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 80年代的軍轉民和如今的軍民融合,存在哪些根本區別?

2021-02-22 講武堂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又到了一年年底,又到了大家寫年終總結的時候,那大家的年終總結寫的都怎麼樣了呢?堂主這裡有一份年終總結,大家可以拿去參考一下。

話說這份年終總結堂主已經用了好幾年了,看樣子以後應該還能再用上一段時間……

領導:「小堂!扣你一年的雞腿!」

好啦,謝謝大家這一年對我們踢館欄目的厚愛,在2017的最後幾天,咱們照踢不誤!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塘主給講講軍民融合戰略吧,怎麼融合,對軍隊、對民企有啥影響?我們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大批軍工轉型兼職造三輪車暖水瓶不算軍民融合嗎?

圖:長虹電視的製造商前身為703廠,就是造雷達設備的。

這個當然算軍民融合了,但只是很低水平的。

因為和平時期軍事工業訂單其實規模並不大,而軍工企業本身要求較大體量的話,軍事訂單很難把企業養活,這就必須要找民品上的生意做才行。

實際上你看美國的主要軍工企業,雷神造雷達造飛彈,但是同時也是民用電子尤其是民用無線電設備上的大拿企業。霍尼韋爾除了軍工,還為民航提供各種配套設備,為工業企業製造生產線等。波音那更不用說了,它的主業已經是造民航客機了,GE和PW的航空發動機大部分也是提供給民航的。

圖:美國空軍的KC-135加油機,波音回頭就在其基礎上開發出波音707客機,這是最典型的軍民融合發展案例。

我國現在大部分大型軍工企業其實也已經軍民融合了,比如說重型軍用車輛生產商,現在其實也是民用卡車生產商,軍用卡車也和民用卡車共用一條生產線生產出來的道依茨或者濰柴發動機,軍艦用的大型柴油機也用在民用發電和民船上,中國電子和中國電科也是現在國內市場電子元件的主要供貨商、系統集成的主要提供者。

現在的融合,很大一點就是讓普通的民間企業也進入軍工生產行列,比如說高德電子是我國最優秀的紅外設備生產企業之一,過去因為是民營企業,所以不能給軍隊供貨,現在就打破了這個慣例,也進入了軍品市場。

圖:高德紅外的產品是反坦克飛彈,型號據稱就是紅箭12。但高德紅外做的早,當時還沒推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所以他是總裝大領導親自抓才獲批進入軍品市場的,就這樣審批周期也很長。

圖:國內首顆原子彈靶場組裝。我國本來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核工業部制定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方針時,就明確主要技術以我為主,同時要積極考慮全國大力協同。為啥後來分開了呢?80年代開始各地方、各部門都獲權摸石頭,於是各個以鄰為壑生怕訂單流失,就自己系統什麼都要搞。

圖:軍民融合的影響之一,就是軍品質量會提高。坦克要大量使用液壓器件,和山東特產——挖掘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很類似,但國內工程機械市場最好的國產品牌是三一重工,這說明啥,假如造坦克的內蒙一機的質量不如三一重工。那如果讓三一參與坦克科研生產,我國坦克質量會得到多大提升呢?

 

問:蘇-30MKK、蘇-35SK與殲-20三者之間的電傳飛控的優劣差距,同樣都是數字電傳,有啥不一樣?堂主如果沒這方面研究可以假裝沉默哈。

 

數字電傳,只是都是數字的,那諾基亞老直板手機跟IPHONE X啥差異?其實就是性能的擴展區別很大。

老式的數字式電傳,還是在傳統模擬電傳基礎上進行數位化的產物,他的飛控權限、計算能力、控制律複雜程度其實跟模擬電傳沒區別,只是用更容易生產維護的數字元件,代替了氣溫、溼度變化就會出現數據變動的模擬元件。

控制律實際上也就是相對於機械、增穩飛控有一定增強,但是對於性能邊界的開放是不足的,也很難有無慮操作(就是不管怎麼操作都不會失速)的設計。

圖:原版蘇-27是模擬式飛控。

圖:601所謂的全面數位化,就是用數字式器件替代了原有的模擬器件,但繼續運行原有的飛控程序,還稱不上真正的數字電傳。熟悉家用電腦的話可以類比一下,這個就像是所謂「跑虛擬機」的操作。

