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更好服務群眾——
溫暖的社區 幸福的家園
臺海網11月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秋日的福鼎濱江時代城小區特別迷人,車輛有序停放,垃圾科學分類,綠植香氣瀰漫,移步異景,步步悅心。小區居民老梁笑著說:「這裡每月活動不斷,親子蛋糕製作、籃球賽、燈謎展、露天電影……場場都精彩,街坊鄰居聚在一起,感情增進不少,住在濱江好幸福。」
作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範引領行動示範市,福鼎積極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著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煩心事商議解決
「垃圾亂堆亂放、車子無序停放、充電線亂拉。」說起桐山街道華鑫小區以前的煩心事,物業負責人林明森十分感慨,「那時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花在調解物業矛盾糾紛上,一年下來有200多起。如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和諧互助」。
華鑫小區是一個集拆遷安置、商品房於一體的複合型新建小區,小區管理服務差、矛盾糾紛多。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在街道、社區的支持下,小區黨支部每月定期召開「紅色議事」會,針對小區內各類問題訴求以及內部管理事項,採取「一事一議」,小區黨支部牽頭協調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進行溝通協商,實現「小區事、大家議,有矛盾、不出區」。
福鼎積極探索實踐「近鄰」黨建模式,形成共建單位、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協商機制。同時,在173個小區樓棟中設立「紅色微家」,推選有公心、有熱心、有能力、有威望的「四有」優秀黨員擔任「家長」,負責組織樓棟黨員居民談心交流,及時收集和解決困擾鄰裡生活的問題矛盾,今年以來共收集各類問題訴求及意見建議670餘個,協調解決「鄰裡」關切事、煩心事580餘件。
打造500米鄰裡服務圈
「我們是雙職工,孩子自己帶,以前一到下午就犯愁,孩子放學早,只能溜出來接一下再帶到單位。多虧小區辦起四點半公益課堂,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書香佳苑小區居民小葉說。
據介紹,書香佳苑小區聯合悠貝親子圖書館、小舞星舞蹈中心等機構開設四點半公益課堂,安排教師志願者提供免費教育,解決幼兒課後託管難問題,引得眾多家長點讚。
此外,桐城明珠小區組建「微笑巾幗」「銀髮先鋒」「低碳貝貝」等118支志願服務隊,推行「溫暖星期六」志願服務行動;天湖社區聯合法院、檢察院等單位,在社區開設法官工作室、紅樹林工作室,每月20日輪流安排人員進駐開展服務,累計接待居民560多人次、調解民事糾紛59起;富錦茗苑小區組織志願者堅持開展「困難送溫暖、滿月送生肖、侵權送維權」等暖人心服務……
福鼎目前已建立覆蓋城區的鄰裡服務聯盟體系,在各小區開設鄰裡議事廳、四點半公益課堂、日間照料中心、童藝坊等功能分區,同時打造各類小區、街巷紅色驛站30個,推動91處服務設施免費向居民開放,構建起「500米鄰裡服務圈」。
黨員接單兌現微心願
天湖社區鼎融小區紅色驛站初建時,活動中心可借閱的書籍偏少,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社區微信群下單,社區在職黨員劉端富立馬接單,自己掏錢選購近百本書籍贈送給驛站書屋。
桐城街道天湖社區支部書記陳秀惠說:「我們按『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模式,引導在職黨員認領兌現微心願,每年可收到共建單位、在職黨員價值5萬元左右的愛心物資。」
福鼎發動黨員加入社區(小區)黨員鄰裡服務隊,認領黨員先鋒崗,推行「下班服務一小時」志願服務項目,共有3500多名在職黨員主動認領綠化養護、垃圾分類、秩序維護、敬老愛老等4100多個「鄰裡先鋒崗」,幫助鄰裡兌現微心願。
福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彭桂湯介紹,在職黨員服務社區推行積分制管理,每年年底評出「服務積分」等次,與黨員民主評議、年度考核、任職任用等掛鈎,逐步形成「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黨員管理激勵機制。(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蔡雪玲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