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原來和明藩王有關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元月,75歲的顏真卿帶著德宗皇帝勸服叛將李希烈的重任來到了蔡州,不想卻被囚禁,他自知生還無望,便寫下了不少遺表、墓誌等遺書,其中就有他念念不忘的「天中山」:「周公營洛建表測影,豫(隋時稱謂,唐時改為蔡州)為九州之中,汝為豫州之中。」「天中山」三個大字雄渾蒼勁,顏碑的用意也極其明顯:叛亂者們,這裡依然是大唐的中原,天下一定會統一!

蔡州(汝南古稱)就在今天駐馬店市轄的汝南縣,因周公營建都城測日影而誕生的天中山,雖只有三米多高,世界上最小,卻因位居天下的中心而著名,更因顏真卿題寫山名而名揚天下。於是,天中,就成了駐馬店市的另一個代名詞。

庚子初冬,陽光和煦,我去天中,別樣風景和深厚人文,如影歷歷撲面。

中原,源頭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這樣簡單而又複雜的哲學終極問題,在盤古山得到了解答。

桐柏山脈北陲,南陽盆地東緣,為泌陽縣盤古鄉地域,盤古鄉因盤古山得名,山並不高,海拔459米,不過,我們的車子沿山盤旋而上,有時依然喘著大氣。盤古山頂有盤古廟,山門上的一副對聯,寫盡了盤古的神話傳奇:人根鼻祖開闢天地萬物,盤古文化繁衍世間文明。門內正中牆上,「回來了」三個字,你會覺得無比親切,這是回家了嗎?不是回家,是來見人類的祖宗盤古,這裡是我們最原始的出發點。

不同的文化體系裡,人類的誕生傳說都不一樣,但中國古老的盤古神話,卻是深扎於所有國人的腦子中,是盤古為我們開了天地,盤古乃華夏民族共同認可的祖先。世傳盤古九月初九聖誕,三月初三升天,於是,每年的陽春三月,大地回暖時,這裡的人們便自行集會,以念盤古開天之功善。

感恩,念恩,中華民族修身養性中最為看重的美德之一,大地給予我們一切生存所需,不過,前提依然是生命的誕生,蘋果的種子裡有蘋果,人類也如蘋果種子般生生不息。中原大地的河南,從夏代到宋代,先後有二十個朝代建都或者遷都於此,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當今中國的300個大姓的根,在河南的就有171個,人口數量前100的78個姓名,源頭或者部分源頭,均在河南,「老家河南」,和眼前盤古廟中的「回來了」,均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訴你,這裡,極有可能是你的老家。其實,這不僅僅是你的老家,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所在。因此,我雖知道,中國多地都有盤古神話的傳說,不過,在河南見到盤古,卻特別親切。

盤古大殿中,彩塑盤古高坐,目光炯炯,他以微笑的方式迎接著每一位朝見的子民。盤古神話裡,盤古兄妹尊了天帝的命令結合造人,盤古的心情沉重而痛苦,雖然,這種人倫規範,從人類最初誕生的時候起便開始需要遵守了,但畢竟先要造人,才可能讓人去遵守規範,從這個意義上理解,盤古是一位偉大的創造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犧牲者,我恭敬地向盤古像鞠了個躬。

眼前的盤古廟,為當地民眾上世紀八十年代集資復建而成,據說原廟初建於五代。環顧四周,還有另外幾座佛殿,供奉著釋迦牟尼像、道教諸神像、四大天王像。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包容和兼容,儒釋道並存,大家和諧相處,人如此,神也如此。我眼前浮現的場景是,三月三,三教九流,販夫走卒,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無論人間的煙火多麼熾烈,盤古只是靜坐其中,微笑看著來來往往的子民,這種微笑,帶著濃鬱的慈父般暖意。

彼時唐宋,汝南尚喚蔡州

從盤古山到汝南,引出歷史滄海中另一段往事:公元1080年正月十八午後,粗大的雪花漫天飛舞,蔡州城的北門,來了兩人兩騎,年長者顯著有些疲累,年輕者看著陌生的地方,卻有些新鮮,兩人入得城來,匆匆找了家旅店住下。

