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區:打造「近鄰晤福」城市黨建品牌

2020-12-22 中國城市報

為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生活期間留下的「遠親不如近鄰」這一寶貴精神財富,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委組織部在山腰街道聚福小區探索推行黨建引領「近鄰」基層治理模式,圍繞提升拆遷安置小區涉遷群眾獲得感,突出黨建引領,指導聚福小區創新載體平臺,倡導鄰裡相親、互幫互助,大力培育「近鄰晤福」(晤福,閩南語諧音「有福」「五福」,意喻鄰裡和睦相親、福氣安康)居民小區黨建服務品牌,探索多涉遷村集中安置小區治理樣板。

引領福 組織聚力

「我們小區是拆遷安置小區,之前在小區內經常看到車輛亂停、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的現象。但自從有了小區業委會,這些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小區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在泉港區山腰街道聚福社區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上,居民代表連先生頗有感觸地說。

近年來,圍繞「強黨建促治理」目標,泉港區委組織部、區住建局、區民政局、山腰街道共同牽頭實施社區社會組織規範化管理專項行動;出臺《泉港區構建城市基層黨建「126」模式實施方案》,突出社區黨組織堡壘功能,在推動聚福小區業主委員會規範運作基礎上,成立業主委員會黨支部,由小區業委會主任兼任黨支部書記,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發揮社區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統籌協調作用,突出小區黨支部對小區各類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推行 「兩議兩評兩公開」工作機制,帶動業委會、物業公司、群團組織建設,提升小區治理水平。

聚福小區黨支部與黨建聯盟成員單位聯合開展「我為社區辦實事 志願服務我先行」主題黨日活動。

同時,引導聚福小區黨支部與周邊的鳳安村、埭港村、陳莊村、上西村等13個涉遷村黨支部及區科協、區法律援助中心、交警大隊、移動公司等8家單位組建「鄰裡紅」黨建聯盟,通過開展共建活動,統籌整合各單位資源,動員機關黨員融入小區志願服務、關愛幫扶、環境整治等活動,協調辦理涉遷戶不動產權證700多套,幫助涉遷戶子女入學23人,促進小區和諧管理。

敬業福 黨員聚力

在聚福小區,每棟樓的門口都張貼有黨員樓長的照片和聯繫方式。「誰家遇到急事難事,我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小事及時解決,大事向社區反映。」22棟黨員樓長陳愛真說:「我每天都要到各樓層轉一轉,這樣安心些。」

聚福小區業主委員會黨支部書記、黨員樓長協調處理民事糾紛。

今年,聚福小區推行「黨員樓長制」、黨員「三諾」、在職黨員「雙報到」、社區幹部常態培訓等務實舉措,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引導黨員就近就地發揮作用,參與小區治理;深化樓棟黨小組工作,推行 「黨員樓長制」,從樓棟離退休幹部、機關在職黨員、業委會委員、志願服務骨幹等住戶中遴選7名優秀黨員擔任樓長,引導其當好政策宣傳員、民情信息員、鄰裡聯絡員、環境監督員、文明勸導員「五大員」,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建設「樓長議事亭」「樓院茶話室」「黨代表冠名調解室」等場所5處,協調解決居民、鄰裡的揪心事煩心事,提升小區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

同時,由區直機關黨工委與山腰街道黨工委牽頭,指導社區黨組織通過設立專門報到點、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做好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常態化開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活動,推行需求清單、服務清單、項目清單「三清單」服務制度,實施「505微心願」特色黨建項目,組織駐區單位、街道、社區、小區等黨組織共同實施服務項目。目前,聚福小區已有 50多名在職黨員到小區報到,認領並實現困難黨員群眾微心願130多個,落實「三清單」項目12個,解決居民訴求50多項。

泉港區結合實施安控區涉遷村「離土不離村、喬遷利不減」服務管理創新專項行動,開展涉遷村幹部「轉型提質」工程。泉港區通過舉辦「頭雁能力提升」培訓班、專題培訓班、集中輪訓等方式,組織涉遷村主幹到先進地區觀摩交流,安排村級後備力量到村支書導師團導師所在村(社區)異地掛職,借鑑社區管理、小區治理等先進經驗,實現由「服務村民」向「服務居民」的過渡轉型。目前,已先後組織赴江蘇泰州、江陰和福建廈門等地培訓6場次,安排17名涉遷村幹部進行異村掛職。

共濟福 鄰裡聚力

「學校放學早,我們大人又不在家,孩子的安全和學習等問題如何解決?」聚福小區居民莊女士向小區黨支部如是反映。為此,在區委組織部和街道黨工委指導下,聚福小區建設「黨員+青少年成長營」,聯合駐區單位樹人託管品牌機構共同實施「鄰裡為民公益項目『樹人公益課堂』」,著力打造「四點鐘學校」;招募退休老幹部、教師、社區工作者等志願者10多人,採取「導課後作業、導科普知識、導心理健康、導興趣培養」的「四導」方式,為36名涉遷家庭子女進行課業輔導、免費培訓、健康教育等,並舉辦了DIY漢堡包、垃圾分類、手工製作等活動,讓少年兒童體驗「爸媽不在家、小區就是家」的溫馨氛圍。

