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城市奮鬥者
廊坊發展前景迎來新春天,新曙光!日前,途經新機場、廊坊市區、萬莊並設站的城際鐵路聯絡線再次傳來重磅進展,這條人們熟知的軌道S6一期工程的徵地告知書已在廊坊多地貼出!
協同發展五年間,交通率先突破,廊涿城際的加快建設,只是廊坊享受一系列發展利好的生動縮影。
當前,地處地理中心的廊坊正在迎來一場前有未有的新機遇,憑藉著縱橫交織的軌道及高速路網,加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輻射帶動,這顆「京津明珠」廊坊未來發展可謂大局已定。
廊坊最大的優勢是毗鄰京津,最大的機遇是協同發展。近年來,廊坊搶抓發展機遇、做好頂層設計,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的實踐中,交通領域實現了突破發展。協同發展,核心是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
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1] 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實現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空間協同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對於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協同發展是當前中國三大國家戰略之一(其他兩個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擁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發展前景光明。
1、堅持生態優先為前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綠色、可持續的人居環境。以區域資源環境,特別是水資源、大氣環境承載力等為約束,嚴格劃定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紅線,明確城鎮發展邊界,合作推進「環首都國家公園」和區域性生態廊道建設。提高城鎮的用地集約利用效率,實現「存量挖潛、增量提質」,構建生態、生產、生活相協調的城鄉空間格局。加強城鄉地域特點和人文特色塑造,保護傳統村落,共同構建區域文化網絡體系。
2、堅持區域一體、協同發展的原則,謀求城鎮體系、區域空間、重大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與布局。促進城鎮功能合理分工,優化城鎮規模結構,著力培育區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開發地區。強化高端服務功能合作對接,共同構築面向國際的開放平臺。加快建立「網絡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天津、石家莊等中心城市的客貨運樞紐地位,與北京共同構築國際門戶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促進地區各機場之間的分工協作,立足北京新機場建設服務於區域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與國際物流基地。著重完善互聯互通的城際軌道網。
3、破除阻礙區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壁壘和制度障礙,促進多種形式的跨地區合作。重點加強創新、文化、教育、醫療、旅遊等的跨區域合作交流,推進多種形式的經貿合作。通過區域治理創新,促進共建共享,建立區域競合發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兩市一省應合作開展支持冀中南地區、張承地區綠色轉型發展的研究。
4、建立跨區域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工作的新體制、新機制。應充分發揮空間協同發展規劃的綜合協調平臺作用,開展專項規劃對接,加強重大空間布局問題的協商溝通。充分利用區域內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以的協同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城鎮群發展理論與規劃實踐的創新。
說道這裡廊坊發展迎來大機遇,迎來新春天,新曙光已成定局!
【免責:相關數據資料來自網絡,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