更進一步的數字電傳,是挖掘了更大的性能邊界,開始應用了主動控制技術,性能極大提升,這是80年代初期幻影2000這個級別飛機開始用到的。

而後面就是全權限主動控制技術,鴨翼飛機和四代機基本是這樣的技術,就是實現了更複雜的控制律,靜不安定度放得很大,飛機也更加靈活,而且實現了無慮操作,基本上飛行員做出的任何動作,系統自己就能把超出飛行能力的指令濾掉,在安全包線內飛行。除非是遇到系統BUG和硬體故障,不然飛機除了撞地就不會有其他飛行事故發生了。

圖:殲-10的飛控應用了主動控制技術,所以機敏性才這麼好。要注意的是,飛控系統的控制律軟體是飛機氣動研究的集中體現,只有飛機總體所才開發,飛控總體所只能做整合。飛控系統控制律出了問題,板子打不到飛控所頭上,必然是總體所的鍋。

圖:殲-10飛控系統的部分功能。 

問:堂主大帥,不接腳算踢館成功。當年美國諾斯羅普的F-20戰機是為了外銷而研發的,但是最後因為裡根政府的軍售政策改變,不希望出現同級商品在外銷場合互相廝殺的狀況而廢了。那麼,F-20可以視為美國版的梟龍麼?如果當年F-20沒有被廢掉,會對梟龍戰機的潛在市場造成擠壓麼?雖說F-20的基礎設計是二代機F-5,可是我記得還是小正太的時候看軍事雜誌介紹,當時剛出來的梟龍(暴露年齡了)也有提到梟龍的基礎設計有殲-7的意思(超7項目最終貌似還是重新設計了?但再說F/A-18不也基於F-5一路過來的麼)那麼,一個F-5的兒子,一個殲7/米格-21自己都認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親生的重孫子,這倆真要對比起來性能性價比等等等等如何?

 

這個很難直接進行對比的,因為F-20實際上到最後停止,也只是完成了部分驗證機階段的工作,甚至連完整的驗證機試飛都沒做完。這樣的情況下,F-20飛機本身的結構強度還沒達到服役標準,設備也安裝不完整,光是空重就離具體的生產型還有很大的差異。

圖:F-20的2架原型機在1982年出廠,分別在1984和1985年墜毀,2架原型機共試飛1500小時。戰鬥機試飛通常需要6-10架原型機,耗時4-6年,看時間對比就知道它做不了多少試飛科目。

而且哪怕按照驗證機來說,F-20的空重也達到了5964千克,而生產型的FC-1梟龍空重則是6380千克,看起來是重416千克,但是FC-1已經是生產型飛機了,包含了完整的設備,強度也達到服役標準。要是F-20也達到服役標準,那空重也就差不多了。

圖:原型機和服役機型的重量能有多大差距呢?YF-16空重6361千克,正式服役的F-16A為7噸,臺灣獲得的F-16空重8273公斤,這才是具備全套對空對地作戰能力的。F-20從原型機到正式服役,增重能控制在400公斤以內就是奇蹟了。

更要命的是,F-20的機翼面積只有18.6平方米,FC-1梟龍的24.43平方米機翼要大三分之一了,那翼載荷差異就是天差地遠了。

圖:FC-1和F-20平面對比,可見後者的機翼、尾翼均明顯小於前者。機翼面積小導致翼載荷高,不利於起降、盤旋性能。尾翼面積小降低了控制力矩,不利於提高飛機機敏性。而且F-20的尾翼後方還有一段機體,這進一步降低了控制力矩。

圖:控制力矩大小和飛控反應速度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低推力發動機實現相同的機動能力。F-20發動機推力比FC-1,重量基本相當,翼載荷更高,機動性不可能比FC-1好。

F20主要問題在於,他太想沿用過去F-5的資源,所以機翼也是在F-5E基礎上做了點小調整就拿來用了,生產工藝之類很多也沿用F-5的,這樣機體實際上還是二代機水平,甚至還是二代教練機底子,水平自然很低了。F/A-18雖然也是F5一路發展來的,但是已經做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少沒想過沿用生產線的問題了。

 

問:最近卡車炮比較火。卡車出現得比坦克早、技術成熟、駕駛員也多,卡車牽引炮也很早應用,但為什麼一直沒想著把炮裝上卡車呢?過去主流的自行火炮是昂貴的履帶自行火炮,卡車炮即使有地位也很邊緣,為什麼現在變了,有什麼條件改變了嗎?

