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 二十歲渴望獨處,三十歲渴望陪伴

2021-02-10 遇見李菁

二十歲那年,我是一個獨行的追夢人。

在川東一所象牙塔,我拼勁所有力氣想要去實現自己編織的夢想——讀研、當老師以及成為一名作家。年輕的心,對未來抱有極大的熱忱。對每一件當下要去完成的夢想都全力以赴,不留後路。即使那時的自己,渺小如砂礫,卻無數次幻想著有一天能成為星輝,因為年輕敢做夢敢拼,從不懼怕失敗。

那時的我,是真的拼。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爭分奪秒地向著光亮那方奔跑,我懼怕任何人的打攪,總是渴望獨處。所有時間都給予了課業、繪畫、閱讀、寫作。

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捧著書本去學校的後花園大聲讀書,朗朗書聲與啾啾鳥雀聲相融;

我的專業是藝術設計,老師布置下的繪畫作業,我總是要用上別人幾倍的時間與精力去用心完成;

課餘時間泡在學校圖書館閱讀好書,一本接一本地讀;

晚上室友們都睡了,我還在電腦前寫文章,記下內心裡的吉光片羽……

大學時光,我沒有一天停止過追夢的腳步。

我的家境並不寬裕,為了買更多的書籍,不得不去做家教,正好老師推薦我去給一個女孩當家庭繪畫老師。這個女孩與我年紀相仿,卻是某局長的女兒,已通過雅思考試,兩個月後要去國外留學。她的母親希望我能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教會她素描基礎,提高她的審美能力。

女孩家境殷實,家中裝修極為闊綽。第一次去她家的時候,她正坐在鋼琴前彈《致愛麗絲》,指法嫻熟,動作優雅,我好生羨慕。教她畫畫,她的悟性極高,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素描的技法。後來我才知道,這兩個月,她的生活已被母親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周除了上繪畫課,還要上鋼琴課、古箏課、形體課、英語課……我也是在那時突然明白,不管是在什麼樣家境長大的孩子,二十歲就是獨自追夢的年紀,只不過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起點更高,手上的籌碼更多,而如我這般來自大山的孩子必須靠著自己拼出一條血路來。

所以,我在拼。

二十歲的自己,勇敢、堅強、堅韌。不懼怕獨自一人的漫漫路途,亦不恐懼靜如深海的黑夜,是那樣的一意孤行,不管不顧,心裡好似一直都有一盞不滅的亮光,想方設法去靠近。我在一次綜合材料設計的課程裡,試圖用KT板做一架與實物大小一致的白色鋼琴。是的,我心裡藏著一個鋼琴夢,既然在現實世界裡無法企及,那我願意用另一種形式送給自己一架鋼琴模型。凌晨一點的教室空無一人,我低著頭做著模型,唯有心裡燃燒的熾熱感情能使我忘卻孤獨、恐懼與懈怠。我最終完成了這個作品,結課展覽時,來觀看的人無不讚嘆它的美麗。

這鋼琴模型裡,藏著我對於理想的執拗。一個年輕人為夢奮力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我為了能擠出更多的時間,將原本屬於睡眠的時間也用上了,只怕還不夠。拒絕所有的聚會、逛街、閒聊,只為了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我渴望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去改變原本平庸的生命。

如今,十年過去了,我已是接近三十歲的年紀。我實現了自己年少時的心願,讀了三年研究生,當了一年大學老師,在全國出版了幾本書,有了千千萬萬喜歡我文字的讀者。有時候想想,覺得老天爺是公平的,祂不會辜負一個奮進的人。

是的,我是幸福的,我不僅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還找到了靈魂伴侶,在故鄉湘西浦市古鎮有了屬於我們的民宿與新家,新家裡擺放著一架鋼琴。不是鋼琴模型,而是一架真正能彈出樂音的鋼琴。

我終於可以跟當年的女孩一樣,坐到鋼琴前,跟隨鋼琴老師的指飛彈著琴,我的愛人陪在我的身邊,他望向我的眼神,滿是愛意。音符從我指尖流淌出來,我驚覺,這不是夢,這是我十年如一日的執著與勇敢換回的。

三十歲,我是幸福的,但這時候,我已經不是逐夢人,我變成了渴望陪伴的圓夢人。

轉變源於一次身體的突發疾病。

那次出差,一個人睡在賓館,半夜心跳加速,瀕死感如黑色大網籠罩自己,被急救車送進醫院,自此之後再不敢一個人入眠。很長一段日子,晚上必須在母親的陪伴與輕撫下才能安然入睡,好似回到了嬰孩時期的自己。有時半夜,身體的不適感會突然來襲,失眠如影隨形,內心與身體都承受著無法言說的痛楚。母親便陪我說話,分散我的注意力,或帶著我走到陽臺上,聽寂靜中的流水聲。那時才感到,母愛是治癒疾病的良方。