汴京到蔡州,其實路不遠,但這一走就是十八天,他倆正月初一就動身出發了,他們的目的地是長江邊上漢陽不遠處的一個小城——黃州。似乎你也猜出來了,這年長者應該是蘇軾,前幾個月的「烏臺詩案」差點兒讓他去了黃泉,被貶黃州做團練副使,至少,性命無虞,這不,他帶著長子蘇邁,一起去黃州。

總歸是文人,無論心情如何,走到哪兒,都忘不了他的詩文。唐朝的蔡州,歷史上發生過著名的事件,有塊著名的石碑,他一直惦記著,必須去看一看,於是,就有了蘇軾的《平淮西碑》詩:「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古殘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現在,我從宋朝穿越到唐朝,和蘇軾一起回到「淮西功業」的場景中去。

唐朝後期,藩鎮雄踞,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不聽朝廷命令已經數十年了,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十月,也就是顏真卿死後的32年,裴度統一指揮,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吳元濟,這震驚了全國,各方節度使隨後紛紛向朝廷表示忠心。如此重大勝利成果,一定要刻碑紀念,唐憲宗命同時參加此次戰役的行軍司馬韓愈撰寫碑文,韓大師苦思冥想七十天,終於寫出了雄文,氣勢磅礴,文採斐然,憲宗十分滿意,立即命人抄寫數份,分發各立功將帥,並詔令蔡州刻石紀念。這就是蘇詩中的「吏部文章」。

不想,事情轉眼就發生了變化。蔡州的碑立完後,李愬的部將石孝忠,公開將碑砸碎,什麼情況?這是死罪呀,然而,皇帝卻不追究,反而,又讓人重寫碑文。原來事出有因,那李愬的夫人,是憲宗姑媽的女兒,表兄妹呀,打蔡州,李愬是頭功,而韓文卻寫裴度指揮得好,李妹妹大為不服,天天告狀碑詞不實,憲宗頭都大了,那就將韓文磨去,再寫一塊。誰來寫呢?翰林學士段文昌。

就這樣,平淮碑的韓文碑變成了段文碑。一碑寫兩次,也算中國碑文化中的稀奇事了。不過,韓愈的碑文可以磨去,紙上的碑文卻永久流傳,蘇軾說它依然散發著「日月光」。

我相信,蘇軾父子在讀碑時,一定有過討論,也一定感慨萬千,但從詩意看,他們都是擁韓者。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汝州來了陳太守,想必他也是擁韓派,這種事估計不用報告中央,又不是本朝的事,他命人磨去段碑,重新刻上韓愈的碑文,不過,已經不是韓愈的原文了。

汝南縣的王新立先生,中等個兒,極為謙和,他兼著縣作協主席,他帶我去縣文管所,看平淮碑,從碑上的文字看,均為韓愈碑文,段碑已完全不見蹤影,我邊看邊嘆,嘆韓愈,也嘆段文昌,但無論怎麼說,段文昌的平淮西碑也是被載入史冊的,只是這樣的方式有些尷尬罷了,不過,這實在由不得他。

顏真卿的「天中山」三字真是具有極大的預見性,大唐雖已走向衰落,但畢竟統一了,這《平淮西碑》,也可算是對他英勇就義的一種讚美書寫。

明藩王「帶」來了駐馬店

又幾百年過去,這一下就到了大明。

朱見澤出生的時候,他老爹(朱祁鎮)還被他叔叔軟禁著,兩年後,他爹奪回了皇位,又變成了明英宗,他就被封為崇王。二十歲那年,崇王被分藩到汝寧府(現今的汝南縣)。汝寧真是個好地方,此前,崇王的五兄秀懷王朱見澍也曾被分藩於此,只不過,秀懷王命不長,到封地兩年後,不到二十歲就去世了。

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三月初五,大地回春,陽光燦爛,朱見澤帶著大隊人馬,從北京出發,踏著他哥哥朱見澍的腳步,前往河南汝寧府。藩王就藩,乃是國家大事,而且,這還是當今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的嫡親弟弟,場面必定更加隆重。這一支聲勢浩大的皇家隊伍,一路浩蕩行進,此前,沿途各地政府尤其是驛站都已做好充分準備,而臨近汝寧府的駐馬店,就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家驛站。

