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影評 | 《邪不壓正》:屋頂上的哈姆雷特

2021-03-03 開畫影業

上周剛剛上映的姜文導演的新片《邪不壓正》再次刷爆了朋友圈。如同姜文的上部電影《一步之遙》,坊間評論呈兩極化態勢:粉絲們主動忽略了破碎的故事、失真的人物,力捧其中肆意揮灑的男性荷爾蒙、無處不在的血氣方剛;另一方則在故事看得一頭懵逼之後,大罵姜文影之不影、自戀輕狂。不少人又挖出若干年前崔永元採訪姜文的一段視頻裡,崔永元激姜文說出「賺錢的電影不一定是好電影」這句話,那麼今天這部《邪不壓正》,是否就是姜文所認為的「不一定賺錢」的好電影呢?

故事:「這是一盤下了20年的大棋。」

《邪不壓正》講了三個故事:李天然手刃弒師兇手的復仇故事,李天然和關巧紅的亂世愛情故事,藍青峰利用李天然的仇恨與日特頭子根本一郎、漢奸頭子朱潛龍鬥爭的諜戰故事,而這最後一個故事,也是很多人詬病沒看懂的部分,就是藍青峰下了20年的「大棋」。這「棋」有多大呢?這麼說吧,二十年前,亨德勒初到中國、安居就業這事;十五年前,朱潛龍改姓朱、不跟師父姓李這事;李天然遭到師兄背叛,親眼目睹師父全家橫死槍下那晚,以及亨德勒雪夜開車救出李天然這事;爾後李天然含恨赴美、苦練本領十五年這事;李天然接受秘密使命回國效力,隱匿身份當協和醫院大夫、伺機復仇……這一切都是藍青峰的設計。然而,設計歸設計,故事往往並不會按照設計好了的方向發展,這就是戲劇衝突。回到北平當晚,李天然就在藍家院子裡正面撞見了仇人朱潛龍,復仇的欲望促使他不斷嘗試接近朱潛龍,尋找機會下手,他的這一系列舉動,徹底打亂了藍先生的布局。此後,亨德勒執意要帶走李天然,逼使藍先生痛下殺手,使得他的「棋盤」再陷僵局。李天然燒了日本人的鴉片庫,徹底激化了矛盾,藍先生被迫同意在北海交付李天然。在藍先生看來,時機遠未成熟,而形勢之下卻不得不為,此時的他感嘆自己親手把這盤下了20年的「大棋」下成了死局——這也是在押解李天然去北海的途中,他老淚縱橫的原因。在遞槍給李天然的那一刻,無論李天然開槍與否,藍先生都已經選擇了用自我犧牲來換取「置之死地」之後的一線生機。事實證明,最後這一步,大仇得報的李天然幫他把「死局」走活了:儘管可能不是藍先生最初想要的那種「活法」,但至少,作為辛亥元老,作為老一輩的革命軍,藍先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把抗日的希望、把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生機,傳遞了下去。

明著,是一個復仇故事;暗著,是一場政治博弈。屋頂上,是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屋簷下,是苦心孤詣的救國圖存。復仇的故事不算新鮮,經典模式幾乎都來自《哈姆雷特》的戲劇結構,新鮮的是導演將經典戲劇的文本結構放到了完全解構的歷史語境下去講。故事也並不複雜,複雜的是講故事的人沒想讓觀眾看那麼明白。電影如詩,需要反覆玩味,筆者也是二刷之後,才還原了完整的故事。而這點,大概正是導演良苦用心之處:拍這樣的電影,顯然不是把電影當快消品來做的。而這個基本的作品觀,作為導演的姜文,恰恰也如藍先生一樣,下了25年。

人物:「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倒黴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