無法再長時間閱讀書籍與伏案寫作,這對於痴迷於文學的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煎熬。我只能不停地散步、遐想、做康復操,每一天要花大部分時間與身體的虛弱、隱痛做著抗爭。

走過人生三十載,當我面對失敗、困頓、艱苦、幽暗的日子時,都不曾被壓垮過,可這一次,當我在面對身體的低谷期時,再也忍不住在暗夜裡痛苦地流下淚來。我開始懼怕獨處,渴望隨時都有親近的人陪在身邊。

記得有一次剛服過藥,走在街道上,突然雙腿無力,血液似乎凝固,感覺天昏地暗,好似馬上就要暈倒。我用意志力強撐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走到一家店鋪,大口喝水,用顫抖的手給母親打電話,讓她快些來接我。

那一刻,我真的害怕了。

自那以後,我連獨自走路都會恐懼。哪怕是從家走到自己經營的民宿,我都會提前給一個相識的女孩打電話,讓她陪著我。這個女孩二十歲,因為長期跑步,臉色紅潤,她有著如向日葵一般的笑容。

她說:「姐,我好羨慕你,實現了夢想,過上了無數人都想要擁有的生活。」

我的笑容略顯僵硬:「不,我更羨慕你,有這樣健康的身體,這樣明媚的笑臉。」

這場人生的馬拉松,剛起跑的時候我為了爭取到優異的成績,證明自己不凡的潛能,我跑得比別人都拼命,卻完全忘了身體的承受能力,以至於還沒跑到全程一半的距離,身體就發出了警告,雖然此時的我領先於前,得到了無數的掌聲與喝彩,但是我不得不因為全身無力而放慢了奔跑的腳步。

我開始反省自己過去的拼命方式,亦對自己的身體滿懷歉意。我們需要努力,但在努力的同時,請好好地照顧自己,畢竟,身體一直是革命的本錢。

原諒我此時的憂慮與膽怯,我需要在滿滿跑向終點的過程裡,始終有一雙緊握的溫暖大手。

幸好,當我快跑不動的時候,一雙手握住了我。他是閆凌,在我最痛苦的時候,他出現了,這使得我所受的苦減輕了一半。自從我們有了一個溫馨的家,就再也沒有分開過一分一秒。與他一起共眠,睡得安心香甜,入睡時嘴角都是上揚的。

我們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旅行,隨時都會與他十指相扣。他是北京人,其實他留在首都工作可以掙到更多的錢,擁有更多的榮耀,可是他卻願意放棄在大城市發展的機會,陪著我一起在小鎮過慢生活。我對他說:「我不需要你掙很多很多錢,我只需要你給我長長久久的陪伴。我們可以少掙一些錢,多一些與大自然相處的機會,多一些愛自己與愛對方的時間。」

有電視臺邀請我們去做節目,我會告訴編導,我們不錄製晚上的節目,我們要保證每天晚上十點入睡。是的,相比於那些看似光鮮的事業來說,我們更看重健康。我們不是不追夢,只是面對夢想時,有了更成熟的態度和做法,不會為了追夢而忽視關愛自己。