駐馬店地處南北交通要衝,這裡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春秋時屬蔡國,戰國時屬楚國,漢設汝南郡,唐宋時為蔡州,元朝開始設汝寧府。自漢代以來就開始有官家驛站,南來北往的信使,在此歇息換腳,驛內常常人喊馬嘶,駐馬店,這是一個可以讓馬休息的地方。也有人說,此地原產「薴麻」,人們叫著叫著,就諧音而成「駐馬」了。

1974年10月,當時的駐馬店鎮力車廠發掘出明朝一古墓群,其中一墓磚上刻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寧府確山縣駐馬店」,這項考古,並不能說明駐馬店的來歷,但至少告訴我們,駐馬店這個名字開始稱於明朝,也就是說,自朱見澤來汝寧府後,這裡就開始叫駐馬店了。

不是所有的驛站都叫皇家驛站的,漢代的時候,高祖劉邦曾駐驛於此,而朱見澤來汝寧,我相信這裡已經很有點名氣了,不過,這個名氣,會隨著他的到來,以及他的皇帝哥哥御駕親徵經過此地而名聲再次大振。

我進皇家驛站的北辰門,登上高大氣派的城樓,黃色的幡旗迎著風不斷搖曳,放眼四望,這裡已是一個興隆的小鎮了,皇華宮、駐馬驛、驛丞署、急遞鋪、車馬行以及駐馬書院,各抱地勢,各呈風格,中軸線兩端,掛著紅燈籠的商鋪,依次比鄰而立,驛站廣場,人來人往。沿街挨著店鋪走,古老和現代,時空不斷轉換。

古代的驛站,是國家的大動脈,它勾連著各地精彩的世界,駐馬店市的這個現代驛站小鎮,歷史文化韻味和當地文化特色兼具,風景別樣。

明英宗朱祁鎮

沈括所著《夢溪筆談》

自古水利之重

黃淮之間,自西北向東南,汝河、潁河、濉河、渦河、汴河、泗水等如「川」字狀津潤著豫皖蘇北大地,它們最後入洪澤湖、淮河,再東流入海。

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沈括接手了一項臨時性的技術工作,「檢中正書刑房公事專提舉」,測量汴河下遊的地形,這實際是一項賑災疏浚工程,也就是說百姓可以用勞動來獲取糧食。沈括此次的主要任務有三項,用專款在南京(河南商丘)、宿(安徽宿遷)、亳(安徽亳州)、泗等州,招募民眾前來疏浚汴河;另外,就是查清官家私家在汴河沿岸的田地和可以修築閘門放水淤田的地點;第三就是做好開鑿汴洛運河的準備工作。自然,沈括憑著他卓越的學識和勤勉的工作,這項工作完成得很圓滿。

民為國之本,農為民之基,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農業和水利建設。

1958年3月,大地在天寒地凍之後甦醒,汝南、上蔡、平輿、正陽、西平五縣的11萬民工,開始了一場氣壯山河的造水庫工程,清淤排溝,將汝河等四條河流截河為湖,僅十個月時間,168平方千米的宿鴨湖湖面上就映出了湛藍的天空,既能蓄洪,又能灌溉,還能發電、養殖,亞洲最大的平原水庫,被譽為「人造洞庭」,魚歡鳥鳴,這裡也稱為「漁都」。

無法統計,宿鴨湖六十多年來帶給沿湖人民多少恩惠,只是,風雨的滄桑,庫區周邊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它自身已經嚴重受損:水變淺,水體自淨能力喪失殆盡。要想宿鴨湖重新煥發生機,除非清淤擴容,這是唯一選擇。

我們的車在宿鴨湖大堤上快速行進,右邊的湖面仍然廣闊,左邊也是大片的水面,不過,這些水是從湖中由挖掘機挖掘抽上來的泥沙水沉澱而成,管子裡衝出來的泥柱,百分之八十是水,百分之二十是沙,這些沙沉澱後,就成了淤泥,淤泥乾涸自成大壩,種上樹,種上草,就成了怡人的風景。