 

卡車炮?過去這種炮是很少的,除了很少數量的卡車馱載高射炮以外,基本見不到馱載榴彈炮、加農炮之類的卡車炮。

實際上這是摩託化、機械化水平決定的。二戰時期,蘇聯、德國大部分火炮都是用馬匹牽引的,卡車屬於高價值裝備,是比較稀缺的。而卡車炮需要的卡車底盤一般比牽引需要的更大一級,比如你要做105毫米卡車炮,那就得用牽引150毫米炮級別的卡車才行,而實際上德國和蘇聯這樣的國家,牽引150毫米級別炮得靠拖拉機……所需要的重型卡車就幾乎等於沒有,那自然更加稀缺了。

圖:德國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使用8噸的SdKfz 7半履帶車牽引。

圖:美國T-19自行火炮,用M3半履帶車改裝,裝一門105毫米榴彈炮。M3半履帶車空重7噸,發動機功率127馬力,在當時是卡車裡的大傢伙了。和上面德國FH-18比比,用的車輛是同一級別的。

而且卡車本身的機動性也不足,很難執行履帶式車輛那種野外伴隨任務,使用起來跟牽引炮也沒啥區別,那自然就沒多大意義了。倒是美國人和德國人用半履帶車做了一些自行火炮來用,半履帶車其實也是卡車,只是後面的輪子換成履帶,這也算卡車炮了。

圖:1944年,德國Sd.Kfz.7B半履帶車改裝的防空高射炮車。伴隨裝甲部隊行動的高炮要求快速反應,沒時間讓人構築陣地展開,所以最需要上車。

現在則是車輛發展迅速,大型卡車都不缺了,而且輪式車輛的機動性也提升很大,直接裝在車上跑,比起拖著炮跑的適應性強得多,所以卡車炮就有其比較優勢了。

圖:南非G6自行榴彈炮,155毫米口徑。卡車炮大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公路網變得密集,卡車快速實施戰役機動的優勢得以發揮,越野能力差的缺陷得以部分彌補。南非1981年就搞出了G5輪式自行火炮,也就是G6的前身,算是卡車炮的先驅,就是因為它的地形是高原和沙漠,地面比較硬,輪式底盤也能有堪用的越野能力。

 

問:堂主能否分析一下pla裝備的122毫米卡車炮,從外觀上看似乎並沒有輔助裝彈的設備,其精度、射速比122毫米牽引火炮如何,我軍為什麼要搞這種有點low的炮?

 

122卡車炮本身就是122牽引火炮搬上車,火炮本身區別不大。但是精度射速指標因為有卡車了,其實是有非常巨大的提升。

我們看打炮的視頻(想歪的人自挖雙眼)都看得出來,牽引火炮射擊的時候,是炮手來來去去的從車上扛炮彈到炮位上射擊,這個供應彈藥的速度就很大的限制了火炮的射速。

而122卡車炮的炮彈就放在車上,直接轉身從容器裡面拿了,再轉身回來就可以裝填,方便了很多。既提高了射速,又節約了體力,所以一個車四、五個人就能完成之前一個炮班8、9個人的工作。

圖:我國122卡車炮,車廂前部的箱子就是彈藥箱,轉身就可以裝填炮彈。

精度來說,火炮射擊前都需要測地,也就是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知道自己跟目標的相對位置關係,這樣才能射擊。而牽引火炮往往是以連為單位,甚至以營為單位測地,也就是幾門甚至十幾門炮用一個基準坐標射擊,這初始誤差就大了。而每個卡車炮都有自己的測地設備,單車定位單車射擊,準確度就高得多。

