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7.4萬!煙臺開發區畝均效益全省第一

2020-12-27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鍾建軍通訊員馬雙軍潘俊逸於洪鵬

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00億元,年均增長8%;三次產業比例由2015年末的1:70:29優化為2019年末的1:59:40,是建區以來服務業比重提升最快的時期;74個項目躋身省市重點項目庫,萬華全球研發中心、上汽通用東嶽CVT變速器等159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7.4萬元、畝均主體稅收5.6萬元,全省重點園區畝均效益綜合評比第一……12月2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開發區黨群工作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在異常複雜嚴峻形勢下,煙臺開發區搶抓自貿區建設重大機遇,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動能轉換、現代服務和對外開放,綜合經濟實力跨步前進。

煙臺開發區工委黨群工作部副部長陳學文主持發布會

動能轉換為效益比賽「換好擋」

「夏普超高清產業研究院將在煙臺打造8K+5G產業的全新生態,力爭締造出一張煙臺的超高清產業發展城市新名片。」夏普中國區總經理高山俊明稱,研究院力爭5年內累計完成營業收入25億元,申請專利30項。

煙臺開發區經發科創局副局長盧輝發布《十三五經濟發展情況》

以夏普、保利協鑫LNG接收站、智路封測、經海海洋等重點項目為引領,正帶動8K超高清、航空航天、半導體、海洋經濟、LNG等產業釋放未來競爭優勢。新舊動能轉換為煙臺開發區這輛效益賽車「換好擋」。

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等傳統產業加速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轉型。富士康加快推進8K超高清研究院、半導體等項目建設;一汽吉林新能源汽車項目成功獲批,東嶽汽車5款全新車型投放市場,傳統與新能源汽車開始雙擎發力。

先進結構材料、生物醫藥兩大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萬華化學全省首個百萬噸乙烯項目正式投產,以榮昌生物、先聲生物等為代表的一類新藥研發企業,在新型藥和靶向藥上實現破題,榮獲「中國生物醫藥最具特色園區」稱號,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勢崛起,佔規上產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

科技創新為效益比賽「加滿油」

短短一個半月,6個研發項目團隊進駐山東在上海的首個離岸孵化基地——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上海科創離岸雙向孵化基地。中韓、中加、中俄等海外離岸創新平臺相繼落地,上海科創離岸孵化基地正式啟用,跨區域科創合作只是煙臺開發區以科技創新提升畝均效益的關鍵一著。

這五年,煙臺開發區高能級科創平臺接踵而來。先進材料與綠色製造省實驗室、清華力合煙臺創新中心等重量級科創平臺集中落地,榮昌抗體藥物、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兩個創新創業共同體獲批建設,騰訊、華為、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雲聚開發區。僅近兩年新增合作院所18家,累積培育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28個。在「初創-高企-瞪羚-獨角獸」鏈條拉動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家,培育省級瞪羚18家,準獨角獸企業2家,均全市第一,在全市唯一獲批國家「大中小企業融通型」首批雙創特色載體。

現代服務業成效益比賽「新能源」

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展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八角灣國際會展中心整體建成後將成為煙臺最大的會展中心,煙臺黃金濱海岸線上的新地標和煙臺會展文旅的新名片。「十三五」,現代服務業增加值640億元,現代服務業已成為煙臺開發區提升畝均效益的「新能源」。

煙臺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鞠錦源發布《十三五項目招引情況》

金融活力持續釋放。13家商業銀行市級分行匯聚,金融機構總數突破122家,存貸款餘額突破3000億元,較「十二五」末提升近一倍,累計設立基金規模超過1430億元,扶持企業和項目近300家。

消費商圈連點成片,萬達、永旺、萬行等5座城市綜合體,希爾頓、萬豪等6家五星級酒店紛紛落戶,張裕國際葡萄酒城投入使用,古現文旅科技小鎮、八角文旅新城等開工建設,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新興業態蓬勃發展,京東雲數字產業園、王小二電商等一線電商企業崛起,「嗨·YE達」、「煙臺之夜」特色街、揚帆和後沙廣場網紅打卡地等,帶動港城夜間消費新風尚。

高水平開放為效益比賽「布好局」

11月28日,國內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舉行籤約儀式。這是煙臺開發區十大「牛鼻子」工程的重量級項目之一。