我們一起在人生的跑道上停止了快跑,握緊彼此的手,慢慢走,慢慢看,反而每一步人生路都走得特別踏實,特別穩健,特別開心。

二十歲的年紀,我渴望獨處,想要拼盡所有力氣去追夢。可是如今,當我三十歲時,我更渴望有家人、愛人、友人的陪伴,慢慢走完餘生。

向光而行,我不願再錯過人間珍貴的風景。

相關焦點

  • 《重返二十歲》:嘮叨的外殼之下,是渴望陪伴與理解的真情
    《重返20歲》是由陳正道執導,楊子姍、陳柏霖、歸亞蕾、鹿晗主演的奇幻喜劇片。改編於韓國《奇怪的她》,於2015年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七旬老太太沈夢君通過青春照相館變身為妙齡女子孟麗君後,以新身份回到日常生活中,所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70歲的沈夢君囉嗦,說話犀利,對周圍的人愛挑毛病。一次兒媳婦病倒後,家人們決定送她去住養老院。
  • 為什麼你總是渴望獨處,又害怕孤獨?
    有幾個讀者都在後臺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是在熱鬧中渴望獨處,一個人卻又害怕孤獨?我們獨處的時候最喜歡做什麼呢?好像回答最多的就是葛優躺玩手機。這是一個即便獨處,也會不自覺走向孤獨的時代。獨處並不等於孤獨。孤獨是我們每一個出生自帶的出廠設置。
  • 二十 、三十、 四十歲的女人
    今夏有兩部跟年齡有關的熱劇,《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兩部劇我都追了。《三十》是最先吸引到我的,追了幾天,更新跟不上需求,就看了《二十》。二十歲的戀愛,只要開心就好。但三十歲的戀愛,就要看有沒有未來。《三十》裡,曉芹和二十歲的小鮮肉談戀愛總覺得不對勁,還是前夫把她領回了家。漫妮和梁正賢搞到一起,正是二十多歲時的幻想變成了現實,但當知道沒有未來時,漫妮也是猶疑不定,最終當知道自己是小三時,很快就退出了。就像漫妮和梁正賢說的:「我這個年紀,喜歡一些能抓得住的東西。」
  • 電視劇二十不惑:二十歲的姜小果不要成為三十歲的王漫妮
    大家好,我是小野  最近挺火的兩部電視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大家都看了吧,兩部劇都是以女性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區別就是一個講的是二十歲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故事;一個是三十歲患得患失,無可奈何。僅僅差了十年,但是給觀眾的感覺像是兩種人生。
  • 五十歲的男人,最渴望得到什麼樣女人的愛?
    那麼,男人最渴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什麼樣子呢,或許以下的這幾種類型,是五十歲的男人最渴望的了。渴望有一個很難徵服的女人,是因為有著很大的挑戰性男人一直以來都是一類有著很強好奇心的人,以至於他們總是想要去找一些比較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去做。最重要的是男人這樣的特徵是不會因為他的年齡增長而大大減弱的,反而有可能會增強。
  • 69歲「娃娃影后」李菁暴斃家中,沉迷賭博敗光家產
    本文發於香港電影號據臺灣媒體報導,60年代邵氏女星李菁(原名李國瑛),曾憑著《魚美人》一片,在未滿17歲的年紀奪下第12屆亞洲影后,而有「娃娃影后」的封號,但今(22日)驚傳她暴斃家中,終年69歲。李菁曾風光一時,雖然年紀輕輕拿下影后,但晚年悽涼,不只投資股票失利,還常到澳門爛賭,因此把家產輸光,後來還欠租金又不搬走而遭房東提告,現傳出暴斃家中消息,令人不勝唏噓。李菁於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家中有五個哥哥、兩個姊姊,李菁排行最小。
  • 《渴望》劇組30年再聚首,李雪健張凱麗狀態佳,93歲藍天野略發福
    12月20日,有媒體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一段電視劇《渴望》劇組重聚的視頻。 視頻中,眾多演員一同演唱電視劇的主題曲《好人一生平安》,這也是《渴望》劇組時隔30年再聚首,瞬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 《三十而已》出現《二十不惑》,是二十歲的調侃還是三十歲的回憶
    她飾演的角色和之前也有所不同,已經不再是剛剛進入社會的小萌新,而是作為已經成熟的三十歲的女性走進劇情。當時坐在她們前排的正是《二十不惑》中的幾位女主。二十歲想著要保養皮膚,覺得三十歲是分水嶺。三十歲懷念二十歲,二十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正值青春年華。想著這十年的變化,鍾曉芹想開了很多,還暢談說四十歲的時候也要懷念三十歲的自己。
  • 二十歲開始,女人每隔十年就會需要男人陪伴,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種說法就是:20歲以後女人一般而言每隔10年就會需要男人的陪伴。這樣的說法聽起來似乎特別的籠統,但是如果仔細思考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首先來分析一下20歲的女人,20歲的女人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