聚福小區「黨員+青少年成長營」組織開展少年兒童DIY漢堡包活動。

泉港區在聚福小區創新各項暖心「近鄰」舉措,讓涉遷群眾住得安心、過得舒心,營造「無事多走訪、有事共商量、困難有人幫、有呼必有應」的「近鄰」文化氛圍,打通黨群聯繫「最後一百米」。

針對小區低收入涉遷家庭等經濟困難群體,泉港區委組織部、區直機關黨工委、區民政局、區人社局等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採取「幫資金、幫物資、幫思路、幫信息、幫技術」的「五幫」模式,從就業、生活等方面加強幫扶,幫助解決涉遷群眾後顧之憂。

此外,針對老年人群體,採取社區購買服務方式,聚福小區黨支部建立「伍心夕陽紅」居家養老服務站,推出以助餐、助醫、助潔、助急、助學、助樂為基本內容的「六助」服務項目菜單,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深化拓展「救急難」模式,設立涉遷村「救急難」服務窗口,啟動「公益代碼505——人人參與,人人盡力」活動,發動180多人次、12家企業商家獻愛心捐物資,救助支出達30多萬元,惠及群眾300多人次,確保涉遷困難群眾養老有去處、生活有保障。

友善福 社會聚力

該區在加強小區自治基礎上,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小區治理,打造「多元共治」模式,不斷提升小區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小區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真正讓群眾辦事省心、鄰裡合心、收入稱心、鄉愁留心。

聚福小區「伍心夕陽紅」居家養老服務站開展老年人免費體檢活動。

黨建聯盟各成員單位、駐區單位聯合聚福小區黨支部,成立扶貧幫困、法律援助、文明勸導、敬老助老、治安巡邏等5支志願服務隊,招募志願者90多人,實施居家養老志願服務、兒童健康成長指導、「社區小管家」等志願服務項目,通過小區「近鄰文明公約」宣講、綜治入戶訪視、開展衛生督導等,進一步密切黨員幹部與居民群眾關係。

同時,在全面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和全區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期間,該區建立精細管理長效機制,將居民按小區—樓棟—單元—住戶進行網格管理,為每戶居民登記建檔,將人口、經濟、需求等信息錄入信息系統,實行動態管理,為居民提供精準服務;建設聚福社區警務室、物業調解室,由小區黨員、街道司法所人員、片區民警、律師、物業管理員、居民代表等力量搭建糾紛調解平臺,由社區黨員幹部牽頭,定期入戶走訪,動員鄰裡守望相助、定紛止爭,打造「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的溫馨家園。

此外,該區依託小區黨支部便民服務場所,建立全區首個黨群服務小棧「26°近鄰溫度」,推行「5F(free)」服務理念,即站內配置免費WIFI、免費茶水、免費藥品、免費雨傘、免費充電,規劃有休息區、飲水區、手機充電區、清涼用品取用區等功能區,為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執法隊員等戶外工作者以及小區居民提供休息、喝水、避暑、充電場所。

興業福 集體聚力

「之前我們小區70多歲的陳大爺來找我,說他文化水平低,子女又忙碌,正就讀小學的孫子課外作業沒人輔導。為解決此類問題,我們多方諮詢、考察,最後決定與優質輔導培訓機構中書學堂籤訂共建協議,將閒置的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每年12萬元的租金租給中書學堂,同時學堂也明確給予涉遷子女學費優惠,並支持小區教育、救助等公益事業建設。」小區業委會主任郭金標介紹說。

近年來,泉港區聚焦共建共享目標,在聚福社區探索推出「社區+公司+居民」的集體經濟發展之路,助推興業致富,今年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預計達25萬元以上。

該區聚力盤活集體閒置資產資源,將社區集體經營的土地、房產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經濟優勢,多渠道發展社區集體經濟,增強集體「造血」功能。目前通過店面、公用房等房屋出租,實現年收入近15萬元;採取「政府+企業+合作社」模式,引導聚福社區投資入股泉港城鄉經濟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購買霧炮車、垃圾清運車等市政設施,共同承接道路養護、餐廚垃圾清運等業務,實現年增收5萬元以上;與優加眾創空間洽談合作,在聚福小區內開設同心直播間,開展「同心帶貨拓市場」活動,為轄區店面商鋪進行商品直播宣傳,助力穩就業、保民生,每場直播將設10個產品展位,每個展位單品帶貨時長15分鐘,預計年內可帶動相關商戶每戶增收2萬元以上。

