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狂怒式的坦克之戰,現在只能去《坦克世界》才會看到!
它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準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一輛名為狂怒的謝爾曼坦克在幾名坦克手的操作下從對戰虎式坦克到最後單挑德國一營部隊的傳奇故事。主角「狂怒」,是美國「謝爾曼」中型坦克的二戰終極型號M4A3E8。
-
二戰期間最強的中型坦克 淺析:豹式中型坦克
與t34中型坦克一起被譽為「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咱們從火力防護機動性這三大坦克基本性能來分析這款坦克。 豹式坦克的75毫米主炮,雖然口徑不大。但因為其炮管長度很長,讓炮彈在裡面的加速時間更久。反而使它的穿深可怕。果不其然,豹式中型坦克。在兩千米距離可擊穿110毫米以上的垂直鋼板。在1943年,盟軍大多數主力坦克的正面裝甲等效都沒有超過110毫米。所以豹式中型坦克能在坦克正常交戰距離(1500米—2000米)不「跳彈」的情況下,擊穿盟軍絕大多數主力坦克。
-
武士的戰甲,差強人意的裝甲車輛,二戰期間日本97式系列中型坦克
要性能還是要省錢——97式中型坦克的誕生之路在97式中型坦克正式誕生之前,日軍裝甲部隊裝備的主要是89式中型坦克和95式輕型坦克。這兩種坦克都是當時日本陸軍省「節約」政策下誕生的產物,換言之,當時的日本陸軍省認為當時的日軍坦克應當儘量小巧,以節省相關的製造費用,畢竟當時整個日本陸軍一年的軍費預算也才5億日元,確實無法大量裝備更大型的坦克。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發展之路,從九七式中戰車到一式中戰車
在擁有了坦克的時候,日本陸軍也算是鳥槍換炮,從原來的只能執行步兵進攻和騎兵進攻,一下子躍升到可以進行步坦協同。這對於曾經只能靠步兵的血肉之軀進攻陣地的日軍來說,可以說是質的飛躍。然而隨著坦克的發展,日本原有的八九式乙型中戰車逐漸落後於時代,日本也必須進行坦克的更新換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開始了新一輪的坦克升級工作,以期製造新的主力中型坦克。
-
88B主戰坦克:比59D式坦克先退役,保有量少減少坦克型號
此前,大量裝備我軍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的59式包括59式、69式和79式等都屬於中型坦克,其實,80式主戰坦克陸續服役部隊已是90年代初期了,如果感覺80式坦克是80年開始裝備的那就真錯了。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開發了多款經典坦克,幾乎每一款都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例如縱橫戰場的虎式重型坦克,至今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在當年的德軍裝甲部隊裡,長期擔任其裝甲部隊中堅力量的坦克,實際上是開發於戰前的四號中型坦克。可是四號中型坦克在開發之初並不是為了擔任裝甲部隊主力,而是為了以提供支援力量為主的支援坦克定位。
-
二戰日本絕密坦克計劃亞洲版本象式殲擊車
50公裡每小時,正面裝甲12毫米,裝備一款94式37毫米36.5倍徑坦克和兩挺7.7毫米機槍,其車組人員共計3人,無論在車組人員配置上,還是坦克性能上在當時世界上當屬於一流,只是後來日本對坦克研製計劃漸漸跑偏等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
三輛日本97式坦克怎樣才可以擊毀虎式坦克?
而德國自然在陸軍裝甲部隊方面得道多年,德國的坦克裝甲車的研製方向和技術水準大幅度領先於日本。那麼,日本二戰期間3輛主力坦克車型97式對陣一輛德制虎式坦克結果到底如何呢?恕在下直言,日本的97式會輸得很慘。
-
戰敗前的日本中型坦克,苦心研發的三式、四式中戰車性能如何?
