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標:賽人照例託底《大世界》

2021-02-10 電影山海經


2018年第二期,影向標又迎來了三位新作者:

楊時暘,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蘇七七,影評人。

鄭秉泓,影評人,著有《臺灣電影愛與死》。


《大世界》得分6.7分



1. 胡續冬:8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以異常醒目的方式,展現出了一種蠻橫而絕望的「城鄉結合部戶外文字巴洛克」,各種牌匾、標識、招貼、燈箱、小廣告上超高密度的文字/圖案在無休止地相互擠壓、相互攀緣、相互激發,細緻到了連竹林裡竹節上的尬刻字都不放過,這些癌細胞般在中國絕大部分城鎮不斷擴散、轉移的戶外文字,譜寫出了一曲燒腦的死亡賦格,詛咒著象形文字傳統的物理美感。這種「城鄉結合部戶外文字巴洛克」如果實拍的話,效果可能遠不如動畫效果強烈。
如果上述特點展現了文字/資訊上的「垃圾圍城」的話,幾個角色嘴裡的各種腫脹、變形的人生哲理則反諷地呈現出「心靈垃圾圍城」的內在畫面。
這片子比普通的黑幽多了些蔫兒冷,還有好多高級黑,比如劉叔虐發小藝術家那段,從發小工作室的畫(嶽敏君風),到發小的名字(絕似方力鈞),再到談話中提及的抬高藝術家身價的黑內幕,把當代藝術圈黑成了渣渣。

2. 褻瀆電影:8分
電影從業人員,微信公眾號褻瀆叔推薦運營者。
藝術電影和類型電影融合得不錯的片子,導演塑造了一個荒誕破敗的小世界,到處是廣告牌和正在興建的工程,各種當代藝術般的夾帶私貨,還有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這類真人版的電影不少,大家非常熟悉這個類型的故事,導演在保證故事張力和完整性的同時,反商業地去掉了動作,把重點放在了這個世界裡群像人物的心理狀態上,把一個熟悉的類型拍出來自己的風格,把那種孤獨、疏離和荒誕的黑色喜感做了出來。藉助一些大眾熟悉的經典類型片的敘事套路,然後去講創作者自己關注的東西,做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和不一樣的觀感,這一直是我比較欣賞的創作思路,劉健這方面做得好極了。

3. 陸支羽:8分
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鯨魚放映室聯合創始人,著有電影隨筆集《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手工感,好極了!面對好作品,我們既不用裝瘋,也無需賣傻。2.苦等一年終於得見,不僅是對《刺痛我》命運交織的延續,更強化了色彩的光怪陸離。3.搶錢主線外的夢境式閒筆,最愛香格裡拉和晃動的海。4.我們有「菜場自由、超市自由和網購自由」,卻沒有藝術自由。5.張薔的電音迪斯科簡直太搭。

4. 妖靈妖:8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導演劉健畫筆下的荒謬罪案如捲軸般鋪展開來,精心雕琢的畫面中充滿值得玩味的細節,即便結尾因公映而做了調整,仍不減其批判現實主義的銳利鋒芒。

5. 劉宇清:8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大世界》,「美好」的一天,也可叫做「天註定」。劉健這個「古惑仔」,把動畫做得既「寫實」又「傳神」,還能把故事講通透,真是有能耐。

6. 無恥不混蛋:7分
資深媒體人,現為騰訊影業新媒體負責人,自媒體超前首映創辦人。
差一點就成為一部超屌超飛超酷的朋克電影。對,不僅僅只是黑色幽默電影,更是用動畫的方式拍的朋克電影。
我是如此迷小作坊式的個人「純手工打造」的電影,儘管不可必免的粗糙,卻遠比工業化精緻卻平庸的電影,來的更純粹迷人,風格也更為強烈、統一。
整部影片很簡單,就是講了一個小城鎮各色人物,為了100萬,在一天之內,從四面八方「趕來」,「死在一起」的宿命故事。故事實在太簡單,以至於77分鐘,在我看來都嫌長,拍成60分鐘以內的短片,或許更好。
它的敘述方式,除了分段式結構,還是簡單。尤其是角色塑造上,還是差了點。每個角色的功能性過於淺白,直接用臺詞的方式,去諷喻當下各種社會現狀,這是我極不喜歡之處。
但好在導演完整的審美情趣讓這部電影區別於插畫+配音,最大原因就在於集各種身份於一身的導演,賦予這部電影的「那口氣」。