我們到觀景平臺,一根抽水管蜿蜒戳進湖面深處,那裡有清淤船,船上的挖掘機在緊張作業,這根水管有80釐米粗,裡面發出沙沙的聲音,那是泥沙擦著管壁發出的,這樣的取淤口有19處,從前年的12月開始,河南省就啟動宿鴨湖的清淤擴容工程,總投資31.6億,工期三年,要將九千多萬方的淤泥,從湖中抽到大堤的另一邊,水流回湖中,淤泥終成田地。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宿鴨湖清淤擴容是全國首個試驗區,目前已經完成了一半工程。我聽後,腦子裡立即出現了和宿鴨湖類似的畫面,需要這麼做的水庫和河流,全國到底有多少?一定有許多,它們都已經進入老年狀態,或者不堪重負,急需修補治理或者休養生息,從某種程度上說,給予和索取,是對等的。

我剛剛看過遂平縣汝河、玉帶河的水系治理,水清、岸綠、景美,已經深有體會,故對修復後的宿鴨湖,充滿了期待,我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汝南縣的彭賓昌說,這湖裡有130多種鳥,過幾天,就有十萬隻大雁來過冬了。

歷史孕育今朝

闊大的湖面,只有虛了空了,才可以注入更多的活水。如果將宿鴨湖的清淤看成是「有中變無」,那麼,我在紅色老區確山縣竹溝鎮看到的提琴產業園,則完全是「無中生有」,這裡製作提琴所需的材料均來自外部,但它生產的提琴卻佔據著中國高端提琴市場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

傳奇的源頭,可以追溯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一批竹溝人,到北京的提琴廠打工,開始步入提琴的製作領域,從土裡土氣的鄉下人,到帶著一身技術回到家鄉的創業者,其間他們所經歷的艱難與險阻,用文字很難簡單描繪,總之,這批「提琴種子」回到了竹溝,他們用若干年的時間,使整個竹溝都充盈了高雅的音樂,這個普通的山區小鎮,已有提琴企業160多家,各類提琴的年產量達到40萬把,大名在國際制琴界也響噹噹。

我們走進產業園的昊韻樂器的展示大廳,有鋼琴聲和提琴聲悠揚傳來,小舞臺上,一位鋼琴老師正在伴奏,年輕的女孩、一位大提琴師,專注地拉著;站著的那位,小提琴手,一位扎著馬尾辮的青年女子,看模樣打扮,應該是村民,曲子不算流暢,不過,已經像模像樣了,她們不是表演者,她們只是普通的練習者。或許,在昨天,或者昨天的昨天,她們還不知道提琴,這神秘的西洋樂器,看著簡單,但要讓它流出動聽的音樂,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問如何打造一個和提琴產業相配套的人文環境?陪同的工作人員告訴說,從前年開始,政府專門請專業音樂學院的老師來這裡的中小學,開設提琴特色班,培養學生苗子,並組建室內弦樂團,他們的目標是,要讓提琴活起來,要讓它奏出美妙的聲音。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依次飛揚出不同的樂音,舒緩清晰,輕盈俏麗;低音貝斯,則緩緩淌出寬厚溫柔的低沉;鋼琴也跳躍著悅耳的音符加入,聽著梵婀玲和諧的旋律,我陶醉了,這是如歌的行板嗎?!

駐馬店市驛城區樂山大道與開源大道的交叉口,有一座高聳的方形塔,名曰「天中塔」,塔高59米,直指藍天,塔基四面有大塊浮雕,其中西面為「盤古開天闢地」,北面是「周公定天中」。天中塔呈方錐形向上遞進,塔頂端是一根直指藍天的象徵駐馬店錦繡未來的不鏽鋼標杆,無論是夜晚或是晴空,天中塔都會有晶晶光亮閃現。