稿件素材由泉州市泉港區委組織部提供

■記者:郭文治 孟 航

相關焦點

  • 泉州高新區(臺商區):「黨建+」激活鄉愁記憶 「番仔樓」賦能鄉村振興
    在中國著名僑鄉福建泉州,「番客樓」作為承載當地華僑的特別存在,幾乎遍布泉州每一個縣(市、區)乃至鄉鎮、街道。  素有「十戶八九僑」之稱的龍蒼村,位於泉州高新區(臺商區)東園鎮,面積不大的村子裡坐落著30多幢「番客樓」,靜靜地展示龍蒼村華僑們的美麗鄉愁。
  • 國喬泉港石化項目在福建泉州籤約
    3月2日,臺企國喬泉港石化項目落戶福建泉州。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省長唐登傑在福州,通過視頻與泉州、高雄連線,見證了項目籤約。  于偉國說,今天用視頻連線這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舉行籤約,充分表明國喬看好兩岸融合發展的前景。疫情的到來是不可預測的,但疫情改變不了我們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止不住我們發展的腳步。
  • 福鼎: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 更好服務群眾
    福鼎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更好服務群眾——溫暖的社區 幸福的家園臺海網11月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秋日的福鼎濱江時代城小區特別迷人,車輛有序停放,垃圾科學分類,綠植香氣瀰漫,移步異景,步步悅心。作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引領行動示範市,福鼎積極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著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煩心事商議解決「垃圾亂堆亂放、車子無序停放、充電線亂拉。」說起桐山街道華鑫小區以前的煩心事,物業負責人林明森十分感慨,「那時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花在調解物業矛盾糾紛上,一年下來有200多起。如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和諧互助」。
  • 泉港北管:「天子傳音」承新曲
    北管,是流傳於泉港區的一種傳統民間絲竹音樂,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泉港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近年來,泉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北管,並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村校互動、學研結合」的保護、傳承形態。2014年,泉港區獲評「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北管成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成為泉港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大特色品牌。
  • 福建泉州:運用在線直播星火科技打造培訓新模式
    泉州市科技局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採用微信直播的方式開展泉州市星火科技遠程培訓,打造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培訓新模式。與泉州市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市扶貧開發協會和計生協會等部門合作,結合農時農事,圍繞果蔬、花卉、糧食、畜禽、肥料技術、食品安全、林業、休閒農業、合作社規範提升等專題舉辦遠程培訓10期,組織收看省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10期,受惠5萬多人次。
  • 來福建,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閩南古早味百吃不厭
    來福建,閩南小吃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味道實在好去年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來泉州要吃的幾種美食,比如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海蠣煎、泉港浮粿等等。當時很多人評論說,整個閩南地區,大泉州飲食文化才是最貼近古早味閩南小吃,味道更地道更正宗。
  • 未來5年,泉州交通發展巨變!
    經過12年的建設,泉州已經從分散型向整合型的空間發展模式轉換。 展望「十四五」,泉州將根據省上兩大協同發展區、三大中心城市建設戰略部署,延續「一灣兩翼三帶」空間結構,實施「跨江發展、跨域融合」,實現城市集聚發展和能級提升。
  • 惠安、泉港、臺商區3月30日-4月5日停電公告提醒!
    2#變(專)、惠安縣九龍工藝美術有限公司(專)、泉州堅石混凝土建材有限公司(專)、東園鎮錦厝村一帶、杏盛紙廠(專)、福建堅石實業有限公司(專)、堅石水泥製品有限公司(專)、泉州臺商投資區傑章養殖場(專)、堅石水泥有限公司配變(專)、福建堅石電力線路發展有限公司(專) 停電時間:04月02日 06:00-18:00
  • 福鼎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