7. 胤祥:7分
電影學者。
就犯罪片類型而言,影片完成得還不錯,雖說劇作全部建立在巧合之上,但是有不少地方對人性有著很準確的觀察(所謂「不要考驗人性」……)。導演對時事新聞的調用和用串場人物來說教(前作《刺痛我》也是如此)頗讓人想起第六代的路數。而就動畫而言,影片風格強烈,畫風及某些細節,尤其是暴力場景的處理方式,以及電影海報的用法等等都可以看出向今敏的致敬。因為幾乎是導演一己之力所以值得一定程度上的讚美,但很多地方著實還有提升空間。整部影片工藝上最好的恐怕還是聲音設計。

8. 鄭秉泓:7分
影評人,著有《臺灣電影愛與死》。
劉健選擇以動畫形式來完成這部接近「蓋·裡奇式」小人物偷拐搶騙的黑色喜劇,最終他拍出了一部和杜琪峯的《奪命金》遙相輝映的傑作——這是他繼上一部長篇動畫作品《刺痛我》之後,對於中國社會的快速轉變與混亂失序的又一次深刻觀察。乍看俗豔實則尖銳的動畫片,顯然就是劉健手上的一根針,他將以自己的方式,持續為底層發聲,持續戳刺、回應他所身處的那個過度膨脹、虛妄至極的大世界。

9. 秦婉:7分
鳳凰電影策劃。
每次看都有新的體驗,這種神奇和獨特的觀影感受才是值得推薦的最重要原因。在國產成人動畫形態上的突破已經不消說了,在國產片範疇裡,這種現實主義美學和黑色電影語境的結合,也是難能可貴。和《刺痛我》相比,敘事也更加流暢。希望這種風格化的動畫創作可以繼續。

10. 時代映畫社:7分
媒體人,公眾號奇遇電影聯合創始人。
野心很大,要仔細描繪當代中國的魔幻場景,時代的符號散落在畫面、聲效裡,對白精準而狠辣。這是劉健對這個超速時代的理解,最終也成為他一個人的一次敘述。技術的瑕疵,果不其然阻隔開了觀眾對它的投入。

11. 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無處不在的各類招牌,哲學家式的黑幫大佬,一場各方交錯的奪金亂局,劉健構建了一個介乎於真實和個人之間的南京味道。

12. 把噗:7分
影評人。
方言用得真好,在蒼白的肖像上撕開了現實生活豐富的肌理。

13. 小韓:6分
韓國電影史研究者,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人。
多線敘事結構的運用,極具年代感的背景設置,粗糲的畫面、(比一般動畫片幀數少的)詭異的畫風、與作品渾然一體的配樂,還原了中國底層社會的眾生相,成就一部帶有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黑色動畫。整部作品艱難的創作過程/極端的個人化製作方式(讓我想到了韓國片《達摩為何東渡?》),令人心生敬意,如果《大世界》的故事內核能夠有所創新(和昆汀、蓋·裡奇的作品太過相似),我會打更高的分。

14. 楊時暘:6分
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一部在中國譜系和中國背景下極度稀缺的動畫電影。動畫這個形式於導演而言更像一副效果奇異的濾鏡,用這種形式把原本就粗糲的現實過濾得更加尖銳、粗糙。從電影本體上講,觀念、切入方式優於故事本身。如果他想寫「中國切片」,那麼這個故事還是有待加強的。目前更多地展現了一系列讓人會心一笑的細節,而這些細節還有待進一步融匯。但這畢竟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作為開端,它值得被重視和觀看。

15. 桃桃林林:6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雖然一個人的動畫增加了影片的傳奇性,但畫風和多線罪案故事其實更為獨特,它讓這部動畫迥異於我們對傳統動畫的認識,是一部風格鮮明、獨特的成年人的動畫片。遺憾的還是製作層面的限制,包括配音的一些遺憾。

16. 獨孤島主:6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應該是49年以後國產動畫片歷史上第一次玩時空結構與黑色幽默並具有如此黑暗的態度和尺度,手工匠心,細緻描摹當代中國小鎮生態,從配音及場面轉換的豐富性來看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17. 大奇特:6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導演在《刺痛我》之後做了一個眾生相的南京風情畫,擁有大量真人電影不敢企及的現實話題,以小博大,南京人會更有共鳴。動畫幀數如果能再多點就好了。