上文提到《哈姆雷特》不是偶然的。看過這部電影的很多觀眾,都會批評主人公李天然不抓緊時間報仇,一會兒談情說愛,一會兒猶猶豫豫,甚至被女人譏笑「復仇不需要讓別人相信」,這讓李天然的人物形象顯得婆婆媽媽,在不斷地延宕中消解了鬥志,動機和目的性也就顯得不那麼強烈。與李天然的人物形象最接近的,就是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甚至連延宕了李天然和哈姆雷特復仇的理由都看起來那麼相似:一個是為了等待兩個仇人面對面坐在一起的時機;一個是為了等待仇人自己暴露兇跡的契機。哈姆雷特有一句名言:「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倒黴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這句話暴露出哈姆雷特並非一個天生的復仇者,仇恨於他而言,如同財富和王位,俱是身外之物,如果有的選,他寧願放棄一切去流浪,或者去做一個戲子——如他在劇中所言的那樣。李天然同樣不是一個天然的復仇者,他自幼成為孤兒,內心脆弱膽小、渴望被保護,對年長的女人有天然的依戀。仇恨於他,始於責任,終於尊嚴,總像游離於外,完全不似對巧紅的愛那般渾然天成。影片中,李天然的人物成長,正是在克服了自我內心的膽怯之後實現的,在愛人的激勵下,他同意採取逐個擊破的方法,最終大仇得報。而作為影片中另兩個故事的主人公,關巧紅和藍青峰,又何嘗不是陷入了「哈姆雷特情結」呢?看著復仇歸來的李天然,關巧紅坦言在這場愛情中,她做了個「實驗」:她和李天然太像,以至於她自己也是延宕在復仇和惻隱之間,總拿「下一次」的機會為自己尋找藉口。「實驗」結束,她也得到了自贖,縱身翻下屋簷之後,她也許也會變成下一個李天然。最為被動的大概是藍青峰,為了實現心中國家民族的大業,他前後布局20年,然而總也找不到最恰當的時機付諸實行,反倒是李天然的攪局,催促了他在每一個變局中當機立斷。一個設局的人卻越來越難以掌局,以至於最終為此犧牲了自我。

無論是國讎還是家恨,都是時代的顛倒錯位,而哈姆雷特們都是從未想過必須由自己承擔起「重整乾坤」的大任。就像那個關鍵的自嘲——倒黴,每個「哈姆雷特」都有自己內心的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秩序」世界。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創造性地用屋頂上下分離出人物的現實空間與詩性空間。屋頂上,是一片詩意的天地:愛情在這裡迸發,果實在這裡收穫,一身白衣的李天然、兜著披風的李天然、赤裸的李天然在這裡閃轉騰挪、肆意馳騁。甚至,我們把腦洞開得更大一點,屋頂上,可以看作是李天然想像出的空間,是他全部內心世界的外化體現。甚至於關巧紅,都可以是李天然在注射鴉片之後幻想出的「內在自我」,是這個內在自我暗示、激勵、指引他不斷克服內心的恐懼,最終手刃仇家。而在屋頂之下,是全部的生活現實,是陰謀互害,是政治博弈,是每一個「哈姆雷特」不願面對的邪惡。而屋頂上的祥和氣象,似乎也扣著一種「邪不壓正」的主題寓意。

作品:「邪是哪門子邪,壓得哪門子正?」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這部影片是不是能賺錢?真不好說。唯一能肯定的就是:這並不是一部像某藥神、某戰狼、某行動那樣典型的商業類型片,而是一部帶有強烈作者意識、作者風格的電影作品。那麼它算不算是一部好電影?這裡涉及一個標準問題,似乎一不小心就又得陷入業界長久以來關於電影是「產品」還是「作品」的爭論。這裡有必要提請各位讀者注意一個現實發生的小小事件。

在與《邪不壓正》同天上映的,就有一部斥巨資打造的標準「電影工業產品」,集合了近百個國家數千名影視工作人員籌備拍攝長達6年之久,主演中既有流量小生,也有影帝老戲骨……無論製片、主創,還是特效、宣發等方方面面,可以說從一切資本所青睞的數據來看,這個電影都是頂級製作,按照各種現有的金融測算模型,都堪稱完美的「電影產品」。但是該片在充滿信心地首映之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影院平均排片10%,上映三天總票房不超過5000萬,以致於片方宣布緊急停映該片……

當然,這樣的烏龍事件更像是個案,但是觀眾摒棄充滿匠氣的「電影產品」似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相對這類所謂電影產品來講,《邪不壓正》的「好」顯得過分超前了。主流的商業類型片仍然是那些能夠直擊民眾的現實困境,引發強烈社會共鳴的題材影片。對這種所謂主流,更在乎電影藝術性的姜文顯然也是不屑的,就像他在片中所說的那樣,他寧願「為那點醋,包一頓餃子」。

相信隨著影視戲劇教育的普及和擴大化,屋頂上的哈姆雷特也能有翻身下簷的機會,束之高閣的戲劇能夠為更廣泛的人所欣賞接納,中國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年青一代觀眾會提高到,不僅接受爆米花商業片,還能撇清浮躁、心平氣和地「玩味」一部電影的地步。畢竟——