圖:朝鮮谷山大炮射擊,這麼擺炮不光是圖好看,其實也是因為缺乏單炮定位能力,於是以連為單位排成一排,只測量基準炮的地圖位置,以此計算射擊諸元。其他炮在基準炮諸元基礎上自行微調。

另外牽引炮射擊前需要人動手平地,把射擊陣地完成平整場地,還要給駐鋤挖坑,所以從受領任務到開火時間很長,消耗體力巨大,要撤退的時候也很麻煩。這些事情在卡車炮上就是按幾下電鈕的問題,所以跟自行炮一樣接到任務可以迅速佔領陣地射擊。

圖:法國凱撒155卡車炮,車尾駐鋤可自動放下和收起,同時作為人員裝填平臺。

圖:M777火炮陣地,這已經是最簡易的火炮陣地,只平整了地面,沒有做環形掩體遮擋彈片。

圖:美國M777榴彈炮射擊,駐鋤埋的不夠深、不夠結實就是這樣的,還得重新固定火炮。

 

問:講武堂文章裡提到,法國幫印度設計LCA光輝戰鬥機時,圖紙中做手腳導致飛機超重百分之25。既然被法國人坑了,為什麼印度還要高價買法國陣風戰鬥機,不怕再被坑嗎?備件和配套飛彈數量縮水的情況下,還要賣2.5億美元一架的陣風,它只是中型機,全新的重型戰鬥機蘇-35隻要8千3百萬,印度人錢多的用不完了嗎?

 

陣風那價格不是裸機價格,是包含了培訓費用、後續維護支援費用、零部件費用、武器費用等一大堆的,單純剝離出來飛機的裸機價格,其實也就是一億美元出頭,沒你想像中那麼高。

而蘇-35的價格則只是裸機價格,其他附帶的服務還得另外加錢買。

圖:陣風武器全系列,印度的採購價格是2個陣風戰鬥機中隊形成戰鬥力所需的費用,一般來說這比武器採購價格要高出一倍以上。

陣風戰鬥機採購合同中,包括34億歐元的武器平臺採購,只有這部分才是飛機本身的價格,也就是不到一億歐元一架。此外還包括了:

7.1億歐元的多種武器採購,包括歐洲飛彈集團(MBDA)的米卡和流星空對空飛彈,這兩種飛彈的打擊範圍分別為70和150公裡,以及擁有250-300公裡射程的風暴陰影防區外攻擊巡航飛彈。

圖:陣風掛載的風暴陰影巡航飛彈,在利比亞戰爭中使用過。這飛彈的適裝性比3噸重的布拉莫斯好得多,對地攻擊效能甚至更好。畢竟布拉莫斯速度太快,對目標的識別是個大問題。

印度花17億歐元為36架陣風定製以滿足印度空軍的14項要求,包括整合以色列的頭盔瞄準具,以及印度自行設計的飛彈和電子對抗系統、數據鏈及敵我識別系統。

圖:陣風配備的是薩基姆公司的「矛隼」頭盔瞄準具。

圖: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和美國凱撒航天電子公司組建的視覺系統國際公司,研製了JHMCS頭盔(聯合頭盔提示系統)。美國F-16、F/A-18、F-15都已選用。印度很可能也買的這一款。

飛機備件、建造機庫,在印度東北部建立兩個大型的維護、修理和大修中心計劃花費18億歐元,同時保證這些戰機的武器系統妥善率的合約對價為3.53億歐元。

算一下就知道,這些雜七雜八的開支合計就有45.63億,攏共加起來79億歐元,也就是87億美元,即傳說中的每架2.5億美元,而實際上單機只有0.95億歐元而已。

圖:印度空軍主力戰機編隊飛行,從左到右分別是陣風、米格-21、米格-27和蘇-30MKI。雖然陣風比蘇-30MKK小不少,但技術水平也高不少,一來一去反而是陣風的戰鬥力比較高。印度空軍非常希望直接採購126架陣風,只是國防部因為回扣原因堅決反對。

 

 

迷你踢館

 

 

問:作為軍事經典著作,孫子兵法是否在現代戰爭中還有實際應用的價值,畢竟現在戰場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現代軍事學院主要學習哪些軍戰術和戰略課,我國現今士官培養是什麼樣的體系?

