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場景了嗎?

2020-12-24 騰訊網

現在我們談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賴以成名的「閃擊戰」比較知名的戰例,閃擊波蘭算是比較經典的,其一當時的波蘭相比於德國,無論是從地域還是人口都不算是一個小國;其二早在一戰時期波蘭就已經完全依附於英法兩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在一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英法掌握著歐洲發展的方向,德國進攻波蘭無疑是挑戰歐洲大陸上英法兩國制定的秩序;其三,就是流傳至今的波蘭騎兵對抗德國鋼鐵洪流的戰鬥場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改變了以往以戰爭雙方兵力多寡決定的戰場走勢,例如德國閃擊法國時,兵力與法國不相上下,而從戰鬥徹底打響到法國投降所用時間也不過一個月,凸顯了當時戰爭態勢的兩個特點,一是突然性,二是武器裝備的優劣將對戰爭起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那麼「戰馬長矛戰坦克」正是將武器裝備優劣環境下的戰場形勢淋漓盡致的體現,那麼,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了如此殘酷的戰場嗎?波蘭與德國近在咫尺,兩者之間的武器裝備真的有如此的差距嗎?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戰前的波蘭不僅擁有150萬的兵力,而且當時的部隊機械化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雖然大部分陸軍還是以騎兵著稱,但是與一戰之前的騎兵有很大的區別,絕不止手持戰刀長矛,據戰史記載,德國閃擊波蘭前,波蘭的騎兵就已經裝備了很多重型武器,就拿當時波蘭的騎兵旅來舉例,一個騎兵旅擁有兵力6100人,配備有5100匹戰馬、65臺機械化車輛、輕機槍89挺、重機槍81挺、反坦克槍66挺、46mm迫擊炮9門、81mm迫擊炮2門、反坦克炮14門、75mm火炮12門、40mm高炮2門,在這種火力配備之下,怎麼會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戰場慘劇呢?當然不符合邏輯。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說法並且流傳如此之廣呢?我們剛才談到的是波蘭與德國全面戰場上的一種比對,並未出現如此懸殊的差距,然而在局部小型戰場上,的確出現過「戰馬長矛戰坦克」的戰例,在德國和波蘭正式開戰的第一天,波蘭第18騎兵團掩護波蘭部隊主力撤退後,與古德裡安第19裝甲軍的一個步兵營不期而遇,當時德軍步兵營正原地休息,波蘭騎兵團丟棄了重武器利用戰馬的高機動性衝進了德軍陣中,一頓亂砍,可正在此時,附近樹林裡休整的德國幾輛裝甲車正巧趕到,給了這個騎兵團致命一擊,波蘭騎兵團團長和團參謀長全部陣亡,波蘭騎兵傷亡100多人。

而此時,義大利的戰地記者喬治·帕拉達聽聞了此事,並且親自到了發生此慘劇的戰場,發現了很多騎兵衝鋒遺留下來的斷矛,對當時波蘭並不太了解的喬治斷定這是一場冷熱兵器的碰撞,又因為當時的義大利已經決定與德國法西斯捆綁在一起,出於對戰局的敏感性,喬治覺得這可能是瓦解敵對國家抗戰意識的催化劑,於是添油加醋的描繪成了德國與波蘭全面戰場上的一種對戰形勢,作為紙面報導流傳開來。

而當時正欲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雙方陣營的國家覺得都可以在這篇報導中謀得一絲戰爭的正能量,希特勒覺得這正體現了德國武器裝備的發達,可以讓英法聯軍不戰自危,在戰爭前期可以佔盡心理優勢,而英法覺得這體現了當時波蘭人民對抗德軍不屈不撓的精神,比英國「言和」首相張伯倫求和平的言論更具有價值,於是戰爭雙方不僅對這篇報導的不實之處沒有及時糾正,反而廣為流傳。

事實上,波蘭在二戰之中迅速全軍覆沒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結果,其一是英法兩國的無為,張伯倫甚至幻想著能通過談判讓德國得到一點甜頭後能維持當時歐洲的秩序,他絕對想不到希特勒此時的胃口大得嚇人,遠非他一個英國首相能夠滿足的;其二,德國與蘇聯的密謀。德國不僅與蘇聯籤署了互不侵犯條約,而且還商定了瓜分波蘭的計劃,蘇聯面對眼前這個只聽從英法的鄰居早就心存不滿,難得有人收拾它,對於希特勒的瓜分計劃,史達林豈有不同意之理;其三,德國的閃擊戰的確攻勢太猛了,上千輛坦克集體衝鋒,猶如鋼鐵洪流一般衝進了波蘭境內,而波蘭當時的領導人還未從依靠英法兩國制止戰爭的幻想中甦醒過來,德國的坦克就已經兵臨城下,豈有不敗之理。所以,波蘭在二戰中絕不是傳說中那般羸弱,事實上波蘭的反坦克武器對德國二戰早期的輕型坦克造成了很大的殺傷,只不過這些都已經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