18. 徐元:6分
電影媒體人,曾任《電影世界》主編,現為《人間電影》製作人及槍稿公眾號主筆。
的確很辣很酷,幾乎以一人之力完成就更酷了。但是形式上還不完整,更要命的是,不知道它(或他)究竟要表達什麼。65分。

19. 賽人:3分
影評人。
即使它由真人來呈現,並輔以得力的視聽手段來完成,也無法解決它對現實的、單一的、狹隘的、甚至是從眾的判斷。它的表達總是能毫不客氣地壓倒呈現,這般的主題先行,是對技窮的不自知,是另一種急需承認的標榜。

2018年往期院線片評分: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丨 尼斯·瘋狂的心 丨

妖鈴鈴 丨 解憂雜貨店 丨 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 丨 前任3:再見前任 

2017年你可能感興趣的院線評分:

妖貓傳 丨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丨 機器之血 丨 芳華 丨 老獸 丨 奇門遁甲  丨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丨 帕丁頓熊2 丨 勇往直前 丨至暗時刻 丨 煙花 丨 維京:王者之戰 丨 尋夢環遊記 丨 嘉年華 丨 不成問題的問題 丨 追捕 丨 引爆者 丨 暴雪將至 丨 正義聯盟 丨 恐襲波士頓 丨 降魔傳 丨 東方快車謀殺案 丨 狂獸 丨 烽火芳菲 丨 天生不對 丨 相愛相親 丨 雷神3 丨 密戰 丨 七十七天 丨 銀翼殺手2049 丨 全球風暴 丨 常在你左右 丨 王牌特工2 丨 時間去哪兒了 丨 天才槍手 丨 回到火星 丨 羞羞的鐵拳 丨 縫紉機樂隊  丨 英倫對決 丨 追龍 丨 極致追擊 丨 王牌保鏢 丨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丨 驚天解密 丨 猩球崛起3 丨 看不見的客人 丨 刀劍神域序列之爭 丨 蜘蛛俠英雄歸來 丨 失業生 丨 聲之形 丨 敦刻爾克 丨 銀魂 丨 黑白迷宮 丨 海邊的曼徹斯特 丨 極盜車神 丨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 丨 賽車總動員3 丨 二十二 丨 殺破狼·貪狼 丨破·局 丨 皮繩上的魂 丨 十萬個冷笑話2

你可能感興趣的2017回顧:

