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樂也能「中西融合」

2021-02-19 音樂周報

上海大學室內樂團師生演奏老鑼《俠心飛白》

文 | 徐麗梅

近日,「弦動我心——上海大學室內樂團專場音樂會」在上海保利大劇院舉行,師生傾情演繹了由作曲家老鑼創作的琵琶與弦樂四重奏《俠心飛白》,火熱浪漫的《a小調鋼琴與弦樂四重奏》(Op.67),優雅動聽的蕭士塔高維奇弦樂四重奏與鋼琴、長笛小品,以及《影月洪湖隨想曲》《我的祖國》,給現場觀眾帶來新鮮的試聽體驗。

 

當琵琶遇到弦樂四重奏

上海大學室內樂團演奏琵琶與弦樂四重奏《俠心飛白》

「音樂會之前我還擔心,喜歡和接受室內樂的觀眾可能比較少,沒想到非常受歡迎,演出票全部賣光,現場反響非常熱烈,觀眾與演奏家的互動感覺非常好,大家反饋室內樂演奏的形式很新穎,曲目好聽、能聽懂。」小提琴家、上海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夏小曹介紹,她把《俠心飛白》弦樂部分的樂句整理得更順暢自然,使其更符合弦樂的演奏法。

夏小曹在弦樂四重奏中擔任一提琴,她認為民樂與西洋樂器配合最大的問題是音準的問題,琵琶的音準和西洋弦樂器的標準不同,5位演奏家為了能夠融合在一起做了很多努力。

青年教師徐榕野表示,琵琶是一件記錄著中國民族音樂發展脈絡的樂器,在新時代的音樂創作模式下,琵琶擁有了更多可能性,進行了多種合作形式的嘗試,但中西方器樂完美碰撞的原創作品並不多見。比如,這首《俠心飛白》把西方弦樂和諧共鳴的縱向進行與民族彈撥樂器跳躍且音色多變的點狀音形相互結合,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弦樂四重奏的柔美綿長烘託出琵琶清脆活潑的個性,讓全曲既有俠客的柔情又不失丹心飛白的傲骨。

徐榕野分析,《俠心飛白》的難點在於:如何把控琵琶的音色與弦樂四重奏相結合;小提琴與琵琶二重奏部分,快速複雜節奏的變換和穿插如何演奏才能更和諧。

教學相長演教互助

「相對於個人獨奏,重奏對個人演奏技術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但是,重奏組成員彼此間的默契需要長時間磨合,這是重奏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老師們在一起排重奏近三年,與學生弦樂團排演已有十餘年。每次演出之前會錄音,聽自己演奏的整體效果以便改善與調整。」上海大學青年大提琴教師胡思思表示,在夏小曹教授的規劃和指導下,音樂學院的教師們在平時的專業課、樂隊課教學之餘組成教師重奏組,經常在校園內外舉辦音樂會,同時也給學生開展重奏教學,將自己的重奏經驗傳授給學生。老師們通過這種演教互長、演教互助的模式保持自己的演奏水準與演奏狀態,在教學中驗證自己的實踐經驗;讓學生看到身邊老師的演奏,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激勵作用。

「作為研一專業學生,特別感謝老師給我機會參與室內樂的排演,感受老師們排練的模式。」擔任二提琴的朱歆怡回顧,去年夏天她剛剛接觸《俠心飛白》這首作品時又驚訝又期待——從沒見過這樣的編制。初次排練她感覺一頭霧水,不知道作曲家想表達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夏小曹老師決定做一些修改,將這首曲子精簡了很多。隨著一次次的排練和演出,每一次上臺她都有新的收穫。朱歆怡說,「在保利大劇院的演出最令人感動,效果特別好。演出結束後,我父母表示,喜歡這首《俠心飛白》——新穎、有意境,好聽極了。」

室內樂恰到好處

胡思思總結,任何自由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秩序下的,音樂的秩序就是節奏。當然,這種秩序中也需要鮮活的元素——即音樂的歌唱性與流動性,這樣的節奏才富有律動性與韻味。而室內樂演奏者間的溝通——關於作品本身、音樂等相關話題的探討,互相學習與吸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就會為音樂增加鮮活的元素。

「在室內樂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彼此間產生的默契、心中一剎那的靈犀,是我覺得最美妙、最神奇並深深被吸引的地方。我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和同事們一起排練各類經典的室內樂作品。獨奏有點孤獨,大樂隊熱鬧了點,而室內樂恰到好處。它既需要每位演奏者的獨特性,也需要彼此間的高度默契,可以感受如此豐富的和聲。」胡思思舉例,在演繹《a小調鋼琴與弦樂四重奏》(Op.67)時,充滿異國風情的音樂色彩構建了一個曼妙、美麗的世界,幾位演奏者通過豐富的想像力,用音樂的線條與色彩為觀眾上演了一場情節跌宕起伏的電影。