 

軍事的基本原則幾千年基本都是不變的,這個基本原則無非是你用什麼語言來講述而已……

 

問:是否可以用運-20先作為新型電子戰裝備試驗平臺,改裝兩架作為模塊化使用預備,或許能夠加快國產新型電子戰飛機的研發試驗速度?

 

運-20做電子戰飛機太大了點,有點糟蹋了,現在的電子技術進步大,四、五十噸到六、七十噸基本就夠用了。

圖:C919這個體量的客機當電子戰飛機就夠用了。

 

問:請教堂主,為什麼近代德國、義大利先呈分裂狀態,後迅速統一,崛起為發達國家。而奧斯曼帝國崩潰後,獨立的近東和中東諸國卻一直衰落?

 

奧斯曼本身的生產方式是很落後的,還是停留在封建採邑制度下,騎士階層每家分一小塊地,依靠土地產出維持生活和承擔軍事義務,本質上還是停留在中世紀的,跟德國和義大利這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完全不一樣。

 

問:堂主,問個問題。假如阿拉伯世界實現了有效的統一(別說不可能,本來就是假設嘛),你覺得這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有可能成為世界力量的一極嗎?

 

如果像你理想中的那樣統一的話,按照阿拉伯世界的人口體量和掌握資源來說能。但問題是幾大流氓大家都看得到統一了的壞處,肯定會玩命下絆子使陰招阻止這個結果的。而且阿拉伯國家除了石油,也沒啥產業能支撐這麼大的帝國啊。

 

問:塘主,我看過一部俄羅斯電影《煉獄》,演的是車臣戰爭格羅茲尼巷戰,仗打的很殘酷,有一輛坦克,好像是T80被打斷了履帶,駕駛室裡閃起紅燈提示履帶斷裂,現代坦克被打斷履帶駕駛室還會有提示啊,怎麼做到的?坦克貌似最怕打巷戰,防護能力再好的坦克履帶來一發RPG照樣撲街不是嗎?

 

不是履帶斷裂而是別的什麼東西壞了的提示吧?履帶壞了根本不用燈你立馬就知道——因為你車完全不能維持航向,要開始原地亂轉了。

圖:掉鏈子的日本74式坦克,一脫落立刻就停車了。坦克怕巷戰不是說履帶,而是巷戰中坦克視野極度受限,很容易被對方步兵埋伏,打中頂部和尾部裝甲防護最薄弱的地方。

 

問:說越戰我們沒有炮兵優勢這絕對的對越戰歷史太渣,我記得有一場阻擋後方越軍增援的阻擊戰,我軍炮兵就靠不間斷傾瀉而下的炮彈牆,因為不知道越軍何時增援於是從凌晨一直轟炸到第二天上午戰鬥結束,增援的越軍組織不知多少次衝鋒,死傷慘重也沒一個人衝過這道炮彈牆。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我軍第一次擁有了對敵方絕對的炮火優勢的一場戰鬥,堂主是否知道這場阻擊戰是那一場?

 

這一次啊,就是現在的副主席張上將成名的712戰鬥,即1984年7月12日船頭地區防禦作戰,被越軍六個團進攻,最後炮兵一路打下去,陳屍數千,嚇煞人也。

 

問:堂主好,最近我迷上射箭運動了。有時候我就想,現代競技體育比賽中用的弓箭跟古代弓箭有啥區別?我個人理解基本原理上區別不大,但是材料等方面的進步,如今的弓箭肯定比過去強一些的。咱們能否開個腦洞,如果把奧運會上的弓箭批量裝備古代部隊,是否能夠形成壓倒性優勢?