「還是那句話:邪不壓正,邪不壓正啊!」。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相關焦點

  • 【深度影評】《邪不壓正》:屋頂上的詩意與屋簷下的荒誕
    《邪不壓正》在姜文電影體系中,最大的價值是將《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屋頂」、「煙囪」,《太陽照常升起》的「樹」等主人公放飛自我的理想之地擴大,形成了一個「屋頂上的世界」。姜文在雲南搭建了一座北平城,有4萬平方米的屋頂。灰色的屋頂連綿起伏,遠處是藍天白雲,這是一個脫離了現實的理想之地,一個純潔的靈魂之地。
  • 姜文的《邪不壓正》上映後,石林的屋頂要火了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長篇小說《俠隱》。故事情節並不複雜:習武少年李天然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根本一郎殺害師父全家,李天然虎口逃生,後赴美學醫並成為特工,在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受命回國,決意為師父報仇。但這不只是一部抗日報仇劇情片,也是姜文寫給老北京的一封情書。影片中,個人恩怨、國讎家恨被揮灑得淋漓盡致,就像姜文說的,「如同北平的『哈姆雷特』」。
  • 屋頂上的正,屋簷下的邪丨評《邪不壓正》的「荒誕式規律」
    它不僅構建起一個刀光劍影、錯綜複雜的江湖體系,同時表達出一種發自於天道和人心的原始追求,即「苟日新、日日新」的「邪不壓正」觀念。既然這種觀念是隨著人類認知、社會發展而「不斷翻新的」,那必然會在不同人的手中或眼裡顯現出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姜文在影片《邪不壓正》中便是採用了極具個人風格的另類表達,從而為觀眾展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邪不壓正」思想來。
  • 不僅僅是喜歡-《邪不壓正》影評
    好在他罵歸罵,沒有賭氣一去不回歸隱山林,這次又拿著相當充滿誠意也相對妥協的《邪不壓正》回歸,並參加了大量的和自己自身氣質相當不符的電影宣發活動,並請崔永元做了發言。崔的發言就三句:我要幫(電影)上微博,這是講了一個復仇的故事,十幾年的少年回歸,他們已經上市了。 無論是對電影劇情介紹還是對他,都是相當精煉也相當解氣。
  • 《邪不壓正》彭于晏屋頂裸奔幕後拍攝全公開
    這一次,姜文讓彭于晏光著腚在屋頂上跑酷,我想再怎麼看不懂電影的那部分人也該看懂這場戲了吧。今天我們要從3D索道系統,斯坦尼康以及視覺特效三個方面揭秘屋頂戲的幕後製作,是的,沒有用航拍飛行器。在這樣的複雜環境下拍攝屋頂上的戲份,可能很多人看電影時會想到航拍。其實不然,屋頂上奔跑的鏡頭往往需要近距離跟拍,攝影機還需要跟隨屋脊的起起伏伏,每一條長鏡頭的拍攝都需要臨場設計路線各部門數次配合走戲。
  • 電影《邪不壓正》到底好不好?他們吵起來了!小崔在首映禮上講了幾句重話!
    小崔:「《邪不壓正》的主角原型就是我!值得一提的是,連綿不斷的「屋頂」成為影片的重要意象,也是《邪不壓正》的靈魂所在。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認為,影片通過相對虛構的時間和空間的環境,塑造了一群屋頂上的、體面的中國人。
  • 《邪不壓正》,我覺得不OK
    雖然宣傳滿天飛,但《邪不壓正》在之前沒安排點映,業界一般認為,點映是個高風險的事兒,萬一口碑不及預期,正式上畫很可能會尷尬。好像只在前天開了首映式,但弔詭的是,首映之後基本沒有評論流出,風控做的可謂完美。
  • 影評 | 《邪不壓正》裡姜文的「俠隱」,你看懂了多少?
    2018年7月13日,姜文闊別銀幕4年的新作《邪不壓正》上映。這部《邪不壓正》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的第三部,距離上一部《一步之遙》已經過去四年。而在《邪不壓正》中,他依然延續了這一手法,在一開場的廖凡與姜文對手戲裡就可見一斑。其次,姜文電影裡面喜歡使用大量的符號和隱喻。而在《邪不壓正》裡面姜文又把這些符號用在了那個曾經在繁華頂點的北平城,雕像,橋,鐘樓、鴿子在都在影片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 邪不壓正歌曲主題曲《偶遇》是什麼意思 附歌詞原文全文
    《邪不壓正》即將於7月13日登陸全國院線,而電影主題曲也率先發布,此次王菲首次攜手姜文,將帶給大家怎樣的視聽盛宴呢?小編還是非常期待的。  7月6日,電影《邪不壓正》推廣曲MV《偶遇》隆重發布。王菲的傾城之聲中,夢中北平再度復興,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與周韻飾演的關巧紅各自身負秘密,在屋頂上相遇相知,一段超越世俗的愛情浪漫上演。
  • 《邪不壓正》:情在上,理在下