煙臺開發區重點項目推進中心副主任林世家發布《十三五重點項目推進情況》

規劃建設重大戰略載體,「十三五」煙臺開發區從大寫意走向工筆畫。搶抓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和中韓產業園、中日產業園、國際招商產業園「三區三園」戰略機遇,煙臺開發區加快推進臨港、臨空經濟區「兩大經濟區」,八角灣中央創新區、海洋經濟創新區「兩大創新區」,環磁山、環東島「兩大科創走廊」,古現、八角「兩大文旅新城」,中韓、中日產業園「兩大產業園」。

「十三五」,新引進韓國SK、日本三菱等一大批世界500強投資項目,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政策紅利快速釋放,陸海聯運、空海聯運物流體系日益完善,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新業態迅速拓展。

依託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構建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煙臺開發區全國首創「中日韓跨國審批」,有效縮減企業跨國投資成本;全國首創「全鏈條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助力優質項目從落地到投產跑出自貿加速度。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畝均稅收同比增長106.1% | 金東以「畝均論英雄」,「算」出高質量
    正文共1224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日前,省經信委公布了2018年全省89個縣(市、區)「畝均論英雄」榜單,在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畝均效益」情況一表中顯示,2017年我區規上企業畝均稅收10.1萬元/畝,較2016年的4.9萬元/畝同比增長106.1%,位次上升9位,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正成為我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
  • 海寧:以「畝均論英雄」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早在2013年,海寧在全省率先推行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通過對企業每畝用地的稅收、產出、消耗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核,用A(A+)、B、C等級對企業進行分類,再按企業類別實施差別化的電價、水價、城鎮土地使用稅、排汙權交易價格等政策進行打分,優先保障高分企業的生產要素供給。海寧市以「畝產效益」為核心,以市場化配置為導向,以差別化措施為手段,倒逼出一條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 巴彥淖爾市以「畝均效益論英雄」引導產業提質增效
    5月份是河套農民種植葵花的大忙季節,臨河區烏蘭圖克鎮團結七組農民王五厚聽說三瑞農科公司發榜啟動「畝均效益論英雄」大獎賽,就積極與業務員聯繫,籤定了30畝葵花種植合同,由公司提供點對點技術跟蹤服務,目標是將畝均經濟效益在去年的基礎上提升500元。
  • 「畝均效益論英雄」,看看誰是真英雄
    12月28日,2020三瑞農科(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畝均效益論英雄種植戶獎勵大會在全國葵花籽種植大縣五原縣舉行。大會為54名種植戶頒獎,其中,最大獎項「畝均效益英雄獎」由五原縣復興鎮聯豐六組的楊永勝獲得,公司為其頒發獎金10000元。
  • 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臨海籤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
    大會上,對畝均效益領跑者、「雄鷹行動」培育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等五類製造業先進單位進行集中表彰。其中,臨海市這些單位獲獎:浙江省製造業畝均效益領跑企業 石化20強:浙江萬盛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醫藥20強:台州市海盛製藥有限公司浙江省開發區畝均效益領跑者省級經濟開發區(西南片):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浙江省「雄鷹行動」培育企業
  • 公告| 2019年度全市工業經濟先進單位
    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企業數量重回「雙四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6.6%,全省排名實現大幅提升,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2%、12.6%,均列全省第二;全市八大重點細分行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688.2億元,對全市規上工業貢獻率達到53.95%。
  • 臨西農業裝上畝均萬元「助跑器」
    「我們採取的是工廠化種植模式,採用立體式栽培方式,據測算,畝產效益可達到平地大棚種植的30倍。」公司副總經理劉瑩瑩介紹。據了解,該公司主要生產金針菇、蟹味菇等中高端菌菇,是目前亞洲單體最大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基地,年產金針菇42000噸,企業畝均效益30多萬元。
  • 「百園增效」行動讓土地資源活起來 河南: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嶽甜甜)記者從12月7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河南全面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到2022年底,將整備、盤活產業集聚區50萬畝存量建設用地空間,基本完成零散土地整治及歷史遺留問題用地手續完善,全面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 高明觀察|大數據論出企業「真英雄」
    根據協議,未來三年該行將優先滿足區內綜合評價為A、B類企業的融資需求。這是高明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建設政銀合作的開端,也展現出高明構建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改革的速度。開啟「畝均論英雄」改革建立精準綜合評價體系在高明區明城工業園,通過盤活,現佛山市智薈藍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塊告別10多年的荒蕪場景,建起全省第一家VOC治理綜合利用公司,預計每年將為高明區增加近800萬元稅收收入。