 

還真不行,因為現代競技比賽是求準,所以是軟弓輕箭,初速快彈道平,但是減速也快,所以只能在近距離射擊。而且輕就導致破甲能力差,殺傷效果也弱。實戰弓箭往往要用重型箭鏃來擴大殺傷力,匹配的弓力也大很多。

圖:現代弓一般是40-80磅的拉力,也就是18-36公斤。古代戰弓要一石以上的拉力,雖然這個標準有爭議,但至少也是60公斤級別的。

圖:現代特製弓弩威力還是很大的,北美高玩圈子都拿它來獵熊。

 

問:蘇聯解體前有沒有有效好用的炮兵/反炮兵雷達?七八十年代,蘇聯炮兵能轟過北約炮兵嗎?

 

有個叫做動物園的雷達,現在展銷會還經常拖出來,比我們常見的TPQ-37之類的80年代老貨再落後個四年吧……雖然也是相控陣,但是基本只能對付迫擊炮彈了。

圖:俄羅斯1Л219М/1Л259「動物園-1」炮兵定位雷達,對火炮和迫擊炮10 ~ 15 千米,對飛彈發射架 45 千米。

蘇聯人80年代的炮兵建設和戰術規劃,是抄的1973年戰爭中以色列人的,而且在解體前都還沒執行下去。也就是建設預設陣地,火炮開進去開火,第一發開火後10分鐘內轉移陣地的打法。蘇聯人到解體都還沒實現這個,而同時期美國人已經把10分鐘縮短到3分鐘了,打了就能跑,而且對方開炮三分鐘以內美國人的反擊炮火也能到,這就相當於你跟博爾特比跑步,跑得過麼?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空軍後勤部這個舉動告訴你——現代後勤就是軍民融合後勤
    來源:軍民融合瞭望微信公眾號10月23日,一條消息引發軍地雙方的高度關注:空軍後勤部與5家地方優質物流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系統、整建制、全覆蓋」推進後勤物流軍民融合。伴隨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廣大軍民愈加清晰地看到:軍民融合發展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戰略和基本方略,也是我們新時代使命任務之一。
  • 科技手記︱科技作帆 軍民融合 企業熱情讓人感動
    現如今企業的發展依靠科技革新,此次軍民融合活動的目的也在於期望軍工單位先進高端的科學技術能為民營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出行前各家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都將企業的技術難題匯總成冊,在與對接單位的交流中,紛紛與相關領域的專家們進行深入探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年近70的浙江潤華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路舟車勞頓但依然飽有對國防事業的熱情和對科技人才的關心。
  • 80年代地方電視機牌子介紹(二):黃河、泰山、環宇
    ,前面講過,整個80年代,全國大大小小的電視機牌子,加起來有90多個,所以就挑一些稍微有點名氣的講。張藝謀與鞏俐的第一部商業廣告片《黃河電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根據國家「保軍轉民、軍民結合」方針,黃河機器製造廠響應號召,引進彩電生產線,從此之後,影響著中國電視史的黃河牌誕生了。
  • 「保軍轉民」30年:中核點亮了中國的哪「三盞燈」?
    而自八十年代起,在中央「保軍轉民」思想指導下,核工業人「出關」,又開創了一片片新天地。 【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陳辰】 九月下旬的一天,秦山的天空雲捲雲舒,地面桂香芬芳,我與國內一些媒體朋友到訪秦山核電科技館。初看科技館正面設計,左右兩角各有一個「鷹翼」,宛有振翅欲飛的氣勢。
  • 山東青島即墨:奏響「人工智慧+軍民融合」最美協奏曲
    本報記者 高笑菡報導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加強人工智慧領域軍民融合黨的十九大以來,山東青島一直致力打造包含「人工智慧」在內的16條重點產業鏈,今年,由青島市即墨區外商投資服務中心牽頭,即墨區攜手航天科工集團,將人工智慧與武器裝備深入融合,在即墨區打造總投資100億元的「人工智慧+軍民融合」示範產業園區,目前已開始開工建設。
  • 軍民融合,怎樣才能「深」下去?(組圖)
    視點提要  軍民融合,貴在雙贏。僅僅依靠一方的無償付出,絕不可能形成深度、長久的合作。只有找準軍地雙方利益契合點,才能引領科研深度融合發展。  科研只有主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才能鋪平成果向民用市場的轉化之路,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良性互動。
  • 《軍情直播間》: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他強調,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真抓實幹,緊抓快幹,不斷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