上海大學室內樂團演奏圖裡那《a小調鋼琴與弦樂四重奏》

夏小曹介紹,由於作曲家圖裡納·佩雷斯在中國的知名度不高,《a小調鋼琴與弦樂四重奏》(Op.67)演奏得不多,但這首曲子非常好聽,有濃烈的西班牙風味。這首作品對演奏者的個人技術要求比較高,並且,四個人的運弓、揉弦、氣口必須是一致的,音樂的感覺要貼合在一起。

室內樂給更多觀眾帶來歡樂

上海大學室內樂團演奏蕭士塔高維奇圓舞曲No.2

「本場演出的聲場效果很好,觀眾反響熱烈,演奏家頻頻返場。現場還有兩位7歲的上海青少年樂團的預備小團員上臺演奏貝多芬作品,都是上海大學音樂學院老師的孩子。」夏小曹認為,「音二代」就要從小接觸室內樂。上海大學的學生弦樂團每年有很多演出,老師們勤奮地給予指導、與學生一起排演,樂團的老生也會主動幫助新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互助氛圍。

夏小曹說,最近幾年,上海的觀眾對室內樂的接受與喜愛程度越來越高,懂得欣賞音樂會的禮節,在演出過程中,即便是小朋友也非常安靜。今年上海大學室內樂團在學校裡舉辦的貝多芬作品專場音樂會場場爆滿,在社會上的演出也受到持續歡迎。「有些觀眾已經成為室內樂團的粉絲,我們團到哪裡演出都會有他們的身影。在音樂會最後,這些觀眾就會喊出《一步之遙》等一些我們經常加演的曲目名字,一個學校的室內樂團受到社會觀眾的喜愛很不容易,令人欣慰。」

- THE END -

 熱門文章精選 

張國勇:一家民營交響樂團的自強之路

孩子鋼琴彈不好,是家長自己沒努力!

劉沙:時代變了,不能讓大眾再認為民樂「土」 | 人物

西方媒體給郎朗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都打了多少分?

為中國合唱擠一擠「泡沫」,理一理亂象

鋼琴「基本練習」:練什麼、如何練?

第12所音樂學院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8月開建

亞健康!中國歌劇之現狀

好的合唱團,好在哪裡?

聲樂老師,你的聲樂理論從哪裡來?

Q:想訂閱《音樂周報》?