相比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存在,日本陸軍就顯得有些不受人注意,畢竟日本陸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坦克,出去豆戰車這樣的超輕型坦克,就只剩下九七式中戰車這樣的,名不副實的中型坦克了。
-
二戰裝備講堂之九七式中戰車,日本坦克部隊的支柱!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為你帶來的【二戰裝備講堂】,本期的主角是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九七式九七式是日本二戰時期的主力中坦,與九五式輕坦合稱日本帝國陸軍雙壁,九七式中型坦克的開發始於1936年,目的旨在替代八九式中坦,先說說它的研製過程,日本軍方提出的要求是九七式中坦的重量不能超過八九式,也就是12噸,為什麼有這個要求呢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終末,未能起到大用的三式中戰車和四式中戰車
為了對抗美國的M3中型坦克和日漸增多的M4中型坦克,日本拿出了「一式」中戰車,希望能夠力挽狂瀾。不過這種開發出來就落後的「一式」中戰車在戰場的表現並不好,雖然「一式」中戰車可以勉強應對M3中型坦克,可遇到美國的M4中型坦克時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
二戰前世界上最好的中型坦克---法國索瑪S-35型坦克
索瑪S-35型中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輛用鋼鐵作為材料製造而成的坦克。1936年開始服役於法國部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中型坦克。法軍的3個輕機械化師,各裝備87輛S-35坦克;駐突尼西亞的第6輕騎兵師也裝備有50輛這種坦克;第4後備裝甲師也裝備有少量這種坦克。
-
二戰: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場景了嗎?
,一是突然性,二是武器裝備的優劣將對戰爭起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那麼「戰馬長矛戰坦克」正是將武器裝備優劣環境下的戰場形勢淋漓盡致的體現,那麼,德國閃擊波蘭真的出現了如此殘酷的戰場嗎?,德國閃擊波蘭前,波蘭的騎兵就已經裝備了很多重型武器,就拿當時波蘭的騎兵旅來舉例,一個騎兵旅擁有兵力6100人,配備有5100匹戰馬、65臺機械化車輛、輕機槍89挺、重機槍81挺、反坦克槍66挺、46mm迫擊炮9門、81mm迫擊炮2門、反坦克炮14門、75mm火炮12門、40mm高炮2門,在這種火力配備之下,怎麼會出現「戰馬長矛戰坦克」的戰場慘劇呢?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沒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
日本研發世界最貴的坦克之一,火控系統曾領先多年的90式主戰坦克
為了跟世界先進坦克交鋒,日本研發出世界最貴的坦克之一在日本為了應對蘇聯的T-62坦克而研發出74式坦克服役之後,發現當時的蘇聯已經服役了T-72坦克,這款坦克的實力遠遠超過74式坦克,所以跟74式坦克的研發一樣,日本又開始尋求一種更加先進的坦克,並在1976年到1977年間,三菱重工與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與開發研究所共同開發一款全新的主戰坦克,這款坦克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
-
日本主戰裝備之10式主戰坦克
平成16年度(2004年)制訂的防衛計劃大綱中,日本將陸自的主戰坦克數量由900輛砍至600輛左右,代之以更輕型、更具機動力與任務彈性的快速反應部隊編制。在2011年度,防衛省編列預算採購第二批16輛10式坦克,總額161億日元,平均每輛10.06億日元(依照2010年底匯率,相當於每輛1205萬美元),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主戰坦克。原本日本陸上自衛隊一個74式主戰坦克中隊配備16輛坦克,而一個90式坦克中隊則配備12輛;隨著陸上自衛隊現役坦克數量的刪減,日後一個10式坦克中隊應該也只會裝備12輛
-
59式坦克換裝,新晉「輪式坦克」可堪重任?
之前,02式所配裝的100毫米高壓滑膛炮是從86式牽引反坦克炮發展而來的,而11式裝甲突擊車的主炮就屬於名副其實的坦克炮。這款加長身管105毫米線膛炮不僅成為了11式裝甲突擊車的主炮,還廣泛裝備在59D、88A和15式主戰坦克等不同型號的裝甲戰車上。該炮發射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穿甲威力足以正面擊穿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第二代主戰坦克以及部分早期型第三代主戰坦克。
-
日本新世紀的主力主戰坦克——10式主戰坦克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日本之前的90式主戰坦克由於數量少並且價格非常的因素,所以在二零零四年的時候,日本便宣布準備停止量產90式主戰坦克,開始了新一代坦克的研發計劃,而這新一代的主站坦克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翁——10式主戰坦克。
-
九十年代日本最先進一款主戰坦克—90式主戰坦克
在亞洲,中國和日本稱得上是最強大的兩個軍事強國,特別是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之一,日本的軍事實力之強是有目共睹的,在上個世紀中,日本設計生產出了許許多多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兵哥今天就要介紹其中的一款非常強悍的陸上坦克,就是90式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