  • 鯤鵬展翅,這場軍民融合「Roadshow」你給多少分?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鄒維榮、韓阜業 等5月11日,「第四屆國防智慧財產權學術研討會」分會場暨鯤鵬計劃之軍民融合項目路演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標誌著國防智慧財產權在項目中的不斷深入強化,科技軍民融合工作的步伐又向著新世紀徵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如今月薪5000,和80年代月薪50,有多大差別?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當下,中國大多城市擁有破萬的房價,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和生活,似乎並沒有之前那麼快樂了。物價、教育、醫療、養老費用都在升高,但是工資卻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現在5000元的工資,放在上世紀80年代,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
  • 美國空軍影視業軍民融合工作的組織程序
    本文以美國空軍體系為例,對美軍開展影視業軍民融合工作的組織程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關鍵詞:美國空軍;影視業;軍民融合20世紀初,當電影剛剛開始在民眾中流行,美國軍方就敏銳地意識到,這種將影像、音樂、文字結合在一起的新興媒介蘊含著巨大能量,並逐步將之用於宣傳工作。
  • 海軍政委秦生祥赴海軍誕生地泰州考察,專題調研軍民融合發展
    他指出,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布展運用實物、圖片、模型等多種表現形式和聲、光、電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人民海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進程,展示了人民海軍的時代風採,參觀後很受教育和鼓舞。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秦生祥聽取了工作情況匯報,對江蘇省和泰州市軍民融合發展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 踢館 | 七夕堂主不黑毛子,談談毛子哪些地方仍值得我們學
    你現在還在看《踢館》?恭喜你,看來你也屬於今晚無所事事的一員,堂主永遠和你站在一起。 對那些表示自己今天要約會沒空看踢館的盆友,堂主對你們這些叛徒的回應就一幅圖: 日本撞船事件有更多詳細信息透露出來,尤其是用於逃生的艙蓋只有下圖中這麼大(直徑大概60釐米):
  • 惠州仲愷高新區:配套上億產業基金 規劃軍民融合產業園_金羊網新聞
    據悉,本次賽事以「富國強軍·寓軍於民」為主題,聚焦「北鬥應用」和「
  • 70年代在香港到處踢館的「大圈仔」什麼來歷?消失之後又去了哪裡
    70年代在香港到處踢館的「大圈仔」什麼來歷?
  • 如今月薪5000元,和80年代月薪50元,有多大差別?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現在5000元的工資,放在上世紀80年代,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 單純看消費水平的變化,似乎有些"不講道理"。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單純看物價和工資的變化對比現在和80年代的變化,似乎有點不講武德。因為現在的生活水平的變化絕對不是金錢的差距可以衡量的。
  • 新央企巨頭中國融通牽手綠地打造軍民融合產業園
    新央企巨頭中國融通牽手綠地打造軍民融合產業園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5 23:54:53
  • 50天直播 芒果TV《歌手踢館》打開臺網節目融合新思路
    就在23日晚,歌手金志文通過芒果TV《我是歌手 誰來踢館》節目的比拼,成功獲得了來自於洪濤老師親自頒發的《我是歌手》第四季中終極踢館歌手席位的「入場券」,金志文將向本季歌手們發起終極踢館挑戰。今年歌手終極踢館人選的選拔模式,將湖南衛視與芒果TV兩大平臺無縫連接,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次臺網節目融合嘗試的創舉,將一檔強IP的綜藝節目中的權益實時衍生至網際網路平臺,用網際網路上的億萬用戶的參與性票選出終極踢館歌手,將網友的期待與懸念反哺電視節目,做到電視與網絡的互補雙贏。
  • 細數80年代的國產電視機品牌,你家裡用過嗎?
    上次寫了新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後,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到了80年代,電視機已經在大城市中開始普及。而在農村,一直到80年代末才看到電視。這段時間,國產電視機牌子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來看看這些牌子你家裡用過嗎?金星:1978年,國家批准上海電視機廠引進全國第一條彩電生產線,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產金星牌彩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