三千年的歷史,活潑潑的現實。

天中之上,歷史之光,人文之光,創業之光,珠輝玉映,如此華章。

(原標題:天中之上 懷古瞰今)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陸春祥

流程編輯:u022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明知西漢時期七國之亂,為什麼還要大封朱姓藩王?
    在這個大熔爐裡生存,要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槍林彈雨要上,風雪雷電要走,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有勇有謀。 最終憑著自己出色的膽識和軍事才幹,朱元璋一次次從死神手中掙脫,逐漸成長,強大起來,在群雄爭霸中拔得頭籌,在自己四十歲的時候成為了繼劉邦之後的又一平民皇帝。
  • 九井十八寨上的「天下第一藩王」朱樉墓
    規定藩王、諸王出生後兩歲,開始修建陵墓,修好後只留一個天井,死後才封葬,諱避墓,稱為井,每個井就是一處藩王宗室陵。所以,臨近王陵的村落多以「井」命名。,當時舊制每井有兩營兵把守。今以大府井為首,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簡王井、康王井、龐留井、世(十)子井,共九井和護陵軍營形成許多村寨如東伍村,南伍村,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共九井十八寨,此後均發展為村莊。
  • 周王朱恭枵:明末清醒藩王的最佳表率
    明王朝建立的時候,國家根基尚未穩定,開國皇帝朱元璋不得不依靠武將勳貴和文臣來維繫其統治。
  • 假如駐馬店要改名?天中市、淮寧市、汝寧市、蔡州市你更看好哪個?
    ●駐馬店這個名字,聽起來總感覺有些怪怪的。 ●雖然駐馬店這個名字有著一定的淵源,但這個名字確實確實太low了,一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想去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而改名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改變這樣的現狀。
  • 「明粉」是怎麼來的?
    近年以來,網絡上現實中越來越誕生了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叫做「明粉」,「明粉」顧名思義,就是粉有關明朝的一切。不過在說這個之前要澄清一點,我說的是正常的「明粉」,攻擊其他漢族朝代以及極端民族主義不在討論之列。
  • 朱元璋力排眾議,堅持分封藩王,背後有著怎樣的深謀遠慮?
    一個領土廣袤的大國,是很難有效統治偏遠地區和邊疆的,直到今天,還有大英國協,美合眾和俄加盟。 在古代更是交通極不發達,政令難以貫徹,統治效率與距離成反比,於是偏遠地區和邊疆地區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但是交給地方豪強或者委派封疆大吏遠不如皇室近親可靠,畢竟血濃於水,最壞的情況也不過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秦始皇和北宋倒是沒有分封藩王,然後就被一鍋端。
  • 中國名字「最尷尬」的城市,本地人都想改個名字,但被直接否決
    我國共有290多個地級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名字,像洛陽、西安這樣的城市,名字聽起來很古老,也很好聽,但今天要說到的這座城市,名字卻是被很多地方人吐槽,這座城市就是駐馬店,駐馬店是河南的一個地級市,在中國的歷史中,也有著濃厚的色彩,但是駐馬店這個名字卻被很多地方人吐槽,是不是太隨意了
  • 發生在駐馬店金悅酒店的真實一幕……
    8月13日上午,記者和金悅大酒店大堂經理北明理一起,把一位老人送上了駐馬店西站開往武漢的G50動車,並一再叮囑列車乘務員照顧老人。看著老人被安全推進車廂,記者懸著的心才放下來。撥打記者電話的市民名叫北明理,是駐馬店金悅大酒店大堂經理。北明理稱,老人已經在酒店住了4天了,希望能聯繫上老人的家人。    北明理告訴記者,晚上, 老人獨自一人坐在椅子上「我看他都坐不穩了,估計是體力不支。」由於時間已晚,北明理便讓工作人員便給老人開了一個房間,讓他先休息。
  • 名字越改越難聽的城市,曾用名典雅大氣,改名後格外接地氣
    在我國古代的詩詞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城市的字眼,不過有著城市的地名是古代的叫法,隨著歷史的行進過程,一些地方的名字也在不斷改變。下面所說的是三個城市的更名歷史,不過這三個城市改的名字一次不如一次,惹的無數人吐槽。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明朝的藩王是與其他朝代藩王不同的,朱元璋不信任自己的臣子們,害怕讓他們駐守邊疆就會放虎歸山,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後代們鎮不住這些功勞頗大的大將們。於是他讓自己的兒子們和一個侄孫鎮守全國各個地方,但是為了防止他們起兵造反,又限制他們的軍事力量。等到了朱棣登上皇位後,他就進一步削弱藩王們手中的兵權。