    作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引領行動示範市,福鼎積極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著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煩心事商議解決  「垃圾亂堆亂放、車子無序停放、充電線亂拉。」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在街道、社區的支持下,小區黨支部每月定期召開「紅色議事」會,針對小區內各類問題訴求以及內部管理事項,採取「一事一議」,小區黨支部牽頭協調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進行溝通協商,實現「小區事、大家議,有矛盾、不出區」。  福鼎積極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形成共建單位、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協商機制。
  • 泉州或將新增一條高鐵:昌廈高鐵!
    7座 福州南、福清西、莆田 泉港、泉州南、廈門北、漳州 日前公布的泉州-廈門-漳州(R1線)近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為: 線路起於泉港,經惠安、泉州臺商投資區進入泉州主城區,爾後經晉江機場至南安,跨圍頭灣至
  • 龍巖市新羅區:打造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樣板
    老舊小區支部「管」起來 回遷小區先建黨支部新羅:打造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樣板東南網12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通訊員 溫連光)基礎薄弱小區黨組織牽頭、黨員和小區群眾積極參與「管」起來,針對痛點、難點發力,提升治理水平;回遷小區黨支部建在回遷前,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 泉州18年超60座綜合體!今年又添12座商業綜合體!
    (即將開業)、濱海樂活小鎮(待定)、臺商奧特萊斯綜合體(未知) ·泉港區:泉港萬星城市廣場、永嘉天地商業綜合體、艾倪文創園(前黃),等。 東海泰禾廣場位於泉州新市中心東海片區,是泰禾集團繼華大泰禾廣場、石獅泰禾廣場之後,在泉州打造的第三個大型城市綜合體。
  • 夏克立接受泉港電視臺專訪,風趣幽默搞怪!
    點擊上面藍色字即可免費訂閱昨天中午,《爸爸去哪兒》的爸爸夏克立錄製完《味解之謎》節目後,接受了泉港電視臺的專訪夏克立是20日現身咱泉州泉港的惠嶼島!這兩天,大夥的朋友圈是不是都被炸開了!據介紹,此次夏克立現身惠嶼島是來參加錄製由福建海峽衛視、臺灣緯來電視臺、泉港廣電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大型美食真人秀《味解之謎》。
  • 福建泉州:兩車追尾 困住貨車駕駛員
    12月20日凌晨0時45分,福建泉州永春縣東關鎮往外山鄉路段兩輛貨車發生追尾1名駕駛員被困。接到報警後,永春縣桃城消防救援站立即派員趕赴現場成功救出被困人員。據大貨車駕駛員羅先生介紹,車上裝著20多噸的豬飼料,由泉港區送往永春縣東關鎮,行駛到這個路段時一輛小貨車突然追尾撞上來,羅先生發現後便立即撥打了報警電話。(吳文霞 何東炎)
  • ...于偉國唐登傑通過視頻三方連線見證國喬泉港石化項目籤約
    國喬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泉州泉港石化工業園投資500億新臺幣,新建丙烷脫氫及聚丙烯項目,這也是泉州近三年來投資額最大的臺資項目。國喬一直在大陸尋找合適的投資發展機會,選擇福建泉州泉港合作,是看中了泉港雄厚的石化產業基礎,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發展空間;近年來福建推出一系列惠臺惠企政策舉措,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 于偉國唐登傑通過視頻三方連線見證國喬泉港石化項目籤約
    3月2日,國喬泉港石化項目通過福州、泉州、高雄三地視頻連線的特殊方式進行籤約。又一個好項目大項目落戶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省長唐登傑在福州通過視頻三方連線見證了籤約國喬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泉州泉港石化工業園投資500億新臺幣,新建丙烷脫氫及聚丙烯項目,這也是泉州近三年來投資額最大的臺資項目。該項目將有力推動閩臺石化產業融合發展,輻射帶動上下遊產品和相關行業發展,對石化產業補鏈、延鏈、強鏈起到積極作用。國喬董事長楊品正說,國喬公司是臺灣地區第一家生產苯乙烯單體的企業,是臺灣地區唯一尼龍66生產公司。
  • 沙坪垻區:中小學「一校一品」創新黨建特色品牌
    構建「一校一品」 打造黨建特色品牌校園是育人的場所,文化是精神的力量。沙坪垻區教育系統緊扣「一校一品」黨建品牌主題,著力打造富有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教育特色的「一校一品」黨建格局,用有形的陣地凝聚無形的力量。
  • 福建春晚泉州分會場節目錄製完成 泉州多個項目攜手上陣
    人偶同臺表演泉州拍胸舞 2021年福建春晚總導演陳晟說,晚會力求將傳統與時尚進行融合,在此次錄製中泉州拍胸舞的表現給導演組帶來驚喜,參演的大叔大伯們光著膀子在寒風中熱舞,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的表情特別有年味。當導演組需要時尚元素時,拍胸舞與街舞也能同臺共舞,快樂比拼。
  • 于偉國唐登傑通過視頻連線見證國喬泉港石化項目籤約
    原標題:疫情擋不住閩臺融合發展的信心 本報訊 (記者 周琳) 3月2日,臺企國喬泉港石化項目落戶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省長唐登傑在福州通過視頻與泉州、高雄連線,見證了項目籤約。 國喬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地區第一家生產苯乙烯單體的企業、唯一尼龍66生產公司,計劃在泉州泉港石化工業園投資500億元新臺幣,新建丙烷脫氫及聚丙烯項目。
  • 泉州市紀委監委:黨建三級聯創引領海島絢麗振興
    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地處福建泉州東北部、湄洲灣南岸的惠嶼村,是該市唯一的海島建制村。近年來,泉州市紀委監委通過深化黨建三級聯創、創新實施「5533」工作機制,為海島振興注入強大「紅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