    「畫展上看到的,畫的是個屋頂。」周韻不記得畫家是誰,只記得,姜文突然抓住了電影的魂,「白天一個世界,晚上一個世界,屋頂一個世界,屋下一個世界」。這就是《邪不壓正》的故事和美學基礎。姜文電影裡的人向來喜歡往高處走,《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總在屋頂晃悠,還跳了一把煙囪。《太陽照常升起》裡,瘋媽一犯病就往樹上跑,最消停的時候是站在屋頂用溫州話念「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一步之遙》裡的人不再上房了,但在完顏英出車禍去世前,姜文還是把她送到了天上。
  • 《邪不壓正》:情到深處是孤獨
    質問後,多半會變成李天然用扭曲的神態嘶吼宣洩出自己內心的恐懼與不滿,並最終在屋頂上躍走。唯一一次關巧紅的主動躍走,也成為兩人的訣別。在《邪不壓正》開始沒多久,藍青峰獻畫給朱潛龍的一段便是影片的亮點之一。朱潛龍姓朱,身負「反清復明」的大業。藍青峰獻上的朱元璋畫像正是投其所好,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這張真實的朱元璋側面畫像,跟飾演朱潛龍的廖凡的臉型幾乎一模一樣。兩人一本正經地討論著血緣,背後各自的小九九打得更溜。
  • 【文末福利】《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 | 影評
    於是,姜文借每個角色之口輸送著自己的思想,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就成了故事單薄皮囊的一件極不合身的衣裳,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不說「人話」。 這次的《邪不壓正》從影片剛開始時的幾句對白,就可以閉著眼睛感覺出這是姜文的手筆,如此有標識度這是件好事,但這是建立在故事本身合格基礎上的點綴,算不得主菜。
  • 《邪不壓正》最佳影評
    這僅僅是一篇影評!
  • 《邪不壓正》,穩!
    從《讓子彈飛》到《一步之遙》再到今天的《邪不壓正》,姜文導演用 8 年時間打磨的「民國三部曲」烙印著他鮮明的個人風格:極致的電影布景,極致的鏡頭運動和極致的人物刻畫
  • I影評 | 邪不壓正
    《邪不壓正》是一部非常難以評價的電影,許多看過的影評人也只能道一句:「這很「姜文」。」 這些年來,「姜文」從一個人名,演變成形容詞。那麼被評價成很「姜文」的《邪不壓正》,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儘管講得是北平城裡發生的故事,但「姜文」肯定要給你來點新東西。
  • 18個細節帶你提前看懂《邪不壓正》
    ,《邪不壓正》可以說是眾多影迷今年最期待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下面我就結合《邪不壓正》的原著設定,嘗試為大家解讀《邪不壓正》戲裡戲外你不知道的18個細節。帶你提前感受民國江湖的快意恩仇。1.《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長篇小說《俠隱》。
  • 姜文新片《邪不壓正》好不好看?最新影評火熱出爐!
    姜文「北洋三部曲」前兩部作品《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在市場上經歷了「冰火兩重天」,《邪不壓正》風格有點像兩部電影的「中和」。首先在導演風格上,《邪不壓正》與《讓子彈飛》《一步之遙》是一脈相承的。寧浩在首映禮上說,「這部電影拍得特別的姜文。」話一點沒錯。密集的臺詞、快速的剪輯、無處不在的笑料、大段大段的西洋樂鋪底……除了姜文,華語電影裡可能找不出第二個人這樣拍電影。
  • 高水準or姜郎才盡《邪不壓正》首映影評
    那麼《邪不壓正》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姜文這次又想向觀眾表達了什麼? 下面1900就通過三個關鍵詞來做一個分析。 專題影評《邪不壓正》改編自作家張北海的小說《俠隱》,講述了在1936年的北平,青年俠士李天然,為尋找師門血案的元兇,血濺繁華古都的故事。
  • 《邪不壓正》影評!
    馮小剛和姜文的電影多數都帶黑色幽默,《邪不壓正》也不例外;說起來『段子』也應該歸結為北京人民發明的,所以北京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多數都愛講段子,久而久之,這種段子被應用到電影裡也就不奇怪了。《邪不壓正》其中有一段調侃蔣介石的:「您覺得能把一個國家交給一個寫日記的人手裡嗎?當然不能,誰閒的無事天天寫日記呀?就是,寫日記放著給別人看,都是裝的!」
  • 姜文電影《邪不壓正》背後的技術支持
    在今年的BIRTV2018上我們也可以體驗這部電影背後對全新攝影技術的一次次嘗試。在影片中有一個很特別的鏡頭,彭于晏要在三棟建築的屋頂之間跑動,越過每一個屋頂之間的間隙,落地時無縫銜接繼續往前跑。導演希望攝影機角度低一些,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部分屋頂,彭于晏要和太陽同時出現在畫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