  • 戀愛中的初級推拉:製造渴望,滿足渴望
    微信聊天中女生回消息慢了,男生說:等你回微信,我又老了一歲。女生回覆:哈哈。男生說:你一笑,我又年輕了一歲。女生問男生:你會愛我一生一世嗎?男生說: 不會,只能愛到生不如死。製造渴望,滿足渴望,兩者的結合使用就是推拉。所謂的推,就是人為製造女生對存在感的渴望。存在感就是三我,我有價值、我很重要、我被需要。拉就是滿足女生對存在感的渴望。
  • 30歲日記:三十歲,喜歡獨處,也不拒絕社交!
    三十歲的聚會,無非是聊工作、聊家庭。我不是喜歡說話的那一個,人多的時候我有點不善言談,不知道是好或不好,但我喜歡聽別人講他們自己的事情。三十歲的我們,好像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差不多的年齡,有著差不多的工作經驗,每個月還著房貸;三十歲的我們,好像又那麼的不一樣,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一樣,我和老王是比較佛系的,喜歡隨遇而安;小姜總是工作很拼的,所以接連升任;聽說貴陽還是單身,買了兩個航空公司的包年飛,一有空就會一個人到處旅行……聚會的意義,就是維持一段深厚的友誼
  • 《渴望》劇組30年後再相聚!張凱麗領唱主題曲,93歲藍天野狀態佳
    抄襲者一概舉報  近日,有媒體在社交平臺中曬出電視劇《渴望》劇組30年後重聚的視頻。張凱麗、黃梅瑩、李雪健等差不多40位演員再次聚首!不僅是演員,這部劇的導演魯曉威和趙寶剛都紛紛現身!這次也是《渴望》劇組有史以來第一次這麼多人聚會!
  • 阿芳說:「現在單身,不是不渴望愛情」晚婚的他們,比你想的無力
    阿芳三十二歲了,她說不是不渴望愛情,是真的沒有讓其心動的。作為一個女人,把自己輕易一輩子交付於某個人,真的需要好好考慮清楚,而不是草草答應。阿芳是屬於那種高學歷,有不錯工作的白領。
  • 如何看待三十歲不如二十歲女孩價值高?
    「皮膚好,顏值高,身材辣,市場好……」這些一直以來都是給二十幾歲女孩子的名詞,已經漸漸開始泛化,向30歲➕傾斜,甚至40歲➕,50歲➕……前陣子全民在追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大膽討論讓眾多女孩兒聞風喪膽的三十歲
  • 32歲闞清子渴望婚姻,閨蜜勸找二婚男將就,寧濫勿缺觀念好可怕
    闞清子的閨蜜叫王文思,也是一名演員,雖然身材小巧,長相甜美,但實際年齡已經31歲,早已到了大家認為應該結婚的年齡。闞清子與王文思有著相似的感情經歷與處境,吃飯時話題一直圍繞著感情觀以及對婚姻的渴望。已經32歲的闞清子自曝,父母對自己的婚姻已經絕望,完全放棄了催婚。
  • 十八歲之後的二十歲 韓劇《二十 二十》
    十八歲有,二十歲也有。韓國playlist的小網劇,前兩季的《A-teen》,主演們的顏值簡直是長在了溫仔的心坎上。又酷又美的杜哈,甜美乖巧的金哈······playlist的新劇《二十 二十》聚焦在十八歲之後的二十歲。此時的少男少女們也走進了大學校園。
  • 二十歲女人、三十歲女人和四十歲女人,到底哪個最迷人?
    在大家的心中,或許男人就是一種極其專一的動物,他們永遠喜歡十八歲的姑娘。但其實這真的是一個錯覺,隨著現在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一些女人的保養能力的提高,三十歲四十歲的女人仍然很有魅力,而且更添幾分女人味。所以二十歲、三十歲和四十歲的女人,到底哪個最迷人呢?1.呂先生 二十多歲的更驚豔二十多歲的女人顯然更驚豔,一眼就能夠抓住我的眼球。
  • 30歲日記:三十歲,我喜歡簡單!
    炎熱的正午,就像二十歲的青年,熱情洋溢,狂躁不安。一個人坐著,聽著窗外的鳥叫和蟬鳴,發著呆……中午在手機買菜軟體上買了肥牛卷、金針菇、豆芽和調料等,忽然想吃酸湯肥牛了。不得不感慨,我們生活的時代實在是太方便了,買菜都不用出門了,不想做飯還可以點外賣,實在太幸福。
  • 李菁退出後,給郭德綱提了唯一一條建議,如今依舊是逆耳忠言
    雖然李菁已經退出德雲社近十年了,但是到今天為止,他依舊是德雲社歷史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作為曾經的德雲社鐵三角之一,早期的發展,李菁功不可沒。>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成立於1995年,當時的李菁只有十幾歲
  • 鬱可唯:當然渴望愛情,但我很宅
    演出前,鬱可唯接受南都訪問,35歲的她分享自己新專輯裡的變化,以及對年齡和情感生活的感悟。鬱可唯的新歌《路過人間》熱度持續升溫,截至截稿,這首歌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量逼近3.7萬條,大幅超越了她另一首著名代表作《時間煮雨》的2萬條評論,歌曲MV在You Tube播放量達470萬次。開始有大批網友在視頻網站和音樂網站上傳自己的《路過人間》翻唱版。這些數據和熱度都印證鬱可唯的「出圈」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