  • 從清代的封爵制度,探析親王、郡王和藩王的具體區別
    今天史海君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古代爵位制度的世界,因為涉及爵位種類和明細眾多,所以本文僅從離我們最近的清史當中,挑選我們所熟知的親王、郡王和藩王三類來進行具體講解。關於親王、郡王和藩王的具體區別,如果以清朝為例的話,在我看來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主要從血緣親疏、有無實權以及爵位傳承等三方面來具體體現。
  • 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說起明朝的藩王制度,大家都覺得朱元璋設立的這個制度並不是一個好的制度。起初,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他想要利用這些藩王拱衛中央朝廷的統治,並讓他們鎮守邊疆作為朝廷的籬笆,這一點可以從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一封詔書中可以看出:「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 駐馬店這個地方,登上央視新聞!
    駐馬店這個地方,登上央視新聞!》是駐馬店廣播電視臺官方平臺,駐馬店最具公信力的廣電新媒體,第一時間推送駐馬店的最新動態。宿鴨湖清淤擴容工程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大型水庫清淤擴容試點工程項目,是我省「四水同治」戰略十大重點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總投資約31.58億元,共需開挖和清淤土方9102萬立方米。
  • 藩王逆襲:朱棣鐵血鑄就皇帝夢
    朱棣就是這樣一個跳出了「欲壑」的人。有人就要提出疑問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變,將自己的侄子推下神臺自個兒做了皇帝,這不正是權欲薰心之輩才能幹出來的事兒嗎?怎麼到他這那就不是為欲望所左右了呢?時任燕王的朱棣算是首當其衝,朱允炆以防邊為名,將其精兵調到塞外,大張旗鼓的向燕王,也就是自己的叔叔朱棣下手了。這裡要解釋一下建文帝為什麼要從各地藩王下手。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朱棣手裡的兵哪來的?說到底就是朱元璋給他的,為什麼他會有軍權?因為他是明朝的藩王。就是朱元璋在自己統治時期洪武年間,把自己兒子都分到了京外各個地方去做藩王,給他們軍權,導致了朱棣這樣的藩王手裡是有軍隊的。
  • 太子同時是藩王?嫡長子不襲爵,有大功卻封侯?棄劇!常識是基礎
    首先,既然是太子,為什麼又是藩王?藩王都有封地,太子是國本,怎麼可以遠離政治中心在外為王?受不了弟弟和母親各種壓制的耶律倍最後居然淪落到要投靠後唐保命,最後還客死異鄉,任誰遇上這樣的事也不可能坦然對待。太子是國本,是儲君,皇帝御駕親徵,太子就要在都城監國,一旦皇帝兵敗駕崩,太子可以立刻登基。唐初李建成軍功不如李世民,也和太子輕易不出京有關。
  • 龍珠:人物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賽亞人的名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每一個龍珠角色的名字,都有很多有趣的由來,今天小刀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鳥山明老師在給龍珠角色起名字的時候,都用到了哪些有趣的典故。
  • 駐馬店的王海超、鄧偉強、李輝義 、李海、劉少華…好樣的!
    摘要:7月21日,駐馬店上蔡倆小夥在廣州市奮不顧身跳江救人。這幾天,他們見義勇為事跡被廣泛傳播,備受稱讚。李輝義急忙撥打報警電話並陪伴在老人的身邊急救車趕到現場後李輝義和熱心市民幫忙把老人送上救護車受傷的老人被送往醫院救治
  • 平成奧特曼名字的來由,迪迦和數字3有關,賽羅是數字零
    平成奧特曼名字的來由,迪迦和數字3有關,賽羅是數字零 這次來說說平成系列的奧特曼,他們名字的來由是怎麼一回事。
  • 朱厚熜僅僅是個藩王,為什麼可以繼承皇位?
    武宗駕崩當日,太后在以楊廷和為代表的文官集團和司禮監的支持下頒布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武宗皇帝逝世後第二天,明中央政府派遣了一個包含司禮監、皇室和朝廷代表成員的使團前往朱厚熜受封之地湖北安陸,朱厚熜此時已經接替藩王之位,於是以藩王的身份接見了使團,同時接受了太后詔書,表示願意接受帝位。明廷師團在王府對朱厚熜行人臣之禮,朱厚熜也予以接受,隨後同使團一起前往北京正式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