2、這是"鷹擊羔羊"1939年4月,德國制定了入侵波蘭的周密計劃,並於當年夏天開始了與蘇聯的密切外交活動。波蘭原本以為可以對英法的承諾充滿信心,但事實上,這一承諾並不能成為波蘭的保護傘。當時波蘭只有一絲兵力,對德軍幾乎沒有抵抗能力。
  • 二戰德國滅掉波蘭後,波蘭國璽為何會流落到英國?50年後才回歸
    咱們以前跟大家聊過傳國玉璽的故事,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一件寶物是最值得珍貴的,那就是傳國玉璽。從秦始皇命人把和氏璧鑿成玉璽,李斯在上面寫了字之後,這枚玉璽在2000年間,一直是國之正統的象徵,那麼咱們國家有傳國璽,別的國家有沒有呢?也有。
  • 德國閃擊波蘭,兩軍陸軍差距其實很小,波蘭是輸在了火力和通信上
    眾所周知,德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閃擊波蘭,在短時間內就完全佔領波蘭,標誌著二戰正式開始。大多數人可能都認為德國閃擊波蘭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德國的軍事實力在任何一個方面都優于波蘭,但是從相關資料中了解到,德國閃擊波蘭時其陸軍部隊和波蘭陸軍部隊的差距很小,德國之所以能迅速佔領波蘭完全是因為其強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通信設施。在德國閃擊波蘭時,德國的步兵依然是戰爭的主要參與者,而德國的裝甲部隊在那時候很大程度上只是起掩護的作用。
  • 《浴血長空》二戰全面爆發之波蘭閃擊戰
    本篇將為大家講述二戰的爆發起點——波蘭閃擊戰,看曠達6年之久的二戰是如何全面爆發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被劃歸波蘭闢為自由市,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位於「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於懷。
  • 波蘭戰役之中,波蘭犯下了多少錯誤?讓其一敗塗地?
    不過如果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波蘭戰役的勝負不僅僅決定於德軍的閃電戰,波軍自己犯下的錯誤也是很多的,而這些錯誤也導致了波蘭的滅亡。一、波軍的戰略失誤如果從地圖上看,當時的波蘭對於德國的閃電戰而言是個較為適合發揮的場地。
  • 閃擊噩夢,八部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題材二戰電影
    由于波蘭在戰爭中敗得不光彩,德國又不允許拍,相關題材的二戰電影也自然數量較少,筆者這次來介紹其中的八部。1、自由之城(Wolne miasto ,1958,波蘭)1939年,波蘭城市格旦斯克淪陷,該市市民自發地拿起武器,以郵局為主要據點與德軍進行了激烈巷戰。
  • 波蘭戰役時期的波蘭軍隊,其實並非弱不禁風,軍事實力並不弱
    那麼,1939年波蘭戰役爆發之前的波蘭軍隊,其軍事實力到底如何呢?波蘭軍隊的實力作為一個曾經有亡國歷史的國家,波蘭也和周邊的多個鄰國都有惡劣關係,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身處的四戰之地。這種惡劣的環境導致了波蘭對於自己的軍隊建設十分重視,因此他們有一支實力非常不錯的職業軍,並且可以說得上是久經沙場,曾經在蘇波戰爭裡擊敗了蘇聯軍隊。
  • 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除了重溫對戰的激情,還因為有新坦克上線!《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 二戰之初,希特勒為什麼堅持,先拿下波蘭,其中有什麼意義
    二戰之後,很多學者對英法兩國,這種姑息政策,進行了分析。就拿英國來說,首相張伯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著,英國也還有很多一戰的倖存者,20年的時間,並沒有磨平整個歐洲的戰爭創傷,從政府高層到普通的民眾,對戰爭都有一種疲憊感,因此英國政府是主張和平的。
  • 二戰: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軍隊拉開了二戰的序幕,在這一天,德軍海陸空三軍首次運用「閃電戰」突襲波蘭,造成波蘭軍隊潰不成軍,德軍很快侵略佔領了波蘭全境。 如今,回顧整個二戰歷史,波蘭軍隊給人們留下來不堪一擊的印象,那麼,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 二戰中,德軍以「閃電戰」用1個多月拿下波蘭,1天內迫使丹麥投降
    文|觀景說史1939年9月1日,德軍以「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這被認為是二戰的開始。隨後英國和法國對納粹德國做出了48小時內撤離波蘭的警告,但德國沒有聽從英法兩國的警告,英法兩國在兩日後正式對德國宣戰,二戰也正式宣告開始。
  • 二戰之後,波蘭還剩什麼?
    《鋼琴家》是由艾德裡安•布洛迪主演並於2002年上映的,講述的是二戰即將爆發之時,猶太民族遭到了德國納粹份子瘋狂迫害的故事。某評論更是美譽這部影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媲美《希特勒名單》。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並要求每位猶太人在手臂處帶上明顯的標識,並沒有特別暴力的對待他們,只是偶爾被要求猶太民族不能走人行道或敬禮。
  • 白色方案,二戰德軍在波蘭實施的閃電戰
    現在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德國人自己並未創造「閃電戰」(blitzkrieg)這個新詞。實際上,他們更有可能使用的是「機動戰」(Bewegungskrieg)這個詞。不過,用閃電戰這個詞描述德國軍隊在二戰初期運用得極為成功的作戰學說確實很形象。
  • 二戰法國實力不輸德國,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1939年9月,蘇德兩國悍然出兵波蘭,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打響。10月6日波蘭滅亡。小小的波蘭堅持了36天。而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只比波蘭多支撐了兩天。法國這個歐洲第一簡直成為了笑話。法國和波蘭相比,法國比波蘭強大的太多,就好比波蘭是個中量級的拳手,而法國是個全臺上的巨無霸,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論實力,波蘭根本就不是法國的對手。
  • 在「波蘭之肺」 呼吸自然與歷史
    于洋攝純淨的世外桃源200多萬年前,第四紀冰川在歐洲大陸上以排山倒海之勢推出這片平坦的土地,後來冰川退去,除了給這塊土地留下肥沃的土壤,還在冰川入海的地方造出2000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這就是馬祖裡湖區。廣義上的馬祖裡湖區橫貫波蘭東北部的三個獨立區域——瓦爾米亞、馬祖裡和蘇瓦斯基納,從維斯瓦河以東一直延伸到立陶宛邊境和波羅的海海濱。
  • 波蘭決意成為反俄先鋒,俄羅斯跪也白跪,只為報當年蘇聯血屠之仇
    說起世界軍事發展的歷史,前蘇聯絕對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龐然大物。二戰時期,世界兩極分化的局面越發明顯,美國和蘇聯屹立在大陸的兩端,主宰著世界上的大多數決策,而此時的蘇聯野心逐漸膨脹。為了擴張領土,大力發展軍事,而且還大肆侵略其他的國家,波蘭與蘇聯的仇恨就是在這個時候結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