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我踏出教室,心情本來如釋重負。不過,三分鐘後,我的心情便蕩到了谷底。我掏出手機給老爸打去電話想讓他來接我。卻聽到電話那邊的爸爸傷心地說,你老太太走了。昨天晚上十點多鐘,走的。霎時間,我感覺時間都靜止了,腦袋一片空白,只記得老太太的聲音和久違的笑容。眼淚溢滿了眼眶。
我的老太太。在鄉下,我們習慣於叫曾祖母為老太太。我的曾祖母生於1919年,那時的中國正處於動蕩年代,正在被「五四運動」席捲著。這仿佛註定著老太太的一生都是不平凡的。曾祖母的一生經歷過很多的坎坷和磨難,她知道當初的那些苦難的日子是怎樣走出來的。所以,老太太的一生特別「摳」。她自己過生活特別清苦,能省下的錢一定會省下來。不說平常的柴米油鹽,瓶瓶罐罐。就連生了病,她都不捨得花錢。其實,她是因為不想給後輩添麻煩,不想讓後輩花錢,相反,她一直牽掛著我們這些人,我的叔叔們大都在城市裡安了家,回去的次數也不是很多,但每次大家一回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跟老人家說說話,大家回來給她帶的東西,她也很少吃,都給我們這些後輩人留著,我們這些兄弟姐妹每次回去,她都會拿出來給我們分了,讓我們吃。雖然這些東西不是很值錢,但在我們的心中卻充滿了一個老人對自己子孫的愛。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非常尊敬和孝敬她。
端午節,我回縣城的家。老媽說,回老家看看老太太去吧,她這段時間身體不是很好,前段時間咳嗽的特別厲害,都磕出血來了。於是我就決定要回去看看她老人家。回到老家,走進那個熟悉的小院,爺爺正費口舌的勸說著讓她去看病,但老太太就是不同意。聽爺爺說,老太太得了感冒,剛輸了兩天液,有了點好轉,就不願意再去看了。可老太太說,我都已經好了,不用去花冤枉錢。可是,就是這小小的感冒。反反覆覆了很多次,變得越來越嚴重,到最後她自己也意識到了嚴重性,可那個時候已經晚了。
曾祖母的剛強。老太太一生有過六個孩子,五兒一女。俗話說,「多子多福」,但老太太卻經歷了三次喪子之痛。先前的生活條件差,四兒子先天小兒麻痺症,沒有任何生活能力,老太太盡心盡力,一口飯一口水把他照顧到二十六歲,結果也是離她而去。最小的兒子很小就夭折了,最最疼愛的女兒也在十三歲的時候因病離世。但老太太並沒有被喪子之痛打倒,反而用他那並不厚實的肩膀扛起了我們整個家。
解放初期,勞動環境和生產方式特別差。農活全由人力完成,曾祖父的勞動能力又弱。有次旱災,生產隊組織人力挑水抗旱,老太太就代表我們家出勞動力去抗災了。在那個年代,女人從小就要裹腳,小腳的人無法下田地幹農活,基本都是在家中料理家務,可老太太卻硬撐著什麼活都能幹,很多成年的男子都比不過她。為此,她還獲得了河南省「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上了河南日報。她還為了我們這個家,放棄了學習進修的機會。當時政府組織積極分子培訓班,她完全有資格去,但是,她看著孩子們,看著需要照顧的家。毅然地選擇放棄,這也成了她一生中唯一的遺憾。「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當她照顧完爺爺那輩,她又承擔起了照顧孫子們的責任,由於那時候爺爺們都要出去幹活,她又開始忙碌起孫子們的生活,給他們洗衣做飯,七個孫子四個孫女,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家裡的孩子們,幹不完的家務和繁重的農活。
曾祖母的言傳身教。老太太不僅剛強而且充滿智慧,也是個教育得當的長輩。她常常教導祖父輩、父輩、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經驗,她曾經說過,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現在的叔叔們,都在城裡安了家,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其實,叔叔們都知道,他們能有今天,離不開老太太的教誨和指點。甚至,到他們都能獨當一面的時候,遇到生活中難以處理的大事,都會回家請教老太太再做決定。大叔曾經說道,咱們這一大家子的人,都沒有比咱們奶奶更有智慧和能力的了。
曾祖母的幸福。爺爺後來說,老太太臨終那幾日心情很好。因為那幾天,她常常見不到的孩子們都回來了。大叔和爺爺更是整夜照顧,陪在身邊,她很開心。老人家生前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當她見到它的玄孫,也就是我大哥的兒子的時候。我想,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一生能夠如此,也不會存在什麼遺憾了。
在老太太棺木合上,準備出殮的那一刻。我看到了我的爺爺們老淚縱橫,看到了叔叔嬸嬸和姑姑們放聲大哭。我知道,他們捨不得他們小的時候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長大後叫他們做人、成家後叫他們做事的奶奶。在那一刻,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睛,淚水奪目而出。
老太太,我的曾祖母,您曾經照顧過我們所有的人,直到您再也直不起腰,我們一天天地長大成人,然後,都各自離家,回來的的時間越來越少,您牽掛著我們所有人,也是我們所有人的牽掛。今天是重陽節,您離開我們已經四個多月了,但不知為何,我們依然覺得一切猶如玩笑般的不真實。每次回到老家,走進胡同口,總覺得您還坐在小院的門口,用您那慈祥的目光看著我們,走進您的小院,想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太太,我回來了。
親愛的曾祖母,您會一直在我們心中。老太太,我想你。
--圖文:王賀--
--編輯:李超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