A:請進入「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相關焦點

  • 室內樂就是室內演奏的音樂?1分鐘帶你讀懂室內樂
    室內樂,顧名思義,是在室內演奏或演唱的音樂。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音響和KTV的年代,歐洲的皇宮貴族們通常依靠在家欣賞樂器演奏來消遣娛樂。但是,室內樂的這個「室」,說的其實是歐洲貴族城堡中的音樂室,一般來說是金碧輝煌且寬大的「大廳」。
  • 藝術團動態 | 中國兒童藝術團西樂融合樂團招新啦!
    藝術團動態 | 中國兒童藝術團西樂融合樂團招新啦!小提琴屬於歌唱性的旋律樂器,在西洋交響樂隊和中國的中西結合樂隊中,以及在獨奏與協奏中,均發揮出最為重要的藝術作用。
  • 火熱銷售丨爵士樂 X 室內樂 = 關於爵士室內樂團
    15年後,現代爵士樂的奠基人Charlie Parker帶領著全明星陣容登上加拿大著名的梅西音樂廳,在三千多觀眾的注視下演奏複雜、快速、新潮的比波普音樂。1960年代,卡內基音樂廳再一次迎來了爵士樂。Miles Davis率領著平均年齡二十歲的樂隊上演了震驚世界的現代融合爵士樂。
  • 室內樂的精神
    按字面上理解,室內樂,自然是「在房間裡演奏的音樂。」 但稍微琢磨一下,你會發現這樣解釋並不合理。管弦樂團在音樂廳中演奏交響曲,也是在室內呀,但交響曲顯然不是室內樂;反過來,弦樂四重奏是毫無爭議的室內樂形式,那麼露天演奏的弦樂四重奏,還能叫室內樂嗎?約翰·克裡斯蒂安·菲舍爾也有人認為,室內樂應該按照樂隊規模定義,即「由不多的幾件樂器,共同演奏的器樂音樂」。
  • 聚焦民族音樂本源,直達歐洲室內樂高地 | 全新室內樂節亮相
    作為國內室內樂教學及其系統化的先驅,上海音樂學院有著傲人的歷史傳統,在培養了上音女子四重奏(左圖)、上海四重奏等頗具影響力的團體之後,上音人不斷探索,將室內樂的教學與演奏研究不斷深化,在專業性、系統性方面狠下苦功,2007年成立的藍漢成室內樂教學與演奏工作室,為建立系統、規範的室內樂教學體系開啟了全新的時代。
  • 我在伊斯曼學室內樂
    聽我的導師黃濱教授的課,聽另一位小提琴教授Renée Jolles的課,聽大提琴家室內樂演奏家David Ying 的室內樂課,他是「英」弦樂四重奏( Ying Quartet )的大提琴家,這個四重奏組合由伊斯曼音樂學院的駐院室內樂教師組成,非常了不起的是,他們是一家人,他們的父母來自中國。
  • 室內樂,如此優雅
    公元十七世紀末,正式對大眾公開的音樂會未形成以前,音樂演奏可分成三類:一是在教堂之內,次是在戲院之中,再有便是王侯貴族在府堡之中享受的音樂。最後這一種可以稱之為「室內樂」。Burney)在李氏百科全書(Rees's Cyclopaedia)中對室內樂作了以下的解釋:音樂作曲為了小型演奏室、小的樂隊、少數的聽眾,與在教堂或戲院中演奏的曲子與演出形式有別。  近代對室內樂的定義與範圍似乎較為狹窄,它將所有大型樂隊(管弦樂或管樂)、合唱、樂器與聲樂的組合、聲樂獨唱、任何樂器獨奏(如鋼琴獨奏、長笛獨奏、小提琴獨奏等)都排除在室內樂之外。
  • 劇院小科普 | 在室內演就叫室內樂嗎?
    它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樣?不擅長獨奏的人才去搞室內樂嗎?能不能推薦些經典版本?這篇 乾貨文 滿足你! 種類多如牛毛,搭配千變萬化 基本上來說,能在一個大客廳內演奏的都算「室內樂」,因此,奏鳴曲通常也被歸為「室內樂」,但普遍情況下我們更常將其稱作「某某演奏家的獨奏會」。重奏是「室內樂」中最重頭的部分,甚至我們通常語境下的「室內樂」就等同於「重奏」。
  • 感受室內樂,聆聽音樂私語
    「小提琴神話」吉頓·克萊默、小號女神艾莉森·巴爾松,奧匈海頓愛樂樂團……5月1日到25日,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精心打造18場精彩的室內樂演出。為實現音樂愛好者與古典音樂及古典音樂大師的零距離接觸,還推出了大師見面會、室內樂知識普及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 【首發】笙與室內樂《雲韶》作曲:盧耀波 笙:聶雲雷
    他從小學習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熱衷於民族室內樂的演奏,能夠將戲曲的演奏方法自如的運用到樂隊的合作當中,在演奏方面以「靈活」著稱。2005年於中國戲曲學院戲劇場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原創獨奏套曲《祁連音畫》、竹笛與鋼琴《塬上訴》、簫與電子音樂《錦瑟》、笙與室內樂《雲韶》、女生獨唱《梅花清歌》等優秀作品,2017成功舉辦「長安笛韻夢江南」盧耀波個人笛子獨奏音樂會並出版發行同名專輯,2019國家藝術基金《祁連音畫》竹笛原創作品音樂會全國巡演獲巨大成功,2020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祁連音畫-盧耀波笛簫作品集》。