  • 吳江開發區要成為人人嚮往的地方
    助轉型:「機器換人」加大獎勵7月8日,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正式奠基,啟動一期建設,規劃面積1018畝的智能裝備產業園將建成一個集聚吳江高端智造企業的綜合展示平臺和智慧型示範園區。當天下午,開發區舉行智能工業推進大會,希望以此集聚更多創新創業資源,打造全省先進位造業基地和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排頭兵」。開發區引導新老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張金政介紹說,今年年初,在區級資金以外,開發區安排了5000萬元的「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用於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投入的補貼資助。瑞儀光電、璨宇光電、高創電子、億光電子等企業大幅增加工業技改投入,目前已有幾十家企業申請了補貼。
  • 聚焦寧夏工業經濟核心區|寧夏開發區:改革創新激活「一池春水」
    緩緩舒展寧夏工業版圖,工業企業集聚23個開發區。 這裡,堪稱寧夏工業「核心區」,「主力縱隊」。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的七成以上在開發區,對全區工業經濟增長貢獻超過70%。 「如今,開發區的形象和面貌大為改善,發展層次和水平明顯提升。」採訪中,多家位於開發區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區持續開展開發區整合優化和改革創新工作,力促開發區整合轉型發展,全面增強創新動力。
  • 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前三季度經濟指標居全省開發區前列
    省商務廳近日發布《2020年1-9月全省經濟開發區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實現產值533.72億元,財政總收入15.2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畝均利用外資0.52萬美元/畝,位列省級經濟開發區第四,顯著高於省內經濟開發區0.15萬美元/畝的平均水平,達到國家級水平。在國內外環境趨緊、多種不利因素疊加、發展壓力倍增的情況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87.03億元,同比增長446.88%,增長率位列省內經濟開發區第二。畝均進出口507.45萬元/畝,位列省內各經濟開發區第一。
  • 2021年全省開發區吹響轉型發展號角
    開發區是我省轉型發展的排頭兵,也是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2021年,我省將採取立足轉型上項目、打造特色產業園區、持續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加快國際合作園區建設、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強化考核獎懲等六項措施,力爭全省開發區預期目標實現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
  • 第19屆草莓文化旅遊節在句容開幕 這裡草莓畝均效益超4萬
    全國草莓精品擂臺賽開幕式上,主辦方公布了全國草莓精品擂臺賽的比賽結果。獲得本次草莓精品擂臺賽特等獎的樊忠告訴記者,「我在徐村草莓種植基地種了12畝草莓,品種包括紅顏,寧豐、容莓3號等,每年產量在三萬五六千斤樣子,純收入有20多萬元。」
  • 視頻|「十三五」棗莊商務工作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在2019年度全省雙招雙引考核中,棗莊取得了第3名、邁入了第一梯隊,繼2018年獲得第4名後再創歷史最好成績。2019年,按照省委統一部署要求,我市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棗莊高新區、滕州經濟開發區、棗莊經濟開發區三個試點開發區較好完成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4名。聚力做大做優畝均稅收、外資外貿、雙招雙引等開發區綜合發展指標,2019年,全市開發區畝均稅收指標考核居全省第4位。
  • 海寧陽光科技小鎮: 「鏈」上陽光 「袁」滿「花」開
    「南龍頭、北眾創」的陽光科技小鎮呈現出雙螺旋發展態勢,經濟轉型DNA因「光」聚變,成為全省特色小鎮「畝均效益」領跑者,榮獲2019年度省級創建類考核優秀。  以產業為核,小鎮邁向了「高端時代」。  熠熠生輝的陽光科技小鎮(以下簡稱「小鎮」),便是這片高光之地的「硬核」實力所在,過去一年,小鎮規上產值超180億元,成為全省縣域規模最大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 菏澤定陶區以「畝產效益」評價改革為抓手助力工業企業轉型升級...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省工業運行指揮部《關於做好2020年「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紮實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全面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工作,通過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有力地推動全區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 10367家個體戶實現「個轉企」,煙臺完成小微企業雙升戰略
    建立「企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累計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925家,建立民營企業改制企業培育庫,截至去年底全市有122家民營工業企業完成了規範化公司制改制。在數量龐大的市場主體中,絕大多數是小微企業。如何促進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答案是實施小微企業「雙升」戰略。
  • 湖州綠色工廠建設覆蓋九成規上企業
    截至目前,全市已認定綠色工廠3091家,佔全市規上企業九成以上。以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產品為核心,近年來湖州在全省率先出臺綠色製造行動計劃、考核機制、政策意見,並形成「市、區縣、園區、企業、產品」五位一體標準評價體系,成功培育出一批國家級綠色示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