相關焦點

  • 二戰:電影《戰馬》中騎兵對抗重武器的真實戰鬥,比這還殘酷嗎?
    ,德國閃電戰的聲勢非常大,而且卓有成效,坦克集群的高機動性不僅令波蘭沒有想到,就連英法兩國對德宣戰也顯得緩慢異常,這場戰役就是發生在波蘭小城沃爾卡·威格洛瓦附近,史稱「長矛戰坦克」之戰,與德國二戰期間主導的大規模戰役相比,這場戰役顯得微不足道,因為波蘭騎兵傷亡僅僅只有100人左右,而關於「長矛戰坦克」的報導卻影響深遠。
  • 二戰: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軍隊拉開了二戰的序幕,在這一天,德軍海陸空三軍首次運用「閃電戰」突襲波蘭,造成波蘭軍隊潰不成軍,德軍很快侵略佔領了波蘭全境。 如今,回顧整個二戰歷史,波蘭軍隊給人們留下來不堪一擊的印象,那麼,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 二戰閃擊戰所向披靡,為何說不是德國一己之力?放鬆警惕幫了大忙
    第二次機會,德國在蘇臺德領土爭端問題上,英法又當了和事佬,還幫德國侵略捷克搭臺唱戲。第三次機會,德國閃擊波蘭前,希特勒也怕蘇聯在後面搞小動作,而史達林也擔心德國會在佔領波蘭後出兵蘇聯,所以在1939年的春天就把英法波三國代表請到莫斯科商量組建四國同盟,共同阻止德國佔領波蘭的問題,可這三國根本不當回事,派去的代表不僅沒有話語權,連討論都懶得討論,結果導致蘇德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 軍史上流傳最廣的謠言,波蘭騎兵打坦克到底是怎麼回事?
    ,德國入侵波蘭之役,許多軍迷都知道其中有一個著名段子——波蘭騎兵打坦克。該謠言流傳廣泛,充斥各種軍事影視、書刊、網絡,說是在當時的戰鬥中,波蘭騎兵遇到德軍坦克不知其性能,手持中世紀的長矛,向坦克發起決死衝鋒。德軍一時蒙圈,但很快清醒過來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的機槍和火炮狂射,並開動坦克無情碾壓,英勇的波軍騎兵慘遭屠戮。書寫了一曲令人慨嘆的悲歌。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聊聊。
  • 德國閃擊波蘭,兩軍陸軍差距其實很小,波蘭是輸在了火力和通信上
    眾所周知,德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閃擊波蘭,在短時間內就完全佔領波蘭,標誌著二戰正式開始。大多數人可能都認為德國閃擊波蘭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因為德國的軍事實力在任何一個方面都優于波蘭,但是從相關資料中了解到,德國閃擊波蘭時其陸軍部隊和波蘭陸軍部隊的差距很小,德國之所以能迅速佔領波蘭完全是因為其強大的火力和良好的通信設施。在德國閃擊波蘭時,德國的步兵依然是戰爭的主要參與者,而德國的裝甲部隊在那時候很大程度上只是起掩護的作用。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波蘭線?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 閃擊噩夢,八部1939年德軍入侵波蘭題材二戰電影
    由于波蘭在戰爭中敗得不光彩,德國又不允許拍,相關題材的二戰電影也自然數量較少,筆者這次來介紹其中的八部。1、自由之城(Wolne miasto ,1958,波蘭)1939年,波蘭城市格旦斯克淪陷,該市市民自發地拿起武器,以郵局為主要據點與德軍進行了激烈巷戰。
  • 二戰前波蘭大話:三天滅亡德國,當年的波蘭有這個實力嗎
    為何波蘭如此生氣,進而威脅德國咧?其實回到那個歷史時期就懂了。當時波蘭之所以能重獲獨立,就是因為英法需要東方戰略緩衝帶,和一個足夠強大的盟友牽制德國和蘇聯。作為棋子的波蘭,如果實力不夠,當然不行。由此才有了相對強大的波蘭出現!
  • 波蘭否定「俄羅斯」二戰貢獻,是出於什麼理由?
    因而說蘇德戰爭是二戰反法西斯戰場的主戰場,蘇聯是二戰的重要英雄之一,是很難說出爭議的。但是對於蘇聯在二戰中的功績,蘇聯的鄰國波蘭,目前有不少政客,提出了異議。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這一時期可以從德軍閃擊波蘭和西歐各國算起。正是因為閃擊波蘭的成功,使德軍佔領法國有了信心,並把進攻法國作為了進攻蘇聯的試驗之戰。這一階段,雖然閃擊戰獲得了空前成功,卻掩蓋了戰線太長、補給困難和運輸困難的不足和短板。第三階段是閃擊蘇聯階段。而這一階段也僅僅只存續了半年多一點,到莫斯科戰役結束,閃擊戰基本上宣告失敗。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蘭,人們就會不禁想到的是,德國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等等歷史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也是1939年的波蘭。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