大銀幕體驗之一 丨 大銀幕體驗之二

大銀幕體驗之三 丨 大銀幕體驗之四

年度為何沒十佳丨 年度藍光及其他丨 年度十佳電影書

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

史上最早公布的大招

2018上海藝術電影聯盟: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2017年放映回顧

2016年放映回顧 丨 2015年放映回顧

上海·電影·放映·影迷·交流

微信ID:Cinematographe


長按二維碼關注電影山海經

相關焦點

  • 影向標:賽人的愛爆發了《水形物語》
    種族、性向、人獸、冷戰、歌舞、迷影……將西方文化新世紀以來的「他者轉向」表述得淋漓盡致,以至於讓人忍不住想讓人同情那個據說代表了昔日主流價值觀的「白人男性特工」,那麼多人懟他一個,太欺負人了!但無論對影片的價值觀有多少爭議,一個真正的影迷也不會錯過它的美,每一秒鐘都飽滿欲滴,好久沒看到這麼有電影感的電影了,在大銀幕上看更是享受(這也讓「小黑裙」顯得更加可惡)。
  • 影向標:重逢賽人《喬喬的異想世界》
    《喬喬的異想世界》
  • 影向標:賽人獨享《李宗偉:敗者為王》
    1.賽人3分影評人。
  • 《繡春刀2》暫列今年華語片第二,然而賽人老師依然堅持差評| 影向標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零一期《繡春刀II:修羅戰場》《繡春刀II:修羅戰場
  • 《脫皮爸爸》|影向標
    3.大奇特 5分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年齡從來不是束縛腳步的藉口,也藉由指路明燈般的父親,隱喻當今港人的身份缺失,對過去淳樸的懷念,對當今境遇的不滿和對未來發展的迷茫。另一種形式的穿越劇,香港版的《乘風破浪》,情懷遭遇尷尬的表演……5.賽人 1分影評人。你能扔,我就能撿,只能讓人感覺人活來活去,就是活一副臭皮囊。抱殘守缺到這個地步,也算是驚天地泣鬼神了。說穿了,這就是一場與時間本體的隔空對話。
  • 影向標:橫衝直撞《鋌而走險》
    影向標周末版 · 第二百零九期《鋌而走險》得分5.6分1.西帕克7分影評人。5.賽人2分影評人。拍得好的話,應該是一束沒有蠟燭也沒有蛋糕的火光。片尾不像是在點題,倒像是要強行彌補前面的煽情不足。智商和情商完全欠奉,只是憑著一股蠻力在橫衝直撞。錢想丟就丟,人想放就放。什麼時候都是「你覺得」,而沒有一刻是能輪到「我覺得」。
  • 影向標:六人託底《迷鎮兇案》
    2018年第二期,影向標又迎來了三位新作者:楊時暘,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 印度神片《巴霍巴利王2:終結》| 影向標
    哎媽完全沒有預期到會是個大爽片,雖說刪減了但是仍然看得特別爽!比好萊塢片還要爽!簡直手一松都快能給五星了!男女主出場自帶吹風機哈哈哈,造型拗得都很好看!作為外國觀眾覺得動作場面很有想法,威亞吊得也相當不錯,什麼地球引力啊敘事合理性啊連貫性啊都見鬼去吧!關鍵比第一部好太多了!!(雖說狗血程度爆表但是印巴情節劇不就這麼玩麼),必須大銀幕看!音樂特別好!!!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我是馬布裡》| 影向標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零三期《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本片因評分人數不足5人,故不統計均分,也暫不進入總評分表。1. 秦婉:4分鳳凰電影策劃。(我會不會是最高分?害怕!)不了解劇情的觀眾對三世劇情是認知混亂的,也不會理解結尾的意圖。
  • 影向標:《大世界》+《迷鎮兇案》
    2018年第二期,影向標又迎來了三位新作者:楊時暘,中國新聞周刊主筆。蘇七七,影評人。
  • 影向標:《暗殺》+銀幕殺手大盤點
  • 影向標:港人隱喻?《逆流大叔》
    影向標周末版 · 第二百期1.大奇特7分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不見近年來港產片的負能量,以輕鬆幽默的筆觸寫出港人面對「逆流」迎難而上的樂觀,劇情和笑點流暢自然,粵語對白一滴入魂。4.賽人3分影評人。群像式描繪,還是有些蜻蜓點水。而港人的執念真是不知如何是好,通片的說教意味,也令人尷尬。部分段落還是有趣,潘燦良的婚外情,是全片最讓人會心之處,可惜並沒有深入下去。
  • 《洩密者》《血十三》《猛蟲過江》| 影向標
    5.賽人:4分影評人。從影像的成色來看,感覺主觀上不想拍太好,客觀呈現上也不見得有多糟。更多影片評價,仍然可以關注我們的影向標小程序
  • 影向標:《一個勺子》
  • 影向標 | 影評人為《羅馬》打出滿分
    影向標第一百九十三期 評《羅馬》得分7.1分1.U兔10分其實八分略不足,不過影向標打分沒有小數點。氛圍營造的視聽技藝層面無可挑剔。敘事層面還是弱了,著意表現日常生活的平淡感還是處理得太過「順滑」,情節中內蘊的粗礪和澀味不足。觀片時我想到了福樓拜《淳樸的心》和《情感教育》。看來墨西哥人看《虎口脫險》比咱們早了十年不止。
  • 《俠盜聯盟》| 影向標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零四期《俠盜聯盟》《俠盜聯盟》得分
  • 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影向標
    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物語》也已經在內地上映,影片在影向標的得分同樣不低,得分6.2分 另外,這片我也是
  • 影向標丨《通靈神探》
    影向標周末版-第二十四期:評《通靈神探》統籌:蔡劍平編輯:王偉(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
  • 影向標:《港囧》
  • 影向標:皮克斯動畫佳作大排名
    影向標周末版-第十期(特別策劃):舉一部你認為最好的皮克斯作品統籌:蔡劍平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