  • 貴族的音樂,音樂的貴族——室內樂
    在歐美城市街頭,經常可以看到有人表演器樂合奏,這個演出形式叫做「室內樂」。你一定奇怪,明明在室外,為什麼叫「室內樂」?室內樂英語是Chamber Music,意為在房間裡演奏的音樂。早期是宮廷和貴族出於在家裡欣賞音樂的需要,請樂師來家裡進行演出,一般規模不大,樂師幾人,樂器也簡單。
  • 「古箏仙子」常靜首登天津大劇院 第二屆天津室內樂音樂節圓滿落幕
    至此,為期11天的第二屆天津室內樂音樂節完美收官。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古箏獨奏《春江花月夜》、張藝謀電影《山楂樹之戀》古箏配樂、2013年央視春晚《琴箏和鳴》,這些旋律都出自著名古箏演奏家常靜的指尖。 2010年,常靜創立了以演奏原創作品為主的個人樂團——常靜仙樂團。
  • 中秋節SkyCity搞出新花樣,手作月餅吃出中西融合味!
    SkyCity天空城為了慶祝今年的中秋節,由獲得了3次米其林甜品師稱號的重要級甜品師親自登場,開發並手工製作融合中西文化的創意月餅——芭菲月餅。 米其林甜品師重新演繹 寓意中西融合 以百年歷史的法式甜品Parfait (芭菲)為靈感,SkyCity天空城行政甜品師Lisa Crowe巧妙地以芭菲甜品的手法和技巧製作月餅餡料,帶來不同於傳統月餅的新鮮體驗。
  • 寧波不起眼小店居然能做位上中西融合菜式?
    啷個哩個啷,~今天有幸能夠來這家店品嘗一下下中西融合的菜品,我表示非常愉悅~講真位上的店我真沒吃過多少,所以也是蠻新鮮的,本來是來這家店吃海鮮的哈哈哈,結果後來機緣巧合變成了這個,也是蠻酷的位上呢顧名思義就是說有幾位就上幾位菜~上菜服務最重要的是要保證菜餚應有的溫度
  • 一波室內樂來襲 請收好!
    室內樂的寫作技法複雜但卻細緻,旋律將感情以細膩,含蓄表達。室內樂其中的妙處,纏繞在作曲家和演奏家之間,還深深影響著欣賞者,仔細聽,纏綿於琴弦琴鍵的音符,為彼此解讀那旋律中藏有小心思的「精雕細鏤」。這一次,小編為小夥伴們帶來了新的室內樂驚喜呢!
  • 看看樂動體育的室內運動場地
    疫情下的體育運動,看看樂動體育的室內運動場地儘管春天已經到來,但是乍寒還暖,室外活動極易引起感冒。而且,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雖然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遠遠還沒有到放鬆警惕的時候,佩戴口罩和減少外出仍然十分必要。在這一場景中,室內體育鍛鍊對於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不容忽視。如果不能在戶外運動,參加一些室內的體育鍛鍊也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 中西融合!金絲青芥海虎蝦,香甜微辣,回味無窮
    金絲青芥海虎蝦這道融合中西精髓的金絲青芥海虎蝦,入口即化,香甜微辣,回味無窮。濟南喜來登酒店廚師長王斌為大家帶來美味菜品——金絲青芥海虎蝦要製作這道金絲青芥海虎蝦,主料當然是海虎蝦。清脆爽口的玉女瓜搭配鮮嫩爽滑的蝦仁,這道融合中西精髓的金絲青芥玉女蝦,入口即化,香甜微辣,回味無窮。是不是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食慾大增呢?不妨跟隨濟南喜來登酒店的王大廚一起動手做起來吧!關注我們微信號 :shandongyingshi新浪微博:@山東電視影視頻道覺得不錯,就給我一個贊吧
  • 京劇室內樂《奈若何》——為三弦、大提琴、青衣、打擊樂而作
    京劇室內樂《奈若何》——為三弦、大提琴、青衣、打擊樂而作作曲:王玉三弦:王玉大提琴:聶雙青衣:劉欣然打擊樂:謝夢然、唐建宏等▲《「戲韻管弦」新作品音樂會》(首演)現場曲目介紹:作品由中國戲曲學院樂曲依據京劇經典的韻白、唱腔、鑼鼓經與傳統曲牌【哭相思】(亦稱【楚歌】)【垓下歌】【南梆子】【夜深沉】為素材進行改編創作,使中西兩件樂器與京劇男旦「唱、念、做、舞」的表演藝術融為一體,運用不同視角來表現國粹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給大家帶來一種嶄新的視聽感受。
  • 融合中西特點,吳石仙的畫古中藏新,畫勢渾厚丘壑雄奇
    融合中西特點,吳石仙的畫古中藏新,畫勢渾厚丘壑雄奇圖/吳石仙 文/秋香吳石仙,名慶雲,字石仙,晚號潑墨道人,本為上元人,流居上海,代表作品有《秋山夕照圖》、《遠寺夕照圖》等。吳石仙的作品融合中西特點,使其畫作風格別具個性。
  • 中西融合中不可迴避的藝術根性特質——從吳大羽說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材料本身已經成為中西融合中不可迴避的藝術根性特質,它潛移默化地成為某種根性藝術表達的最佳代言載體。人類是環境的動物,藝術之「根性」即藝術家來源於自身血脈基因、成長環境歷史人文之薰陶,這種傳統痕跡屬性是天生自帶的,你承不承認,它就在那裡。故根性的自然本真表達反映在藝術上即是道法自然,返璞歸真之守拙,不做作,還原自己內心本來的樣子。