  • 二戰:如果德國沒有繞道阿登森林,能否攻克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隨著德國吞併奧地利
  • 二戰:德國進攻法國為何要繞道阿登森林?而沒有直接進攻法國本土
    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積怨頗深,希特勒在二戰前的一系列閃擊操作,其最後的目的也是稱霸歐洲大陸,打破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所以註定德國與法國終有一戰,而當時的法國號稱有全世界最強悍的陸軍,兵力高達300多萬,部隊機械化程度比德國高,這第一陸軍的名稱並非是浪得虛名,德國進攻法國這在當時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 二戰法國實力不輸德國,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可是同樣是面對德國法西斯,波蘭人愣是撐了36天,而作為比波蘭強大很多的法國人,竟然只堅持了38天了,這是為什麼呢?未做好戰爭準備,士兵質量差勁當德國法西斯閃擊波蘭之時,作為他的盟友,英法也不得不做出像德國人宣戰的樣子。但是在英法高層,他們骨子裡認為德國人不會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攻西歐,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將是和他聯手做掉波蘭的蘇聯。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發了多款經典坦克,幾乎每一款都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例如縱橫戰場的虎式重型坦克,至今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在當年的德軍裝甲部隊裡,長期擔任其裝甲部隊中堅力量的坦克,實際上是開發於戰前的四號中型坦克。可是四號中型坦克在開發之初並不是為了擔任裝甲部隊主力,而是為了以提供支援力量為主的支援坦克定位。
  • 二戰中的義大利,被衣索比亞的大刀長矛打敗
    二戰中的軸心國,都是硬茬,德國把整個歐洲打得滿地找牙;日本橫掃亞洲,美國長達兩年在太平洋戰場被動挨打。只有義大利,入侵非洲國家衣索比亞,竟然灰溜溜地撤軍了。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簡直是笑話。一戰時,整個歐洲都打亂套了,義大利宣布中立,後來看協約國勝利已成定局,匆匆對德國宣戰,被整個歐洲笑話。二戰中,義大利的表現,被稱為習慣性投降。義大利入侵的衣索比亞,真的靠大刀長矛嗎?歐洲殖民時代,整個非洲都被瓜分完了,義大利在1890年侵入衣索比亞,成為「保護國」,並且一再驅逐英國勢力。
  • 二戰蘇德戰爭,閃擊理論為何遭遇進攻瓶頸?缺乏保障的快速打擊
    01從「閃擊英雄」到「裝甲之父」,古德裡安造就「閃擊戰理論」的神話一戰有沒有裝甲坦克參戰,答案是肯定的,但那時候裝甲坦克並沒引起人們重視,僅僅是作為戰場運輸和掩護步兵進攻而已。但1919年6月28日英法戰勝國仍然在《凡爾塞和約》上加了一條,不允許戰敗國德國擁有坦克、重炮等攻擊性武器,同時還要撤銷總參謀部指揮機構,只準保留10萬陸軍。與高額戰爭賠款一起,德國從此陷於給英法打工的時期。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日本現代坦克探索之作六一式中型坦克
    隨著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的不斷更新,一些現代坦克逐漸加入到科技樹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輛坦克,便是R系坦克家族中的現代坦克的先驅。它被譽為「R系首款國產現代坦克」。它跟M48中型坦克很像,如果沒有名稱標識的話,在瞄準鏡裡面是比較困難把它和M48中型坦克區分開的。這款坦克就是日本在二戰後研製的首輛國產坦克-六一式中型坦克。
  • 《獵殺T34》二戰傳奇坦克T-34,上演鋼鐵之戰
    這是一部戰鬥民族的抗戰神劇,雖然沒有手撕坦克那麼誇張的場景,但是也被廣大觀眾稱為抗戰神劇。講述了一群鋼鐵直男駕駛坦克炮轟德國侵略者的故事。蘇聯坦克T-34說到這部《獵殺T34》,就不得不說影片中的「主角」——坦克。
  • 二戰德國第二裝甲師戰史阿登戰役基本全軍覆沒
    第二裝甲標誌一把魚叉說到二戰時期的德國國防軍第二裝甲師,是成立於1935年10月是為國防軍三大創始裝甲師之一,是德國最早成立的裝甲部隊。最早成名之戰是在德國吞併奧地利時期,在佔領奧地利維也納之後,該部隊吸收了大量奧地利維也納地區的青年,所以德國第二裝甲師也稱為「維也納」裝甲師,1939年參加波蘭戰役時期其餘幾個德軍機械化部隊都進展順利,只有第二裝甲師遭遇到波蘭軍團主力部隊,激戰之中一損失百分之五十兵力和裝備一舉擊潰牽制波蘭正規軍12萬主力,等到友軍完成穿插包圍了波蘭正面反擊部隊後,戰鬥才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